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14课
宋元时期的文化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宋词
元曲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司马光砸缸
1.作者及生活的时代;
2.《资治通鉴》的内容 ;
3.《资治通鉴》的体裁
4.特点及价值。
《资治通鉴》
司马光,生活在北宋
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编年体的通史
全书取材丰富,记事周详,文字优美,叙事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著作 《史记》 《资治通鉴》
时代
人物
著作内容
著作体裁
著作特点
西汉
司马迁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纪传体通史
文笔简洁、语言生动
北宋
司马光
战国到五代
编年体通史
取材丰富,记事周详,文字优美,叙事生动
体例 特点 优点 缺点 代表作品
编年体 以时间为中心 容易明白事件先后顺序和前后联系 对人物生平、事件原委难以详尽、完整 《资治通鉴》
纪传体 以人物为中心 便于记载人物活动 无法照顾时间顺序和事件联系 《史记》
司马光故居
司马光墓
类别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风格特点
宋词
元曲
二、宋词和元曲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豪迈奔放
李清照
《如梦令》
清新委婉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豪放悲壮
关汉卿
《窦娥冤》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6岁。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
苏轼的《寒食贴》是中国古代书法的极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仅次于晋代书圣王羲之所作的《阑亭序》,为后代书法家所推崇。
苏轼《渡海帖 》
四川眉山三苏祠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
位于河南郏县茨芭乡苏坟村东南的三苏坟
苏堤是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南宋以来,苏堤春晓一直居“西湖十景”之首。
东坡肘子是苏东坡制作的传统名菜
东坡肉
李清照 (1084—约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71岁。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北宋灭亡丈夫病逝后,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李清照
声 声 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
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
夏日绝句(诗)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代词宗李清照故里——章丘市明水百脉泉畔
李清照纪念堂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他的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其主要著作有《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冬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连营。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辛弃疾故居
辛弃疾塑像
辛弃疾纪念堂
位于江西铅山县的辛弃疾墓
辛弃疾和陈亮瓢泉共酌,鹅湖同游,成为文坛佳话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代表作品《窦娥冤》。
关汉卿
三、元曲
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承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娥冤》剧情简介
位于河北安国市伍仁村的关汉卿墓及其故居遗址
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年》纪念邮票
关汉卿银币
现代出版的中英文对照版《关汉卿杂剧选》
《单刀会》剧照
《关汉卿传奇》
电视剧
元曲演出壁画
课堂小结
宋元时期的文化
原因
成就
政治:汉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与冲突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的增多
民族关系:各民族间的冲突与友好交流
对外关系:海外贸易的频繁,中外的文化交流
史学: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文学:苏轼打开宋词的新局面
李清照的词,委婉含蓄,清新淡雅
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豪迈悲凉。
戏剧:关汉卿与《窦娥冤》
1.《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
A.从黄帝到汉武帝
B.从战国到五代
C.从战国到汉武帝
D.从汉武帝到宋神宗
2.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正在编排历史剧《唐太宗》,下列书籍可供他们参考的是( )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志》
基础巩固
课堂练习
B
C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