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冶铁工业区设铁官管理铁的冶炼、铸造和贸易,共49处中今山东占了12处,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唐代全国铁矿产地118处,江南、剑南二道有51处,占43.2%。这反映出( )
A.政府对冶铁业的管理 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C.全国矿产分布不均衡 D.唐代冶铁业发展较快
【答案】B
【知识点】唐朝的农业发展;唐朝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由材料“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冶铁工业区……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唐代全国铁矿产地118处,江南、剑南二道有51处,占43.2%”可知汉代主要集中于北方,唐朝南方铁矿得到一定发展,结合课本知识可知是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得到开发,所以南方铁矿数量出现增长,故B正确;
本题主要反映的是南方的开发,而不是政府对冶铁业的管理,故A错误;
材料只列举了汉代山东和唐江南、剑南的情况,不能得出矿产分布不均的结论,故C错误;
材料“唐代全国铁矿产地118处,江南、剑南二道有51处,占43.2%”不能反映唐代冶铁业发展较快,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冶铁工业区......多集中于黄河流域。唐代全国铁矿产地118处,江南、剑南二道51处,占43.2%”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2.(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这些古代商业思想( )
A.是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反映
B.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
C.颠覆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
D.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据材料“重农抑商”、“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工商皆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古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商业思想在不断发展变化,故A项正确。
战国时期和西汉的经济思想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故B项错误。
自商鞅变法后封建社会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起到了积极作用,故不能简单说其导致古代经济发展迟滞,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据材料“重农抑商”、“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工商皆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古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商业思想在不断发展变化。
3.(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
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逐渐落后
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
【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可知这一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其最大的影响是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导致中国近代被动挨打,故答案为C项。
闭关锁国政策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但不是海禁政策的最大影响。排除A;
海禁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不是最大影响,不符题意,排除B。
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但不是最大影响,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闭关锁国政策,答题关键在于抓住材料 “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 结合所学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4.(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现存清代刑部档案中保存着大量因“拖欠工钱”“相待刻薄”“工作辛苦”“工钱少”等雇工辞职的记录。据此可知,清代( )
A.社会奢靡风气盛行 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政府坚持抑商政策 D.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B.因“拖欠工钱”“相待刻薄”“工作辛苦”“工钱少”等雇工辞职的记录,说明雇工人身较为自由,说明清代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B正确。
A.材料反映的是雇工辞职的原因,无法体现“社会奢靡风气盛行”。故A错误。
C.材料反映的是雇工辞职的原因,没有涉及政府的抑商政策。故C错误。
D材料反映的是雇工辞职的原因,无法体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清代人身依附关系的变迁,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拖欠工钱”“相待刻薄”“工作辛苦”“工钱少”。
5.(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美国学者弗兰克认为:1500~1800年间,“‘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材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外贸的经济目的明显 B.交往带有一定的掠夺性
C.工场手工业极为发达 D.在贸易中居于有利地位
【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可见此时的中外贸易中,外国对中国货物的需求是主要的,外国一般居于主动地位,不能体现中国明显的经济目的。故A错误。
B,材料反映的是正常的商业交往,不能反映中国对外贸易的掠夺性。故B错误。
C,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手工工场,但并不发达。故C错误。
D,根据材料“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可知,中国在中外贸易中居于有利地位。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考查了学生正确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的难度。
6.(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并颁布了多个奖励工商业的章程,规定对创办实业资金和规模达到一定要求的实业家可以赏赐爵位。该政策( )
A.鼓励绅商从政以巩固统治 B.导致了资本的高度集中
C.刺激传统投资方式的更新 D.为洋务企业注入了活力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并颁布了多个奖励工商业的章程,规定对创办实业资金和规模达到一定要求的实业家可以赏赐爵位”表明该政策刺激了传统投资方式的更新,故C正确;
A、材料并未体现鼓励绅商从政以巩固统治, 排除。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并颁布了多个奖励工商业的章程, 该政策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不会导致了资本的高度集中,排除B;
该政策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并未为洋务企业注入了活力,且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破产,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难度中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7.(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读《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图表数据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年份 广州 上海
1844 3,340 480
1847 2,530 1,100
1850 1,670 1,190
1853 1,050 1,720
1856 1,730 3,190
A.外贸逆差的加剧 B.经济结构的变迁
C.外贸中心的变动 D.新式工业的兴起
【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C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上海进出口贸易额逐渐超过广州,反映出当时的中国外贸中心发生变动,从广州转移到上海。故答案为C项;
A.材料信息没有反映进口和出口贸易的差额,不能反映逆差加剧,排除A项;
B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排除B项;
D材料没有涉及新式工业,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经济状况,答题关键根据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额统计数据:上海进出口贸易额逐渐超过广州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8.(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1565年,西班牙侵人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史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了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这对中国的影响是( )
A.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B.进一步拉大与西班牙贸易逆差
C.促进了明清农业与江南工商业的发展
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对外贸易发展的结果,故A错误;
B新航路开辟以后,中国和西班牙之间的贸易没有拉大,中国与西班牙的贸易逆差。当时中国是处于贸易顺差地位,故B错误;
C当时对外贸易的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和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征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明清时期中国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9.(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1890年,与西方相比,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这说明当时( )
A.直隶地区经济发展优于上海
B.上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D.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日益缩小
