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4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42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2 15:0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关于《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The?Old?Man?and?the?Sea),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创作于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作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展开,讲述他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的历程。虽然对它有不同的文学评价,但它在20世纪小说和海明威的作品中是值得注目的,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1953年5月4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
2017年1月,2017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发布,《老人与海》纳入北京高考必考范围。
《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主角人物是一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男孩。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几乎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肯认输,而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英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又有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不得不把它们一一杀死,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做为武器。但大马林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老渔夫,虽然老了,倒霉、失败;但他仍旧坚持努力,而能在失败的风度上赢得胜利。这部小说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内容简介
创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36年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记叙了一位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捉到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但鱼的大部分被鲨鱼吃掉的故事。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他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原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作品特色1
纵式结构
他采取了纵式结构的方式,即在众多渔夫中老人作为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选择了非常可爱的孩子马诺林做老人的伙伴,选择了辽阔深远的大海作为老人捕鱼的典型环境,选择了一生中难得遇见的大马林鱼作为老人的对手,把这一系列情节的发展按自然的时空顺序安排在两天时间内进行,这样剪裁实际上有许多东西并没有被真正剪裁掉,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完成,达到“一石多鸟”的艺术效果,寓意深厚。一方面集中体现了他作品的主题:“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他笔下“硬汉子”形象所反映的“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作品特色2
2.
轮辐式的布局
他采取了纵式结构的方式,即在众多渔夫中老人作为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选择了非常可爱的孩子马诺林做老人的伙伴,选择了辽阔深远的大海作为老人捕鱼的典型环境,选择了一生中难得遇见的大马林鱼作为老人的对手,把这一系列情节的发展按自然的时空顺序安排在两天时间内进行,这样剪裁实际上有许多东西并没有被真正剪裁掉,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完成,达到“一石多鸟”的艺术效果,寓意深厚。一方面集中体现了他作品的主题:“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他笔下“硬汉子”形象所反映的“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作品特色3
3.缓急相间的节奏感
《老人与海》是一本能让人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什么才是坚强的书,一本实实在在的好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断地受到挫折、失败还有许多负面的情绪,许多人因此而消极、失去对生活的热爱。而《老人与海》却刻画出一个与大海搏斗,在艰难的环境下,奋力生活的老渔夫。大家应该记得,在书中提到过,老人的渔船上那破旧的帆布,就像是一面失败的旗帜,仿佛在宣告着老人永远都捕不到鱼的倒霉运气。但是,他没有放弃,仍然出海捕鱼。而在现实中,某些人却不能坚持,面对挫折就选择了放弃,选择了逃避。和那已经生活窘迫的老渔夫相比,那些逃避的人真的是不知道什么才是挫折。我们可能会因为考试的失利,而对自己失去信心。或者因为别人的批评,而自暴自弃。在那时候,想想这个坚强的老渔夫,他是如何面对生活的。自己的心,自然就会释然许多。
作品特色5
4.完美的照应
《老人与海》非常讲究照应的完美。老人独自一人住在海边一座简陋的茅棚里,第85天的黎明他从这里扛着工具由孩子送他出海;三天后的黎明,他独自驾着小船又回到了海边。
作品特色5
5.
引人的悬念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一开始就设了两个悬念:老人一连84天一条鱼也没捉到,他准备第85天继续捕鱼,他很背运(孩子的父母这样看他),那么,他能否捕到一条大鱼?老人在感到他的力气可能不支的情况下,认为自己有信心有诀窍,认为像他这样一个“古怪”的老头子会做好一切的,那么,他有什么样的信心和诀窍?他的“古怪”又表现在哪里呢?这是读者迫切想要知道的,这股巨大的吸引力牢牢牵着你去寻找你所想知道的一切,最后读完作品就会得到比较圆满的答案:老人第85天捕到了一条特大鱼,不过最后又失去了;他的信心就是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他的诀窍就是对付鱼的一切有利办法;他的“古怪”表现在他那坚毅不可战胜的倔强性格上,悬念随着情节的发展消失了,我们对作品的总体精神也得以了解,这就是悬念设置的艺术效果。
作品特色6
6.语言风格独特
在海明威的写作技巧上,他用对话的简洁、明快、有力,修辞的干净,韵调的自然,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海明威使用的语言和刻画的形象鲜明具体,但是他的主题却含蓄隐晦,往往只用警句式的语言就能表现小说中人物的言谈行动。他的笔调潇洒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也没有着意的渲染和概括,但却能尖锐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体现了自然主义的白描手法。《老人与海》没有精雕细琢,也没有微妙深奥,然而只不过是简洁质朴、文字平定而已,开拓了小说的描写空间,丰富了小说的文学意蕴,使人产生一种“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的感受。瑞典文学院院士霍尔斯陶穆称赞海明威:“《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
作品特色7
7.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
