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
经济与文化
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经济决定政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潮及小说的流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问题的反映和表现形式。
2.时空观念:经济方面,明清时期,西方列强在掠夺殖民地的基础上,进行工业革命,已经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而古老的中国仍然保守着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文化方面,早在12-13世纪,西欧各国产生了一些综合性大学;而中国的科举制沦为专制统治的工具,为了培养维护皇权专制的官员,以儒学为教育内容,脱离社会实际。
学习重难点
重点:1.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2.陆王心学、李贽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张;
3.小说、戏曲与科技成就。
难点:1.社会经济发展和纯在局限的原因。
2.明清思想变化的背景及其思想特点。
目录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三、小说和戏曲
四、科技
新课导入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图为《耕织图·耙耨》部分,《耕织图》是康熙帝命人在南宋同名图画基础上改绘而成的,描绘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经济发展
1
农业
(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推广种植;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1.经济发展
2
手工业
(2)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金陵十八坊
什么是雇佣劳动?
雇佣劳动是指无产者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并提供剩余价值的劳动,亦称工资劳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工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他们的劳动就具有雇佣劳动的性质。
历史纵横
史料中这样描述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工场手工业劳动的状况: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纪》卷4
有学者认为,这种生产方式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1.经济发展
3
商业
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形成了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城市职能的演变
(1)周秦至唐代,城市主要职能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2)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3)明清时出现了专门的工商业市镇。
史料阅读
明末顾炎武编纂的《肇城志》,这样记载安徽南部徽州地区的经商习俗:
新都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羡,副者始分身而自为贾,故大贾非一人一手足之力也。他俗习懒习赚,有贾无副,则贾不行。其数奇贩折,宁终身漂泊死,羞归乡对人也。男子冠婚后,积岁家食者,则亲友笑之。妇女亦安其俗,而无陌头柳色之悔。
——《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
2.经济局限
(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2)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与转型。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王守仁
陆九渊
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王守仁继承南宋陆九渊的思想。
明朝中期,王守仁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良知”就是人心中的“天理”;“良知”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1.陆王心学
背景
概念
内容
评价
2.李贽的思想
明朝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3.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
背景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
代表人物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主张
政治
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对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进行批判
经济
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思想
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三、小说和戏曲
小说
元末明初
施耐庵、罗贯中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了《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明朝中期
吴承恩的《西游记》
神话小说的杰作
清朝中期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的杰作
曹雪芹的《红楼梦》
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戏曲
传奇
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和清朝孔尚任等
昆曲
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
京剧
道光年间形成的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关羽脸谱
曹操脸谱
窦尔敦脸谱
曹操脸谱
四、科技
1.明朝科技巨著
(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2)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1.明朝科技巨著
2.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与中国开明的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西方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全国地图。
▲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摹本)
随堂练习
1.明朝洪武年间,政府允许商人用粮食换取盐引(一种取盐的凭证),商人可以凭借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去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去销售,获取利润。材料反映出当时(
)
A.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
B.食盐业仍被政府严格控制
C.食盐市场已出现官商勾结
D.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
B
随堂练习
2.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和传统行政中心城市经济功能的叠加,改变了城市间联系的松散性、封闭性,同一区域内部和不同区域间的城市,以经济为纽带形成更为紧密的关系。据此可知,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新的生产关系发展的较快
C.区域性市场网络逐步形成
D.地区间长途贩运开始兴起
C
随堂练习
3.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C
随堂练习
4.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
A.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B.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C.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D.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C
随堂练习
5.黄宗羲积极呼吁政治改革,主张以相权限制君权,建立一个“凡事无不得达“的高效率行政机构。这一主张(
)
A.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B.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色彩
C.开启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先声
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B
随堂练习
6.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材料表明他认为士人应该(
)
A.专注修心性品德
B.首先重视实用技术
C.远离古人,免受牵绊
D.重德行与修实学并重
D
随堂练习
7.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子弟和高级官员被禁止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前往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大众娱乐化解了民族矛盾
B.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
C.市民文化冲击了社会秩序
D.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
C
随堂练习
8.明清以来,佛山戏剧类剪纸日益繁荣,它一般采用粤剧舞台场景设置、舞台服装设计、剧中角色造型来表现,画面生动有趣,创造了剪纸艺术的新风格。据此可知,佛山戏剧类剪纸(
)
A.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B.体现了市井风情和文人意趣的融合
C.促进了粤剧艺术的繁荣
D.反映了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
随堂练习
9.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B
随堂练习
10.《天工开物》是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不仅系统记录了农作物的种类、产地、种植和加工技术,而且记录了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装备,还介绍了生产组织的经验。这表明《天工开物》(
)
A.推动了传统科技的创新
B.打上了统治阶级的烙印
C.形成了完备的科学体系
D.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D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