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复习A九年级化学上学期(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9小题
1.下列描述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蒸发
水的凝固
B.海水制碱
海水晒盐
C.葡萄酿酒
葡萄腐烂
D.火药爆炸
车胎爆炸
2.下列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
A.读
B.闻
C.拿
D.滴
3.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倾倒液体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
制作饰品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作除味剂
C.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作干燥剂
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作制冷剂
5.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经
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6.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A.导电性
B.腐蚀性
C.不助燃
D.沸点高
7.小明用托盘天平称量6.5g白糖(1g以下的使用游码),称量完毕后发现砝码和白糖放反了,则小明称量的白糖实际是( )
A.6.5g
B.6g
C.5.5g
D.0.5g
8.某同学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仰视读数为27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视线平视读数为14mL,则倒出的液体量( )
A.大于13mL
B.小于13mL
C.等于13mL
D.无法确定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9.托盘天平的使用(能精确到:_____g)。
称取一定质量的物质要领:一放平稳再调零,二垫纸或放器皿,三称物并记录,四放砝码游(码)移零。
(温馨提示)①易潮解和有腐蚀性药品,如:_____,应放在玻璃器皿(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②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③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大后小
10.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_____中,液体药品放在_____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原则
①“三不原则”: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把用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气味(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扇闻>)
②节约原则: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液体取_____,固体以_____。
③处理原则:剩余的药品不能_____,也不要_____,更不能_____,应放_____。
(3)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固体(镊子)要领: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药匙)要领:一斜二送三直立
(4)液体药品的取用
多量(倾倒) 要领:取液要细心,标签向手心,瓶口挨管口,眼把量来盯。
少量(胶头滴管) 要领:排气吸液,悬空滴加
定量(量筒) 要领:量取液体要细心,量筒桌上须放平,视线、凹液面最低处,读书准确须水平。
(温馨提示)
①液体的倾倒: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倒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吸取和滴加:
a、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b、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c、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要伸入容器内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③液体的量取:俯视读数,则读数偏_____;仰视读数,则读数偏_____。
11.初中化学常用仪器
(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_____)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2)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_____。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mL的量筒,一般只能精确到_____mL。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_____g。)
(温馨提示)①先调整零点②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③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④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⑤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4)加热器皿--酒精灯
酒精灯的使用要领:点前检查芯酒精,点燃禁止灯点灯,熄灭不可用嘴吹,保存灯帽盖好灯
(温馨提示)①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②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③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给物体加热。
④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5)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_____位置;手持试管夹的_____柄,不要把拇指按在_____柄上。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距试管口约_____处;
(6)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_____。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12.科学探究
(1)学习特点(三关注):①_____②关注物质的变化(a、形状b、外观c、能量)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
(2)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三阶段):变化前、_____、变化后
(3)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三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4)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_________、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1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_____的含量比空气中含量高。
试卷第2页,总2页
试卷第1页,总1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
A、水的蒸发和水的凝固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海水制碱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海水晒盐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葡萄酿酒生成新物质乙醇,属于化学变化,葡萄腐烂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火药爆炸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车胎爆炸是体积膨胀所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C
【详解】
A、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闻药品气味时,不能直接凑到试剂瓶口去闻,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不能直接用手去拿正在加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防止烫伤,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D、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
A、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量筒水平放置,视线与量筒内液体最低凹液面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故A不正确;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酒精灯,以防发生火灾,故B不正确;
C、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故C不正确;
D、往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管要略微倾斜,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倾倒,避免液体溅出,故D正确。故选D。
4.C
【详解】
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制作饰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的结构疏松多孔,可以吸附有异味、有颜色的物质,具有吸附性,做吸附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氧化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作干燥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是指固态二氧化碳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吸收大量热,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5.D
【详解】
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经,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因此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不同物质中所贮存的能量是不同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绿色化学”提出,使化学工艺的生产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一些化学技术还可以致力于环境的改善,恢复被污染、破坏的环境,D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6.C
【详解】
A、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电器灭火,说明不导电,错误;
B、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说明没有腐蚀性,错误;
C、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说明不助燃,正确;
D、七氟丙烷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说明沸点低,错误;
故选C。
7.C
【详解】
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实际称得白糖的质量=6g-0.5g=5.5g。
故选:C。
8.A
【详解】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同学倾倒液体前仰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27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4mL,实际体积等于14mL,则该同学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大于13mL。
故选:A。
9.0.1
氢氧化钠
【详解】
考查托盘天平的最小刻度值,初中化学低于1g时,使用游码调节,游码最下刻度为0.1g,所以托盘天平能精确到0.1g;称量易潮解和腐蚀性药品时,不得直接放于托盘上,避免腐蚀托盘,常见物质为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0.1;氢氧化钠。
10.广口瓶
细口瓶
1-2mL为宜
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放回原试剂瓶
乱丢
带出实验室
在指定的容器内
大
小
【详解】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原则
②节约原则: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为宜,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③处理原则: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也不要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温馨提示:
③液体的量取: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
11.受热均匀
持平
0.1
0.1
试管中上部
长
短
滤液飞溅
【详解】
(1)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使之受热均匀)。
(2)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持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mL的量筒,一般只能精确到0.1mL。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5)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位置;手持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距试管口约处;
(6)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12.关注物质的性质
变化中
猜想与假设
【详解】
(1)学习特点(三关注):①关注物质的性质②关注物质的变化(a、形状b、外观c、能量)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
(2)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三阶段):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
(3)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三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4)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13.水蒸汽
【详解】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是因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遇冷变成水雾较多,故填写:水蒸汽。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