在《老人与海》中,海在书中是复杂的社会的象征。
小说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位“真正的硬汉”,是“生命英雄”的象征。
大马林鱼在这部小说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老人内心,大马林鱼是理想事物的象征,是美好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标。
鲨鱼代表着一切破坏性的力量,是阻止人们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各种破坏力的集合,是各种邪恶势力的象征。
狮子意象在《老人与海》中具有独特地位,它分占五处,把老人心理流变过程串连起来,是老人精神世界的象征。
主题思想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圣地亚哥给我们的启示是:积极的进取和行动,是必然失败面前的不屈不挠的行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行动本身。所以,海明威为他所钟爱的硬汉们找到了灵魂,这灵魂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恒价值——与命运作殊死抗争的悲壮与崇高。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海明威用象征性的寓言向我们昭示了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的自我求证意识。
作品影响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晚年的作品,凭借这部作品,他荣获1953年的普利策奖和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该书也被评为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48小时内卖出530万本,销量曾排名第一。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海明威最满意的作品之一,是海明威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结晶,是20世纪欧洲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对促进欧洲文学的发展有着长足的影响。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
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猎。1935年写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说。1937年发表了描写美国与古巴之间海上走私活动的小说《有钱人和没钱人》。西班牙内战期间,他3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他曾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斗争。1941年偕夫人玛莎访问中国,支持我国抗日战争。后又以战地记者身份重赴欧洲,并多次参加战斗。战后客居古巴,潜心写作。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卡斯特罗掌权后,他离开古巴返美定居。因身上多处旧伤,百病缠身,精神忧郁,1961年7月2日用猎枪自杀。海明威去世后发表的遗作,主要有:《岛在湾流中》(1970)和《伊甸园》(1986)。
“冰山”原则
海明威以精通叙事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他的“冰山”理论就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集中的体现。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他说:“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节选部分课文学习
朗读课文,积累基础
读准字音
shì
wéi
róu
lìn

qīng
è
yáo
nián
zuàn
dǎo
chuō
zhuài
duò
hái
shì
nǎng
chuí
sǔn
suǐ

xiù
chòu
jiǎo
jué
zǎn
cuán
káng
gāng
zhé
zhē
shé
léi
lěi
lèi
jǐng
gěng

lòu
朗读课文,积累基础
积累词语
解释词语
为所欲为:原指做自己想做的事。现指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意妄为(含贬义)。
皮开肉绽:皮肉都裂开了。形容遭受毒打伤势严重。
吞噬:吞食;吞并。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文中指鲨鱼正在吃大马林鱼。
祷告:向神诉求保佑。
残骸:人或动物的尸骨,借指残破的建筑物、机械、车辆等。
辨析词义
毕竟 究竟
毕竟:着重于追根究底,不管怎么样,所得的结论就是如此。语气非常肯定。多用于对事物的状况、性质、特点等的确认。例句:孩子毕竟还小,不要过分苛求。
究竟:着重于认定最后的结论就是如此。语气不如“毕竟”那么肯定。例句:你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
惊愕 惊惶
惊愕:着重于人因受惊而发呆,好像一瞬间停止了思想和行动,这种情态持续的时间一般不长。例句:看到眼前的一幕,他惊愕了。
惊惶:着重于人因受惊而心神不安、言行失常,如“惊惶失措”。例句:看到公安人员出现在面前,他惊惶起来。
湮灭 埋没
湮灭:用于书面语,后面不带宾语。例句:曾经风光无限的“老字号”酒楼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湮灭无闻了。
埋没:着重指掩盖,使不被发现,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后面可带宾语。例句:埋没人才,不能合理利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禁锢 监禁
禁锢:指关押,限制行动、自由或思想等。例句:这种陈规陋习成了禁锢人们精神的枷锁。
监禁:着重于把人在监狱关押起来,书面语色彩不如“禁锢”浓。例句:他被监禁在5号监狱。
把握课文内容
梳理情节结构
《老人与海》前面的情节是:
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老人与海》课文节选的情节是:
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这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老人作战工具


浏览全文,从鲨鱼和大马林鱼两方面填写老人与鲨鱼的搏斗的五个回合。
情节梳理
灰鲭鲨
一条
鱼叉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铲鼻鲨
两条
绑着刀子的桨
杀死铲鼻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铲鼻鲨
一条
绑着刀子的桨
杀死犁头鲨,刀子被折断
加拉诺鲨
两条
短棍
两条鲨鱼受重伤,大鱼被咬烂一半
鲨鱼
成群结队
短棍
舵把
老人被打败了,大鱼只剩残骸
厘清结构层次
根据五次与鲨鱼搏斗、三次搏斗后的心理活动、最后返港回家把全文分为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1-9):写在归途中老人与一条最凶猛的大鲭鲨搏斗的过程。
第二部分(10-29):描写老人与灰鲭鲨搏斗后的心理。
第三部分(30-38):写老人与两条铲鼻鲨搏斗的过程。
第四部分(39-47):描写老人与铲鼻鲨搏斗后的心理。
第五部分(48-53):写老人与另一条铲鼻鲨搏斗的过程及心理。
第六部分(54-64):写老人与两条加拉诺鲨搏斗的过程。
第七部分(65-80):描写老人与两条加拉诺鲨搏斗后的心理。
第八部分(81-87):写老人与群鲨的搏斗。
第九部分(88-97):写老人最后返港回家。
文本解读
1.第1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对应考点:分析环境描写作用]
参考:这里的环境描写用云块的聚散预示气候的变化,暗示着桑地亚哥的处境将变得很严峻,“还要刮一整夜的小风”,则说明老人航海经验十分丰富。一个经验丰富的渔夫知道自己将面临严峻的处境,这为下文老人遭遇鲨鱼,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硬汉精神”一次次击败鲨鱼的侵犯作了铺垫。
2.第6自然段中,老人用鱼叉攮进两条线交叉的地方,又说“事实上并没有这两条线”,其原因是什么?
