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洵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洵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3 11:11:47

文档简介

苏洵中学2021级七语文入学试题
2021.9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应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奔丧(sāng)
琐屑(xiè)
弄巧成拙(zhuó)
越俎代疱(páo)
B.簌簌(sù)
哽咽(yàn)
繁花嫩叶(1èn)
诲人不倦(huì)
C.差使(chā)
慨叹(kǎi)
仰之弥高(ní)
戛然而止(jiá)
D.脑髓(suǐ)
祈祷(qí)
转弯抹角(mò)
五行缺土(xí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忧伤
寄脱
占剧
念念叨叨
B
徘徊
维恐
猜想
万像更新
C
敏感
搅伴
辨斗
不约而同
D
耽搁
彻底
截然
无独有偶
3.下面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若不是万不得已,这学期学校就不会延期开学。
B
苗苗平时学习认真刻苦,考了班上第一名,简直不可思议。
C
对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我们要心平气和地进行规劝。
D
读了她写的作文,我自愧弗如。
4.下面一段文字中依次运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组是(
)(3分)
我们应当心胸开阔如大海,应该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试想,如果心眼比
针鼻还小,老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怎么能与同学相处得好呢?
A.
比喻
夸张
设问
B
夸张
比喻
反问
C.
比喻
夸张
反问
D
夸张
比喻
设问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
B.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C.班主任老师在班会课中一再强调安全,为的是避免那些意外事故不再发生。
D.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
二、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6.
看拼音写词语。(5分)


gōu


rǎn
yùn
niàng

zhú
7.读句子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3分)
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积累具有重大的意义。(
)不懂得去积累,(
)不可能将语文知识运用自如,(
)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并(
)自然而然就能灵活运用所有知识,(
)应该更多地去读、写和记,才能真正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8.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2)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转述句)
(3)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天一来,花草树木就变得十分萧条、稀疏了,天显得十分高远,水也更加清澈了。(改画线句使之与前面成为对偶句)
(4)在老师的教育下,小军终于认识并克服了错误。(改错)
9.根据人物或情节写书名。(4分)
(1)过五关斩六将(
)
(2)黛玉葬花(
)
(3)卖火柴的小女孩(
)
(4)智多星吴用(
)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8分)
(1)诗中有美景:《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描写了中秋夜庭院里的景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描写了京城早春的景色。诗中有真情:《江上渔者》中“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泊船瓜洲》中“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诗中有哲理:《游园不值》中“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诗中有志向:“_______,快走踏清秋”表达了李贺远大的抱负;于谦借诗句“_______,_______”表现自己的洁身自好。
(2)“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告诉我们要及时行孝;《礼记》中“_______,日日新,_______”教导我们要不断进取才能有所作为;“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_______,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_______”提醒我们要_______,正如《长歌行》中所说“少壮不努力,_______”。
三、阅读理解
(一)母亲节的礼物
(17分)
①红灯,公交车缓缓停下,全车人都欣赏着窗外的流光溢彩,忽然一声清脆的童音响起:“母亲节!妈,是你的节日。”
②母亲节?糟糕,我还没买礼物,该死,如此重要的节日我竟忘了,好在为时未晚,来得及弥补。只是,该买什么礼物呢?
③第一次过母亲节是在别人指导下,买了最最标准的礼物——康乃馨。平生头一次买花,花送给母亲。她的惊讶和激动在我意料之外,更让我不安:仅仅一束花,母亲就那么高兴.她的易满足使我醒悟平日的疏忽,愧疚慢慢袭上心头:明年,明年一定买件特别的礼物!
④第二年。我找了好几条街巷,才买回了母亲时常提及却难以购到的特色糕点。看到这件“礼物”的一刹那,母亲额头细细的皱纹似乎熨平了:糕点,我和姐姐分享完了,那漾着笑意的眼睛却始终在记忆里浮动。触动之下,我暗暗思索:明年,明年我要让母亲大吃一惊。
⑤可是,买什么样的礼物能使母亲所有的皱纹全熨平呢?正想着,童音忽然又响起:“妈,你要我送你什么——我没有钱,什么都买不了……”声音渐趋沮丧。做母亲的于是笑着逗儿子:“怎么办呢?你没有钱,那我的礼物不是得不到了?”“有了!“童音兴奋起来,“今晚我不睡觉,给你当保镖送你上班。”这种郑重其事令众人哑然失笑。那母亲的声音格外轻柔:“好儿子,妈不用你当保镖。”“为什么?那是我的礼物!”母亲的声音一定一顿地响起:“你的礼物,妈已收下!”
⑥“收下了?”几乎同时,车上的每一个人除了小男孩外,都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几分钟前还在困扰我的难题也在这母子的对话中忽地解决了,心头顿时一松:其实母亲节的礼物是最好、最容易送出的。
1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弥补(

熨平(

12、摘录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4分)
13、本文的线索是(
)。(2分)
A
母亲
B母亲节
C母亲节的礼物
D
礼物
14、本文使用的最为主要的描写手法是
。(2分)
15、第⑥自然段的开头句是个问句,提出疑问的人是(
)。(2分)
A
“我”
B小男孩
C
车上的乘客
D
孩子的母亲
16、.为什么说“母亲节的礼物是最好、最容易送出的”?(3分)
17、本文共六个自然段,从记叙顺序上看,第③④属于
。(2分)
(二)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各题。(10
分)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
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
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
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
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
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
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
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
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
力气都可以赚钱。
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
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
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
小的门面。
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
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瞅住这一空当,买了
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
已有
150
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
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
曾换过一次车票。
18.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下面横线上。(2
分)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
分)
20.请引用文中相关语句或抓住相关情节,说说你分别感受到两个打工者怎样的形象?(4
分)
21.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故事的结局会有改变吗?为什么?(2
分)
四、书面表达。(40分)
习总书记说:“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亲爱的同学,你喜欢读书吗?结合你的阅读经历,谈谈你的读书体会。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苏洵中学2021级七语文入学试题答案
一、1~5
DDBCB
13C
15B
二、6、霹雳
沟壑
污染
酝酿
驱逐
7.如果……就……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8.(1)天空中挂着圆月
(2)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诸葛亮!
(3)秋来草木稀疏,天高水清。(4)“克服”改为“改正”。
9.(1)《三国演义》(2)《红楼梦》(3)《安徒生童话》(4)《水浒传》
10.中庭地白树栖鸦,
草色遥看近却无,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何当金络脑,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子欲养而亲不待,
苟日新
又日新,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没有影子,
珍惜时间

老大徒伤悲。
三、11、mí
y?n
“流光溢彩、郑重其事、哑然失笑”任写两个即可
14、
心理描写
16、
因为母亲需要的不一定是具体的礼物,而是“儿女的关怀与孝敬”这样的心意。(大意对即可)
17、插叙
18、参考答案为:换票。(答案不唯一)
19、,参考答案为:小说叙述了两个外出打工者不同的经历和两次相遇的故事。(答
案不唯一,大意正确即可,酌情评分)
20、按要点给分,引用相关语句或概括主要情节
2
分,两个打工者的形象各
1
分。
如:①“他瞅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
责擦洗招牌。”说明成功者是一个精明能干、积极进取、勤劳务实、敢于尝试的人。②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说明拾破烂
的人是一个好吃懒做、愚钝无能、目光短浅、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人。(答案不唯一,按
要点给分)
21、参考答案为:结局不会有改变,因为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了他们不
同的命运。(答案不唯一,酌情评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