【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表明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人的生活水平。
10.(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下表为晚清政府1849年和1885年的财政收入情况统计(数额单位:万两),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1885 3071 40% 3923 51%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为420万辆:1887年约为2054万两)
A.中国半殖民地程度逐渐加深 B.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答案】D
【知识点】近代商业贸易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表格中可以看出,农业税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关税收入逐年上涨,说明中外贸易迅速发展,而这正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结果,说明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提高,故D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国主权的丧失,故A错误;
材料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故B错误;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后,故C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提取表格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明确表格信息为中国近代工商业税迅速增长,其中关税占比大增,说明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11.(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一五”计划时期开工项目共147项,其中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11项,化工7项,机械24个,轻工1项,医药2项,军工43项。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农业的发展速度放缓 B.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
C.工业布局发生了变化 D.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答案】B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材料并未涉及农业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其中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11项,化工7项,机械24个,轻工1项,医药2项,军工43项”可以知道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工业布局主要体现在地域上,材料没有相关的信息,故C错误;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非“一五”计划,故D项错误。
12.(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前不久,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做出了分析,对二者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 )
A.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
B.八大分析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
C.都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正确分析
D.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答案】C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解析】【分析】A错误,1956年八大召开时中国并非是市场经济体制仍是计划经济体制。
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对于我国的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才导致经济建设的冒进。
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根据这一情况,十九大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正确的分析。这都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正确分析。
D错误,八大召开时,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十九大召开时,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关系并未发生质变。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应变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具有灵活的思考能力,但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教材的知识点。
13.(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一五”计划期间,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正式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各省、市人民政府的财经委担负计划任务,综合编制自身计划,受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导;而区、市财委的计划局受同级财委和上级计划机构的双重领导。这一体系的形成( )
A.使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B.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
C.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D.成为国家机构改革的开端
【答案】C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材料显示国家成立计划委员会,地方财经委担负计划任务,主要目的是保障“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故C正确;A是1952年完成;B属于三大改造;D中属于政治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工业,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14.(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
A.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A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家已经注意到在国家统一计划的基础上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这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认识的重大突破,反映了传统的经济体制开始改变,故A项正确;
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B项错误;
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以后,故C项错误;
D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是在1992年以后,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15.(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A 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是在1978年开始的,排除;
B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排除;
C从材料“从1978年到1992年”这个时间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目的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同年召开的十四大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故C正确;
D. 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提出的,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从1978年到199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16.(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蔡元培的第一任夫人在他33岁时去世,当时他已在知识界小有名气。面对踏破门槛的媒人,他提出“不缠足”“会识字”“意见不合可离婚”等标准。1902年元旦,蔡元培与出身书香门第,不但没有缠足,而且识字又精通书画、孝敬父母的黄仲玉结婚。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其择偶观受西方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
B.此时中国已经实现男女平等
C.蔡、黄结合仍是旧时代媒妁之言的结果
D.自由恋爱方能成就幸福婚姻
【答案】A
【知识点】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A从材料中“不但没有缠足,而且识字又精通书画“可以看出改变了中国传统对妇女的评价标准的要求,中国古代社会认为妇女要缠足而且不能读书,说明蔡元培的思想观念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不缠足”“会识字”“意见不合可离婚”等标准也可以看出受到了西方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故A正确;
B1902年中国还没有实现男女平等,当时还是清朝统治时期。排除;
C.从材料可以看出蔡元培的婚姻是自己做主的结果。排除;
D.选项不是对材料的准确理解,和材料没有关系。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要求学生结合近代思想观念的变化表现以及影响因素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7.(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20世纪50年代,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列宁装等,“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女孩子喜欢穿俄国风情的“布拉吉”。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建国初期,物质生活不丰富
B.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化运动
D.国际政治环境
【答案】D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通过材料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掀起削减西方影响运动,而开始穿着俄国风情的服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受到国际政治环境影响,故D正确;
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物质生活不丰富,排除A;
