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24
.月迹
五年级语文上册
谈话导入
“白玉盘”“瑶台镜”,多么美好的比喻呀。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与月亮有关的,我们去看一看吧。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入青云端。
贾平凹:1952年出生于陕西丹凤县棣花镇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延河》
《美文》杂志主编。
作者简介
字词学习
é
jí
dù
cí
娥
嫉
妒
瓷
悄
累
qiǎo
袅
嫦
léi
niǎo
chánɡ
自由读文章,思考:
(1)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2)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初读课文
(1)中秋月夜,孩子们在庭院中、小河里寻找月迹。
(2)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我们在院子里盼月亮。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上寻月,并发表感慨。
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试着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各层层意。
品读感悟
自由朗读全文,找一找,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院内
河边
眼中
沙滩
镜中
白道、半圆、满盈、亏、空镜
【高兴、失望】
玉玉的、银银的、大、圆、有桂树、有嫦娥【奇妙】
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
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月亮【惊奇】
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满足】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默读全文,思考下面的问题:你最喜欢哪处的月?圈点出相关词句,写一写你喜欢的理由。
白道儿
半圆
满盈
拟人
“爬”表明月亮一点点升起,越过一个个横格,说明在孩子眼里,月亮是十分有趣的,表现了儿童奇妙的想象力。
我们都跑了出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院子里的月光
对比
说明月光像玉一样润泽,像银一样灿烂。使用叠词,写出了月光亮而柔美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
玉玉的
银银的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眼瞳显月
“我”理解了奶奶的话,明白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去寻找,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月亮。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瞧那光辉……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沙滩议月
不仅是月亮,只要我们努力寻找,我们就会拥有更多更美好的事物。
深化主旨
在孩子们寻月的过程中,奶奶这个人物是不可忽略的。你认为奶奶是个怎样的人?
(1)了解爱护孩子的童心的人。
(2)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的人。
(3)高明的教育家。
月亮在课文中象征着什么?
月亮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是我们心中的理想。“月迹”是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作者含蓄地告诉我们:对于美好的事物,只要努力去追寻,就能得到它。
课文通过记叙一场饶有情趣的寻月活动,展现了月色的美丽,赞美了孩子们美丽纯洁的心灵,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人们:美属于每一个人,人人都可以拥有美。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