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平均速度 课后培优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后培优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22 21:3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测量平均速度
一、单选题
1.关于平均速度,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度表示的是物体在每时每刻的速度
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2.汽车在长20
km的公路上行驶,前10
km的平均速度为40
km/h,后10
km的平均速度为50
km/h,汽车在全段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

A.45
km/h
B.40
km/h
C.44.44
km/h
D.50
km/h
3.一个物体沿平直公路运动,第1s运动了10m的路程,第2s、第3s所通过的路程都是10m,则该物体在3s内的运动(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可能是匀速曲线运动
4.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无法确定
5.一段路程长为s,一辆汽车通过前s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s路程的速度为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V1+V2)
B.(V1+V2)
C.
D.
6.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
B.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3s
C.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5cm
D.小球从A点到D点平均速度为1
m/s
7.AB两汽车同时从甲地驶往乙地.A车在全程1/3路程内以高速V1行驶,在全程1/3路程内以中速V2行驶,在其余1/3路程内以低速V3行驶;B车在全程1/3时间内以高速V1行驶,在全程1/3时间内以中速V2行驶,在其余1/3时间内以低速V3行驶,则(

A.甲车先到达乙地
B.B车先到达乙地
C.两车同时到达乙地
D.无法判断
8.一列长为S的队伍以速度u沿笔直的公路匀速前进.一个传令兵以较快的速度v从队末向队首传递文件,又立即以同样速度返回队末.如果不计递交文件的时间,那么这个传令兵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是(

A.
B.
C.
D.
9.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下列s-t图
像中能反映苹果运动情况的是(

A.
B.
C.
D.
10.在百米赛跑中,小东前3.5s内先加速到某一速度,然后保持这速度率先到达终点,用时12.5s.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8m/s
B.9.5m/s
C.10m/s
D.12.5m/s
11.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A点竖直向上抛出(空气阻力不可忽略),到达最高点B时速度为零,运动时间为T1,小球又从B点下落到A点,运动时间为T2,则T1和T2的关系是(