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并不是服饰变化的原因,排除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服饰变化。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能够通过材料正确的认知,20世纪50年代受国际因素的影响,中国服饰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8.(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清末,西方传教士观察到福州家庭“如有客人,男女不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20世纪20年代,日本人注意到福州“夫妇及子与外来的男女席位混坐”。对此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传统伦理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西式社交礼仪普及
C.福州引领全国风气变革 D.男女身份地位完全平等
【答案】A
【知识点】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机会
【解析】【分析】从“如有客人,男女不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到“20世纪20年代夫妇及子与外来的男女席位混坐”的变化,体现了对儒家传统伦理观念男女有别的冲击。A正确;
“福州引领全国风气变革”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
B项,近代西式社交礼仪普及 ,”普及”材料并未体现,排除
“完全平等”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如有客人,男女不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20世纪20年代,夫妇及子与外来的男女席位混坐”。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李鸿章说:“近年华商殷实狡黠者多附洋商名下,如旗昌、金利源等行,华人股份居大半……暗受洋人盘折之亏,官司不能过问”,成立轮船招商局,可吸引华商入股,“不至变为洋商,实足尊国体而弭隐患”。这表明( )
①轮船招商局欲效仿西方的股份制 ②清政府欢迎西方列强在华投资建厂
③成立轮船招商局是为了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④成立轮船招商局是为了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如旗昌、金利等行,华人股份居大半...暗受洋人盘折之亏,官司不能过问使华商不至皆变为洋商,实足尊国体而弭隐患”等信息说明轮船招商局效仿西方的股份制,成立轮船招商局是为了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故①④正确。
②③说法均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轮船招商局的成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如旗昌、金利等行,华人股份居大半...暗受洋人盘折之亏,官司不能过问.使华商不至皆变为洋商,实足尊国体而隐患”,考查了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20.(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题干中“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说明此时时间大概是在1912年3月份。这一时期,报纸数量的迅猛增长,反映的是国人对时事的关注,关心局势的变革,故选A。
【点评】考查武昌起义的影响
21.(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
A.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B、C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应排除;
D题干“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主要是指“这些革命因素”正在使封建社会崩溃,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即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对于欧洲社会的重大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理解“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的含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22.(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一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向西到达美洲的新航路,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迪亚士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南端好望角的新航路,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经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路,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麦哲伦船队进行环球航行,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需要掌握哥伦布开辟的新航线,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结合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开辟的新航线解答即可。考查了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工业革命的理解。根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24.(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答案】D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应从题干中的时间“1870年”入手,再现有关史实分析。1870年在英、德、法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出现了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和生产力的大发展,史称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文明的快速扩张,A、B、C三项是对外扩张的具体手段。故选D 。
【点评】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25.(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环境史研究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虽重视自然却不只停留于自然,社会经济、思想观念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值得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哥伦布的大交换”
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加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加上来自非洲的和亚洲的一些物种组成……最具灾难性的是旧大陆的疾病,而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抵抗力,这些疾病包括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大部分传染病,它们差不多杀死了90%的美洲土著。从美洲返回欧洲的船舶更多的带回了火鸡等动物,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玉米、土豆、西红柿、可可、橡胶等一大批新的作物,当今世界上种植的作物有一半来自于新大陆。
——摘自克罗斯比(美)《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视角二“太阳下的新事物”
就环境变化的范围和速度而言,20世纪的环境变化前所未有……火最初被人们使用时,在罗马炼铅,不会给千里之外的北极造成空气污染,但最近,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已经影响了大气各种成分的比例。过去几个世纪中一直存在的生态缓冲因素——淡水、未开发的土地、常规的气候、生物多样性等,都将消失。
——麦克尼尔(美)《太阳下的新事物:20世纪环境史》
视角三 “着眼于未来”
1945年以来,惊人的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后果——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的耗竭,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这种付出高额代价的增长将不可能长期持续,而且最终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历史研究》
(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哥伦布大交换”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20世纪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你的理解,如何实现未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影响:促进了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和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使人类社会由孤立走向整体(或答有利于全球化的开始);给美洲人民及其生存环境带来灾难。
(2)影响:工业革命的进行;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结构的改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3)实现: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实行环境保护立法;鼓励民众参与环保;创造清洁的能源体系;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每点两分,若答其它,言之有理也可酌情得分)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加上来自非洲的和亚洲的一些物种组成......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玉米、土豆、西红柿、可可、橡胶等一大批新的作物, ”最具灾难性的是旧大陆的疾病......它们差不多杀死了90%的美洲土著”可得出促进了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和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物种交流和传播,给美洲人民及生存环境以及对人类文明影响来回答即可。
(2)根据材料“ 20世纪的环境变化前所未有......最近,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已经影响了大气各种成分的比例”,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工业革命以来能源结构、环保意识和人口因素等角度回答即可。
(3)由材料带来的生态后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最终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可以从加强环保意识、立法、提高素质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 影响:促进了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和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使人类社会由孤立走向整体(或答有利于全球化的开始);给美洲人民及其生存环境带来灾难。
