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17 17:35:06

文档简介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一、单选题
1.(2021·赤峰)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列选项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草盛豆苗稀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雨露滋润禾苗壮 D.葵花朵朵向太阳
【答案】A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A.“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符合题意。
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是向日葵对太阳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2021·咸宁)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是一个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不同的生态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不会发生物质的交换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A.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只有植物,没有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B.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从而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还有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D.不同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协调的,会发生物质的交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2021·荆门)毛主席曾写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鹰为什么能击于长空,而鱼却能翔于浅底,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分布产生影响
B.环境影响生物分布,生物适应特定环境
C.鹰与鱼之间为竞争关系
D.生物能影响环境
【答案】B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鹰是主要生活在空中的鸟类,前肢特化为翼,适于飞翔;鱼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鳍宽大适于划水,适于在食物丰富的浅水生活。因此,“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生物对水中、空中环境的适应,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分布。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4.(2021·永州)竹节虫不活动时看上去像小树枝不易被发现,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活动时看上去像小树枝不易被发现,有利于防御敌害,保护自己,这种体态称为拟态,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5.(2021·江津)生物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促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沙漠植物一般叶小、根长,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控制光照长短,可培育反季节花卉
D.喜阴植物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反而生长不好
【答案】A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A、大树底下好乘凉,由于大树的存在降低了环境的温度,说明的是生物影响环境,A符合题意;
B、沙漠植物一般叶小、根长,能适应沙漠缺水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
C、控制光照长短,可培育反季节花卉,利用控制非生物因素光照来发展生产,C不符合题意;
D、喜阴植物一般生活在森林的下层,比较阴湿的环境中,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反而生长不好,说明环境对生物有影响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6.(2021·鸡西)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下面两种生物属于捕食关系的(  )
A.牛和羊 B.狮子和羚羊 C.水稻和杂草 D.鸡和鸭
【答案】B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牛和羊、水稻和杂草、鸡和鸭具有共同的食性或处于相同的生活环境中,能够形成竞争关系;而狮子能够捕食羚羊,故狮子和羚羊能够形成捕食关系。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7.(2021·鸡西)入夏以来,有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里的农作物大量死亡。这里描述的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空气 B.水分 C.土壤 D.温度
【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干旱是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有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里的农作物大量死亡,是受到水分的影响,则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分,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8.(2021·通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炎热的夏天,大树下非常凉爽
B.枯叶蝶的形状很像枯叶
C.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鱗片或甲
D.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剌,根系非常发达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A.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符合题意。
B.枯叶蝶的身体极像一片树叶,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能生存下来,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
C.蜥蜴等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由于陆地环境相对比较干燥,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这些结构不仅保护了身体,还能够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C不符合题意。
D.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是为了吸收更多的水分,同时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9.(2021·长沙)当全世界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挑战时,中国帮助世界各国携手抗疫,支持世卫组织主导下各成员国就病毒源头研究开展合作。导致新冠肺炎的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  )
A.共生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答案】D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10.(2021·长沙)如图所示植物的根系发达,推测该植物生存的环境是(  )
A.干旱的荒漠 B.泥泞的沼泽 C.多水的农田 D.湿润的森林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干旱环境中水分缺乏,具有发达的根系可以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具有厚的角质层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提高了植物的保水能力,与干旱的环境相适应。叶面积大蒸腾作用就大,散失的水分多不适应干旱环境,植株高大有利于散失水分不适应干旱环境。图中植物的形态,其植株矮小、根系发达。据此分析:该植物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干旱的荒漠。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11.(2021·张家界)俗语、古诗词中蕴含着一些生物学原理。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生物
