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滑轮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通过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600N的物体时,悬挂甲、乙两滑轮组的细绳所受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已知每个滑轮重30N,不计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甲、F乙的大小分别为( )
A.F甲=630N,F乙=630N
B.F甲=660N,F乙=660N
C.F甲=900N,F乙=975N
D.F甲=975N,F乙=900N
2.如图所示,滑轮重、绳重、摩擦力均忽略不计,利用两个滑轮提升同一重物到同一高度时,下列组合中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3.用一个重为20N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绳重及摩擦不计。所用的拉力F是( )
A.50N
B.60N
C.70N
D.120N
4.用一个机械效率为70%的滑轮组,将重为2240N的重物提起,所用的拉力为800N,则滑轮组至少由( )组成。
A.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
B.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
C.1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
D.2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
5.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升旗时旗手向下拉绳子,国旗冉冉升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旗手对绳的拉力一定等于国旗重力
B.旗手对绳的拉力等于国旗重力的一半
C.国旗上升的距离等于被旗手拉下的绳端移动距离
D.国旗上升的距离等于被旗手拉下的绳端移动距离的一半
6.如图所示,用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手执另一端,分别用力F1、F2、F3匀速拉起钩码。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较大
B.F3较大
C.F2较大
D.F1、F2、F3的大小相等
7.如图所示,通过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G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2、F3,则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一样大
8.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动滑轮工作特点”的实验中,滑轮第一次受到F1的作用,第二次受到竖直向上F2的作用,物体都被匀速向上提起。已知物体重力为G物。若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只有物重G物和测力计示数F
B.F2=G物
C.F1的力臂为OA
D.F1<F2
9.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上挂砝码A、B后恰好静止(轮和绳子的重及摩擦不计).若再在A、B下面各挂上一个质量相等的小砝码,将出现的情况是( )
A.A下降
B.A上升
C.保持静止
D.砝码质量未知,无法确定
10.用如图所示的工具提升相同重物G,不计摩擦和机械重,其中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如图所示,用一个自重20N的动滑轮把300N重的物体匀速提起1m时(不计绳重和摩擦),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m,动滑轮的挂钩受到的拉力为
N。
12.如图所示,用甲、乙两种的滑轮装置把重为50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甲图中有
个定滑轮,已知每个滑轮重10N,忽略绳重及摩擦,图甲中车对绳子的拉力为
N,图乙中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
13.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常用的简单机械除了杠杆、滑轮,还有轮轴和斜面。如图甲所示,升旗时,旗杆顶端A装置是
滑轮(选填“定”或“动”),使用它的作用是
,如图乙所示,手柄
(选填“粗”或“细”)一些的螺丝刀用起来更省力。
14.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1)如图甲所示,旗杆的顶端安装着一个
滑轮,使用它的好处是
。
(2)如图乙,小明和小杰握住两根较光滑的木棍,小张将绳子的一端系在其中一根木棍上,然后依次将绳子绕过两根木棍,小明和小杰相距一定的距离握紧木棍站稳后,小张在图B处拉绳子的另一端,用很小的力便能拉动他们.该实验说明
。
(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钓起一条鱼时的情景,为了省力一些,两手之间的距离应该
(选填“大”或“小”)一些。
15.如图甲、乙所示,分别用F1、F2匀速提升重力均为G的物体,不计滑轮、绳子自重以及轮、轴间摩擦,图甲中的滑轮可以看做
(省力/等臂/费力)杠杆,图乙中的滑轮可以看做
(省力/等臂/费力)杠杆,F1:F2=
。
16.如图所示,分别用滑轮A、B匀速提升甲、乙两个重力相同的物体(物重大于滑轮重,不计绳重及摩擦)。滑轮A实质上是一个
杠杆;拉力F1
F2(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若拉力F1、F2做的功相同,则物体被竖直提升的高度h甲与h乙的大小关系是
(选填“h甲<h乙”、“h甲=h乙”、“h甲>h乙”或“无法确定”)。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7.如图所示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弹簧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数据如表所示:
