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
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概念和五要素。(学会)
2、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学会)
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杠杆的分类和应用。(会学)
教学重点及突破: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突破。
教学难点及突破:
认识杠杆的力臂是难点之一。可以利用理想模型法
(?http:?/??/?www.21cnjy.com?)突破。难点二是学生很难将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实验引导的方法穿插在整节课中实现突破。
教学用具:
信息化资源:电脑、电子白板。
常规资源:杠杆、铁架台、钩码、细线
教学过程:
根据学习内容本节分为三个模
(?http:?/??/?www.21cnjy.com?)块,模块一认识杠杆采用引导学习的思路,模块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采用引导学习----实验探究----展示点评----练习拓展的思路,模块三杠杆的分类采用引导学习的思路。
导入新课1分钟:采用阿基米德的图片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阿基米德为什么有这样的豪言?他有什么样的物理依据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充分提高学习效率。
模块一:认识杠杆12分钟
提出问题:
观察下面三幅图片,有什么共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杠杆的定义,从生活走向物理。
拓展:请同学们试着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用具哪些是杠杆。
设计意图:从物理走向生活,能认识生活中的杠杆。
教师引导: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五要素,会画力臂。
设计意图:精讲点拨,突破教学难点。
练习拓展:巩固加深所学杠杆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加深理解杠杆的力臂,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模块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2分钟:
提出问题2分钟:
提出问题:猜想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之间有什么关系时杠杆能够平衡?
学生交流讨论。
合作探究12分钟:
教师引导:介绍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便于读出力臂,从而测量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完成本节课的实验探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突出重点。
展示点评4分钟:
学生活动: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时不光说出自己的成功之处,也展示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甚至错误,给其他同学以警示、启发。
教师预备:
1、因为没有调节平衡螺母导致实验不准。
2、在测量中只是选取了特殊值,导致实验没有普遍性。
3、实验中没有正确读数,导致实验结论错误。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自信心。
练习拓展4分钟:
针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设置简
(?http:?/??/?www.21cnjy.com?)单的题目,加深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和力臂成反比。并且杠杆的转动是由于力和力臂的乘积来决定的,不是只有力或力臂来决定的。
模块三:杠杆的分类5分钟
提出问题:
生活中的杠杆很多种,但是使用目的不同,能不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类呢?
教师引导:
省力杠杆:L1
>
L2
,F1
<
F2,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L1
<
L2
,F1
>
F2,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1
=
L2
,F1
=
F2,既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并且养成归纳整理的习惯。
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达标检测3分钟:
1、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平衡,所用最小的作用力是(
)
A.
F1
B.
F2
C.
F3
D.
F4
2、如果使用撬棒的动力臂是100
cm,阻力臂是30
cm,当用60
N的动力时,能撬动重______
N的物体。
3、用剪刀剪东西时,如果用剪刀的尖部去剪就不易剪断,而改用剪刀中部去剪就容易些,这是因为(
)
A.增大了动力
B.减小了阻力
C.减小了阻力臂
D.增大了动力臂
4、人的肱二头肌收缩使人曲臂时的情况如图所示,人的前臂是一个_____力的杠杆,这种结构给人带来的好处是_____。
(?http:?/??/?www.21cnjy.com?)
设计意图:检测题目以基础性内容为主,围绕影响杠杆的平衡条件回扣课程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所要达成的堂堂清、人人清的目标,并且为课堂评价做准备。
总结反思2分钟:
设计意图:畅所欲言谈收获谈困惑,让学生从知识、方法方面进行总结,反思,达到整理、提升、内化的目的。
教学评价:
?
分值
学生自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参与积极性
2
?
?
?
合作意识
2
?
?
?
设计实验能力
1
?
?
?
实验操作技能
2
?
?
?
观察、描述、分析能力
1
?
?
?
处理实验结果能力
2
?
?
?
合计
10
?
?
?
教师评语
综合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