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出现了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一阶级力量不包括()
A.
富裕的农民
B.
骑士
C.
乡绅
D.
贵族
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具有()
A.
奴隶剥削性质
B.
封建剥削性质
C.
资本主义性质
D.
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
农产品和畜产品进入市场,并且成为远程贸易的主要商品的原因有(?
?
)???????
农产品的富余
城市需求的增加
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A.
B.
C.
D.
15世纪,随着分工细化,英国许多城市郊区的农民在自己的家中接受商人的订货,他们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生产,有的将羊毛去污梳理,有的纺线,有的染色,有的织呢,而羊毛商人则收集成品投放到市场。这反映的是(?
?
)
A.
小作坊生产
B.
分散手工工场生产
C.
集中手工工场生产
D.
租地农场生产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
?
)
A.
庄园经济和现代工厂制的形成
B.
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生
C.
种植园经济和工业革命的扩展
D.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租地农场是资本主义化的生产组织。下列史实中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
A.
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
B.
租地农场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
C.
租地农场比庄园的规模大
D.
租地农场的产品推向市场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这主要反映了(?
?
)
A.
封建地主的地位得到强化
B.
资本主义性质的剥削关系出现
C.
西欧等级制度的形成
D.
庄园制度的出现
阿尔贝蒂(1404—1472年)是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师,
著有《论建筑》《论绘画》《论雕塑》。同时,阿尔贝蒂还是剧作家、诗人、风琴演奏家、歌唱家、数学家,年轻时还是一位跑步、摔跤和登山运动员。他认为人们只要想做,
没有什么做不到。可见阿尔贝蒂生活在(?
?
)
A.
文艺复兴时期
B.
启蒙运动时期
C.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D.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时期
智者学派是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著名哲学派别,该学派反对传统思想和宗教神话的束缚,力图贬低神的权威,否认神的传统形象,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与该学派的思想较为接近的近代思想文化运动是(
)
A.
文艺复兴
B.
启蒙运动
C.
宗教改革
D.
新文化运动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促使“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是
A.
文艺复兴的开展
B.
启蒙运动的影响
C.
新航路的开辟
D.
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要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A.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
全面否定了天主教
C.
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A.
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B.
没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C.
没有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D.
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
有人对《蒙娜丽莎》推崇备至,认为蒙娜丽莎很美,微笑很神秘;也有人认为蒙娜丽莎并不好看,表情古板。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幅画的价值主要体现了()
A.
人文主义思想
B.
理性主义思想
C.
神权至上思想
D.
专制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人民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是因为(
)
A.
全面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
几乎蔓延到了西欧所有国家
C.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
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下图反映是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五单元的内容,最适合本单元的主题是
A.
封建时代的欧洲
B.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C.
步入近代
D.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的冲突的开端。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西方列强殖民掠夺的开始
B.
手工工场的兴起
C.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
租地农场的出现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花生、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今菲律宾)的航路作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A.
郑和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在研究历史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如果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其观点最有可能是
A.
英雄,传播欧洲文明
B.
强盗,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强盗,带来深重灾难
D.
英雄,促进了欧美文明的融合
法国史学家米希列认为,14——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
传播了人文主义
B.
发现了美洲大陆
C.
把世界开始连成一体
D.
为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奠定基础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通往新大陆和亚洲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件事之所以“伟大”和“重要”是因为(
)
A.
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科学真理
B.
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创造了经济条件
C.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西班牙在美洲获利情况一览表,这主要反映了()
时间
项目
数量
1500-1650
白银
1.6万吨
1500-1650
黄金
180万吨
1500-1890
黑奴
约1.2亿人
A.
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B.
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C.
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D.
殖民活动的原始性
16世纪,英国开始开拓海外市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曾经说:“海洋和空气为世界人共同享有,海洋不归属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下列相关史实中,年代最早的是(?
?
)
A.
英国海军打败“无敌舰队”
B.
英国在中国沿海走私鸦片
C.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D.
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
17世纪下半叶起,经过三次英荷战争(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
年),荷兰丧失了海上殖民强国地位和新尼德兰殖民地。14年后(1688年),荷兰执政威廉三世调集两万大军……横渡英伦海峡。这一行动
A.
打败了英国
B.
收复了殖民地
C.
扭转了英国的政局
D.
