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同步练习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同步练习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22 13:5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
1.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生产者是(?
?
)
A.
农民
B.
农作物
C.
杂草
D.
害虫
2.以下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龙凤湿地
B.
黎明湖中所有的鱼和水草
C.
燕都湖中所有的生物
D.
杜尔伯特草原上的羊
3.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用水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B.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C.
湿地是“地球之肺”,可以净化水源、蓄洪抗旱
D.
芦苇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类已经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相似,
长久可供人类独立生存的生态系统
B.
人类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大
C.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5.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但各个生态系统不是各自独立的、互不相干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生态系统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
很多生物能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
C.
每种生态系统中生活的生物都是一样的
D.
食物链和食物网把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联系在一起
6.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
缺少生产者
C.
没有消费者
D.
分解者很少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B.
沼泽是典型的淡水生态系统
C.
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D.
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
8.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元阳梯田
B.
滇池的鱼类
C.
昆明市
D.
翠湖公园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
B.
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C.
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
D.
一条河流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0.海洋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海洋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
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海洋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域生态系统可以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
C.
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
D.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植物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
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的称号
C.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D.
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13.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是(  )
A.
农民
B.
耕牛
C.
农作物
D.
杂草
14.在草原中,羊吃草、狼吃羊…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除动、植物外,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必须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B.
狼的数量增减只与羊的多少有关,与草的数量无关
C.
草原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
D.
在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中,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
B.
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的主要标志是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绝对稳定
C.
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D.
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二、非选择题
16.风景优美的大洲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金丝燕的栖息地。“东方珍品”大洲燕窝就产于此。金丝燕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气囊辅助肺呼吸。调查发现,由于过度采集燕窝,金丝燕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请据资料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类型看,大洲岛周围的海域属于______生态系统。
(2)根据金丝燕的结构特征,它在分类上属于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在生态系统中承担________角色。
(3)大洲岛海域生长着丰富的藻类资源,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影响藻类的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从阳光、温度和盐度中三选一).
(4)退潮后,露出栖息在礁石上的各种动物,它们与环境融为一体,不易被发现,这说明生物能够______环境。
(5)大洲岛物种虽丰富但数量较少,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被破坏将难以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17.资料分析有人详细统计了一公顷草地上各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见下表),并绘制了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关系的概念图(见下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表中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__的关系形成食物链。如果图表示一条食物链,则③对应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
(3)图中,箭头代表物质和能量流动的________,能量流动的起点是序号_______(填序号)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__________;随着营养级的升高,方框越来越小,说明物质和能量越来越____。
(4)如果该生态系统存在有毒物质,则图中序号________(填序号)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5)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是因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分更_____________。
18.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的“桑基鱼塘”模式(如下图所示)是现代农业的典型,这种模式获得了鱼、蚕、桑、气的全面丰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桑树属于??????????,蚕属于??????????。
(2)这个生态系统的类型属于??????????生态系统。
(3)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标出的生物以外,还应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农民、害虫都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农作物、杂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但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的数量远远大于杂草的数量,因此最主要的生产者是农作物。
故选B。
2.【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A.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能构成生态系统。
B.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C.缺少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D.缺少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故选A。
3.【答案】C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
4.【答案】C
【解析】生物圈Ⅱ号的失败说明地球是迄今为止唯一可供人类生存的星球,A的说法错误。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关键,B的说法错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的说法正确。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的说法错误。
5.【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的生物有相同的,但大多是不同的。
6.【答案】D
【解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圾留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
7.【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因素;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
B.滇池里的鱼类,只包括一部分生物部分,没有其他的生物部分及环境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而ACD元阳梯田、昆明市、翠湖公园既包括了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属于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公园生态系统,都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滇池的鱼类。
故选B。??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及作用。
【解答】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A错误;
B.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B错误;
C.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C错误;
D.一条河流既包括了河流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因此一条河流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功能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A.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属于生产者,因此,海洋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正确;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错误;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度捕捞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
D.大气中的氧气70%来自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植物参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D正确。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特点。解答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特点。
【解答】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A正确;
B.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的称号,B正确;
C.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C正确;?
?
?
?
?
??
D.农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动植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弱,D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明确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可见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农作物和杂草,农作物是主要的生产者。农民和更牛属于消费者。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
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除动植物外,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必须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故A正确;
B.狼以羊为食,羊又吃草,如果狼减少(增多),羊就会增多(减少),羊的食物草就减少(增多),可见狼的数量增减不但与羊的多少有关,还与草的数量多少有关,故B错误;
C.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之称,故C错误;
D.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调节能力就弱。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最强,故D错误。
故选A。??
15.【答案】A
【解析】解: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草原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较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较弱,A正确;
B、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的主要标志是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错误;
C、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只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能看做一个生态系统,C错误;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必须有非生物部分,D错误。
故选:A。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6.【答案】(1)海洋
(2)消费者
(3)阳光
(4)适应
(5)自动调节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
(1)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类型。?从生态系统的类型看,大洲岛周围的海域是海水和海洋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因此属于海洋生态系统。
(2)金丝燕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因此,根据金丝燕的结构特征,它在分类上属于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故鸟类在生态系统中承担消费者角色。
(3)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浅水处长绿藻;稍深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有利于褐藻利用,所以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所以再深处长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因此,大洲岛海域生长着丰富的藻类资源,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影响藻类的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阳光。
(4)退潮后,露出栖息在礁石上的各种动物,它们与环境融为一体,不易被发现,这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大洲岛物种虽丰富但数量较少,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被破坏将难以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故答案为:
(1)海洋
(2)消费者
(3)阳光
(4)适应
(5)自动调节??
17.【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2)吃与被吃;植食性昆虫
(3)方向;④;太阳能;少
(4)①
(5)复杂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联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某些有害物质会随食物链不断积累、生态系统具有有限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联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某些有害物质会随食物链不断积累、生态系统具有有限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
【解答】
(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表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表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所以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如果图表示一条食物链,那么这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形成了能量金字塔,则④对应的生物是绿色植物,那么③对应的生物就应该为植食性昆虫。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图中,箭头代表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能量流动的起点是序号④绿色植物,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随着营养级的升高,方框越来越小,说明物质和能量越来越少。
(4)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增高有富集现象,营养级别越高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以如果该生态系统存在有毒物质,则图中序号①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由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草原生态系统复杂,所以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故答案为:
(1)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2)吃与被吃;植食性昆虫
(3)方向;④;太阳能;少
(4)①
(5)复杂??
18.【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
(2)生态农业(合理答案均可)
(3)分解者
【解析】(1)生产者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且储存了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因此桑树是生产者;蚕是消费者。
(2)该生态系统能够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通过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是生态农业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桑树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标出的生物以外”,还应添加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