B.春雨贵如油—植物生长都需要无机盐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和能量循环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和黄雀是竞争关系
【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A.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故该现象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A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故“春雨贵如油”说明植物的生长都需要水,B不符合题意。
C.“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因此,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腐生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该诗句体现了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结合分析可知:能量不能循环,C不符合题意。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该诗句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螳螂和黄雀是捕食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12.(2021·黄石)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
B.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C.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D.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答案】A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生态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A符合题意。
B.生态因素不仅能影响生物的生活,还能影响生物的分布,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C不符合题意。
D.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13.(2021·淄博)在自然环境中,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下列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草履虫能净化污水 B.苔藓腐蚀岩石形成土壤
C.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D.避役会随环境改变体色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草履虫能净化污水、苔藓腐蚀岩石形成土壤属于生物影响环境。干旱使农作物减产属于环境影响生物。避役会随环境改变体色属于保护色,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4.(2021·龙东)枯叶蝶落在树枝上,像枯树叶一样难以辨认。这一现象体现了(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D.生物能改变环境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对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5.(2021·龙东)霜降之后天气越来越冷,被霜打过的柿子味道更甜。这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温度 B.阳光 C.水 D.土壤
【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之后天气越来越冷,被霜打过的柿子味道更甜,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故答案为:A。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16.(2021·龙东)下列各组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B.水稻和杂草
C.猎豹和羚羊 D.蚂蚁搬家
【答案】B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A不符合题意。
B.水稻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属于竞争关系,B符合题意。
C.猎豹以羚羊为食,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猎豹与羚羊体现了捕食关系,C不符合题意。
D.蚂蚁搬家体现了合作关系,需要较多蚂蚁共同配合彼此合作才能完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17.(2021·烟台)立夏标志着夏天的开始。《礼记 月令》中的解释是:“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 B.空气 C.水 D.光照
【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立夏以后温度逐渐升高,因此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A。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18.(2021·常德)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哪项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牛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
C.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夏天变为灰色
D.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A、沙漠中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少雨的沙漠环境,是生物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
B、牛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是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不属于适应环境的表现,B符合题意;
C、雷鸟的羽毛在冬天成白色,春天换为灰色,是生物适应环境,C不符合题意;
D、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较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环境,是生物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9.(2021·乐山)下表中的自然现象所对应的生物学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组别 自然现象 生物学解释
A 北雁南飞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 南橘北枳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 大树底下好乘凉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 万物生长靠太阳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A、北雁南飞,是因为北方的冬天温度低,飞往南过冬,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说法错误。
B、南橘北枳是南北方温度不同,柑橘是热带水果,在温度高的南方生长良好;在温度较低的北方生长不好,温度低影响了柑橘的品质,因此“南橘北枳”体现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说法错误。
C、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水分蒸发吸热,使大树周围气温降低,夏天大树还能遮挡阳光,降低温度,可见这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说法正确。
