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哦,香雪》
——铁凝
任务
了解时代背景,思考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城乡发展差异。
复习小说基本常识,概括故事情节
壹
贰
运用人物形象五析法分析人物形象
叁
任务
赏析文中的心理描写,感受人物情感。
艺术鉴赏:了解散文化小说
“纯净的诗”
肆
伍
主题深化:文学发展与社会进步
陆
作者简介
铁凝,姓屈,女,汉族,1957年9月生,籍贯河北省赵县,高中学历,中共党员,著名作家,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哦,香雪》是铁凝的代表作,于1982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及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哦,香雪》描写的是香雪们天真烂漫、活泼向上的纯美形象,再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对文明的追求,给人以生命美的启迪。
18岁发表处女作,25岁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7岁就成了中国作协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理事,39岁成为中国作协成立以来最年轻的副主席,49岁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作者简介
创作经历
1975年高中毕业,因酷爱文学,放弃留城、参军,自愿赴河北博野县农村插队。同年发表处女作《会飞的镰刀》(儿童文学
)。
1975年至1978年在农村务农4年,此间写出《夜路》《丧事》《蕊子的队伍》等短篇小说。
1980年参加河北省文学讲习班。同年,短篇小说《灶火的故事》在孙犁主办的《天津日报》“文艺增刊”发表,《小说月报》转载,并引起争鸣。
1982年夏,参加《青年文学》编辑部在青岛举办的笔会,会间写出短篇小说《哦,香雪》(发表于当年第9期《青年文学》)。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3年《哦,香雪》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第一部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在《十月》发表。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农村的表现
城市
“分田到户,自负盈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沿海城市对外开放
设立经济特区
市场经济体制
吸收外来经验
经济急速发展
现代文明盛行
改革开放使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拉得更大,且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发展,城市文明必然要向农村侵蚀,而农村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城市文明的扩张又给农村少女们的青春增添了怎样的色彩呢?
温饱
改革开放
在《哦,香雪》中,有一列火车每天都会把“城市文明”带到深山里的台儿沟停留一分钟,让村民们有机会无需离开家乡就能与城市文明接触。而其中对“城市文明”最为向往的是台儿沟的少女们,少女们与这列象征城市文明的火车有什么故事呢?
正如歌曲《走进新时代》一样,农村的少女也渴望走进“新时代”,渴望接触城市文明。
任务二
小说基本常识:
1、小说三要素及特点
2、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3、细节描写的方法
4、环境描写的作用
5、散文体小说
结合测评与《百合花》中的所学,找出下列小说基本常识,并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去展示。(10分钟)
情节概括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姑娘们惊喜打扮,等待火车。
香雪准备了鸡蛋,爬上火车,想换取铅笔盒。
香雪换到了铅笔盒,却也因为火车开动而离开了台儿沟,只能徒步回来。
香雪深夜归来,姐妹相遇。
引子
火车开进了小乡村
尾声
(一)山乡一群女孩的故事,这是一个“面”
1、出门看火车(第4至11自然段)
2、议论“北京话”(第12至45自然段)
3、按需换东西(第46至55自然段)
(二)香雪换铅笔盒的故事,这是一个“点”
1、因铅笔盒被人奚落(第56至62自然段)
2、换铅笔盒忘了下车(第63至68自然段)
3、得铅笔盒勇走夜路(第69至81自然段)
点面结合
女孩们的故事与香雪的故事
任务三
《哦,香雪》中写了哪些人物?