A.T1>T2
B.T1=T2
C.T1D.无法确定
12.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二、多选题
13.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图像c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做曲线运动
B.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
C.在0~5s内,当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D.在0~10s内,物体c的平均速度是1m/s
14.薛物理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小车从斜面项端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小车通过路程s的时间为t,平均速度为v,小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时间为,平均速度为;,小车通过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
C.为了便于测时间,斜面坡度应小一些
D.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过程中,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15.一个物体从A
点出发,沿直线ABC
做变速直线运动。测得它通过AB
段所用的时间为0.5s,A、B
两点相距为
3m,此物体在从
A
点到
C
点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可能(  )
A.小于
6m/s
B.等于
6m/s
C.大于
6m/s
D.等于
0
m/s
16.小明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静止下滑到C点,B点为AC的中点。实验中小车从A点下滑运动到C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小车在AB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比BC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慢
B.小车在AB两点间的平均速度等于BC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C.小车在AB两点间的平均速度等于AC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D.小车在AC两点间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s与总时间t的比值
三、填空题
17.小红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红前50m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m/s。小红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18.如图为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斜面应保持_______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若停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
“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19.如图是小球从空中落入水中的频闪照片,每块瓷砖高为6cm,每隔0.1s拍摄一次,小球下落过程中,以小球为参照物,瓷砖是______(选填“静止”、“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的,经过C点的速度为______m/s。
四、实验题
20.物理课上,老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一把量程只有10
m
的卷尺和手表测定你正常步行时由家走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李杨和王峰同学分别设计出自己的方案。
李杨同学的部分方案是:
①用卷尺测出自己正常步行十步的长度l;
②___________;
③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④___________;
⑤计算出的平均速度v=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
王峰同学的方案是:先用卷尺测出正常步行
1
min
所走的路程
s1,再用手表测出从家走到学校所用的时间
t,由此求出总路程
s,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v。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请将李杨同学的方案补充完整;
(2)从实验的可操作性、误差等方面分析,你认为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哪一个更好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
21.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小车由A点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经过B、C两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h:min:s)如图所示。
(1)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
(2)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3)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那么,v1、v2的大小关系是v1______v2(选填“>”、“<”、“=”),小车滑下来全程是做______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
(4)为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斜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
五、计算题
22.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ν﹣t图象如图所示,前10s通过的路程为120m,第10s时速度达到20m/s。求:
(1)前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2)20s内通过的总路程。
23.研究玩具小车A的运动情况时,描绘出了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像。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速度--时间图像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小车运动的距离。如果在小车A开始运动的同时,在A后方0.9m处释放一同向匀速运动的小车B,求:
(1)根据图像计算小车A在0~1秒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2)当小车B的速度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时,两车不可能相遇;
(3)当小车B的速度为1m/s时,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参考答案
1.C
解:ACD.平均速度等于一个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不是多个物体,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故AD错误,C正确;
B.平均速度不是物体经过某瞬间的速度,故B错误。
故选C。
2.C
解:汽车行驶前10km的时间
t1==0.25h,
汽车行驶后10km的时间
t2==0.2h,
在全段公路上的平均速度
v=≈44.44km/h。
3.C
解:由题知物体沿平直公路在每秒运动的路程相等,但在各个1s内的更小时段通过的路程不一定相等,因此物体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4.C
解:由图知,小球运动路程:S=6cm?1cm=5cm=0.05m;每隔0.1s拍一次照,因此小球运动的时间t=0.1s×3=0.3s;∴小球的运动平均速度:V=S/t=0.05m/0.3s≈0.17m/s;故选C.
5.D
解:∵v=,
∴通过前的时间t1=,
通过后的时间:t2=;
全程的总时间:
t=t1+t2=+=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故选D.
6.D
解:根据题意知道,小球相对于桌面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小球是运动的,故A错误;由图知道,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2个时间间隔,所以用时是:2×0.1s=0.2s,故B错误;由图知道,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路程18cm,故C错误;由图知道,AD之间的距离是:s=30cm-0cm=0.3m,小球运动的时间是:t=0.3s,所以,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是:,故D正确,故选D.
7.B
解:将甲、乙两地间的距离看成1,设A从甲地出发到达乙地所用的时间为t1,B从甲地出发到达乙地所用的时间为t2,则
t2=;t1=++=;
t1?t2=?==
;因为V1>V2>V3;所以V22V3>V1V2V3;V21V2>V1V2V3;V1V22>V1V2V3;V21V3>V1V2V3;
所以t1?t2>0;所以A车用的时间多,B车先到达.故选B.
8.D
解:(1)在传令兵到达队首的过程是追及问题(兵追队伍排头):由题意得S兵?S队=S;即vt1?ut1=S;故t1=;
(2)传令兵返回队尾是相遇问题(兵与队尾相遇):由题意得S兵+S队=S;即vt2+ut2=S;故t2=;
兵往返一次的时间为:t=t1+t2=+=,故A.
B.
C错误,D正确;故选D.
9.D
解: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苹果运动的距离不同,逐渐变大,因此苹果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
A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图表示静止状态,故B错误;
C图表示距离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变小,即减速运动,故C错误;
D图表示距离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变大,即加速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10.A
解: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小东百米赛跑通过距离,用的时间12.5s,v=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11.C
解:上升的过程中,受到了阻力和重力,且同向,故可以等效为一个比重力大的合力向下,且减速,速度减小得比较快,而下降的过程中,受到了重力和阻力,重力与阻力方向相反,且重力大于阻力,故合力是小于重力的力,故加速得比较慢,时间比较长,故C正确。
故选C。
12.D
解: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选项A和B都是错误的;
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
由图象可知,两人跑的全程都为40m,而且他们所用的时间都为8s,所以他们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都为5m/s,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所以选
D.
13.BCD
解:A.在s-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题知,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故c物体也做直线运动;由于图象c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曲线,说明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则c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s-t图象可知,a、b两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均为10m,即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说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在0~5s内,a沿远离坐标原点方向运动,b沿靠近坐标原点方向运动,当t=5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物体c的平均速度
=1m/s
故D正确。
故选BCD。
14.AC
解:A.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因,则

