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假如
我们可以穿越到古代。。。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两种人生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其人和诗文。
2、通过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意境,欣赏田园之美。学会鉴赏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的精神。
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流传至今的有125首,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
孟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朗读
yìn
ài
zhuō
fán
jī
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1)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厌恶。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是作者对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悔恨。
1.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品诗意
2.为何而归?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为什么要“守拙”?
根本原因: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品诗意
用比喻形象地写出对官场的厌恶及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词语含义、特点、手法、情感)
明确:1、“羁鸟”是笼中的鸟;
“池鱼”是池塘中的鱼。
2、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3、比喻和拟人。
4、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诗人的描写角度有何变化?
方宅、草屋
(近景)
村落、炊烟
(远景)
榆柳、桃李
狗吠、鸡鸣
(声音)
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白描、以动衬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融情于景
品诗意
静
动
白描:
简笔勾勒,朴实语言,写景叙事,与细节描写相对的艺术手法。
平中见奇,淡而有味。
品诗艺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是用墨线勾勒物象,不加彩色渲染,称为“单线平涂”法。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笔墨,不用修饰,不加渲染烘托,描写鲜明生动的形象。
归园田居
(前六句) (中十二句) (后两句)
误落尘网
景物优美
村居闲适
渴归自然
心旷神怡
复返自然
主旨:
手法:
直抒胸臆,以喻过渡
描图绘景,借景抒情
呼应开头,一气呵成
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
借景抒情
比喻生动
结 语
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出陶渊明舍去官场的尔虞我诈,回到田园求得一种平和、宁静和精神的自由,他不仅因此留下很美的诗文,而且也塑造了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独特的艺术成就和伟大品格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陶诗: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简洁,朴素
铺陈,华丽
朱自清: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朗读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诗歌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雨后空山、松间明月、清泉、莲、渔舟等清新自然的景色,渲染了一种闲适静谧的氛围。表达了诗人远离官场、向往田园宁静生活的感情。
动静结合。月光洒满松树是静景,清泉流淌、浣女笑归、渔舟划过、莲叶摇动是动景,以动衬静,衬托出山间的清幽静谧。
四、巩固练习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