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2《哦,香雪》课件2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2《哦,香雪》课件21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2 12:2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哦,香雪
铁凝
学习目标
把握原文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概括背景,理解小说主题。
01
从第一人称的视角,重组为700字左右的微型小说。
02
风格
3
她以一个女作家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进行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新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代表作品
2
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等,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孕妇和牛》等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作品本等百余篇(部)。其中《哦,香雪》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
地位
当代著名作家,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探寻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封闭已久的国门一下子打开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开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尘封的心灵中萌动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他们渴望走出闭塞,走出传统,走向外面的新世界。
《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来,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1.读标题
"香雪"是小说的主人公
加了"哦"字而使标题具有了情感,如果读"[ò]",表“赞叹”之情;如果读"[ó]",表“惊奇”之情。
2.读正文
(1)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铁凝自己有一个很好的概括:小说写了一群女孩子和一列火车的故事“一群从未出过大山的女孩子,每天晚上是怎样像等待情人一样地等待在她们村口只停一分钟的一列火车”。
今天看来,这列时代“火车”的到来,改变了台儿沟,改变了台儿沟的姑娘们;改变了整个中国,改变了整个中国人!
(2)从情节发展看,你认为小说中最重要的三个句子是哪三个?
①"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搅乱”使故事最初的意义彰显出来:台儿沟由宁静到慌乱,——先前很正常,火车的到来打破了台儿沟的宁静与闭塞:香雪们出现了,但她们不知所措。
②"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站(在)”有里程碑的意义:由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是新生的开始——这
是“山里”与“山外”交汇的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步,是“山里”投入“山外”怀抱的真正开始,也是“山外”征服“山里”的真正开始。
③"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升起”揭示了故事的寓意:由羞涩、畏缩到骄傲,——获取尊严
,何其美丽!
(3).按照小说的情节布置,划分文本层次。
引子(1~4段)∶火车开进小山村
开端(5~47段)∶姑娘们欢喜迎火车
发展(48~63段)∶香雪渴望拥有铅笔盒
高潮(64~72段)∶香雪换来铅笔盒
结局(73~82段)∶香雪深夜归来
与《百合花》相比,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叙述视角?有什么好处?
本文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
作者是站在一个“局外人”的位置
上来写小说的,她将一个个的生活场景加以组合,选取了典型的场景来表现人物。作者选取一个类似于全知全能的叙述角度,把叙述者确立在城市人的位置上,但她又具有敏感的心灵和宽广的胸怀,对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对那一群普普通通的山里少女投来同情、关爱的一瞥,在其看似稚嫩可笑的心理波动中尽显时代思潮的波澜。
任务一:比较鉴别,分析叙述视角
任务二
改变视角,重组小说
请从第一人称的视角,根据小说情节的不同场景,将《哦,香雪》拆分为三个与“铅笔盒”相关的故事,并尝试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将其重组为700字左右的微型小说。
示例参考:
第三个场景:在西山口车站,香雪在月光下认真打量自己换来的铅笔盒,并紧握着它朝台儿沟的方向坚定地走去(突出环境描写)。
03
第二个场景:在火车上,香雪用鸡蛋换女大学生的自动铅笔盒(突出细节描写),错过了下车时间(突出细节描写);
02
第一个场景:在学校,香雪与同桌日常聊天,她渴望拥有一个自动铅笔盒(突出香雪的心理活动);
01
思考:“铅笔盒”这个意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而言,铅笔盒就像暗夜里的明灯,照着她在追求文明的路上奋然前行,而香雪对于文明的追求,恰恰反映了她智慧的觉醒。
小说《百合花》中,虽然“百合花”是小说主要的意象,但是我们发现,小说中还有类似“野菊花”“中秋月”野菊花》“中秋月”“千硬的馒头”等具有条征意义的意象。在《哦,香雪》中,除了“铅笔盒”之外,该小说是否也还有其他意象呢?请大家仔细思考,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并填表。
序号
意象
内涵
1
铅笔盒
文化知识的象征,文明的象征
2
大山
封闭与传统的象征
3
火车
开放与现代的象征
4
月亮
代表自然环境,增强作品的诗意之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心请。
3:1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已的虔诚。”
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的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得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姻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香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值得大家这样惊奇、赞叹,你能否结合文本概括出香雪的形象特点,她和同是台儿沟姐妹的凤姣有着怎样的区别?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同是与火车里的人做买卖,风娇更看重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总是用鸡蛋、红枣换回发卡、纱巾,甚至是心爱的尼龙丝袜;而香雪则不同,她看重等文化用品,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渴望用鸡蛋换铅笔盒。
不同的原因:香雪是台儿沟唯一的中学生,学到的文化知识使她追求别人更高,也比别人更勇敢。
人物
不同特点
共同特点
香雪
沉稳内敛,对未来的憧憬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
可爱、善良、淳朴、纯真、执着、对未
来充满憧憬。
凤娇
外向活泼,对未来地憧憬更多地体现在物质层面
小说以“哦,香雪”为题有什么含义?
3.再者,"哦"字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香雪所作所为的理解与肯定,并由衷地赞叹了香雪的纯朴可亲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1.首先,"香雪"是小说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
2.其次,"香雪"似"雪",洁白、纯净;"香雪"之"香",让人感觉若隐若现,朦胧含蓄。
拓展延申
对比分析,比较《百合花》和《哦,香雪》在主旨、人物塑造和写法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