(2) 影响:工业革命的进行;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结构的改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3) 实现: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实行环境保护立法;鼓励民众参与环保;创造清洁的能源体系;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每点两分,若答其它,言之有理也可酌情得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和经济全球化。第一小问要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工业革命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来分析;第三小问要结合二战以后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还要搞清楚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表现以及产生的消极影响。
26.(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庄园是英国中世纪的基层组织。12世纪,随着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的创建和复兴活动,不少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农奴还常利用领主法庭及国王法庭等进行合法斗争。1200年英国王室法令明确规定,如果农奴在城里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身份。“城市的空气让人自由”,成为当时流行谚语。但对于大多数村民而言,他们的生计是与耕地、牧场联系在一起的,很难一走了之。13世纪末兴起的货币地租是关键性变革。此后劳役折算为货币,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什么区别。1348-1354年发生的黑死病,英国人口下降三分之一,越来越多的农奴要求摆脱庄园,发起了群众抵抗,14世纪末英国农奴制全面崩溃,英国社会逐渐形成一个富裕农民阶层。此后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英国逐渐确立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模式。到1750年英国被誉为“欧洲的粮仓”。
——摘编自候建新《资本主义起源新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当中国农民家庭棉手工业开始受到洋布洋纱的冲击时,即引起人们的注意。1846年,包世臣就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削减大半”。从非产棉区到产棉区,洋纱洋布的市场逐渐扩大。随着自然经济解体,大量失业人口只能涌向本已紧张的土地之上;失去副业的农民无力支付高额地租,乡村的租佃关系变得异常紧张。部分人口流入城市,推动城市畸形繁荣,但作为消费型城市,工业产业并不发达,其结果是大部分人只能过着寄生虫般的闲人生活,或者沉迷于追逐权力;传统士人讲究叶落归根,而现代大学学到的东西常常是来自西方的知识,当学生毕业回到乡村后无人与他讲话,没有人理解他,也就不再回乡。乡村流失的不仅是金钱,更是人才。
——摘编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费孝通《中国士绅》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过程的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中英两国自然经济解体带来的不同影响。
【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复苏;欧洲多元法律体系提供保障;农奴的不懈斗争;货币地租的推动;黑死病的影响;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的影响。
(2)特点:主要受西方侵略所致;棉纺分离,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带有地域性和不均衡性。
(3)影响:中国:乡村人地关系和租佃关系紧张;乡村人才和财富流失严重;城市畸形繁荣,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英国:推动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了乡村阶级结构,推动封建制度的瓦解;推动英国由农业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背景;近代商业贸易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 ”12世纪,随着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的创建和复兴活动,”可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复苏; 依据材料“农奴还常利用领主法庭及国王法庭等进行合法斗争。1200年英国王室法令明确规定,如果农奴在城里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身份.......”得出: 欧洲多元法律体系提供保障;农奴的不懈斗争;货币地租的推动; 依据材料“1348-1354年发生的黑死病,英国人口下降三分之一,越来越多的农奴要求摆脱庄园,发起了群众抵抗,”得出:黑死病的影响; 依据材料“此后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英国逐渐确立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模式。”得出:受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的影响。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和英国相比较,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主要受西方侵略所致;棉纺分离,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带有地域性和不均衡性。
(3)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中英两国自然经济解体产生的影响不同在中国使得乡村人地关系和租佃关系紧张;乡村人才和财富流失严重;城市畸形繁荣,城乡差距不断拉大。而在英国却推动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了乡村阶级结构,推动封建制度的瓦解;推动英国由农业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
故答案为:
(1)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复苏;欧洲多元法律体系提供保障;农奴的不懈斗争;货币地租的推动;黑死病的影响;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的影响。
(2) 特点:主要受西方侵略所致;棉纺分离,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带有地域性和不均衡性。
(3) 影响:中国:乡村人地关系和租佃关系紧张;乡村人才和财富流失严重;城市畸形繁荣,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英国:推动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了乡村阶级结构,推动封建制度的瓦解;推动英国由农业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英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以来英国和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整合所学知识,综合对比分析材料的能力。
27.(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6年10月3日,梁启超在徐志摩与陆小曼婚礼上的证婚词中讲道:“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材料二 对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郁达夫的看法是:“他们的一段浓情,若在进步的社会里,有理解的社会里,岂不是千古的美谈 忠厚柔艳如小曼,热烈诚挚如志摩,遇合在一起,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了,哪里还顾得到纲常伦教 更哪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对徐志摩、陆小曼婚姻的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这种婚姻出现的原因,并加以评价。
【答案】(1)态度:虽然对他们的结婚表示祝贺,但对他们的再婚持否定态度,希望将来他们感情专一。
原因:梁启超思想中我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根深蒂固。
(2)原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中国纲常伦教和宗法家风:个性解放、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等新观念在中国逐步被人们所接受。
评价:比起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基于爱情的婚姻更值得肯定。
【知识点】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梁启超对徐志摩、陆小曼婚姻是祝贺,但是对他们再婚持否定态度,希望他们感情专一,当然这和梁启超的传统思想有一定的关系。
(2)民国时期出现了自由的婚姻观念,这和当时经济发展、思想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对于近代自由婚姻,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一定的进步性,比中国传统婚姻相比较更有利于人性解放,更侧重于强调爱情在婚姻中的作用。
故答案为:
(1)态度:虽然对他们的结婚表示祝贺,但对他们的再婚持否定态度,希望将来他们感情专一。
原因:梁启超思想中我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根深蒂固。
(2)原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中国纲常伦教和宗法家风:个性解放、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等新观念在中国逐步被人们所接受。
评价:比起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基于爱情的婚姻更值得肯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婚姻习俗的变化。第一小问,要结合近代婚姻习俗变化的表现和原因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近代婚姻习俗变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来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婚姻习俗变化的特征以及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 / 1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冶铁工业区设铁官管理铁的冶炼、铸造和贸易,共49处中今山东占了12处,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唐代全国铁矿产地118处,江南、剑南二道有51处,占43.2%。这反映出( )
A.政府对冶铁业的管理 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C.全国矿产分布不均衡 D.唐代冶铁业发展较快