D、“万物生长靠太阳”,是环境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基础题,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既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又能对所生活的环境产生影响,同时生物与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即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常见的实例。
20.(2021·乐山)我们的肠道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细菌,其中大肠杆菌对人体不仅无害,还能制造维生素,有益人体健康。大肠杆菌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大肠杆菌的分类分别是(  )
A.寄生 原核生物 B.寄生 真核生物
C.共生 原核生物 D.共生 真核生物
【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大肠杆菌属于杆状细菌,寄生在人类的肠内,能够制造维生素B和维生素K,对人体有益,同时,人体为大肠杆菌提供了它们生长所需要的生活场所和营养物质,所以两者之间彼此有利,是共生关系;大肠杆菌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可见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的结构、生物之间的关系,此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 同种生物之间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有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解答此题需要熟知:共生和寄生之间的区别,共生是两种生物生活存一起,相互有利,离开后一方或双方都难以生存的现象,寄生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上,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
21.(2021·聊城)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但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对这两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后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D.两种现象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根据题干所述,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这说明环境对人体产生了影响,而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说明这些同学抵抗力强,或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比较强,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见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生物与环境关系包括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同时环境又能影响生物;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多选题
22.(2021·咸宁)下列哪些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
B.沙漠里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
C.羚羊被猎豹追捕后变得更加警觉
D.玉米需种植在光照比较充足的地方
【答案】A,B,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故A符合题意。
B.沙漠中,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主要是受水的影响,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故B符合题意。
C.羚羊被猎豹追捕后变得更加警觉就是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玉米需种植在光照比较充足的地方说明光照影响玉米种植,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三、实验探究题
23.(2021·永州)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鼠妇是一种节肢动物,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    和分节的附肢。
(2)铁盒内放置的鼠妇数量应足够多,以避免    ,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丙同学的实验     (填“遵循”或“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4)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则甲同学的实验现象是鼠妇大多集中在    土一侧。
(5)丁同学实验中的变量是    。
(6)进一步分析:除实验探究因素外,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还可能有    (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外骨骼
(2)偶然性
(3)不遵循
(4)湿
(5)光
(6)温度、空气等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鼠妇又称“潮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
(2)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铁盒内放置的鼠妇数量应足够多,以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变量唯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变量唯一才能正确地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从而证明实验变量的作用,因此除了实验变量外,无关变量都相同,则为了控制无关变量。故丙同学的实验具有光和湿土两个变量,因此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4)由题图可知,甲同学实验的变量是水分,而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所以,甲同学的实验现象是鼠妇大多集中在湿土一侧。
(5)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由题图可知:丁同学实验中的变量是光。
(6)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所以,除实验探究因素外,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还可能有温度、空气等。
【分析】(1)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4.(2021·太原)探究香烟烟雾对生物的危害
为探究香烟对生物的危害,某研究小组进行了“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是否有影响”的探究活动。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三个长、宽、高均为60cm的透明玻璃缸作为实验舱,分别标记为A、B、C.玻璃缸的上方有玻璃盖,一侧开有圆孔,用于通入气体。
②每个实验舱内放入一盆同品种且   基本一致的绿萝,盖上玻璃盖并密封。
③将三个实验舱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④向A、B两个实验舱内通人香烟烟雾(烟雾量均为2支同型号香烟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向C实验舱内通入等量某气体。用宽胶带密封圆孔。
该实验的主要操作及72小时后绿萝呈现的状态如下表:
组别 通入气体 密闭情况 72小时后绿萝呈现的状态
A组 香烟烟雾 保持密闭 多数叶片发黄,叶面多见水渍状斑点
B组 香烟烟雾 定时开盖通风 少数叶尖发黄,叶面偶见水渍状斑点
C组 某气体 保持密闭 个别叶尖微黄,叶面未见水渍状斑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用于实验的三盆绿萝为什么需要基本一致?   。
( 2 )C组通入的气体应是   。
( 3 )A组与C组对照,探究的变量是   。实验的初步结论是   。
( 4 )A组与B组对照,所得实验结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 5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你对该研究小组的建议是   。
( 6 )若研究小组想同时探究“绿萝是否可以吸收香烟烟雾中的PM2.5”,需要增加D组与A组形成对照,并定时测定两个实验舱中PM2.5的浓度。D组玻璃缸中除   外,其他实验条件均应与A组相同。
