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3.2《哦,香雪》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3.2《哦,香雪》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2 15:1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山村的放羊娃: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一个山村的放羊娃,记者问放羊娃:“你放羊干什么呀?”放羊娃回答:“挣钱。”“挣钱干什么?”“盖房子。”“盖房子干嘛?”“娶媳妇。”“娶媳妇干啥?”“生孩子。”“生孩子以后让他做什么呀?”“放羊。”?我们在哄堂大笑之后,细细品味,不觉悲从中来,那么山村的放羊娃的可笑或可悲之处在于??
(贫穷、落后,封闭、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等)。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同样发生在山村的故事,主人公同样青春年少,而两者有何异同之处。下面我们来学习《哦,香雪》
导入新课
哦,香雪
铁凝
1.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含义,总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基本情感。
2.运用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以题目为线索探究小说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3.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著与坚毅的品质。
学习目标
铁凝,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
《笨花》;
中篇小说《麦秸垛》、《对面》、《午后悬崖》、《永远有多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马路动作》、《安德烈的晚上》。
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300余万字。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作者简介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思考:
小说是以什么为背景的?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请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自主学习·梳理小说情节
引子(1—4):火车开进山村
开端(5—56):
发展(57—71):
高潮(72—78):
结尾(79—82):
引子(1—4)火车开进山村
开端(5—56)姑娘们欢乐的时刻——对外界文明的向往
发展(57—71)香雪渴望有铅笔盒——对知识的渴望
高潮(72—78)香雪换回铅笔盒——自尊自爱
结尾(79—82)香雪深夜归来




浏览课文,同桌交流,思考: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2.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大山”、“火车”并不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互动研讨·深入探究文本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火车的进入,使台儿沟的少女们得以接触外面的世界,那么她们的追求相同吗?(或者:她们的关注点是否一致?)
互动研讨·感知人物形象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追求精神
追求物质
互动研讨·感知人物形象
1.香雪为什么会有和其他女孩子不同的追求呢?
2.她没有铅笔盒吗?为什么还要追求火车上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她爱慕虚荣吗?
3.请概括香雪的人物形象。
1.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
2.铅笔盒象征知识、文化,现代文明。
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
3.纯真无邪、渴求进取、淳朴自尊、坚毅执着……
香雪从心理上战胜自己的过程。(全文)
1)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
2)靠近火车买东西。
3)为了文具盒勇敢的踏上火车。
4)独自一个人走了三十里的夜路。
总:封闭、落后
自信、开放
链接高考·分析环境描写
当香雪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⑴“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⑶“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⑷“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不怕
犹豫
坚定
链接高考·分析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展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
小说的主人公香雪在拿着换来的铅笔盒走下火车后,经历了先是害怕,后又坦然,最后欢快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其中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可谓功不可没。
总结小说主题,了解时代内涵
《哦,香雪》写的是一列火车经过小山村台儿沟时,带给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种种冲击。由此赞美了迫切地要求冲破封闭的文化氛围、走向现代文明的纯美自尊的农村青年。
并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对未来寄予了希望,同时作者也留下了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
铁凝:我还是怀着一点希望,希望读者从这个平凡的故事里,不仅看到古老山村的姑娘们质朴、纯真的美好心灵,还能看到她们对新生活强烈、真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为了这种追求,不顾一切所付出的代价。还有别的什么?……也许这是我的奢望。
——《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
拓展延伸
香雪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翻开作者最早的一批习作,我们不是都或隐或现地看到香雪的一双善良、纯朴、充满美好的向往,而又无限活泼生动的眼睛吗?在描写青年与青年写的作品里,这样的目光实在是凤毛麟角!在那些作品里,出现在我们读者面前的,多半是一些批判的、受过伤害的、深沉痛苦,有时是热烈执着,有时是冷峻严肃,有时甚至是“不怀好意”的眼睛。而铁凝的作品完全不同。
——王蒙《香雪的善良的眼睛——读铁凝的小说》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孙梨这样评价:“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这种淳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的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人们疯狂的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这种淳朴、天真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
讨论:
四十个鸡蛋+三十里夜路
换来
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值得?
火车象征:开放、现代
深山象征:封闭、落后、传统
铅笔盒象征:知识、文明
对于香雪来说,铅笔盒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象征着知识和文明。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同样也表现了她的追求和理想。她想获得与别人同样平等的权利,想获得尊严,所以无法用40个鸡蛋来衡量值或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