2.(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这些古代商业思想( )
A.是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反映
B.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
C.颠覆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
D.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
3.(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
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
B.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逐渐落后
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
4.(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现存清代刑部档案中保存着大量因“拖欠工钱”“相待刻薄”“工作辛苦”“工钱少”等雇工辞职的记录。据此可知,清代( )
A.社会奢靡风气盛行 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政府坚持抑商政策 D.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5.(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美国学者弗兰克认为:1500~1800年间,“‘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材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外贸的经济目的明显 B.交往带有一定的掠夺性
C.工场手工业极为发达 D.在贸易中居于有利地位
6.(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并颁布了多个奖励工商业的章程,规定对创办实业资金和规模达到一定要求的实业家可以赏赐爵位。该政策( )
A.鼓励绅商从政以巩固统治 B.导致了资本的高度集中
C.刺激传统投资方式的更新 D.为洋务企业注入了活力
7.(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读《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图表数据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年份 广州 上海
1844 3,340 480
1847 2,530 1,100
1850 1,670 1,190
1853 1,050 1,720
1856 1,730 3,190
A.外贸逆差的加剧 B.经济结构的变迁
C.外贸中心的变动 D.新式工业的兴起
8.(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1565年,西班牙侵人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史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了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这对中国的影响是( )
A.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B.进一步拉大与西班牙贸易逆差
C.促进了明清农业与江南工商业的发展
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9.(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1890年,与西方相比,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这说明当时( )
A.直隶地区经济发展优于上海
B.上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D.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日益缩小
10.(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下表为晚清政府1849年和1885年的财政收入情况统计(数额单位:万两),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1885 3071 40% 3923 51%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为420万辆:1887年约为2054万两)
A.中国半殖民地程度逐渐加深 B.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C.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11.(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一五”计划时期开工项目共147项,其中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11项,化工7项,机械24个,轻工1项,医药2项,军工43项。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农业的发展速度放缓 B.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
C.工业布局发生了变化 D.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12.(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前不久,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也曾对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做出了分析,对二者的看法符合史实的是( )
A.都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益探索
B.八大分析造成此后经济建设的冒进
C.都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正确分析
D.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13.(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一五”计划期间,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央正式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各省、市人民政府的财经委担负计划任务,综合编制自身计划,受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导;而区、市财委的计划局受同级财委和上级计划机构的双重领导。这一体系的形成( )
A.使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B.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
C.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D.成为国家机构改革的开端
14.(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
A.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15.(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蔡元培的第一任夫人在他33岁时去世,当时他已在知识界小有名气。面对踏破门槛的媒人,他提出“不缠足”“会识字”“意见不合可离婚”等标准。1902年元旦,蔡元培与出身书香门第,不但没有缠足,而且识字又精通书画、孝敬父母的黄仲玉结婚。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其择偶观受西方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
B.此时中国已经实现男女平等
C.蔡、黄结合仍是旧时代媒妁之言的结果
D.自由恋爱方能成就幸福婚姻
17.(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20世纪50年代,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列宁装等,“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女孩子喜欢穿俄国风情的“布拉吉”。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建国初期,物质生活不丰富
B.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化运动
D.国际政治环境
18.(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清末,西方传教士观察到福州家庭“如有客人,男女不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20世纪20年代,日本人注意到福州“夫妇及子与外来的男女席位混坐”。对此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传统伦理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西式社交礼仪普及
C.福州引领全国风气变革 D.男女身份地位完全平等
19.(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李鸿章说:“近年华商殷实狡黠者多附洋商名下,如旗昌、金利源等行,华人股份居大半……暗受洋人盘折之亏,官司不能过问”,成立轮船招商局,可吸引华商入股,“不至变为洋商,实足尊国体而弭隐患”。这表明( )
①轮船招商局欲效仿西方的股份制 ②清政府欢迎西方列强在华投资建厂
③成立轮船招商局是为了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④成立轮船招商局是为了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
20.(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21.(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
A.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22.(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一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23.(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24.(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25.(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环境史研究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虽重视自然却不只停留于自然,社会经济、思想观念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值得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哥伦布的大交换”
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加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加上来自非洲的和亚洲的一些物种组成……最具灾难性的是旧大陆的疾病,而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抵抗力,这些疾病包括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大部分传染病,它们差不多杀死了90%的美洲土著。从美洲返回欧洲的船舶更多的带回了火鸡等动物,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玉米、土豆、西红柿、可可、橡胶等一大批新的作物,当今世界上种植的作物有一半来自于新大陆。