【答案】生长情况(或“大小”、“叶片数量”。其他答案合理亦可);排除非实验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或“控制变量”、“保证单一变量”);空气;是否通入香烟烟雾(或“通入的气体”,答“气体”);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有影响(有害);在室内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或“不在室内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进行重复试验(或“设置重复组”);放置一盆假的绿萝( “不放置绿萝”、“剪去绿萝的花盆”)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②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每个实验舱内放入一盆同品种且生长情况(或“大小”、“叶片数量”基本一致的绿萝,盖上玻璃盖并密封。
(1)某研究小组进行了“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是否有影响”的探究活动,实验的变量是香烟烟雾,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控制实验的单一变量,所以用于实验的三盆绿萝需要基本一致是因为排除非实验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或“控制变量”、“保证单一变量”)。
(2)某研究小组进行了“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是否有影响”的探究活动,实验的变量是香烟烟雾,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所以C组通入的气体应是空气。
(3)某研究小组进行了“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是否有影响”的探究活动,实验的变量是香烟烟雾,所以A组与C组对照,探究的变量是是否通入香烟烟雾(或“通入的气体”,“气体”)。A组多数叶片出现发黄,而C组叶片是少量发黄,实验的初步结论是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有影响(有害)。
(4)A组与B组对照,所得实验结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在室内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或“不在室内吸烟”、“吸烟有害健康”)。
(5)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该研究小组的建议是进行重复试验(或“设置重复组”),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6)若研究小组想同时探究“绿萝是否可以吸收香烟烟雾中的PM2.5”,实验的变量是绿萝,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需要增加D组与A组形成对照,并定时测定两个实验舱中PM2.5的浓度。D组玻璃缸中除放置一盆假的绿萝( “不放置绿萝”、“剪去绿萝的花盆”)外,其他实验条件均应与A组相同。
【分析】(1)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症、肺癌等。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5.(2021·海南)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外界因素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百分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由实验一可知,海带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在   ℃之间:长期在25℃环境条件下培养海带,会导致海带   。
(2)由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   对海带生长率有影响。
(3)每组实验都选用多株海带而不是一株海带的目的是   。
(4)能否根据实验二中的数据得出促进海带生长的最适二氧化碳浓度为500ppm?   ,原因是   。
【答案】(1)10~15;死亡
(2)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3)减小实验误差
(4)不能;二氧化碳浓度从200ppm到500ppm,海带的生长率逐渐升高,但未出现峰值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据直方图可见:海带在10℃~15℃之间,生长率增长,故海带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在10~15℃之间。据直方图可见,海带在25℃时,海带生长率为负值,说明:长期在25℃环境条件下培养海带,会导致海带死亡。
(2)实验一探究了温度对海带生长率的影响,实验二探究了二氧化碳浓度对海带生长率的影响。所以,由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温度、二氧化碳浓度都对海带生长率有影响。
(3)每组只用一株海带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海带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海带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 所以,每组实验都选用多株海带而不是一株海带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合理答案均给分)。
(4)由题图可知:二氧化碳浓度从200ppm到500ppm,海带的生长率逐渐升高,但未出现峰值。所以,不能根据实验二中的数据,得出促进海带生长的最适二氧化碳浓度为500ppm的结论。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四、综合题
26.(2021·青海)据《科技日报》2020年4月15日报道,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技团队在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袁隆平院士介绍道,他们还将不断挖掘水稻耐盐碱基因,将其转育到第三代超级稻上,培育出既耐盐碱又高产的“海水稻。该技术成功后将使我国大片荒芜的盐碱地变成粮仓。请分析作答:
(1)根据子叶数目对植物分类,海水稻属于   植物,其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   中。
(2)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盐碱地在生态因素中属于   。
(3)若将海水稻的耐盐碱基因转育到第三代超级稻上,要培育出既耐盐碱又高产的“海水稻”,除了用转基因技术外还可以用常用的   育种的方法进行培育。
【答案】(1)单子叶;胚乳
(2)非生物因素
(3)杂交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1)水稻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水稻种子由种皮、胚、胚乳等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一片子叶组成,胚乳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根据子叶数目对植物分类,海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其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中。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所以,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盐碱地在生态因素中属于非生物因素。
(3)利用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使基因重组,产生稳定的、可以遗传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所以,若将海水稻的耐盐碱基因转育到第三代超级稻上,要培育出既耐盐碱又高产的“海水稻”,除了用转基因技术外还可以用常用的杂交育种的方法进行培育。
【分析】(1)种子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两种,它们都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组成;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子叶或胚乳吸收或转运营养物质给胚芽、胚根和胚轴,所以,胚是新生植物体的幼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3)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 1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一、单选题