钩码重G/N
钩码升高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a)
1
0.2
1
0.2
(b)
1
0.2
1.1
0.2
(c)
1
0.2
0.6
0.4
请你分析:
(1)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
(2)比较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b)和(c)实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
。
(4)根据(c)实验的数据可计算出动滑轮的自重为
N(不计摩擦和绳重)。
18.在研究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实验中,各小组按照图(a)中所受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每个小组的实验器材都相同(摩擦力可忽略不计),甲小组按照实验要求在滑轮上挂上钩码,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乙、丙两个小组的同学实验时,没有注意按照要求规范操作,他们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匀速提起钩码,实验情况分别如图(b)、(c)所示。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甲小组)
表二(乙小组)
表三(丙小组)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1
1.0
0.6
4
1.0
0.7
7
1.0
0.8
2
2.0
1.1
5
2.0
1.3
8
2.0
1.6
3
3.0
1.6
6
3.0
1.8
9
3.0
2.3
①甲小组同学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
。
②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若不计动滑轮自身的重力,使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可以省一半力…由此,他们分析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求出滑轮的重力为
牛。
③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初步分析甲小组、乙小组、丙小组的实验数据都不相同的原因是:
。
④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19.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小明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
实验次数
物重G/N
使用定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
F1/N
使用动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F2/N
1
1.00
0.70
0.65
2
1.50
1.20
0.90
3
2.00
1.70
1.15
回答下列问题: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使用定滑轮时(乙图)F1
(等于/不等于)G,这是由于
;使用动滑轮时(丙图)
F2
(等于/不等于)G/2,是由于没有考虑
。
(2)请你对小明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就定滑轮、动滑轮分别提一条。
①
;
②
。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0.小明在A端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匀速提起200N的水桶。
(1)若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则人拉绳子A端的动力是多大?若水桶上升0.5m,则A端需要移动的距离是多少m?
(2)若实际测量A端的拉力为110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滑轮重是多重?
21.如图所示装置中,A物重力100N,B物重力10N,在B物作用下A物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滑轮重及轮与轴之间的摩擦)。问:
(1)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
(2)如果在A物体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使B物体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求拉力的大小和4s内A物体运动的距离。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解答】解:观察滑轮组可知,左图承担总重的绳子股数n1=3,右图承担总重的绳子股数n2=2,
不计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绳端的拉力为:
F1=(G1+G动)=×(600N+30N)=210N;
F2=(G2+G动)=×(600N+30N)=315N;
同一滑轮组每股绳子承担的力是相同的,则悬挂甲、乙两滑轮组的细绳所受的拉力分别为:
F甲=4F1+2G定=4×210N+2×30N=900N;
F乙=3F2+G定=3×315N+30N=975N;
故选:C。
2.【解答】解:滑轮重、绳重、摩擦力均忽略不计,
A图,动滑轮上有2段绳子,物重G由2段绳子承担,所以拉力F1=G;
B图,两个滑轮都是定滑轮,所以拉力F2=G。
C图,动滑轮上有3段绳子,物重G由3段绳子承担,所以拉力F3=G;
D图,动滑轮上有2段绳子,物重G由2段绳子承担,所以拉力F4=G;
比较可知,拉力最小的是C图,即C图最省力。
故选:C。
3.【解答】解:图中承担重物的绳子股数n=2,不计绳重及摩擦,所以拉力为:
F=(G+G动)=×(100N+20N)=60N。
故选:B。
4.【解答】解:∵η===,
∴n===4;