[对应考点:理解文章的内容]
参考:是为了说明老人经验丰富,与鲨鱼斗争比较注意方法,一下子就能找到鲨鱼的致命点。
参考:
(1)通过这句内心独白,可以看出老人与鲨鱼斗争的艰难,也更好地表现了老人的“硬汉”性格。
(2)这是回忆脚受伤事件之后说的话,这句话表现了老人的冷静清醒以及乐观的心态。
3.揣摩下列相关的心理描写的句子。
(1)“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文章第12自然段)
(2)“啊,”他说,“我照旧是个老头儿。不过我不是赤手空拳罢了。”(文章第19自然段)
[对应考点:分析心理活动]
4.第29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对应考点: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参考:特点:昏暗、孤寂、苍凉、阴险,远离人烟,深不可测。作用:暗示桑地亚哥无助的悲凉和所处环境的艰险。
5.简要介绍第33自然段中星鲨的特点,并说说在此写星鲨的作用是什么。
[对应考点:归纳概括]
参考:(1)头阔大、扁平,像铲尖儿,胸鳍宽宽的,带白尖儿,气味难闻,吃腐烂东西,凶残嗜杀,饥饿的时候连船桨和船舵都咬,咬海龟,咬人。(2)这个简介是从老人的眼中和经验中而写的,突出星鲨的特点是凶残嗜杀,为后面的恶斗造势。
6.第35自然段中的细节描写十分传神,请分别找出描写“星鲨”和“老头儿”的动词,并分析这段细节描写的作用。
[对应考点: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参考:描写星鲨的:转、钻、拉、扯、游、咬,表现了星鲨的狡猾与凶猛;描写老人的:攮、抽,表现了老人善斗与果敢。这一段的细节描写,将老人的果敢、善斗和鲨鱼的凶猛对比,突出了杀死这条鲨鱼的艰难,更进一步表现了老人的勇敢与自信。
7.第58自然段:本段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来描写的?其作用是什么?
[对应考点:白描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参考:(1)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形,简练准确,鲜明生动,如“他把短棍高高地举起,使劲捶下,朝鲨鱼的宽大的头顶狠狠地劈去”。(2)这拉近了所写的形象与读者的距离,本来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是读者读来不由地生出同样的惊惧、紧张、兴奋。
8.阅读第75~78自然段,怎样理解老人关于运气的自问自答?
[对应考点:理解文章内容]
参考:这是一段思想搏斗的短暂历程,老人终于肯定地说可以用鱼叉、刀子、双手去“买”运气,说明了深刻的含意:运气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要用“搏斗”去“拼”的。
9.试分析桑地亚哥到底是个失败者,还是个胜利者。
[对应考点:分析人物形象]
参考: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主要是看两点:一是看结果,他捍卫了什么和失去了什么。那条死鱼,作为他的劳动成果,他确实失去了,以此而论,他是个失败者。在他与敌人(鲨鱼)的搏斗中,他捍卫了作为战斗者的尊严,一种宁死不屈的精神。二是要看奋斗本身的意义,它是仅限于本身,还是能产生社会意义。如普罗米修斯,因偷天火被宙斯锁在高加索山崖,但人间从此有了火与光明,他是成功者。老人尽管失去了死鱼,但他的搏斗产生了一种精神,宁可被消灭,决不能被打败!它成了人类奋斗者的精神典范和力量源泉,所以,桑地亚哥是失去了物质成果的胜利者,是精神上的巨人。
人物形象
我试图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真正的鲨鱼。如果我能将他们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实,他们将意味着很多东西
——海明威《谈创作》
老人在什么状况下与鲨鱼接二连三进行搏斗的?