——摘自克罗斯比(美)《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视角二“太阳下的新事物”
就环境变化的范围和速度而言,20世纪的环境变化前所未有……火最初被人们使用时,在罗马炼铅,不会给千里之外的北极造成空气污染,但最近,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已经影响了大气各种成分的比例。过去几个世纪中一直存在的生态缓冲因素——淡水、未开发的土地、常规的气候、生物多样性等,都将消失。
——麦克尼尔(美)《太阳下的新事物:20世纪环境史》
视角三 “着眼于未来”
1945年以来,惊人的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后果——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的耗竭,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这种付出高额代价的增长将不可能长期持续,而且最终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历史研究》
(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哥伦布大交换”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20世纪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你的理解,如何实现未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6.(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庄园是英国中世纪的基层组织。12世纪,随着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的创建和复兴活动,不少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农奴还常利用领主法庭及国王法庭等进行合法斗争。1200年英国王室法令明确规定,如果农奴在城里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身份。“城市的空气让人自由”,成为当时流行谚语。但对于大多数村民而言,他们的生计是与耕地、牧场联系在一起的,很难一走了之。13世纪末兴起的货币地租是关键性变革。此后劳役折算为货币,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什么区别。1348-1354年发生的黑死病,英国人口下降三分之一,越来越多的农奴要求摆脱庄园,发起了群众抵抗,14世纪末英国农奴制全面崩溃,英国社会逐渐形成一个富裕农民阶层。此后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英国逐渐确立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模式。到1750年英国被誉为“欧洲的粮仓”。
——摘编自候建新《资本主义起源新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当中国农民家庭棉手工业开始受到洋布洋纱的冲击时,即引起人们的注意。1846年,包世臣就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削减大半”。从非产棉区到产棉区,洋纱洋布的市场逐渐扩大。随着自然经济解体,大量失业人口只能涌向本已紧张的土地之上;失去副业的农民无力支付高额地租,乡村的租佃关系变得异常紧张。部分人口流入城市,推动城市畸形繁荣,但作为消费型城市,工业产业并不发达,其结果是大部分人只能过着寄生虫般的闲人生活,或者沉迷于追逐权力;传统士人讲究叶落归根,而现代大学学到的东西常常是来自西方的知识,当学生毕业回到乡村后无人与他讲话,没有人理解他,也就不再回乡。乡村流失的不仅是金钱,更是人才。
——摘编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费孝通《中国士绅》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过程的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中英两国自然经济解体带来的不同影响。
27.(2020高二上·自贡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6年10月3日,梁启超在徐志摩与陆小曼婚礼上的证婚词中讲道:“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材料二 对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郁达夫的看法是:“他们的一段浓情,若在进步的社会里,有理解的社会里,岂不是千古的美谈 忠厚柔艳如小曼,热烈诚挚如志摩,遇合在一起,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了,哪里还顾得到纲常伦教 更哪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对徐志摩、陆小曼婚姻的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这种婚姻出现的原因,并加以评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唐朝的农业发展;唐朝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由材料“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冶铁工业区……大多集中于黄河流域。唐代全国铁矿产地118处,江南、剑南二道有51处,占43.2%”可知汉代主要集中于北方,唐朝南方铁矿得到一定发展,结合课本知识可知是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得到开发,所以南方铁矿数量出现增长,故B正确;
本题主要反映的是南方的开发,而不是政府对冶铁业的管理,故A错误;
材料只列举了汉代山东和唐江南、剑南的情况,不能得出矿产分布不均的结论,故C错误;
材料“唐代全国铁矿产地118处,江南、剑南二道有51处,占43.2%”不能反映唐代冶铁业发展较快,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汉武帝时在全国重要冶铁工业区......多集中于黄河流域。唐代全国铁矿产地118处,江南、剑南二道51处,占43.2%”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据材料“重农抑商”、“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工商皆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古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商业思想在不断发展变化,故A项正确。
战国时期和西汉的经济思想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故B项错误。
自商鞅变法后封建社会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起到了积极作用,故不能简单说其导致古代经济发展迟滞,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据材料“重农抑商”、“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工商皆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古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商业思想在不断发展变化。
3.【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可知这一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其最大的影响是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导致中国近代被动挨打,故答案为C项。
闭关锁国政策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但不是海禁政策的最大影响。排除A;
海禁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不是最大影响,不符题意,排除B。
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但不是最大影响,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闭关锁国政策,答题关键在于抓住材料 “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 结合所学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4.【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B.因“拖欠工钱”“相待刻薄”“工作辛苦”“工钱少”等雇工辞职的记录,说明雇工人身较为自由,说明清代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故B正确。
A.材料反映的是雇工辞职的原因,无法体现“社会奢靡风气盛行”。故A错误。
C.材料反映的是雇工辞职的原因,没有涉及政府的抑商政策。故C错误。
D材料反映的是雇工辞职的原因,无法体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清代人身依附关系的变迁,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拖欠工钱”“相待刻薄”“工作辛苦”“工钱少”。
5.【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可见此时的中外贸易中,外国对中国货物的需求是主要的,外国一般居于主动地位,不能体现中国明显的经济目的。故A错误。
B,材料反映的是正常的商业交往,不能反映中国对外贸易的掠夺性。故B错误。
C,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手工工场,但并不发达。故C错误。
D,根据材料“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可知,中国在中外贸易中居于有利地位。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考查了学生正确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的难度。
6.【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并颁布了多个奖励工商业的章程,规定对创办实业资金和规模达到一定要求的实业家可以赏赐爵位”表明该政策刺激了传统投资方式的更新,故C正确;
A、材料并未体现鼓励绅商从政以巩固统治, 排除。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并颁布了多个奖励工商业的章程, 该政策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不会导致了资本的高度集中,排除B;
该政策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并未为洋务企业注入了活力,且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破产,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难度中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7.【答案】C
【知识点】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C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上海进出口贸易额逐渐超过广州,反映出当时的中国外贸中心发生变动,从广州转移到上海。故答案为C项;
A.材料信息没有反映进口和出口贸易的差额,不能反映逆差加剧,排除A项;
B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排除B项;
D材料没有涉及新式工业,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经济状况,答题关键根据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额统计数据:上海进出口贸易额逐渐超过广州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8.【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对外贸易发展的结果,故A错误;