∴应该有4股绳子承物重,
∵一个动滑轮只能有2段绳子承重,
∴至少需要两个动滑轮如图所示:
显而易见,至少需要一个定滑轮;
故选:C。
5.【解答】解:AB、旗杆顶端装有的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使用时,不省力也不费力。不计绳重和摩擦且国旗匀速上升时,旗手对绳的拉力一定等于国旗重力,若计绳重和摩擦,旗手对绳的拉力大于国旗重力,故AB错误;
CD、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使用时,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则国旗上升的距离等于被旗手拉下的绳端移动距离,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解答】解:由图可知,图中滑轮是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所以忽略绳子与滑轮的摩擦,F1、F2、F3都与物体重力相等,所以三种拉法所用拉力一样大,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固定绳子的一端与动滑轮接触的地方为支点,各力臂如下:
可知,F1的力臂为直径,力臂最大,F2的力臂较大,F3的力臂最小,由杠杆平衡条件知,当阻力与阻力的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故三个力的关系为:F1<F2<F3。
故选:C。
8.【解答】解:A、该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滑轮与物体的总重以及测力计示数F,故A错误;
B、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用F2提升物体时,动力臂是阻力的2倍,则F2=(G+G动);故B错误;
C、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图中可知,连接OA的直线与F1的力的作用线垂直,故F1的力臂为OA;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在提升动滑轮的过程中,由力臂的定义可知,F1的力臂要小于F2的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小,动力越大,即F1>F2;故D错误;
故选:C。
9.【解答】解:由图知,此滑轮组由两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绳端拉力是物重的二分之一。
又不计轮重,所以物体静止时,GB=GA,若A和B处各挂上质量相等的钩码时,GB>GA,所以A将上升。
故选:B。
10.【解答】解:提升相同重物G,不计摩擦,不计绳、滑轮和杠杆重。
A、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则F=G;
B、图中使用的是滑轮组,且n=3,则F=G;
C、图中使用的是定滑轮,则F=G;
D、设杠杆的长度为L,则由图示可知,动力臂为L,阻力臂为L,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FL=G×L,则F=G。
故由以上计算可知B最省力。
故选:B。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解答】解:图中动滑轮一共有两根绳子承担物重,n=2:F===160N;绳子自由段移动的距离s=nh=2×1m=2m;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动滑轮的挂钩受到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为300N。
故答案为:160;2;300。
12.【解答】解:图甲中两个滑轮的轴固定不同,是两个定滑轮;忽略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车对绳子的拉力
F甲=G=500N;
图乙中使用的是一动一定的滑轮组,n=2,忽略绳子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子的摩擦,人对绳子的拉力
F乙=(G+G动)=×(500N+10N)=255N。
故答案为:2;500;255。
13.【解答】解:(1)旗杆顶端A装置的轴不能随物体一起移动是定滑轮,其本质是等臂杠杆,使用它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螺丝刀相当于轮轴,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R=F2?r可知,手柄粗一些的螺丝刀用起来更省力。
故答案为:定;改变力的方向;粗。
14.【解答】解:(1)旗杆上的滑轮为定滑轮,利用它来升国旗,可以改变施加力的方向;
(2)从乙图的使用情况来看,一根木棍相当于定滑轮,另一根相当于动滑轮,故两根木棍和绳子组成的机械相当于滑轮组,小张在图B处拉绳子的另一端,用很小的力便能拉动他们,说明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
(3)由图可知,对于钓鱼竿这个杠杆来说,它以右手为支点,所以它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在钓鱼时,鱼对杠杆的阻力和阻力臂都不变,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推得要使F1减小可增大L1,即增大两手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1)定;能改变力的方向;(2)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3)大。
15.【解答】解:
图甲中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为动滑轮,其实质是动力臂等于二倍阻力臂的杠杆,可以省一半的力,可看作省力杠杆;
若不计滑轮、绳子自重以及轮、轴间摩擦,拉力F1=G;
图乙中滑轮的轴固定不动,为定滑轮,其实质是等臂杠杆;
若不计绳子自重以及轮、轴间摩擦,拉力F2=G;
则:F1:F2=G:G=1:2。
故答案为:省力;等臂;1:2。
16.【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A是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则F1=G甲,