1.(2021·赤峰)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列选项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草盛豆苗稀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雨露滋润禾苗壮 D.葵花朵朵向太阳
2.(2021·咸宁)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是一个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不同的生态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不会发生物质的交换
3.(2021·荆门)毛主席曾写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鹰为什么能击于长空,而鱼却能翔于浅底,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分布产生影响
B.环境影响生物分布,生物适应特定环境
C.鹰与鱼之间为竞争关系
D.生物能影响环境
4.(2021·永州)竹节虫不活动时看上去像小树枝不易被发现,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5.(2021·江津)生物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促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沙漠植物一般叶小、根长,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控制光照长短,可培育反季节花卉
D.喜阴植物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反而生长不好
6.(2021·鸡西)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下面两种生物属于捕食关系的(  )
A.牛和羊 B.狮子和羚羊 C.水稻和杂草 D.鸡和鸭
7.(2021·鸡西)入夏以来,有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里的农作物大量死亡。这里描述的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空气 B.水分 C.土壤 D.温度
8.(2021·通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炎热的夏天,大树下非常凉爽
B.枯叶蝶的形状很像枯叶
C.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鱗片或甲
D.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剌,根系非常发达
9.(2021·长沙)当全世界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挑战时,中国帮助世界各国携手抗疫,支持世卫组织主导下各成员国就病毒源头研究开展合作。导致新冠肺炎的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  )
A.共生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10.(2021·长沙)如图所示植物的根系发达,推测该植物生存的环境是(  )
A.干旱的荒漠 B.泥泞的沼泽 C.多水的农田 D.湿润的森林
11.(2021·张家界)俗语、古诗词中蕴含着一些生物学原理。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生物
B.春雨贵如油—植物生长都需要无机盐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和能量循环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和黄雀是竞争关系
12.(2021·黄石)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
B.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C.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D.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3.(2021·淄博)在自然环境中,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下列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草履虫能净化污水 B.苔藓腐蚀岩石形成土壤
C.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D.避役会随环境改变体色
14.(2021·龙东)枯叶蝶落在树枝上,像枯树叶一样难以辨认。这一现象体现了(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 D.生物能改变环境
15.(2021·龙东)霜降之后天气越来越冷,被霜打过的柿子味道更甜。这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温度 B.阳光 C.水 D.土壤
16.(2021·龙东)下列各组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B.水稻和杂草
C.猎豹和羚羊 D.蚂蚁搬家
17.(2021·烟台)立夏标志着夏天的开始。《礼记 月令》中的解释是:“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 B.空气 C.水 D.光照
18.(2021·常德)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哪项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牛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
C.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夏天变为灰色
D.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19.(2021·乐山)下表中的自然现象所对应的生物学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组别 自然现象 生物学解释
A 北雁南飞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 南橘北枳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 大树底下好乘凉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 万物生长靠太阳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A.A B.B C.C D.D
20.(2021·乐山)我们的肠道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细菌,其中大肠杆菌对人体不仅无害,还能制造维生素,有益人体健康。大肠杆菌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大肠杆菌的分类分别是(  )
A.寄生 原核生物 B.寄生 真核生物
C.共生 原核生物 D.共生 真核生物
21.(2021·聊城)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但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对这两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后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B.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C.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D.两种现象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二、多选题
22.(2021·咸宁)下列哪些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
B.沙漠里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
C.羚羊被猎豹追捕后变得更加警觉
D.玉米需种植在光照比较充足的地方
三、实验探究题
23.(2021·永州)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鼠妇是一种节肢动物,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    和分节的附肢。
(2)铁盒内放置的鼠妇数量应足够多,以避免    ,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丙同学的实验     (填“遵循”或“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4)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则甲同学的实验现象是鼠妇大多集中在    土一侧。
(5)丁同学实验中的变量是    。
(6)进一步分析:除实验探究因素外,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还可能有    (写出一种即可)。