故A正确;
B.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B错误;
C.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会长些,便于测量时间,故C正确;
D.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相对于木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小车相对于木块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C。
15.ABC
解:A.AB段的平均速度为
而本题中要求求AC段的平均速度,故应该用AC段的路程除以时间,可能小于6m/s,故A选项符合题意;
B.AB段的平均速度为
而本题中要求求AC段的平均速度,故应该用AC段的路程除以时间,可能等于6m/s,故B选项符合题意;
C.AB段的平均速度为
而本题中要求求AC段的平均速度,故应该用AC段的路程除以时间,可能等于6m/s,故C选项符合题意;
D.由于AC段的路程最起码大于AB段的路程,不可能为0cm,其时间也不可能为0s,故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故D选项错误。
故选ABC。
16.AD
解:小车从A点到C点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速度越来越快,故小车在AB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小于BC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同时也小于AC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对于整个过程来说,由公式可知,小车在AC两点间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s与总时间t的比值,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17.8.33
7.69
解:[1][2]小红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小红前50m的平均速度约为
后50m用时7s,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小红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18.较小
时间
小于
解:[1][2]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为了方便准确的测量时间,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
[3]全程的平均速度
v===0.2m/s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用的时间t1=3s,通过下半程所用时间
t2=5s-3s=2s
下半程平均速度
v2===0.25m/s
通过上述计算可知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19.向上运动
0.6
解:[1]小球下落过程中,以小球为参照物,瓷砖向上离小球越来越远,故以小球为参照物,瓷砖向上运动。
[2]小球在AB段是变速运动,小球在BD段是匀速直线运动,小球从B点到D点运动距离
s=2×6cm=12cm=0.12m
运动时间
t=2×0.1s=0.2s,
故小球到达C点速度
20.数出从家走到学校的步数为n
用手表测出从家走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为t
解:(1)②[1]他一步的长度为,并需要知道自己从家到学校步行的总步数n,总路程为。
④[2]用手表测出从家走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为t。
⑤[3]李杨的平均速度
(2)[4]李杨同学借助十步的总长度,计算一步长,由于总路程较小,而总步数多,误差会较大,故王峰的方案更为合理。
21.刻度尺
停表
0.4m/s
>
加速

解:(1)[1][2]实验中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测量,时间用秒表测量。
(2)[3]从图中可以看出,小车全程的路程为
时间为
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3)[4]从图中可以看出,小车走过路程s2所用的时间是3s,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
所以v1、v2的大小关系是
[5]小车上班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2s,说明小车上半段的速度小于小车下半段的速度,因此小车滑下来全程是做加速运动。
(4)[6]为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斜度较小,使小车全程运动的时间较大。
22.(1)12m/s;(2)320m
解:(1)根据可得,前10s内的平均速度为
(2)由图像可知,在第10s以后,物体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第二个1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前20s内通过的总路程为
答:(1)前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2m/s;
(2)20s内通过的总路程为320m。
23.(1);(2)0.6m/s;(3)
解:(1)根据图像计算小车A在0~1秒内的行驶的路程为
根据图像计算小车A在0~1秒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2)则小车A走的路程为
B追不上了A,则B走了的路程为
当小车B的速度为,B追不上A,则B与A之间路程关系是
经整理可知
即此方程无接,根据
可得
(3)当小车B的速度为1m/s时,设经过ts两车相遇,则小车A走的路程为
B追上了A,则B走了的路程为
B追上了A,A与B的路程关系为
可得
答:(1)根据图像计算小车A在0~1秒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1m/s;
(2)当小车B的速度大小小于0.6m/s时,两车不可能相遇;
(3)当小车B的速度为1m/s时,经过1s第一次相遇,经过9s第二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