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人体的呼吸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7.2人体的呼吸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22 13:3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7.2人体的呼吸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B.
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C.
膈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
D.
平静呼吸时,能把肺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
2.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以免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
B.
长跑时用嘴呼吸,可使进入肺部的气体清洁、湿润、温暖
C.
潜水时感觉呼吸困难,是因为胸廓的扩大受到阻碍
D.
口罩可以避免雾霾中的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
3.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大约每分钟呼吸16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
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舒张
C.
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
D.
“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4.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其根本原因是(?
?
?)
A.
肺与外界空气发生气体交换
B.
肺泡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
C.
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气体交换
D.
组织细胞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5.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呼吸道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B.
呼吸道有清洁、温暖、湿润空气的作用
C.
肺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D.
不要边进食边大声说笑是为了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6.肺的通气和体内气体交换是依次通过_________实现的(

A.
呼吸运动和扩散作用
B.
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
C.
扩散作用和呼吸运动
D.
扩散作用和气体交换
7.散步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从外界到肺的路线: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
B.
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
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疫情期间外出需做好个人防护
D.
吸入的氧气最终在血液中参与呼吸作用
8.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周围气体交换和运输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肺是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B.
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C.
进入人体内的氧气最终被细胞中的线粒体利用
D.
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后,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9.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
B.
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面积大
C.
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肺泡内氧气含量增加
D.
胸廓容积变小时,肺收缩,气体从肺内排出
10.如图是呼吸系统结构模式图,对于相关结构的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具有清洁气体的作用
B.
②是形成痰的场所
C.
③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D.
④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11.图1、2分别是呼吸运动模拟图和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②模拟肺,③模拟胸廓
B.
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场所
C.
图1甲中,③处于扩张状态,引起呼气
D.
若图2气体为二氧化碳,A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12.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大约每分钟呼吸16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平静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
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无需防护
D.“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13.如图是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B.
Ⅰ和Ⅱ的进出,依赖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C.
气体分子B进入血液最少需要穿过两层细胞
D.
当血液流经肺泡处周围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增多
14.图甲是肺内压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呼吸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甲曲线ac段表示吸气
B.
图甲曲线ab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
C.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D.
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的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B.
肺之所以适于气体交换,只是因为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
血液中的氧能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组织细胞处
D.
只有深呼吸时,才能把肺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
二、非选择题
16.近年来,空气中可以深入肺泡的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简称PM2.5)增多,引起了人们对呼吸系统健康的关注。
(1)
PM2.5被吸入的过程中,首先经过______?,再到达______?。
(2)人在呼吸时,肺泡中发生气体交换。具体来说,肺泡中的______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______也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肺泡的PM2.5会沉积并部分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组织细胞。
(3)课间操、慢跑等运动是同学们常做的有氧运动。与安静时相比,有氧运动时同学们的耗氧量会______(从“增加”、“减少”或“不变”中选填),相应地吸气量会
______(从“增加”、“减少”或“不变”中选填)。因此当
PM2.5污染严重时,应减少户外运动量,以减轻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7.柴静制作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数亿人的关注,是由于穹顶之下,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任何人都无法选择我们吸入的空气。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专家指出:PM2.5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危害最大。由于颗粒物微小,人体吸气时不易被阻挡,可直接通过_________进入肺,影响肺部的__________功能。
⑵_______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有器官,因此吃饭时说笑,容易造成食物误入气管。
⑶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⑷为了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你会采用哪种方式上下学?_________。
18.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造成危害。
(1)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但其中的PM2.5颗粒物非常细小,它可以不受阻挡,会随呼吸深入肺,当肋间肌和膈肌处于_________?状态,胸腔扩大,肺内气体压力__________,导致气体被吸入,一旦粘着在肺泡上,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可能引发肺部疾病。
(2)肺泡内的PM2.5颗粒物可以透过__________进入血液,经过循环系统到达心脏,进一步诱发心血管疾病。
(3)正常人体内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面包围着丰富的______________,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________?细胞构成,有利于_______与______间进行气体交换,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学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4)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人体每时每刻必须从空气中获得氧气,而近几年雾霾天气经常出现,雾霾成了人们特别关注的话题。