确立了英国代议制
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和“海上马车夫”的国家分别是(
)
A.
英国和荷兰
B.
西班牙和葡萄牙
C.
英国和西班牙
D.
英国和法国
甘蔗种植需要强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而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入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到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信息技术的推广
B.
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C.
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D.
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据[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
14-16世纪,西欧开始步入近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
材料二?
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他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四?
“三角贸易”示意图
(1)材料一中的“大人物”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反映了他在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什么地位?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思想?这—思想及其运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哥伦布完成了“陛下”的使命吗?为什么?
(4)材料四示意图中A、B、C三处航程中贩运的东西主要是什么?
(5)纵上所述,请归纳三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整体性日益增强。此后欧洲人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了殖民扩张和掠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
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图
材料四?
持续四个世纪之久的非洲奴隶贸易给西欧资本主义带来了巨额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对非洲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纪录片《世界历史》
(1)材料一、二说明欧洲人在15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图中A、B、C、D四条航线分别代表哪四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
(3)明朝时期,我国的广东澳门和台湾分别被哪两个殖民国家占领?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场久远的“奴隶贸易”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15世纪以后,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也已经具备。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远洋航行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世界近代现代史》
???
材料二:14—15世纪,欧洲各国君主为了强化王权,积极扩张……基督教会为了传教,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圣战”……为了与亚洲进行直接的香料贸易,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扶持了向东和向西两条路线的海上探险。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
材料三:1492年10月12日凌晨哥伦布终于发现了陆地,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这块大陆(见图),他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哥伦布的发现在改变历史的同时,也给这块陆地和其他大洲带去了灾难。
——摘自百度百科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辟新航路具备了哪些条件?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人海上探险的目的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哥伦布首次登上的大陆是哪一大陆?生活在这一大陆上的土著居民是?
(4)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给这块陆地和其他大洲带去了灾难”中的灾难指的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
.…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使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就可达百分之三百……
——《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
材料四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但后来降为二流国家。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导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主要动力。
(3)材料四中隐含的“一流国家”是指哪个国家?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其成为“一流国家”的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探究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活动的关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BC.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变卖,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故ABC说法正确。
D.与题干相符的阶级力量是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包括贵族,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2.【答案】C
【解析】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一是从小商品经济转化出来,二是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将其产品推向市场,很明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C正确。
ABD.这三项的表述均不正确,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ABD。
?故选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产品的富余,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并且成为远程贸易的主要商品。因此正确。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并且成为远程贸易的主要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而不是结果。因此说法错误,B、C、D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A。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散手工工场的特点。据所学,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这属于分散手工工场的生产特点。故选B。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出现。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故选B。
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资料私有、雇佣劳动、面向市场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租地农场比庄园的规模大不能说明租地农场是资本主义化的生产组织,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B
【解析】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据“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剥削关系出现。
故选B。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根据材料中“1404—1472"
"人们只要想做,
没有什么做不到"可知,
阿尔贝蒂强调的是人的价值和作用,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体现,
故选A项。
9.【答案】A
【解析】A.依据题干信息“智者学派是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著名哲学派别,该学派反对传统思想和宗教神话的束缚,力图贬低神的权威,否认神的传统形象,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结合所学,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以人为之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核心是人文主义。与智者学派的思想较为接近的近代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故A正确。
BCD.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干主旨。
故选A。??
10.【答案】A
【解析】A.据题干“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15世纪,面对中世纪以来天主教的神学思想的统治,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意大利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率先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主张以人为中心,突出人性和人的现实世界的享乐等,冲击了天主教神学世界观。故A正确。
BCD.BD两项均与题干信息的时代时代不符,C项不属于思想领域的问题,故BCD错误。故选A。??
11.【答案】A
【解析】A.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打破了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强调人的作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故A正确。
B.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
C.本项所述题干无体现。故C错误。
D.本项所述不符合题干主旨。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A文艺复兴运动是借助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复兴兼来宣言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很显然,文艺复兴这个名字只看到了表面意思,而没能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故A正确。
B.本项所述是对于题干主旨误读。故B错误。
C.本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
D.启蒙运动时期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故D错误。故选A。??
13.【答案】A
【解析】A.据所学可知,《蒙娜丽莎》所反映出的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歌颂世俗人生,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表现人性的美,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作品,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故A正确。
B.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故排除B。
C.文艺复兴反对宗教禁欲主义,故排除C。
D.专制主义和题干无关,故排除D。故选A。??