请用人物形象五析法选一个进行分析。
香雪、凤娇、“北京话”、姑娘们等
课后作业
人物鉴赏活动课
遥看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人物鉴赏活动课
小组设置汇报员、记录员、评论员各一名。
一、小组讨论,评选出一份人物鉴赏(10分钟)
(评出代表鉴赏后,小组可在此基础上再修改)
二、各小组汇报展示
(上一个组要对下一个组进行评价,请记录员做好记录)
三、小组互评
流程
人物鉴赏活动课
序号
小组名称
第一单元组长
评分
1
非洲无燕组
林思良
2
风雨无组
吴佳雨
3
光宗耀组
李烨
4
中国组
梁冠花
5
Biu
Biu
Biu
组
莫彩婷
6
可乐组
陈景燕
7
第7组
薛春兰
8
声声不息组
杨津津
9
沉默组
黎娜
10
大不列颠皇家圣金兵组
陈品桀
11
建议重组
陈泳成
12
广东潮汕玛组
秦睿华
13
四大天王组
曹蕊
16班
人物鉴赏活动课
序号
小组名称
第一单元组长
评分
1
第一组
黎凌
2
青春花样年华组
吴桦珍
3
语文四人组
邱映虹
4
炙心组
李欣欣
5
风华正茂组
李金灵
6
恒心组
李钎钎
7
星星小组
李燕珊
8
路遥星亦辞组
黄钰期
9
God
Dream组(神梦组)
胡伟良
10
追梦小组
卢劲妹
11
好好学习组
甘怡美
12
搬砖团伙组
邓杰强
13
探界者组
陈扬
14
行止依林组
侯伟宏
15
华润组
赖禹源
14班
心理描写
任务四:赏析文中的心理描写,感受人物情感。
心理描写: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
动,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细腻、生动、真实地展示人物的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解释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跟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相比,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
心理描写
1、内心独白:一般使用第一人称,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
2、动作暗示:从行动中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
3、景物烘托:“绘景而显情”
4、心理概述:又称心理剖析,是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
方法
心理描写
常见形式
1、直接描写式
句子中有“想”等关键字
2、抒情独白式
“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怎么办呢?……这时,洪七还紧跟着我,呼哧呼哧直喘气呢。我听着他的喘气声,蓦地想出了一个法子。可是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我自己不由得浑身都颤抖了起来:儿子,多好的儿子……这叫我怎么跟他妈交代呢。……可是,不这样又不行,孩子要紧,革命的事业更要紧!也许我能替了孩子,可孩子替不了我呀!……”
——王愿坚《粮食的故事》
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
心理描写
常见形式
3、心理分析式
“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莫泊桑《项链》
4、梦境描绘式
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也能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深化文章主题等。
5、神态显示式:人物神情显示内心感情。
“他瞥了一眼”、“他撇了撇嘴”
6、行为表现式:富有个性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人物心理。
“排出九文大钱”
7、环境衬托式: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情。
8、幻觉展现式
《卖火柴的小女孩》
心理描写
其他表现心理的形式
不屑
得意、炫耀
抓住景物特征,紧扣人物心理,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墨,将人物的悲喜衬托出来。
通过人物幻觉的展示,来刻画人物的心理,能揭示文章主题。
找出《哦,香雪》中的心理描写,并结合语境进行赏析。
描写
用词
情感
找出《哦,香雪》中的心理描写,并结合语境进行赏析。
1、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2、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它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3、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1、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2、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它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3、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请找出表现心理描写的状态词。
香雪的心路历程
上节课,我们概括了香雪的人物形象,本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小说中的心理描写,请结合所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分析出香雪踏上火车后的心路历程。(5分钟)
示例:
看到铅笔盒
激动,迫切想要得到铅笔盒
交换铅笔盒
得到铅笔盒
上火车
上火车
......