(1)雾霾天气主要危害人体的______系统。
(2)雾霾天气外出最好戴防雾霾口罩,因为人体呼吸系统的______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需要通过______层细胞。
(4)血液流经肺后血液中___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含量增多。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明显增多的是______。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20.PM2.5(细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一部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都有重要的影响。一旦随人体的呼吸进入体内,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目前把PM2.5的含量作为空气质量检测的标准。请你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PM2.5随着人体吸入的气体进入肺的通道是______。
(2)人呼出的气体成分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时明显增多,这是人体细胞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利用氧分解______产生二氧化碳的结果。
(3)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要先通过人体内的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在通过血液与____之间的气体交换,最后通过呼气而实现的。
(4)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a.肺泡壁______,由__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b.肺泡外缠绕丰富的______。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______的含量减少,______的含量增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过程,解题关键是熟记理解呼吸作用具体过程。
【解答】
A.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A正确;
B.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B正确;
C.膈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C正确;
D.无论平静呼吸还是深呼吸,都不能把肺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D错误。
故选D。??
2.【答案】B
【解析】略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等有关知识。明确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A.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周围缠绕着毛细血管。因此,人体内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A不符合题意;
B.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进入肺,B符合题意;
C.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即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C不符合题意;?
D.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在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可能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D不符合题意。
?
故选B。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外界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含量以及变化的原因。
【解答】
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此时有机物通过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此过程可以用表达式表示为:,这个过程是在细胞中的线粒体内完成的。所以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运输到肺,由人体呼出,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因此,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其根本原因是组织细胞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A
【解析】A.肺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A错误。
B.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其中,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所以呼吸道可以温暖、清洁和湿润空气。B正确。
C.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血液和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C正确。
D.进食时大声说笑,若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甚至窒息。故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D正确。
故选A。
6.【答案】A
【解析】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7.【答案】C
【解析】氧气从外界到肺的路线: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A错误;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B错误;吸入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中参与呼吸作用,D错误。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相关知识。
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周围气体交换和运输的过程,其交换原理是气体扩散作用。
掌握肺泡内气体交换的过程、结果及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A、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A正确;
B、肺泡外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B正确;
C、外界空气中的氧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利用呼吸从外界获取的氧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组织细胞生命活动利用,即氧气最终被细胞中的线粒体利用,C正确;
D、经过肺泡内气体交换,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D错误。
故选:D。??
9.【答案】C
【解析】略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属于识图作答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如图是呼吸系统结构模式图,图中[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
【解答】
A、①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住灰尘和细菌,鼻粘膜分泌粘液可黏住灰尘,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粘液还可使空气变得湿润;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A正确;
B、③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B错误;
C、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C错误;
D、②咽是人体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D错误。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呼吸运动的过程和气体含量变化,解答的关键是理解呼吸运动的过程和气体含量变化。
【解析】
A.图1中,①模拟气管,②模拟肺,③模拟胸廓,④模拟膈,A正确;
B.气体交换包括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肺并不是气体交换的唯一场所,B错误;
C.图1甲中,膈顶上升,③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引起呼气,C错误;
D.若图2中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A处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则A表示肺泡处的毛细血管,D错误。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A.人体内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A错误;
B.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B错误;
C.呼吸道的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需要防护,C错误;
D.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可能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D正确。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肺泡的结构、肺的通气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解答】
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A正确;
B、肺通气是依靠呼吸运动实现的。因此Ⅰ和Ⅱ的进出,是依赖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B正确;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因此气体分子B进入血液最少需要穿过两层细胞,C正确;