B是动滑轮,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已知乙物体的重力大于滑轮重,则F2=(G乙+G轮)<(G乙+G乙)=G乙,
已知甲、乙两个重力相同的物体,所以,F1>F2;
(2)拉力做功时,根据定滑轮的特点可知:s甲=h甲,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可知:s乙=2h乙,
则拉力F1做的功为:W1=F1s甲=F1h甲=G甲h甲,
拉力F2做的功为:W2=F2s乙=F2×2h乙=2F2×h乙=2×(G乙+G轮)h乙=(G乙+G轮)h乙,
若拉力F1、F2做的功相同,则:W1=W2,
即:G甲h甲=(G乙+G轮)h乙,
已知甲、乙两个重力相同的物体,则:=>1。
所以,h甲>h乙。
故答案为:等臂;大于;
h甲>h乙。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7.【解答】解:(1)在(c)中,拉力F=0.6N<G=1N,故使用动滑轮时省力;
(2)在(b)中,将钩码提起向下用力,故使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3)(b)中拉力移动的距离为0.2m,(c)中拉力移动的距离为0.4m,故使用动滑轮费距离;
(4)根据s=nh可得,绳子股数n===2,
所以F=(G+G动)
所以动滑轮重为G动=2F﹣G=2×0.6N﹣1N=0.2N。
故本题答案为:(1)能省力;(2)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费距离;(4)0.2。
18.【解答】解:①比较了实验序号1、2、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对应的物体重力,可知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可以省力;
②由F=(G+G′)得,滑轮的重力G′=2F﹣G=2×0.6N﹣1N=0.2N;
③当提升重物相同时,所用拉力的方向不同,得到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由此可知拉力方向不同影响拉力的大小;
④观察图片分析数据可知,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同一重物,测力计与竖直方向夹角不同,拉力的大小不同,测力计与竖直方向夹角越大,拉力也越大。
故答案为:①可以省力;②0.2;③拉力方向不同;④拉力与竖直方向角度越大越费力。
19.【解答】解:(1)对定滑轮图中的测力计进行受力分析:受到向上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钩码重),向下受到测力计外壳的重力和手向下的拉力。图中手拉测力计挂钩,因此测力计测量的是手向下的拉力而不是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所以在匀速拉动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实验会造成
F1的测量会小于物重,所以使用定滑轮时F1≠G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弹簧测力计外壳受到的重力。
动滑轮的使用:“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是在不考虑动滑轮和摩擦的理想情况下才成立的,在实际实验中,动滑轮的物重和摩擦是客观存在的。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物重的增加,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但比物重的一半要大,这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2)改进:①使用定滑轮时,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应该挂在绳子自由端,其读数才是用定滑轮提升物体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值。
②使用动滑轮时,可以先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然后比较拉力与总重的关系或采用轻质滑轮。
故答案为:(1)不等于;没有考虑弹簧测力计外壳受到的重力;不等于;没有考虑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2)①使用定滑轮时,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应该挂在绳子自由端;②使用动滑轮时,先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或采用轻质滑轮或增加钩码重);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0.【解答】解:
(1)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拉力F1=G=×200N=100N;
拉力端移动距离:
s=2h=2×0.5m=1m;
(2)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F2=(G+G动)
则动滑轮重力:
G动=2F2﹣G=2×110
N﹣200
N=20N。
答:(1)若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则人拉绳子A端的动力是100N;若水桶上升0.5m,则A端需要移动的距离是1m;
(2)若实际测量A端的拉力为110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滑轮重是20N。
21.【解答】解:(1)物体A在物体B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f=F拉=2GB=2×10N=20N。
(2)拉动A向左运动时,A受力如图,
F=f+F拉=20N+20N=40N;
由题意可知:B运动的距离为:sB=vt=0.5m/s×4s=2m,则sA=sB=×2m=1m。
答:(1)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0N;(2)拉力的大小为40N;4s内A物体运动的距离为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