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 通过本课复习应掌握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成就;“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等基本史实。
2 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和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3 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才能解决。
1 我国民族分布格局特点?
2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3 我国各民族发展不平衡,政府实行什么政策?取得哪些成果?
4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谁提出来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5 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意义?
6 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7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的史实及指导思想?
西双版纳橡胶事业发展
西气东输
贵州打造“西电东送”王牌电站——洪家渡水电站。
电站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是我国首批“西电东送”的
标志性工程。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香港特首董建华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澳门特首何厚铧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六日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采访时说:
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九二共识”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海协、海基两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海基会向海协会表示“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海协会向海基会表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
汪辜会谈
1 香港、澳门是怎样离开祖国怀抱的 2 台湾在近代史上有哪两次大的分离和一次回归?两次分离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1898年租借新界
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
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1 香港、澳门是怎样离开祖国怀抱的? 2 台湾在近代史上有哪两次大的分离和一次回归?两次分离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春风犹化千层雪,海水流连两岸新。”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跨越海峡握手”成为国人最热门的话题。热情的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互信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请你感悟这首小诗的意蕴,评说时政热点:
(1)“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这沉甸甸的发问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心愿?
(2)“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请你说说理由。
(3)在通向“互信互赢”的路上,还有许多的曲折和障碍,怎样才能真正解决台湾问题?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海峡两岸的交往
1 美丽的凤尾竹,婀娜的孔雀舞,欢畅的泼水节,全国第二大橡胶基地。这是对( )的描写。
A 西藏那曲 B 云南西双版纳
C 四川康定 D 新疆吐鲁番
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的民族政策不包括( )
A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 B 实行民族独立政策
C 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D 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3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所适用的范围是( )
A 经济特区 B 少数民族地区
C 沿海开放城市 D 台湾、香港、澳门
B
B
D
4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 ②戊戌变法的失败③中国抗战的胜利④国共第二次内战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④
5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简而言之是指( )
A 一个国家,两种政府 B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 一个国家,两种法律 D 一个民族,两个国家
6 展望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 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D 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
B
A
1、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
(2)歌词中的“妈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3)是谁掳去了“妈港”?“妈港”又是根据什么在何时回到“母 亲”的怀抱?
(4)“母亲”是按什么方针让“妈港”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来的?
(5)如果没有这一方针,“妈港”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吗?
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 ----- 《乡愁》 余光中
材料三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1995----2000年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亿美元,台湾同胞来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的名称。
(2)材料一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
(3)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