24.(2021·太原)探究香烟烟雾对生物的危害
为探究香烟对生物的危害,某研究小组进行了“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是否有影响”的探究活动。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三个长、宽、高均为60cm的透明玻璃缸作为实验舱,分别标记为A、B、C.玻璃缸的上方有玻璃盖,一侧开有圆孔,用于通入气体。
②每个实验舱内放入一盆同品种且   基本一致的绿萝,盖上玻璃盖并密封。
③将三个实验舱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④向A、B两个实验舱内通人香烟烟雾(烟雾量均为2支同型号香烟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向C实验舱内通入等量某气体。用宽胶带密封圆孔。
该实验的主要操作及72小时后绿萝呈现的状态如下表:
组别 通入气体 密闭情况 72小时后绿萝呈现的状态
A组 香烟烟雾 保持密闭 多数叶片发黄,叶面多见水渍状斑点
B组 香烟烟雾 定时开盖通风 少数叶尖发黄,叶面偶见水渍状斑点
C组 某气体 保持密闭 个别叶尖微黄,叶面未见水渍状斑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用于实验的三盆绿萝为什么需要基本一致?   。
( 2 )C组通入的气体应是   。
( 3 )A组与C组对照,探究的变量是   。实验的初步结论是   。
( 4 )A组与B组对照,所得实验结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 5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你对该研究小组的建议是   。
( 6 )若研究小组想同时探究“绿萝是否可以吸收香烟烟雾中的PM2.5”,需要增加D组与A组形成对照,并定时测定两个实验舱中PM2.5的浓度。D组玻璃缸中除   外,其他实验条件均应与A组相同。
25.(2021·海南)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外界因素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百分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由实验一可知,海带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在   ℃之间:长期在25℃环境条件下培养海带,会导致海带   。
(2)由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   对海带生长率有影响。
(3)每组实验都选用多株海带而不是一株海带的目的是   。
(4)能否根据实验二中的数据得出促进海带生长的最适二氧化碳浓度为500ppm?   ,原因是   。
四、综合题
26.(2021·青海)据《科技日报》2020年4月15日报道,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技团队在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袁隆平院士介绍道,他们还将不断挖掘水稻耐盐碱基因,将其转育到第三代超级稻上,培育出既耐盐碱又高产的“海水稻。该技术成功后将使我国大片荒芜的盐碱地变成粮仓。请分析作答:
(1)根据子叶数目对植物分类,海水稻属于   植物,其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   中。
(2)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盐碱地在生态因素中属于   。
(3)若将海水稻的耐盐碱基因转育到第三代超级稻上,要培育出既耐盐碱又高产的“海水稻”,除了用转基因技术外还可以用常用的   育种的方法进行培育。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
【解析】【解答】A.“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符合题意。
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是向日葵对太阳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A.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只有植物,没有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B.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从而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还有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D.不同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协调的,会发生物质的交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答案】B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鹰是主要生活在空中的鸟类,前肢特化为翼,适于飞翔;鱼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鳍宽大适于划水,适于在食物丰富的浅水生活。因此,“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生物对水中、空中环境的适应,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分布。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4.【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活动时看上去像小树枝不易被发现,有利于防御敌害,保护自己,这种体态称为拟态,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5.【答案】A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A、大树底下好乘凉,由于大树的存在降低了环境的温度,说明的是生物影响环境,A符合题意;
B、沙漠植物一般叶小、根长,能适应沙漠缺水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
C、控制光照长短,可培育反季节花卉,利用控制非生物因素光照来发展生产,C不符合题意;
D、喜阴植物一般生活在森林的下层,比较阴湿的环境中,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反而生长不好,说明环境对生物有影响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6.【答案】B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牛和羊、水稻和杂草、鸡和鸭具有共同的食性或处于相同的生活环境中,能够形成竞争关系;而狮子能够捕食羚羊,故狮子和羚羊能够形成捕食关系。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7.【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干旱是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有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里的农作物大量死亡,是受到水分的影响,则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分,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8.【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A.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符合题意。
B.枯叶蝶的身体极像一片树叶,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能生存下来,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
C.蜥蜴等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由于陆地环境相对比较干燥,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这些结构不仅保护了身体,还能够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C不符合题意。
