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下列哪种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
A.
B.
C.
D.
2.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装置如图,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A.
空气的有无
B.
微生物的有无
C.
瓶颈的形状
D.
是否灭菌处理
3.红微藻是一类藻类植物,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藻。若要进一步观察微藻A的内部结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①转动物镜转换器????
?②向右移动装片??③向左移动装片????
??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①④
D.
③①④
4.下列关于“学习使用显微镜”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对光时目镜内看到的圆形光屏,叫做视野
B.
只能调节粗准焦螺旋使观察的物像更清晰
C.
科学探究中可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修改
D.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设计实验和表达交流
5.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马上否定原来的假设
B.
修改实验数据,使结论与假设一致
C.
如实记录,照旧再做一次实验
D.
仔细分析原因,找出问题,重做实验
6.实验法研究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
)???????
作出假设
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制订实验计划
实施实验计划并记录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A.
B.
C.
D.
7.小明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竹林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小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建立猜测和假设
C.
制定计划
D.
获取事实与证据
8.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
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
(?
?
)
A.
发现并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设计实验方案并设施、记录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9.关于科学探究和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科学探究必须独立探索,不能与他人合作
B.
科学探究得出的结论必须与探究假设相符
C.
顺时针转动粗、细准焦螺旋可使镜筒升降
D.
由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时需要转动转换器
10.科学是基于寻求解释的探究过程,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下列关于探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B.
假设是对问题结果的预测,不一定与结论一致
C.
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必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D.
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1.某学习小组准备对某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的鱼类生存状况进行探究,他们预测“污染的水质会影响鱼类的生存”,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
)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制订计划
D.
得出结论
12.下列关于科学探究和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科学探究必须独立探索,不能与他人合作
B.
科学探究得出的结论必须与探究假设相符
C.
若载玻片上写有英文字母“P”,则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是“b”
D.
显微镜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13.关于科学探究和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科学探究必须独立探索,不能与他人合作
B.
科学探究得出的结论必须与探究假设相符
C.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则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D.
由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时需要转动转换器
14.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载玻片上写有英文字母“p”,则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b”
B.
显微镜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C.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范围也就越大
D.
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目镜
15.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b”时,视野里看到的物像是“d”
B.
进行探究实验时,实验的结果有时与提出的假设并不一致
C.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数目就越多
D.
在生物实验过程中进行测量,若因时间等因素限制,可以只测量1次,就能获得可靠的数据
二、非选择题
16.请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图回答问题:
(1)取显微镜时一手握??????????,另一只手托[4]??????????.
(2)对光前要转动[6]??????????,选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3)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重要环节是对光,具体操作时要转动??????????使[9]对准通光孔,用左眼注视??????????(填序号),双手转动??????????进行对光。
(4)观察调焦时,先看着??????????,旋转??????????(填序号)使镜筒徐徐下降,直至[9]接近装片,然后再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到物像,用??????????微调。
(5)光线从反光镜到达眼睛的路径是??????????。(选填下列字母)
A.反光镜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眼睛
B.反光镜通光孔物镜目镜镜筒眼睛
C.反光镜通光孔目镜镜筒物镜眼睛
D.通光孔反光镜目镜镜筒物镜眼睛
17.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视野图像,请分析回答:
(1)请按箭头指示的6个视野顺序,补充∽空格应填名称:??????????,??????????,??????????。
(2)对光时所选用的物镜应该是??????????(填字母)。
18.小玲同学正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实验,请帮她回答以下问题。
(1)她使用的显微镜目镜是5×,物镜是8×,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倍。
(2)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右眼________(填“睁开”或“闭上”)。
(3)她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了一个“b”字,那么载物台上所放的透明纸上写的字是________,说明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_像。
(4)要将显微镜视野中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移向________。
(5)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对光时,应使用反光镜的________面。
(6)在低倍显微镜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需要转动________,如果想要获得更清晰的图像,需要调节________。
(7)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标本应放在________上,用________压住。
19.(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______
(填“目镜”或“物镜”),以免压碎玻片标本.
(2)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
______
像;如果透明玻片上写“b”,那么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______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
______
.(填“多”或“少”)
(3)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______
和
______
.
20.显微镜使用的相关问题: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若环境照明较暗,你需要转动遮光器来选择较大的_____,以增加通光量。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视野内有明显污迹。它不可能存在于(
)上。
A.目镜
B.玻片标本
C.反光镜
D.物镜
(4)小津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侧。为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心,她应该将标本向____侧移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观察时,物镜离玻片越远,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故选C。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以及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解答】
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即高温灭菌的过程。图中左侧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瓶内的肉汤中,使肉汤变质腐败。而右侧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不能进入瓶内的肉汤中,肉汤可以保持新鲜。由以上分析可知,两个瓶的区别是左侧瓶内肉汤中有微生物,右侧瓶内的肉汤中无微生物,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微生物的有无。
故选B。??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熟记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由于显微镜成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因此,要将视野左侧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移动装片,选③;为观察红微藻内部结构,需要更大的放大倍数,因此要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选①;为了使物像更清晰,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选④。D正确。
故选D。??
