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学入门 单元测试 ---2021—2022学年浙教版七上科学(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科学入门 单元测试 ---2021—2022学年浙教版七上科学(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9-22 20:1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 自我综合评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B.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D.自然界中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
2.2019·济宁改编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课桌的高度为8
m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为50
kg
C.一热水瓶的水大约为20
mL
D.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为37

3.不借助仪器,仅凭眼睛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
B.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人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C.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4.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0.5
cm=10.5
cm×10
mm=105
mm
B.10.5
cm=10.5
cm×10=105
mm
C.10.5
cm=10.5×
m=0.105
m
D.10.5
cm=10.5÷100
cm=0.105
m
5.
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处开始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6.2019·天津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7.1
mL水大约有20滴,则一滴水的体积大约是(  )
A.
1
mL
B.
0.5
mL
C.
0.005
mL
D.
0.05
mL
8.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对同一本书的长度先后测量五次的结果分别是:18.40
cm、18.42
cm、18.74
cm、18.43
cm、18.41
cm,则这本书的长度应该记作(  )
A.18.48
cm
B.18.42
cm
C.18.43
cm
D.18.415
cm
9.把手指插入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不热,则这杯水的温度可能是(  )
A.35

B.25

C.15

D.无法确定
10.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的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一个洞,拿来一支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出水温,正确的做法是
(  )
A.用线将温度计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个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出瓶中水的温度
C.取一个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中,水灌满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11.一名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9.5
℃和37.5
℃,那么(  )
A.
他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

B.
他的体温更接近39.5

C.
他的体温在37.5
℃到39.5
℃之间
D.
他的体温一定是37.5

12.如图所示,利用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性质,可以比较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A.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
B.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量必须相同
C.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必须相等
13.在标准大气压下,将一支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面的位置在3
℃刻度处,放在沸水中时,水银面位置在103
℃刻度处。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量某杯水的温度,温度计内水银面位置在59
℃刻度处,那么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A.62

B.59

C.56

D.53

14.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俯视液面,读数为19
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是11
mL,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  )
A.等于8
mL
B.大于8
mL
C.小于8
mL
D.无法判断
15.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
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
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
B.
小明的读数比小华的准确
C.
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数据是错误的
D.
两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相同的
16.一量筒中原有
50
mL水,现在往里面放入一干燥的木块,木块同时从量筒中吸收了木块体积的水,假设木块吸收了水后体积不膨胀,木块静止时有的体积浸入水中,量筒中水位上升到
56
mL,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6
cm3
B.18
cm3
C.12
cm3
D.24
cm3
二、填空题(共38分)
17.(6分)某同学在测量时忘记写单位,请你将这些单位补充上去。
(1)一个一次性塑料水杯内装的水的体积约为150________。
(2)一个墨水瓶的高度是6.3________。
(3)人体正常的体温是37________。
(4)一名中学生的身高为1650________。
(5)科学教材的宽为1.85________。
(6)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______。
18.(6分)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mm。用它测得科学教材内页188页的厚度为9.4
mm,则每一张纸的厚度为________cm。测量距离的方法除了用有刻度的尺子进行测量外,你还能列举出一种其他的方法吗?____________。
19.(6分)在使用量筒(刻度________)和量杯(刻度________)时应注意:(以上均填“均匀”或“不均匀”)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________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________处相平。俯视时,读数偏________;仰视时,读数偏________。
20.(4分)小科同学按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的温度,其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液体温度为__________
℃。
21.(4分)某同学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石块浸没于水中,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总体积V2(如图所示)。
(1)根据如图所示测量结果,得出该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
(2)若该同学在第二次测量时俯视读数,则所测得石块体积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2.(6分)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横线上(填字母)。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炸裂
C.减小实验误差
D.防止液体溅出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_______
(2)滴管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洗并放在烧杯中。________
(3)用同一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宽。________
23.(6分)铺设水泥路时,有时要在水泥里面掺入少量纤维材料。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在水泥中掺入纤维材料是否会影响水泥路面的牢固程度,设计好方案,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落锤对样品进行连续撞击直至样品断裂(电磁铁断电,落锤落下),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
样品厚度/cm
样品面积/cm2
__☆__/cm
掺入纤维种类
纤维掺入量
撞击次数
1
4
100
50