D.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是为了吸收更多的水分,同时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9.【答案】D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10.【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干旱环境中水分缺乏,具有发达的根系可以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具有厚的角质层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提高了植物的保水能力,与干旱的环境相适应。叶面积大蒸腾作用就大,散失的水分多不适应干旱环境,植株高大有利于散失水分不适应干旱环境。图中植物的形态,其植株矮小、根系发达。据此分析:该植物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干旱的荒漠。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11.【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A.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故该现象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A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故“春雨贵如油”说明植物的生长都需要水,B不符合题意。
C.“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因此,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腐生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该诗句体现了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结合分析可知:能量不能循环,C不符合题意。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该诗句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螳螂和黄雀是捕食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12.【答案】A
【知识点】环境的组成和生态因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生态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A符合题意。
B.生态因素不仅能影响生物的生活,还能影响生物的分布,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C不符合题意。
D.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13.【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草履虫能净化污水、苔藓腐蚀岩石形成土壤属于生物影响环境。干旱使农作物减产属于环境影响生物。避役会随环境改变体色属于保护色,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4.【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对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5.【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之后天气越来越冷,被霜打过的柿子味道更甜,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故答案为:A。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16.【答案】B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A不符合题意。
B.水稻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属于竞争关系,B符合题意。
C.猎豹以羚羊为食,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猎豹与羚羊体现了捕食关系,C不符合题意。
D.蚂蚁搬家体现了合作关系,需要较多蚂蚁共同配合彼此合作才能完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17.【答案】A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立夏以后温度逐渐升高,因此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A。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18.【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A、沙漠中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少雨的沙漠环境,是生物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
B、牛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是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不属于适应环境的表现,B符合题意;
C、雷鸟的羽毛在冬天成白色,春天换为灰色,是生物适应环境,C不符合题意;
D、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较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环境,是生物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9.【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A、北雁南飞,是因为北方的冬天温度低,飞往南过冬,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说法错误。
B、南橘北枳是南北方温度不同,柑橘是热带水果,在温度高的南方生长良好;在温度较低的北方生长不好,温度低影响了柑橘的品质,因此“南橘北枳”体现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说法错误。
C、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水分蒸发吸热,使大树周围气温降低,夏天大树还能遮挡阳光,降低温度,可见这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说法正确。
D、“万物生长靠太阳”,是环境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基础题,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既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又能对所生活的环境产生影响,同时生物与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即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常见的实例。
20.【答案】C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大肠杆菌属于杆状细菌,寄生在人类的肠内,能够制造维生素B和维生素K,对人体有益,同时,人体为大肠杆菌提供了它们生长所需要的生活场所和营养物质,所以两者之间彼此有利,是共生关系;大肠杆菌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可见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的结构、生物之间的关系,此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 同种生物之间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有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解答此题需要熟知:共生和寄生之间的区别,共生是两种生物生活存一起,相互有利,离开后一方或双方都难以生存的现象,寄生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上,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
21.【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根据题干所述,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这说明环境对人体产生了影响,而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说明这些同学抵抗力强,或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比较强,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见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基础题,难度不大,需要熟记:生物与环境关系包括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同时环境又能影响生物;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22.【答案】A,B,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故A符合题意。
B.沙漠中,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主要是受水的影响,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故B符合题意。