D、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当血液流经肺泡处周围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减少,D错误。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呼气和吸气的过程等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吸气和呼气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曲线bd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表示呼气,A错误;
B.图甲曲线ab段时,是吸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B正确;
C.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湿润吸入的空气,C错误;
D.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组成的,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完成气体交换,D错误。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吸人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的变化。
【解答】
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如图:
A、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但不都是二氧化碳,A错误;
B、肺泡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是肺适于气体交换的一个原因,B错误;
C、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C正确;
D、就算是深呼吸,也不能把肺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D错误。
16.【答案】(1)呼吸道;肺
(2)氧气;二氧化碳
(3)增加;增加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解题关键是熟记呼吸系统的组成,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解答】
(1)
PM2.5被吸入的过程中,首先经过呼吸道(依次为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再到达肺。
(2)人在呼吸时,肺泡中发生气体交换。具体来说,肺泡中的氧气透过仅有一层上皮细胞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肺泡的PM2.5会沉积并部分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组织细胞。
(3)课间操、慢跑等运动是同学们常做的有氧运动。与安静时相比,有氧运动时需要的能量更多,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同学们的耗氧量会增加,相应地吸气量会增加。因此当PM2.5污染严重时,应减少户外运动量,以减轻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故答案为:(1)呼吸道;肺
(2)氧气;二氧化碳
(3)增加;增加??
17.【答案】(1)呼吸道;气体交换?
?
(2)咽?
?
(3)肺泡?
?
?
(4)步行、骑自行车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解答】
(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PM2.5由于颗粒物微小,人体吸气时,不易被阻挡,可直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
(2)咽是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有器官,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鼻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气管,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因此吃饭时说笑,容易造成食物误入气管。
(3)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总表面积大,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4)近年来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作为学生应步行或骑自行车去上学。??
18.【答案】(1)清洁、温暖、湿润;收缩;减小(降低或低于外界大气压)
(2)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3)毛细血管;一层上皮;肺泡;血液;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4)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空气质量与健康。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空气质量与健康。
【解答】
(1)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构成。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完成吸气动作。但PM2.5颗粒物微小,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进入肺后,一旦粘着在肺泡上,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可能引发肺部疾病。
(2)肺泡内的PM2.5颗粒物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经过循环系统到达心脏,进一步诱发心血管疾病。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所以PM2.5颗粒物进入血液后,经肺静脉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
(3)每一种生物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正常人体内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面包围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4)空气质量等级是根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它能反应空气污染的程度。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危害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19.【答案】(1)呼吸
(2)呼吸道
(3)2或两
(4)氧气
(5)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空气质量对人体的影响、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明确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空气质量对人体的影响、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1)燃放鞭炮、工厂的废气、绿色植物被破坏等行为会产生大气污染物,汽车排放的废气能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雾霾天气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
(2)虽然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但是出现雾霾天气时要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戴口罩。这是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3)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要通过两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过四层细胞膜;氧气进入血液后,再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又经过了一层细胞膜;因此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中的需要经过2层细胞。
(4)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流经肺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选B。
故答案为:
(1)呼吸
(2)呼吸道
(3)2或两
(4)氧气
(5)B??
20.【答案】(1)呼吸道
(2)有机物
(3)肺泡
(4)很薄;一;毛细血管;氧;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
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是固体小颗粒,如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够对吸入气体进行温暖、湿润和清洁,但是这种清洁能力是有限的。
结合热点问题考查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解答】
解:(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因此PM2.5随人体吸入的气体进入肺的通道是呼吸道。
(3)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人呼出的气体成分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时明显增多,这是人体模型细胞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因此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是二氧化碳。
(3)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由血浆运送,全部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再通过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最后通过呼气而实现的。
(4)肺是由许多肺泡组成的,肺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空气经过呼吸道进入肺,肺泡的结构特点适宜进行全体交换:①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②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
?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即将呼出的气体同吸入的气体从“组成成分的含量”上进行比较。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故答案为:
(1)呼吸道
(2)有机物
(3)肺泡
(4)很薄;一;毛细血管;氧;二氧化碳??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