30
2
4
100
50
A纤维
0.1%
80
3
4
100
50
B纤维
0.1%
90
(1)样品的牢固程度可通过比较样品断裂时所承受的____________来判断。
(2)表中“☆”处填写的内容应为________________。
(3)为缩短检验上述规格样品的实验时间,需减少撞击次数,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0分)
24.(8分)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有媒体报道称九层塔含有黄樟素。为了探究黄樟素是否致癌,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他假设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
②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食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
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____________环节。
(3)步骤②采用的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____________方法。
(4)本实验结果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设。
25.(10分)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撞击和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实验
实验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蝠的百分比
A
不做任何处理
1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
1000
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
1000
35%
(1)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A和B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________(填器官名称)来发现障碍物的。
(4)是________的生活环境促使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26.(12分)2018·衢州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要先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到量筒最大测量值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水量。
(1)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15
cm3)、两个100
mL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细线、水等。请选上述材料,设计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2)利用100
mL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积的“适量的水”可能为________。
A.5
mL
B.50
mL
C.80
mL
D.95
mL
1.A 2.B 3.C 4.C 5.B 6.B 7.D
8.B [解析]
根据所给数据判断每一个数据的可靠性,剔除错误数据,然后求剩余正确数据的平均值,可得书的长度。从所给的五次测量结果可知,有四次测量结果相接近,而测量结果18.74
cm与其他四次结果相差较大,说明这个结果错误,应去掉。求剩余四个数据的平均值,即为书的长度,此书长为=18.415
cm≈18.42
cm。
9.A
10.C [解析]
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温度计玻璃泡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符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水灌满瓶后取出,测温过程中温度会升高,不再是冰下的温度;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读出温度计示数,这样能保证瓶取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不会降低;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了被测物体,不符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1.A [解析]
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几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直接测量体温,若体温高于体温计的示数,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不高于体温计的示数,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原来的示数,所以该同学的体温应该低于或等于37.5
℃。
12.A 13.C
14.C [解析]
俯视液面,读数为19
mL,此时液体实际体积小于19
mL,仰视液面,读数是11
mL,此时液体实际体积大于11
mL。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小于8
mL。
15.D [解析]
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
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
m=122.8
cm,则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相同的,都是1
cm,故两人的准确程度是一样的;两人的结果不一样,只是估读的数字不同,都是正确的。
16.D [解析]
假设木块体积为V,则加入木块后液面对应刻度56
mL=50
mL(原水的体积)-(被木块吸收的水的体积)+(木块在水中的体积),解得V=24
mL=24
cm3。
17.(1)mL (2)cm (3)℃ (4)mm
(5)dm (6)cm
18.35.0 0.01
步距(或指距)
19.均匀 不均匀 (1)水平 
(3)最低 大 小
20.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 21
21.(1)20
cm3 (2)偏大
22.(1)B (2)A (3)C
[解析]
(1)加热试管时,为了防止试管炸裂,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2)滴管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洗并放在烧杯中,是为了防止污染其他药品。(3)用同一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宽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23.(1)撞击次数 (2)落锤高度
(3)增加落锤高度(或选择质量大的落锤)
24.
(1)黄樟素会致癌吗 (2)猜想与假设
(3)对照实验 (4)不符合
25.(1)对照实验
(2)蝙蝠撞击或避开障碍物与眼睛无关
(3)双耳
(4)黑暗
26.恰好浸没物体或使物体刚好漂浮
(1)方法一: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1底部,在量筒2内倒入一部分水读出水的体积V0,把量筒2内的水缓缓倒入量筒1内,当水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停止滴水,读出量筒2内剩余水的体积V1,此时量筒1内的水量V2即为最少水量,求出最少水量V2=V0-V1。(液面接近恰好浸没小石块时用胶头滴管加水更准确)
方法二: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底部,然后将水慢慢倒入量筒中,当水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取出小石块,此时量筒里水的体积就是用排水法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
(2)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