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的形状和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相适应。
2、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2)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态结构美。
二、教学准备
学生小组准备:绳子、瓦楞纸或木板。
教师准备:竹片或钢锯条、细绳,收集桥梁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让学生观看有关桥的图片,提问:同学们看了桥后,有什么发现(各种桥的结构和形状不同……)?揭示课题。
(二)各式各样的桥
1、让学生看书P40页上三幅桥图片,说说这些桥的形状和结构有什么不同?(讨论后,师出示下表)
桥名
材料
形状
结构
苏州宝带桥
石头
连续石拱形
拱形结构
高架公路桥
水泥
水泥直立桥
条形结构
南京长江大桥
钢铁
钢框架梁桥
框架结构
2、让学生观察片P40页下的四幅桥,教师逐一介绍这四幅桥的出处,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比较这些拱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
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观察:比如使用的材料、大小、用途、拱桥与桥面的位置等。
桥名
相同点
不同点
大小
用途
材料
拱与桥面关系
西藏铁路大桥
都是拱形桥
较大
行火车
钢铁
拱上,桥面下
法国古代石拱桥
中等大
引水
水泥
桥面上,拱下
长江三峡山谷桥
中等大
行汽车
钢筋水泥
桥面上,拱下
公园里的桥
较小
供游人行人
石头
桥面上,拱下
3、探究桥面与拱的相对位置优缺点:(讨论后,课件出示)
桥面在拱上方:桥下空间高,便于船的通行。
桥面在拱的下方:桥面低与道路连接容易;且桥面能拉住拱足,能抵消拱的外推力。
制作并实验,桥面在拱的下方,可以拉住拱脚的外推力,做一个模型,实验一下。
(三)大跨度的钢索桥
1、教师简介索桥的“家史”:很早以前,人们从缠绕在大叔间的藤蔓得到其实,用藤蔓做成了吊桥,后来用铁链代替藤蔓建造了铁索桥,再后来得益于科技的发展,用钢索编成的缆绳建造出了跨度达千米的钢索桥。
2、让学生看书P41页江阴大桥,让学生阅读图右侧的一段话。提问:钢索桥有哪几份组成?钢索起什么作用?桥塔起什么作用?
3、钢索桥有什么显著特点?(桥被钢缆吊起,桥的跨度大)
4、进行模拟钢索桥的体验活动。用木板或瓦楞纸做桥面,用生字做“钢索,用椅子背做“桥搭”搭成一个钢索桥,在纸板上放书包,不同程度地拉紧绳子,感觉用力大小,体会把桥塔修得很高的道理。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桥塔修得很高的道理。可以再打比方:两手提水,把手臂水平伸直费力,还是不伸直费力?
5、观察分析教科书P42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跨度1280米,它使用了什么结构?(框架结构、拱形结构和钢索结构)
6、想一想:桥为什么为有这么多的形状和结构?什么对桥的形状和结构影响最大(主要因素有:桥的用途、材料和技术,桥反映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状况)
(四)课外探究:观察研究我们家乡的桥。
组织讨论如何观察、描述一座桥(用什么材料,采用神结构,估计跨度是多少,它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课后反思:
1、课我自制了课件,学生对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了解比较好,但对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相适应方面不是很了解。
2、本节课内容比较多,一课时上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