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小熊购物(教案) 数学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小熊购物(教案) 数学三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2 10:4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会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会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
会运用“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假期你们一定到处游玩,在准备上路的食品也有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购物中的学问吧!为了增加旅途的乐趣我们邀请了小熊兄弟加入,我们欢迎他们吧。
2、(出示情境图)师:这是百货店里的食品专柜,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如果要买两种东西,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解决问题,体验新知。
活动一:探索“乘加”的运算顺序。
1、小熊胖胖想买4个面包和1个蛋糕要多少钱呢?我们先帮他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吧。
2、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
3、小组活动后全班交流,估计学生可能列出:(师板书)
①3×4=12(元),12+6=18(元)
②4×3=12(元),12+6=18(元)
③3+3+3+3+6=18(元)
④3×4
+
6=18(元)……
学生还会出现画图的方法。
如若学生没有列出第④个算式,则引导学生把第①或第②种方法中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
如若有学生说出第④个算式,你能结合小熊购物图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吗?也就是说应该先算乘法还是先算加法呢?(贴出: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4、结合画图的方法讲清算式的含义:
(1)两个算式中的3×4表示什么?
(2)为什么6可以放在算式的前面,也可以放在算式的后面?
总结:把两个分步算式整合成一个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他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相同的,而算式中先后出现的加号和乘号的顺序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画图帮助理解题目的意思,借助画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也为更好地理解运算顺序做铺垫。】
5、运算顺序:
(1)选择一个算式独立试着算一算
(2)探索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
(3)再次体会运算的顺序
(4)交流书写体会
指导书写格式:这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两步式题,计算的时候不把等号写在算式的右边,而是另起一行,在比第一个数字3更靠左边的位置写上等号,把没有参加运算的+6抄下来,然后再另起一行算加法,=18(元),最后还要答。
(5)离开具体情境,掌握混合运算的一般方法
(6)总结计算方法
活动二:探索“乘减”的运算顺序。
1、大家看,壮壮也来到了百货店
小熊:我有20元钱,想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2、同桌两人说一说怎样算出应找回多少钱。你们是怎么想的。
可能想到:3×4=12(元)
20-12=8(元)
4+4+4=12(元)
20-12=8(元)
20-3×4……(可指名板书,集体评议)
(最后集体交流中,“有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师小结:我们刚才通过“小熊购物”学会了两步计算,有乘有加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乘有减时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三)基本练习
(1)选择两种食物算算需要多少钱?(分组汇报一下,同学评议)
(2)出示图,算算淘气共买了多少瓶饮料?让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最后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计算。
4×3+5
30—4×5
7+6  
63+
7+21
81+9+91  35-5×7
 80—9
51+6×8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选择部分优秀作业及运算顺序或书写格式错误的作业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让学生指出)
关于计算两步式题时的书写格式,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四)数学游戏:模拟购物。(四人小组活动,生每人准备20元、50元的纸币及零钱)
请小小售货员挂上工作牌,把信封里的食品拿出来摆在桌子上。
游戏规则:同学们从老师发给你们的20元钱和50元钱中选择一张,根据食品上的标价向售货员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和售货员一起计算买这些东西需要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轮流购物,当一位同学在买东西的时候,其他同学也要注意算一算他和售货员算得对不对。
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个活动,为什么?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乘加、乘减混合,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学生算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