B新航路开辟以后,中国和西班牙之间的贸易没有拉大,中国与西班牙的贸易逆差。当时中国是处于贸易顺差地位,故B错误;
C当时对外贸易的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和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征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明清时期中国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表明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人的生活水平。
10.【答案】D
【知识点】近代商业贸易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表格中可以看出,农业税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关税收入逐年上涨,说明中外贸易迅速发展,而这正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结果,说明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提高,故D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国主权的丧失,故A错误;
材料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故B错误;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后,故C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提取表格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明确表格信息为中国近代工商业税迅速增长,其中关税占比大增,说明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11.【答案】B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材料并未涉及农业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其中煤炭25项,石油2项,电力25项,钢铁7项,有色金属11项,化工7项,机械24个,轻工1项,医药2项,军工43项”可以知道优先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工业布局主要体现在地域上,材料没有相关的信息,故C错误;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非“一五”计划,故D项错误。
12.【答案】C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解析】【分析】A错误,1956年八大召开时中国并非是市场经济体制仍是计划经济体制。
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对于我国的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才导致经济建设的冒进。
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根据这一情况,十九大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正确的分析。这都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的正确分析。
D错误,八大召开时,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十九大召开时,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关系并未发生质变。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应变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具有灵活的思考能力,但是在回答的过程中不能脱离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教材的知识点。
13.【答案】C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材料显示国家成立计划委员会,地方财经委担负计划任务,主要目的是保障“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故C正确;A是1952年完成;B属于三大改造;D中属于政治改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工业,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中等。
14.【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A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家已经注意到在国家统一计划的基础上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这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认识的重大突破,反映了传统的经济体制开始改变,故A项正确;
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B项错误;
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以后,故C项错误;
D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是在1992年以后,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15.【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A 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是在1978年开始的,排除;
B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排除;
C从材料“从1978年到1992年”这个时间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目的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同年召开的十四大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故C正确;
D. 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提出的,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从1978年到199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16.【答案】A
【知识点】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A从材料中“不但没有缠足,而且识字又精通书画“可以看出改变了中国传统对妇女的评价标准的要求,中国古代社会认为妇女要缠足而且不能读书,说明蔡元培的思想观念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不缠足”“会识字”“意见不合可离婚”等标准也可以看出受到了西方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故A正确;
B1902年中国还没有实现男女平等,当时还是清朝统治时期。排除;
C.从材料可以看出蔡元培的婚姻是自己做主的结果。排除;
D.选项不是对材料的准确理解,和材料没有关系。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要求学生结合近代思想观念的变化表现以及影响因素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7.【答案】D
【知识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解析】【分析】通过材料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掀起削减西方影响运动,而开始穿着俄国风情的服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受到国际政治环境影响,故D正确;
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物质生活不丰富,排除A;
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并不是服饰变化的原因,排除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服饰变化。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能够通过材料正确的认知,20世纪50年代受国际因素的影响,中国服饰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8.【答案】A
【知识点】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机会
【解析】【分析】从“如有客人,男女不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到“20世纪20年代夫妇及子与外来的男女席位混坐”的变化,体现了对儒家传统伦理观念男女有别的冲击。A正确;
“福州引领全国风气变革”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
B项,近代西式社交礼仪普及 ,”普及”材料并未体现,排除
“完全平等”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如有客人,男女不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20世纪20年代,夫妇及子与外来的男女席位混坐”。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如旗昌、金利等行,华人股份居大半...暗受洋人盘折之亏,官司不能过问使华商不至皆变为洋商,实足尊国体而弭隐患”等信息说明轮船招商局效仿西方的股份制,成立轮船招商局是为了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故①④正确。
②③说法均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轮船招商局的成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如旗昌、金利等行,华人股份居大半...暗受洋人盘折之亏,官司不能过问.使华商不至皆变为洋商,实足尊国体而隐患”,考查了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20.【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题干中“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说明此时时间大概是在1912年3月份。这一时期,报纸数量的迅猛增长,反映的是国人对时事的关注,关心局势的变革,故选A。
【点评】考查武昌起义的影响
21.【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B、C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应排除;
