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当堂训练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当堂训练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22 21:3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物理量中,表示物质特性的是(  )
A.比热容
B.内能
C.热量
D.温度
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边昼夜温差比沙漠中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
B.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端午佳节煮熟的粽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3.防冻液是在蒸馏水中加入特殊添加剂的冷却液,主要用于液冷式发动机冷却系统。它具有冬天防冻、夏天防沸、全年防水垢、防腐蚀且散热好等优良性能。其散热好的主要原因是(  )
A.凝固点较低
B.沸点较高
C.比热容较大
D.密度较小
4.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看出(  )
A.液体A的比热容大
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相等
C.液体B的比热容大
D.无法比较
5.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降低
B.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比热容都保持不变
C.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D.棉被放在太阳下晒的暖暖的,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6.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5,吸收热量之比为5:1时,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
A.1:2
B.2:1
C.25:2
D.2:25
7.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壶里的水从20℃加热至沸腾吸收的热量是1.68×105J,则壶里水的质量为(  )[c水=4.2×103J/(kg·℃)]
A.0.4kg
B.0.5kg
C.1kg
D.2kg
8.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两种物质加热时(不计热量损失),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温度从升高到时,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多
C.若a、b是同种物质,则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
D.若a、b质量相等,则a的比热容小于b的比热容
9.两个质量不等的金属块,放出了相同热量,降低了相同温度,则(  )
A.质量小的金属块比热容小
B.质量小的金属块比热容大
C.两金属块比热容相同
D.无法确定两金属块的比热容大小
10.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4.2×103
水银
0.14×103
酒精
2.4×103
砂石
0.92×103
煤油
2.1×103

0.88×103

2.1×103

0.39×103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B.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高
D.2kg
的水温度升高
50℃,吸收的热量是
4.2×105J
二、填空题
11.比热的单位是:J/(kg·℃),读作:______。水的比热是:c=4.2×103
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______。
12.将质量为100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40℃,水吸收了______J的热量[c水=4.2×103J/(kg?℃)]。
13.海边的气温变化较小,这是因为海水的______较大;腌制海鸭蛋时,盐进入蛋中使蛋变咸是______现象。
14.按照“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建设绿色生态东营”的总体规划要求,我市将大力实施湿地修复保护工程。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湿地的水面面积大,可以调节湿度和气温,因为水的_______,蒸发时______(“吸热”或者“放热”)。
15.早春天气比较寒冷,傍晚时农民伯伯会把水___________(选填放入或放出)秧田,防止秧苗被冻坏。
16.北方家里的暖气片用水做循环物质,主要是应用了水的___________性质,一杯水倒掉一半它的比热容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kg?℃),其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______kg的水温度由20℃升高到25℃,水吸收的热量为1.05×105J。
18.如图所示是冷水与热水混合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甲乙通过________的方式使内能发生_______(转化/转移),假设在这一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那么,由图象中所给的信息可知,冷水与热水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_。若冷水质量为200g,3min冷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已知c水=4.2×103J/(kg·℃))。
19.查阅表,可以知道: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
物质
比热容
物质
比热容

0.39×103
水银
0.14×103
钢铁
0.45×103
煤油
2.1×103

0.24×103

4.2×103
干泥土
0.84×103

2.1×103
(1)锡的比热容是______J/(kg·°C),它表示:1
千克的锡温度每升高
1°C吸收的热量为______焦;
(2)除______之外,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3)在短期内,上海市处于雨天时昼夜温差较小,处于晴天时昼夜温差较大,这可能是______
造成的。
20.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0.5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____(选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J/(kg℃),这种液体在0?15min内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J。
三、解答题
21.质量为
0.25
kg的铜块,温度从
100℃降低到
20℃。求:铜块放出的热量
Q
放。[c
铜=0.39×103
J/(kg·℃)]
22.质量为1kg的金属锅中放有2kg的水,现把它们从20℃加热到80℃,金属锅和水一共吸收了5.316×105J的热量。几种物质的比热容[×103J/(kg·℃)],求:
物质




比热容
4.2
0.46
0.88
0.39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锅可能是由哪种金属制成的?
23.如下图甲所示,在某同学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他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
(1)请在表中升高的温度一栏填上相应温度值______;
次数
液体
质量/g
初温t0/℃
末温t1/℃
升高的温度△t/℃
加热时间/min
1
煤油
50
24
49
5
2
煤油
50
25
60
8
3

50
20
45
10
4

100
23
48
20
(2)比较1、2得出: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______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
(3)比较______得出:质量不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综合(2)(3)可知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和______有关;
(4)比较1、3得出:吸热能力强的是______,理由是
______;
(5)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为了比较物质的吸热本领,物理学中引入了______来描述物质的这一性质,根据乙图计算出b物质的比热容是______。
24.小明与小芳在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两人在进行如下实验:
(1)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外分别包裹大小、厚度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
(2)在烧瓶中同时注入质量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水,应注意保证水的_____相同;
(3)把烧瓶放于相同的环境下,利用_____和_____(选填实验仪器名称)测出不同时间的水温,得到如下表格;
时间(分)
0
10
20
30
40
泡沫塑料组水温(℃)
80
64
56
50
41
棉絮组水温(℃)
80
56
43
32
28
(4)小明分析实验数据,水的初始温度是_____℃;从计时开始40分钟,泡沫塑料组的水温降低了___℃,棉絮组的水温降低了_____℃,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是:_____;
(5)小芳认为小明通过一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说服力还不够,要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还应该怎么做?
答案
1.A
2.B
3.C
4.C
5.C
6.C
7.B
8.D
9.B
10.D
11.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4.2×103J
12.8.4×106
13.比热容
扩散
14.比热容大
吸热
15.放入
16.比热容较大
不变
17.4.2×103J
5
18.热传递
转移
2∶1
1.68×104
19.0.24×103
0.24×103J
煤油与冰
雨天空气湿度大,且水的比热容较大
20.甲
2.1×103
4.2×104
21.7.8×103J
22.(1)5.04×105J;(2)由铁制成的
23.25、35、25、25
不同
不同
3、4
不同
质量
升高的温度

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
比热容
24.相同
质量
初温
温度计
秒表
80
39
52
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泡沫塑料
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该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