老人:
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小说为什么要描绘鲨鱼的凶残?
鲨鱼:
接二连三
成群结队
凶残强悍
对比——力量悬殊的对抗
五次过招,杀死数鲨,活着归来,老人凭借什么?
1坚强的意志。
2狮性的尊严。
3高贵的自信。
4不败的生命准则

5直面未来的勇气。


桑地亚哥是个怎样的人?(人物形象分析)
硬汉形象特征:
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坚韧;
忍着饥饿,疼痛,贫穷,竭尽全力,不屈不挠,顽强。
形象概括:
圣地亚哥是一个面临厄运甚至绝境
永不屈服
永不放弃……的硬汉子形象!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圣地亚哥
深度探究
1.如何理解老人与鲨鱼的搏斗?(象征意义的理解)
老人——硬汉精神(人生)——弱
大海——人生舞台(生活)
鲨鱼—自然:不幸
厄运
困境(斗争)—强
弱(人)——强
(鲨鱼——自然)
象征:敢于挑战,永不屈服、永不言败
2.
你如何看待桑地亚哥的失败?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一个“硬汉子”形象。
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之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可以说,这样一个形象,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有人用“现代英雄神话”来概括海明威传奇的一生。他痴迷拳击而永久伤害了一只眼睛;他两次参加世界大战,获过十字军功章、银质奖章、勇敢奖章和铜星奖章。他因膝盖被打碎而开过12次刀,取出237块碎弹片;他擅长钓鱼,曾钓过7米多长的大鱼;他喜欢冒险,斗牛、打猎样样在行,去非洲打猎时飞机失事,成为生前能读到自己讣告的极少数作家之一;因为后来难以忍受病痛的折磨,他毅然决然地用心爱的双管猎枪对准了自己的下巴。这就是海明威的人生和个性。他用自己的一生及作品诠释着“硬汉”的含义。
3.从圣地亚哥和海明威身上,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当我们遇到前所未有的苦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那在大海上孤独地与强敌战斗的“硬汉”。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有很多困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可战胜。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
“如果有一天厄运来临,我……”
拓展运用
请你为圣地亚哥写一则颁奖词
生平事迹的简要概括
人生价值的高度评价
颁奖辞的构成
颁奖辞的特点
言简意赅
高度概括
评价中肯
画龙点睛
语言准确
生动优美
为圣地亚哥写一则颁奖词
1、你,只是深海中一位普通的渔夫;你,只是时代年轮下一位平凡的老者。海浪翻滚,你从不退缩;鲨鱼袭来,你从不畏惧,只因为你守着“人,可以被摧毁,不可以被打败”的信念。
2、当困难来临时,你毫不畏惧——与鲨鱼斗争;当失败降临时,你漠然视之——保持乐观。没有什么可击垮你,没有什么能伤害你,一个成功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3、海洋上的愚公,手提鱼叉的战士,灾难与坎坷磨炼了你的性格,坚韧和执着造就了你的不屈。桑提亚哥,你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勇敢,你用行动捍卫了人类灵魂的尊严。
4、你用行动证明了一位老人的自信自尊;你用敢勇诠释了强者的不屈和坚韧;你用坚定的信念给予了我们生活的勇气。最美的赞歌献给你,生的强者——桑提亚哥。
5、如果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无畏,能证明它的人是桑提亚哥;如果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执著,拥有它的人是桑提亚哥;如果世界上有一种人叫英雄,他的名字叫桑提亚哥。美利坚民族不朽的丰碑,全人类精神不朽的丰碑。
6、黑夜的孤独摧不垮你的意志;寒冷的海风扳不倒你的身躯;凶猛的鲨鱼打不败你的傲骨。你的信念,你的毅力,你的勇敢,你的智慧,让你站着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死,死后永世不朽。
7、一个人,一条船,在茫茫大海里,你渺小得如一粒尘埃;一根筋,一身胆,在汹涌的急流中,你坚定得像一座山岳!84天的徒劳,没能徘徊你出海的脚步;3天2夜的搏斗,没能疲惫你生存的斗志;众寡悬殊的较量,你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勇者不惧!面对千头鲨,独守一条鱼,即使结果早已注定,可你依然百折不回;得意不忘形,失意能从容,纵然终究来去空空,但你依然铁骨铮铮!惊涛骇浪里,你是一条硬汉;滚滚红尘中,你是一面旗帜!
黑格尔说过:
人格的伟大和坚强的程度,
只有借助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