D题干“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主要是指“这些革命因素”正在使封建社会崩溃,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即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对于欧洲社会的重大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理解“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的含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22.【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向西到达美洲的新航路,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迪亚士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南端好望角的新航路,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经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路,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麦哲伦船队进行环球航行,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需要掌握哥伦布开辟的新航线,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结合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开辟的新航线解答即可。考查了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工业革命的理解。根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24.【答案】D
【知识点】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应从题干中的时间“1870年”入手,再现有关史实分析。1870年在英、德、法等几个工业发达的国家出现了新一轮技术革新热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和生产力的大发展,史称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文明的快速扩张,A、B、C三项是对外扩张的具体手段。故选D 。
【点评】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25.【答案】(1)影响:促进了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和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使人类社会由孤立走向整体(或答有利于全球化的开始);给美洲人民及其生存环境带来灾难。
(2)影响:工业革命的进行;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结构的改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3)实现: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实行环境保护立法;鼓励民众参与环保;创造清洁的能源体系;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每点两分,若答其它,言之有理也可酌情得分)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加上来自非洲的和亚洲的一些物种组成......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玉米、土豆、西红柿、可可、橡胶等一大批新的作物, ”最具灾难性的是旧大陆的疾病......它们差不多杀死了90%的美洲土著”可得出促进了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和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物种交流和传播,给美洲人民及生存环境以及对人类文明影响来回答即可。
(2)根据材料“ 20世纪的环境变化前所未有......最近,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已经影响了大气各种成分的比例”,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工业革命以来能源结构、环保意识和人口因素等角度回答即可。
(3)由材料带来的生态后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最终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可以从加强环保意识、立法、提高素质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 影响:促进了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和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使人类社会由孤立走向整体(或答有利于全球化的开始);给美洲人民及其生存环境带来灾难。
(2) 影响:工业革命的进行;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结构的改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3) 实现: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实行环境保护立法;鼓励民众参与环保;创造清洁的能源体系;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每点两分,若答其它,言之有理也可酌情得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和经济全球化。第一小问要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工业革命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来分析;第三小问要结合二战以后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还要搞清楚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表现以及产生的消极影响。
26.【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复苏;欧洲多元法律体系提供保障;农奴的不懈斗争;货币地租的推动;黑死病的影响;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的影响。
(2)特点:主要受西方侵略所致;棉纺分离,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带有地域性和不均衡性。
(3)影响:中国:乡村人地关系和租佃关系紧张;乡村人才和财富流失严重;城市畸形繁荣,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英国:推动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了乡村阶级结构,推动封建制度的瓦解;推动英国由农业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背景;近代商业贸易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 ”12世纪,随着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的创建和复兴活动,”可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复苏; 依据材料“农奴还常利用领主法庭及国王法庭等进行合法斗争。1200年英国王室法令明确规定,如果农奴在城里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身份.......”得出: 欧洲多元法律体系提供保障;农奴的不懈斗争;货币地租的推动; 依据材料“1348-1354年发生的黑死病,英国人口下降三分之一,越来越多的农奴要求摆脱庄园,发起了群众抵抗,”得出:黑死病的影响; 依据材料“此后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英国逐渐确立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模式。”得出:受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的影响。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和英国相比较,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主要受西方侵略所致;棉纺分离,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带有地域性和不均衡性。
(3)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中英两国自然经济解体产生的影响不同在中国使得乡村人地关系和租佃关系紧张;乡村人才和财富流失严重;城市畸形繁荣,城乡差距不断拉大。而在英国却推动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了乡村阶级结构,推动封建制度的瓦解;推动英国由农业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
故答案为:
(1)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复苏;欧洲多元法律体系提供保障;农奴的不懈斗争;货币地租的推动;黑死病的影响;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的影响。
(2) 特点:主要受西方侵略所致;棉纺分离,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带有地域性和不均衡性。
(3) 影响:中国:乡村人地关系和租佃关系紧张;乡村人才和财富流失严重;城市畸形繁荣,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英国:推动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了乡村阶级结构,推动封建制度的瓦解;推动英国由农业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英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以来英国和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整合所学知识,综合对比分析材料的能力。
27.【答案】(1)态度:虽然对他们的结婚表示祝贺,但对他们的再婚持否定态度,希望将来他们感情专一。
原因:梁启超思想中我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根深蒂固。
(2)原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中国纲常伦教和宗法家风:个性解放、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等新观念在中国逐步被人们所接受。
评价:比起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基于爱情的婚姻更值得肯定。
【知识点】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梁启超对徐志摩、陆小曼婚姻是祝贺,但是对他们再婚持否定态度,希望他们感情专一,当然这和梁启超的传统思想有一定的关系。
(2)民国时期出现了自由的婚姻观念,这和当时经济发展、思想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对于近代自由婚姻,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一定的进步性,比中国传统婚姻相比较更有利于人性解放,更侧重于强调爱情在婚姻中的作用。
故答案为:
(1)态度:虽然对他们的结婚表示祝贺,但对他们的再婚持否定态度,希望将来他们感情专一。
原因:梁启超思想中我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根深蒂固。
(2)原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中国纲常伦教和宗法家风:个性解放、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等新观念在中国逐步被人们所接受。
评价:比起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基于爱情的婚姻更值得肯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婚姻习俗的变化。第一小问,要结合近代婚姻习俗变化的表现和原因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近代婚姻习俗变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来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婚姻习俗变化的特征以及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