C.羚羊被猎豹追捕后变得更加警觉就是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玉米需种植在光照比较充足的地方说明光照影响玉米种植,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3.【答案】(1)外骨骼
(2)偶然性
(3)不遵循
(4)湿
(5)光
(6)温度、空气等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鼠妇又称“潮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
(2)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铁盒内放置的鼠妇数量应足够多,以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变量唯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变量唯一才能正确地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从而证明实验变量的作用,因此除了实验变量外,无关变量都相同,则为了控制无关变量。故丙同学的实验具有光和湿土两个变量,因此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4)由题图可知,甲同学实验的变量是水分,而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所以,甲同学的实验现象是鼠妇大多集中在湿土一侧。
(5)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由题图可知:丁同学实验中的变量是光。
(6)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所以,除实验探究因素外,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还可能有温度、空气等。
【分析】(1)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4.【答案】生长情况(或“大小”、“叶片数量”。其他答案合理亦可);排除非实验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或“控制变量”、“保证单一变量”);空气;是否通入香烟烟雾(或“通入的气体”,答“气体”);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有影响(有害);在室内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或“不在室内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进行重复试验(或“设置重复组”);放置一盆假的绿萝( “不放置绿萝”、“剪去绿萝的花盆”)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②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每个实验舱内放入一盆同品种且生长情况(或“大小”、“叶片数量”基本一致的绿萝,盖上玻璃盖并密封。
(1)某研究小组进行了“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是否有影响”的探究活动,实验的变量是香烟烟雾,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控制实验的单一变量,所以用于实验的三盆绿萝需要基本一致是因为排除非实验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或“控制变量”、“保证单一变量”)。
(2)某研究小组进行了“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是否有影响”的探究活动,实验的变量是香烟烟雾,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所以C组通入的气体应是空气。
(3)某研究小组进行了“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是否有影响”的探究活动,实验的变量是香烟烟雾,所以A组与C组对照,探究的变量是是否通入香烟烟雾(或“通入的气体”,“气体”)。A组多数叶片出现发黄,而C组叶片是少量发黄,实验的初步结论是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有影响(有害)。
(4)A组与B组对照,所得实验结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在室内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或“不在室内吸烟”、“吸烟有害健康”)。
(5)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该研究小组的建议是进行重复试验(或“设置重复组”),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6)若研究小组想同时探究“绿萝是否可以吸收香烟烟雾中的PM2.5”,实验的变量是绿萝,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需要增加D组与A组形成对照,并定时测定两个实验舱中PM2.5的浓度。D组玻璃缸中除放置一盆假的绿萝( “不放置绿萝”、“剪去绿萝的花盆”)外,其他实验条件均应与A组相同。
【分析】(1)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症、肺癌等。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5.【答案】(1)10~15;死亡
(2)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3)减小实验误差
(4)不能;二氧化碳浓度从200ppm到500ppm,海带的生长率逐渐升高,但未出现峰值
【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据直方图可见:海带在10℃~15℃之间,生长率增长,故海带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在10~15℃之间。据直方图可见,海带在25℃时,海带生长率为负值,说明:长期在25℃环境条件下培养海带,会导致海带死亡。
(2)实验一探究了温度对海带生长率的影响,实验二探究了二氧化碳浓度对海带生长率的影响。所以,由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温度、二氧化碳浓度都对海带生长率有影响。
(3)每组只用一株海带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海带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海带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 所以,每组实验都选用多株海带而不是一株海带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合理答案均给分)。
(4)由题图可知:二氧化碳浓度从200ppm到500ppm,海带的生长率逐渐升高,但未出现峰值。所以,不能根据实验二中的数据,得出促进海带生长的最适二氧化碳浓度为500ppm的结论。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26.【答案】(1)单子叶;胚乳
(2)非生物因素
(3)杂交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1)水稻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水稻种子由种皮、胚、胚乳等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一片子叶组成,胚乳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根据子叶数目对植物分类,海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其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中。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所以,海水稻能在盐碱地生长,盐碱地在生态因素中属于非生物因素。
(3)利用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使基因重组,产生稳定的、可以遗传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所以,若将海水稻的耐盐碱基因转育到第三代超级稻上,要培育出既耐盐碱又高产的“海水稻”,除了用转基因技术外还可以用常用的杂交育种的方法进行培育。
【分析】(1)种子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两种,它们都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组成;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子叶或胚乳吸收或转运营养物质给胚芽、胚根和胚轴,所以,胚是新生植物体的幼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3)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