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 知识点

文档属性

名称 艾青诗选 知识点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3 11:0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
一、【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艾青是他1933年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艾青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因为刚出生就有术士说他命克父母,以致引起了父母的厌烦,于是被寄养在贫苦农民大堰河的家里。艾青曾说过,“在大堰河家里的5年,使我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而“回到父亲家里,我是在一种被冷漠、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成了一个“忧郁的少年”。应该说,小时候的这段生活经历让艾青初步了解了农民的生存忧患和心灵创伤,成为他平民意识萌生的根基,从小即培养起他对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那“土色的忧郁”成为他一生的情结。
二、【作品特征】
(一)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1)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2)作品风格
诗人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
①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②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如《北方》,写“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写“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又如《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全诗自由铺陈,自由抒发,诗句仿佛从“黎明”的胸臆中直接飘出,散而有致,活而有序,给人以极大的美感。
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
(二)1978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1)写作背景
1957
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2)作品风格
这一时期诗人“归来”,诗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①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如《鱼化石》,写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看不见蓝天碧水。诗人由此引发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又如《镜子》,写镜子“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这样的哲理小诗,通过镜像来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②仍然继续着歌颂光明的主旋律。写了长诗《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③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如写于1940年的短诗《刈草的孩子》,开头一句“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结尾一句“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给全诗笼罩上一层阔大、凄美的气氛,反衬出“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的割草孩子的渺小,寥寥几笔,形神毕现,诗人的情思也尽在其中。
三、【典型篇章】
《大堰河--我的保姆》
《芦笛》
《一个拿撒勒人的死》
《太阳》
《煤的对话》
《春》
《复活的土地》
《人皮》
《他起来了》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北方》
《向太阳》
《我爱这土地》
《吹号者》
《他死在第二次》
《火把》
《抬》
《旷野》
《刈草的孩子》
《雪里钻》
《黎明的通知》
《人民的城》
《维也纳》
《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礁石》
《在智利的海岬上》
《启明星》
《烧荒》
《帐篷》
《无题》
《鱼化石》
《光的赞歌》
《盆景》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听,有一个声音……》
《失去的岁月》
《关于眼睛》
四、【艺术特色】
1.意象上: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
①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而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最动人的,要数他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用真实朴素的诗句,说出了自己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这里表达了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又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写出了土地——农民所遭受的蹂躏……通过这种描绘,艾青的诗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和土地上那些普普通通的农民和士兵的生活与斗争。
②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不息的追求。艾青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和火焰,这是艾青的“永恒主题”。如他这一时期写得最好的光明颂《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
2.情感上:通过形象真实的描写,注重揭示现实生活的内在特征,抒发深沉忧郁的感情,却不乏积极乐观的精神追求。
艾青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在抗战以后,更趋明朗化:诗作紧贴土地,贴近现实,充满着因忧郁的苦难和沉重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感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如《我爱这土地》抒发了整个民族的共同感情,又如《北方》表达了诗人对悲苦民众的怜悯……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有着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注,但是诗人也清楚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这种感悟使艾青的一些诗作富有极强的乐观情绪,如《向太阳》,全诗写“我”在太阳的感召下,摆脱昨天的苦闷和颓唐,加入抗战队伍的行列,奔向太阳,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3.表现手法上:善用象征手法。
艾青的象征是植根于现实的。他将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意象的艺术张力。如土地象征国家民族,太阳象征光明,作者多借歌颂太阳,表达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如《春》,无论是象征当时社会黑暗的“夜”,还是象征革命胜利后光明未来的“春”,都给人难以忘怀的印象。富有喻意的象征性诗歌形象,拓展了我们思索联想的空间,使人回味无穷。难能可贵的是,艾青诗歌中具有象征性的诗歌形象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
4.风格上:具有鲜明的色调和清晰的线条,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绘画出身的艾青十分注重通过用语言描绘视觉的色彩、情调的色彩来表现诗歌的形象。他注重冷暖对比和补色对比,获得很好的艺术效果。诗人还善于把生活中的元素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剪辑、重新安排和组合,将多种意象集中到一起,整个构图简洁明了,色彩鲜明调和,形象立体饱满,布局错落有致,使整个画面同诗歌的意境浑然一体。
5.韵律上: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全诗共13节,每节从4~16行不等,一行少则2个字,多则22个字,全诗不押韵,但每一节首尾句短而重复,中间几行基本采用排比句式,多用长句子,能够尽情地抒发和描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