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2.1《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上册2.1《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22 13:4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地球的表面》
【教材分析】
《地球的表面》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起始课。本课为整个单元的学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提供思维线索”的作用。首先,提供“世界地形图”“上虞地形图”“我国的地形图”以及各种典型地形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从身边熟知的地形入手,学习描述地形的特点,对地表的各种形态进行初步的认知,感受到地球上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的同时,会进一步思考:这些奇妙的地形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地形地貌虽然没有系统的认识,但是他们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旅途中、网络中、电视中的见闻都会使他们对地形地貌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因此他们可以尝试对各种地形地貌的成因进行猜测,不仅可以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提供思维线索,而且也将学生心中的疑惑与教学目标相融合,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变化原因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
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
知道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科学探究目标
?
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等资料获得关于地形地貌特点的信息。
?
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
?
能够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科学态度目标
?
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
能够发展探究地形地貌变化原因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
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陆地地形及其特征。
难点:观察各种地形地貌的图片,猜想形成不同地形地貌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多媒体课件
分组:立体中国地形图和立体世界地形图各一张、作业本、一封信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3分钟)
观察PPT首页的地球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张地球航拍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生:地球,海洋、陆地,①蓝色的是海;②海的面积很大)
师:真棒,你们已经发现了地球上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板书:海洋多,陆地少)。那么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地球现有的面貌是本来就有的吗?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表面”)。
(板书课题:地球的表面)
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5分钟)
(一)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
【材料:世界地形图】
1.出示世界地形图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世界地形图。
(1)分组观察世界地形图
师:听清楚活动要求,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观察。思考世界地形图的表面有什么特点。
(生:分组观察世界地形图)
(2)简要交流
师:你使用什么方法观察?通过观察地形图,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生:看,摸。看到不同颜色,摸到凹凸不平)
2.教师小结: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表示地势的高低,说明地球陆地表面是有起伏的(板书:凹凸不平)。我们将地球表面呈现出的高低起伏、凹凸不平的各种状态称为地形
3.聚焦到上虞地形
师:你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到上虞的位置了吗?上虞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预设生:①找到了,但太小了看不清;②没有找到。)
4.师引导:老师今天带来了俯瞰上虞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更细致的观察吧!
(二)了解家乡的地形
【材料:视频、典型旅游点照片】
师:视频中出现了很多旅游景点,海涂、海上花田、龙山、覆卮山,你去过哪里旅游,那里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家乡的地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形特征)
预设生:有的地方平坦、有的地方有山,高低起伏(板贴:特征)与喜马拉雅山比,山海拔很低,起伏平缓。
师:我们家乡的地形真复杂。像上虞北部这样宽阔平坦,起伏很小的地形,称为平原。上虞南部有这么多连绵起伏、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称为丘陵。(出示上虞地形图和图片,总结上虞的地形特征)上虞区地形南高北低,南部的低山丘陵与北部的水网平原面积相差不多,呈现出“五山一水四分田”格局。(板贴:丘陵、平原)
(三)查找小动物家乡,构建中国地形体系
【中国地形图、一封信】
(1)明确任务(在中国地图上出示各个小动物的家乡)
师:想不想走出上虞,了解更多地方的地形?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1张中国地形图,还有一封来自小动物们的信,请你们在地形图上找找他们的家乡,并用箭头画一画,用手摸一摸,感受这些地形分别有什么特点?
(2)分组探究:观察中国地形图,并阅读资料,概括地形特点。
(3)交流汇报:
师:你们和老师找的结果一样吗?那两个小动物家乡的地形我们上虞也有?(平原、丘陵)还有哪些地形我们上虞没有,各有什么特点?
(预设生:都找到了,选择一种说一说。)
师:边听边板贴不同地形的特点。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常见五种地形的特征,谁能帮老师辨一辨,高原和平原的区别,山地和丘陵的区别。
预设生:高原海拔高,山地海拔高,起伏大。
师:老师用橡皮泥捏了五种地形模型,你能帮我画一画侧面轮廓图吗?(老师示范平原)
预设生:画轮廓图,画对奖励地形模型。
(四)观察特征,合理猜想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大图片链接】
1.观察地貌特征(出示中国五个地方的地形地貌照片)
师:你们已经掌握了常见的五种地形,想不想了解更多的地形地貌?请看PPT。观察课本中的地形地貌,说一说,各个地貌有什么特点。
2.猜想形成原因:组内交流讨论,将猜想填入到活动记录单。
3.小组交流:讨论形成五个地点的地貌的主要原因。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
(预设生:自然原因,风的原因,水流的原因,地震的原因。)
师:你们说的真棒。
三、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还了解了不同地形的特点,同时也对产生不同地貌的原因进行了猜想。那么这些不同的地貌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在后续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
【板书设计】
地球的表面
海洋多,陆地少
凹凸不平
平原
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
盆地
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