14.【答案】C
【解析】略
15.【答案】C
【解析】C.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大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开始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早期的殖民掠夺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由此可知,最适合的主题是步入近代,故C符合题意。
ABD.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ABD。
?故选C。??
16.【答案】C
【解析】C.根据题干“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的冲突的开端”可知,这一事件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与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新航路开辟过程中,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故C正确。
A.题干“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指的是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不是西方列强殖民掠夺的开始,故A错误。
B.手工工场的兴起是在13世纪时,故B错误。
D.租地农场的出现是在14世纪中叶以后,故D错误。故选C。??
17.【答案】D
【解析】A.郑和远航,没有开通美洲到吕宋(今菲律宾)的航路。故A不符合题意。?
?
?
?
B.达·伽马达·伽马第一次从大西洋沿岸绕非洲南岸航抵印度,开辟了一条东西交往的新航路。故B错误。?
??
C.哥伦布开辟了由西欧到美洲的航线。故C错误。?
??
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开通美洲到吕宋(今菲律宾)的航路。麦哲伦得到西班牙王室的资助,1519——1522年,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旅行,这次航行开通美洲到吕宋(今菲律宾)的航路。故D正确。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C.依据题干信息“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哥伦布开辟到美洲的航行以后,欧洲殖民者纷纷到达美洲,给美洲人民带来了血腥的殖民掠夺。
C符合题意。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19.【答案】D
【解析】
D.依据所学知识,题干中“人”和"世界"被发现是对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的描述。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奠定了经济基础,故D项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故ABC项错误。
故选D。??
20.【答案】C
【解析】A.该项符合麦哲伦远航,故排除A。
B.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创造了经济条件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故排除B。
C.据“通往新大陆和亚洲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可知,这两件事是指在新航路的开辟中迪亚士的远航和达?伽马的远航。这两件事之所以之所以“伟大”和“重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思想解放运动,故排除D。
故选C。??
21.【答案】D
【解析】略
22.【答案】A
【解析】A.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使西班牙丧失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并走向衰落。当时正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故A正确。
BCD.英国在中国沿海走私鸦片是18~19世纪;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18世纪中后期以后(1763年打败法国之后);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开始于17世纪初。上述均晚于1588年,故排除BCD。
故选A。??
23.【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略
24.【答案】A
【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争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因而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故A正确。
BCD.综上分析,故排除BCD。
故选A。??
25.【答案】B
【解析】A.信息技术的推广是在二战之后,时间不符合,故排除A。
B.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蔗糖产量大幅度提高是由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美洲种植园的发展,这与当时的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密切相关,故B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东西方贸易的便捷,故排除C。
?D.工业革命1765年开始,时间不符合,故排除D。
故选B。??
26.【答案】【小题1】庄园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小题2】表现:工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封建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兴起;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等。
【小题3】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等。
27.【答案】(1)人物:但丁;代表作:《神曲》;地位:文艺复兴的先驱。
(2)思想:人文主义;影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3)没有;因为他没有到达印度,而是到了美洲新大陆。
(4)A:火器、机械制品、酒等;B:黑奴;C:蔗糖、烟草等产品。
(5)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8.【答案】(1)原因:获取黄金,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马可·波罗行纪》吸引着西欧商人对东方“黄金”的渴望。
(2)航海家:迪亚士、麦哲伦、达
·伽马、哥伦布。
(3)国家:葡萄牙、荷兰。
(4)认识:黑奴贸易使殖民者获得了惊人的财富,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的资本;而带给殖民地,特别是非洲人民的却是深重的灾难。
29.【答案】(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的传入;人们地理知识的增进(地圆说);王室的支持。
(2)为了强化王权,积极扩张……基督教会为了传教,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圣战”;为了与亚洲进行直接的香料贸易。
(3)美洲;印第安人。
(4)美洲:殖民侵略和掠夺;非洲:贩买黑奴(三角贸易)。
30.【答案】(1)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原因:殖民地采矿业、种植园农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印第安人富有反抗精神。主要动力:获得高额的利润。
(3)国家:英国。原因:经济上,英国贩卖黑奴,工商业发达,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上,拥有强大的海军;市场上,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市场。
(4)关系:殖民活动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手段,它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