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解题关键是熟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
【解答】
显微镜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为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升降镜筒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时所得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不一样,或者与课本知识不一致,这时要对实验的设置和实验过程进行检查,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多做几次实验,若实验结果仍然与预期的或者与课本知识不一致,此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相关知识提出质疑。
A.对光时,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然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通过目镜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就说明对好光了,故A正确;
B.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故B错误;
C.科学探究中获得的实验数据不能随意进行修改,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故C错误;
D.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解此题的关键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答】
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仔细分析原因,找出问题,重做实验,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解析】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步骤:(1)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制订实验计划、(5)实施实验计划并记录、(6)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所以正确顺序为:。
故选:B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科学探究的知识点,熟记科学探究的方法及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科学探究的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题干中小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这一环节而言,是通过观察法收集证据,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事实与证据。
故选D。??
8.【答案】A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可知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是:(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小林同学观察到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发现并提出问题。故
A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D
【解析】科学探究中,可以独立探索,也可以与他人合作;假设只是对探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科学探究得出的结论有时与假设不符;顺时针转动粗、细准焦螺旋可使镜筒下降,逆时针转动粗、细准焦螺旋可使镜筒上升;故A、B、C均错误。由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时需要转动转换器,
D正确。
10.【答案】C
【解析】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
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
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沦
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解答】
?某学习小组准备对淮安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的鱼类生存状况进行探究,他们预测“污染的水质会影响鱼类的生存”,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作出假设。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操作以及生物学探究实验的相关知识,能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和科学探究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科学探究可以独立探索,也可以与他人合作,A不符合题意;
B.科学探究得出的结论不一定与探究假设相符,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上下倒,左右倒,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母“p”,用显微镜观察,所看到的是d,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对光用低倍镜完成的标志是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D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操作以及生物学探究实验的相关知识,能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和科学探究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科学探究可以独立探索,也可以与他人合作,故A不符合题意;
B、科学探究得出的结论不一定与探究假设相符,故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则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时,由于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需要转动转换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A.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载玻片上写的是字母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d”,故A错误;
B.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选一个较大的光圈,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对向光源,光强时用平面镜,光较弱时用凹面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只要视野中光亮程度适中,光就对好了,故B正确;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范围也就越小,故C错误;
D.调节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故D错误。
故选B。
15.【答案】B
【解析】?显微镜成倒像,观察英文字母“b”,看到的物像是“q”;进行探究实验时,假设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数目越少;生物实验中为减少实验误差,一般需要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
16.【答案】镜臂
镜座
遮光器
转换器?
14
?反光镜?
物镜
12
细准焦螺旋
A
【解析】?图中1为镜臂、2为通光孔、3为镜柱、4为镜座、5为反光镜、6为遮光器、7为载物台、8为压片夹、9为物镜、10为转换器、11为细准焦螺旋、12为粗准焦螺旋、13为镜筒、14为目镜。(1)
取显微镜时一手握镜臂,另一只手托4镜座。(2)
对光前要转动6遮光器,选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3)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双手转动反光镜进行对光。(4)旋转12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时,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直至物镜接近装片,
然后再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到物像,用细准焦螺旋微调使物像清晰。(5)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
显微镜的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光圈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反光镜反射的光线才能依次通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到达眼睛。
17.【答案】反光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F
【解析】(1)由题图可知,A是反光镜,能反射光线;B是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大;C是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小;D是目镜,在镜筒的上端。(2)E和F都是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对光时应选用低倍物镜。
18.【答案】(1)40
(2)睁开
(
3)q
;倒
(4)右上方
(5)凹
(6)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7)载物台;压片夹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解答】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若目镜是5×,物镜是8×,5×8=40,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0倍.
(2)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即可.
(3)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b”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q”,所以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了一个“b”字,那么载物台上所放的透明纸上写的字是“q",说明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4)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在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标本实际位置应在左下方,所以需要将玻片标本通过向右上方移动可以移向视野中央。
(5)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
(6)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准焦螺旋迅速找到物象;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地升降,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所以在低倍显微镜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如果想要获得更清晰的图像,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
(7)把观察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玻片两端。
故答案为:
(1)40
(2)睁开
(3)q
;倒
(4)右上方
(5)凹
(6)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7)载物台;压片夹
19.【答案】物镜;倒;q;少;目镜;物镜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的方法等知识。本题考查学生对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以及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知识点掌握情况.是中考和学考的常考内容.要求学生要熟记。
【解答】
(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压碎玻片标本。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武警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若显微镜目镜是10×,物镜是10×,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10×=100×;从目镜中看到物像是放大的倒想;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反之,越多,越小。
(3)显微镜的结构中,其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和物镜上安装有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后能形成倒立的放大的物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故答案为:
(1)物镜
(2)倒;q;少
(3)目镜;物镜??
20.【答案】(1)目镜和物镜
(2)光圈
(3)C
(4)右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
(1)显微镜的成像的特点是呈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在对光过程中,若环境光线较暗,则应该使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且在对光时,要转动反光镜,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应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若在目镜内能看到白色圆形明亮的视野,说明对光成功。
(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污点,那么污点只可能存在于三个地方: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动,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反光镜主要起着射光线的作用,它上面的污点在显微镜的视野内是看不到的,故选C。
(4)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侧,她应该将标本向右侧移动,物像才能移动到视野的正中央。
故答案为:
(1)目镜和物镜
(2)光圈
(3)C
(4)右??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