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铅笔盒这个象征性的实物是这篇小说的纽结所在,自始至终也是主人公的情结。
铅笔盒作为一个文具,自然可以看成知识的象征。
但是铅笔盒故事里的道具意义,它所不断暗示的,还是人性的魅力。铅笔盒还象征着现代文明。
香雪来说,铅笔盒留给她的,是创伤的记忆。在公社中学里,她使用的父亲亲手做给她的木头铅笔盒,遭到了同学们的取笑,心地单纯的她,自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造成这种伤害的力量,主要不是同学,而是现代文明。
只要能拥有这种铅笔盒,她就能理直气壮地生活在同一种文明里,失去的自尊就能找回,再也不会被人看不起。
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首先是香雪的个人需要,是获得尊严、实现自我的需要。香雪的情结就是要洗雪文明的落差带给她的屈辱。从首都开来的火车给她带来了机会。她不惜代价地从女大学生手中换来了自动铅笔盒。这个铅笔盒将改变她的身份,使她进入先进文明的行列,与山外的同学平起平坐。这是未曾遭到文明撞击带来的屈辱的凤娇们所难以理解的。铅笔盒不仅给了香雪巨大的力量,帮助一向胆子小的她战胜了走夜路的恐惧,还改变了香雪对这个世界的感受。
“纯净的诗”
1、人物角度:小说主人公香雪纯净善良,是山民们纯净心灵的缩影;
2、景物角度:香雪夜行三十里所见的美好景色,自然纯净,宁静柔和;
3、语言角度:小说笔调清新俊逸、淡雅别致,语言和内容和谐一致。
小说风格:人物形象的塑造;景物(环境)的描写;情节的安排;主题的沉陷;语言特征。
艺术鉴赏:了解散文化小说
“纯净的诗”
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孙犁《谈铁凝新作<哦,香雪>》
写作风格
名家评论
以那婉丽的调子,发此严峻之恩;给那僻远的山地涂上柔美的色彩。却又分明渗出心酸来,我是有些被感染了。……她们的期待是那么真挚,她们的享受是那么快乐,她们在寂静之中又是那么热烈地回味着很快逝去了的享受,而正是在这真挚、快乐、热烈的后面,叫人感到了那沉重的东西。自然,在沉重之中,又叫人感觉到新的希望毕竟已在向旧的方面渗透了。
——成一
作者自述
我还是怀着一点希望,希望读者从这个平凡的故事里,不仅看到古老山村的姑娘们质朴、纯真的美好心灵,还能看到她们对新生活强烈、真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为了这种追求,不顾一切所付出的代价。还有别的什么?能感觉到生活本身那叫人心酸的严峻吗?能唤起我们年轻一代改变生活、改变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吗?也许这是我的奢望。(《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
文学的底色是对人类的体贴和爱
文学理想关联着社会进步
社会进步必然推动文学发展
文学与社会进步
文学与社会进步
关联着人的尊严、平等、幸福以及精神的健康和心灵的高贵,关联着对人类的巨大理解和对世界不疲倦的追问。
社会的进步却不一定必然催生文学的进步,甚至在有些时候,社会的高速发展,还会以牺牲文学真正的进步为代价。
文学与社会进步
挪威哲学教授用“无聊、恐惧、时尚”这些当代社会文化现象,或说人类几种基本情感作为自己的哲学研究。“今天你无聊了吗?你恐惧了吗?你时尚了吗?”
假如这些情感是现代社会最突出的表情,呼唤或者找寻我们最值得珍视的生命情状更是作家的本分。
网络正在改变世界,这本身应该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征。文学却可能是慢一步的。因为文学不是粗糙的社会情报,不是某些迅速变换的社会话题的集合,也并非表达一般的时髦意见,作家更不是流水线上的素材加工者。
文学理应关怀社会的进步,社会真正的进步最终是人的进步,人的更丰满的不停滞的精神发育。文学反对轻率,在滚滚向前的社会车轮中,真正具有进步意义的文学说不定往往会显得别扭,且不合时宜。
文学与社会进步
推荐书目/影片
人的一切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契科夫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
只有生命是神圣的,对生命的爱是第一美德。——罗曼·罗兰
为自己的幸福活着的人,低劣;为别人的意见活着的人,渺小;
为别人的幸福活着的人,高尚。
——(俄)托尔斯泰
推荐书目:《平凡的世界》《战争与和平》
推荐影片:《心灵捕手》、《拉贝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