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课后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课后练--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22 14:3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人教化学九上第7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课后练含答案
人教九上第7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2、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物质发生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3、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当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可以增大燃气的进入量
B.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C.冬天用煤火取暖时,注意室内通风,以防一氧化碳中毒
D.发现燃气泄漏后,立刻打开排油烟机
4、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
6、如图所示,科学家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B.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2H2↑+O2↑
C.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光照条件下分解水,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
7、下列做法对环境保护有利的是(  )
A.拆除建筑物时喷洒水雾
B.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
C.旅游时随意乱丢垃圾
D.向江河中大量排放生产和生活污水
8、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内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9、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隔绝氧气
B.撤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
10、下列有关燃料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有效地提高煤等化石燃料的利用率
B.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C.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甲烷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1、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
(  )
A.煤焦油
B.润滑油
C.柴油
D.煤油
12、充分燃烧1
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C.煤、天然气和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13、今年两会期间,政府报告中指出全国空气质量较之前有所改善,下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使用电动汽车
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C.露天焚烧垃圾
D.工厂尾气任意排放
二、填空题。
14、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如图7-1-9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可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若在导管a处通入可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可见此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用图乙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乙醇(俗称酒精)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乙醇(C2H5OH)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酵罐中,葡萄糖(C6H12O6)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乙醇汽油的使用不仅可以节省石油资源,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能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原因是:_____;
(2)煤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CO气体面造成空气污染,其原因是_____;
(3)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在氢能、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中,应尽量减少_____的使用。
17、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________________的接触面积。
(2)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可燃冰的开采、氢气的开发和利用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在可燃冰的试开采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
(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写出甲烷(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气不便于贮存,可将其转化为固态氢化物[如氢化钠(NaH)等]。氢化钠(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下图是对燃烧条件及过程的探究。
(1)A中蜡烛燃烧一会熄灭,B中蜡烛正常燃烧,A、B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是
。C实验应用的灭火原理是

(2)D实验中小碟底部有蜡烛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石蜡和汽油都是石油的产品,为了减少汽车PM2.5颗粒物排放,你对燃油汽车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是

三、综合题。
20、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甲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乙)与图甲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欲使图乙中的红磷燃烧,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_________后再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竖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丙),结果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内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水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没有成功,试分析没有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2022学年人教化学九上第7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课后练含答案
人教九上第7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答案】D 
2、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物质发生爆炸都是化学变化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B 
3、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当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可以增大燃气的进入量
B.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C.冬天用煤火取暖时,注意室内通风,以防一氧化碳中毒
D.发现燃气泄漏后,立刻打开排油烟机
【答案】C
4、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氢气
【答案】A 
6、如图所示,科学家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B.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2H2O2H2↑+O2↑
C.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光照条件下分解水,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
【答案】B 
7、下列做法对环境保护有利的是(  )
A.拆除建筑物时喷洒水雾
B.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
C.旅游时随意乱丢垃圾
D.向江河中大量排放生产和生活污水
【答案】A
8、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内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答案】C 
9、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隔绝氧气
B.撤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
【答案】B
10、下列有关燃料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有效地提高煤等化石燃料的利用率
B.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C.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甲烷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11、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
(  )
A.煤焦油
B.润滑油
C.柴油
D.煤油
【答案】A 
12、充分燃烧1
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C.煤、天然气和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答案】B 
13、今年两会期间,政府报告中指出全国空气质量较之前有所改善,下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使用电动汽车
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C.露天焚烧垃圾
D.工厂尾气任意排放
【答案】A
二、填空题。
14、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如图7-1-9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可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若在导管a处通入可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可见此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用图乙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阻断燃烧
(2)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合理即可)
15、乙醇(俗称酒精)是可再生能源,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乙醇(C2H5OH)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酵罐中,葡萄糖(C6H12O6)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乙醇汽油的使用不仅可以节省石油资源,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2 (2)减少空气污染
(3)C2H5OH+3O22CO2+3H2O
16、能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原因是:_____;
(2)煤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CO气体面造成空气污染,其原因是_____;
(3)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在氢能、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中,应尽量减少_____的使用。
【答案】发热量高、燃烧的产物只有水,不污染环境
氧气不足
化石燃料
17、如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
(1)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________________的接触面积。
(2)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面粉与空气 (2)氧气不足
18、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可燃冰的开采、氢气的开发和利用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在可燃冰的试开采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
(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写出甲烷(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气不便于贮存,可将其转化为固态氢化物[如氢化钠(NaH)等]。氢化钠(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H4+2O2CO2+2H2O
(2)NaH+H2O===NaOH+H2↑
19、如下图是对燃烧条件及过程的探究。
(1)A中蜡烛燃烧一会熄灭,B中蜡烛正常燃烧,A、B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是
。C实验应用的灭火原理是

(2)D实验中小碟底部有蜡烛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石蜡和汽油都是石油的产品,为了减少汽车PM2.5颗粒物排放,你对燃油汽车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是

【答案】(1)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
三、综合题。
20、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甲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乙)与图甲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欲使图乙中的红磷燃烧,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_________后再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竖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丙),结果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内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水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没有成功,试分析没有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 没有与氧气接触
(2)装置密闭,更环保(合理答案均可) 擦干外壁
(3)氧气(或空气)
(4)2Na2O2+2H2O===4NaOH+O2↑ 放热 过多的水吸收了反应产生的热量,使温度降到脱脂棉的着火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