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东方之珠—香港
别了,“不列颠尼亚”
香
港
回
归
纪
念
碑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
什么是新闻?
新闻
狭义——消息
通讯
1人物通讯
2事件通讯
3工作通讯
4风貌通讯
新闻最主要的特征是:
香
港
回
归
纪
念
碑
真:所述内容必须真实
短:篇幅要求短
快:时效性要强
活:要写得生动活泼,引
人入胜
强:有思想性和指导性
广义
消息
报告文学
2、新闻正文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3、哪几部分是缺一不
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
1、构成新闻的六个要素
(1)何时
(2)何地
(3)何人
(4)何事
(5)何因
(6)何果
新闻的结构:
标
题
可分为引题、主题和副题。
导
语
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主
体
是新闻的主干、核心。要求围绕导语具体介绍新闻事实。
背
景
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事实材料
结
语
用来小结、展望、评价、激励等。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割让九龙半岛。1898年出界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土地及附属二百多个岛屿,后称为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小平表示收复香港的决心。最终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达成协议,英国于1997年7月1日归还香港。
视频
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结构
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1)?英国撤离香港
主体:(2-10)具体叙述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
结语:(11)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①主谓倒装,突出重点。倒装句式,突出“别了”这一内容,能更好地表达情感,彰显文章主题。
②运用借代,形象生动。用“不列颠尼亚”号指代英国,既妥帖合理,又形象生动。毛泽东在1949年美国对华政策失败、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之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标题,“别了”,委婉的语气中略带一丝嘲讽。
③巧用双关,意味深长。字面上看,是指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是描述现实场景;深层含意是,“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管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被洗刷。
研读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研习导语
作为新闻的导语,本段有什么作用?
(1)点题。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完成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撤离的最后使命。
(2)揭示全文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降落,香港即将回归。
一、本文报道的是97香港回归,英国撤退时的几个重要场景。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含有具体时间的句子,并且根据这些时间概括文中选取了哪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事件。
研习主体部分
第一个场景(第3自然段)
下午四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
降港督下旗帜。
第二个场景(第5自然段)
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第三个场景(第8自然段)
子夜时分举行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项红旗冉冉升起。
第四个场景(第10自然段)
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这些时间精确计时计分,衔接的非常紧密,为什么要这样写?
1、新闻需要真实的记录历史事件。
2、急切地盼望着回归时刻的到来。
3、表现了扬眉吐气的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三次降旗、一次升旗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一条时间线索贯穿全文,典型镜头
二、背景材料的插入,有助于理解新闻的广度和深度
1、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港督府的建筑,实际上是在告诉人们,香港已经回归祖国,末代港督已经离去,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
2、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这句话语言平实,对比鲜明,其中饱含了中国人民对曾经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情。
3、从1841年1月23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
对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忘记的。中国人民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天。作者心中,人民心中,都是感情澎湃。这种感情,通过精确地记录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来表现,语言含蓄,很有分寸。
4、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1)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
(2)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
(3)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本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97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从海上来”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国统治,回归祖国。这是现实场景,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也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作者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研习结语部分
课文结构
政权交接仪式
“不列颠尼亚”号在夜幕中消失
本文通过描述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四个场景,出色地记录了象征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充分表现了香港回归这一深刻的历史主题。
本文的中心
1、《别了,“不列颠尼亚”》选取的角度与其他报道香港回归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①观察视角独特。作者没有将视角定位在一般新闻报道可能会选择的或写交接仪式现场的庄严,或写庆祝回归人群的激动,更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分析,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新颖而别致。
②选材角度新颖。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作者并没有写成英军撤离大事记的形式,而是在简略介绍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过程中,独出机杼地穿插对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管治的历史的回顾,两相对照,将现实的事件放在了一个历史的背景中,这就更加突出了事件的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
2、短新闻力求简短,但《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有些地方却用了“闲笔”,如在记叙告别仪式时,特意补叙交代了港督府的历史变迁,这一部分似乎与中心事件关系不大,你觉得插人这一部分有用吗?
观点一:没有用。作为一篇短新闻,应集中笔墨描写重点事件。本文应按照时间的顺序,重点记叙香港回归的过程。插入的这一部分,与文章主旨的联系不够紧密,游离于文章中心之外,篇幅太长,可以一笔带过或删去。
观点二: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实则不“闲”。
第一,给读者一个缓冲的时间,因为彭定康告别并离开港督府的时间是4时40分,此时距告别仪式的开始时间6时15分尚有1小时35分,这样可以较自然地由一个场景过渡到另一个场景。
第二,港督府是英国统治的象征,港督府的不断修葺与不可避免地成为历史陈迹的事实,构成了对殖民迷梦的极大讽刺。这段文字是对现实的有效补充,与现实场景融为一体,共同表现了文章中心。
观点三:此处的“闲笔”是新闻中背景知识的介绍,根据新闻的需要灵活安排。插入这一部分,既增强了新闻的知识性,又使新闻具有广度和深度。
3、香港回归祖国已经二十多年了,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多年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情况?
(1)香港回归祖国后,“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成生动现实。中央政府严格按照香港基本法办事,认真履行宪制责任,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继续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继续保持繁荣稳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一国两制”在香港日益深入人心,得到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2)“一国两制”作为一项新生事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拓前进。回顾总结“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历程,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有利于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继续推动“一国两制”实践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
(3)完善选举制度后的2021年香港特区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一般选举投票结果20日清晨揭晓。透过这次选举,可以看出:新的选举制度能为香港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原则,维持长期繁荣稳定打下基础;能够深刻地洞察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未来的政治发展方向,爱国者治港这一基本原则,已经成为香港的基本政治伦理。爱国者治港这一政治伦理势必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整个政治过程中予以体现和落实。
祝愿香港明天
更
加
美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