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植物的蒸腾作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植物的蒸腾作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17 19:25:11

文档简介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单选题
1.(2021·赤峰)以下农业生产所采取的措施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种植高粱要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B.收获的粮食入仓前晒干——抑制呼吸作用
C.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D.在温室大棚中安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促进呼吸作用
【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A不符合题意。
B.将种子晒干后储存,种子内水分降低,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B不符合题意。
C.移栽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物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故在温室大棚中安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有机物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
①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进行套种。
②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2.(2021·营口)苹果树在结果期间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  )
A.提高结实率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因此,苹果树在结果期间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故答案为:D。
【分析】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是运输水分的动力。
②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3.(2021·北京)蒸腾作用是植物体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可以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B.蒸腾作用为水和无机盐运输提供动力
C.蒸腾作用有助于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D.植物在不同条件下蒸腾速率是相同的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故水可以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所以,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植物向高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B不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降低了植物体尤其是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被高温灼伤,C不符合题意。
D.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使植物体内经常保持着适量的水分。而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又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故植物在不同条件下蒸腾速率可能不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是运输水分的动力。
②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4.(2021·太原)下列各种生产实践活动中,与植物蒸腾作用有关的是(  )
A.中耕松土、及时排涝 B.冬天在蔬菜大棚内燃烧煤球
C.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D.移栽植物时,去除部分叶片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中耕松土、及时排涝,提高了根部的氧气含量,促进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冬天在蔬菜大棚内燃烧煤球,能够提高大棚里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B不符合题意。
C.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间作套种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对农作物进行最优化组合,提高农作物的整体光合作用效率,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C不符合题意。
D.移栽植物时,去除部分叶片,可使蒸腾作用减弱,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成活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5.(2021·太原)在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时,应从多次切割所得到的薄片中选取(  )
A.最大的一片 B.最整齐的一片
C.最薄的一片 D.颜色最深的一片
【答案】C
【知识点】观察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制作临时装片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所以叶片越薄越好,应该选择双面刀片,取两个刀片中间的叶就可以了。用刀片切下的叶的薄片要放入水中,然后用毛笔选取其中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故答案为:C。
【分析】徒手切片的制作过程是:用镊子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平展在载玻片上.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载玻片上的叶片.将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将切片平整展放在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制成临时玻片。
6.(2021·海南)下图是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示意图(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该实验的变量是(  )
A.光照 B.叶片 C.温度 D.湿度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由题图可知,两个锥形瓶的变量是叶片的多少,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故答案为: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7.(2021·阜新)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A.根 B.茎 C.叶 D.花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其次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蒸腾少量的水分,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茎具有运输和支持的作用。花与繁殖有关。
故答案为:C。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8.(2021·晋中)取同一植物相似的两个枝条,按如图所示进行处理。放在阳光下3-4小时后,观察到只有甲装置的塑料袋内表面布满水珠。这一实验说明(  )
A.呼吸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 B.呼吸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是茎
C.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是茎 D.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
【解答】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是蒸腾作用,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根据图可知以看出,甲塑料袋内的枝叶保持完整,乙塑料袋内的枝条除去其全部叶片,因此甲蒸腾作用最旺盛,故水珠最多的应是甲塑料袋,该实验可以证明进行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叶,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一般情况下,枝条上叶片的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叶片面积越小,蒸腾作用强度越弱。
9.(2021·贺州)某天早晨,生物科代表在交作业时,惊奇的发现老师办公室桌面上的绿萝每片叶的叶尖都挂着一粒小水珠,他很好奇这些小水珠是如何产生的?请你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  )
A.绿萝通过呼吸作用吸收的
B.小水珠的形成可能与绿萝的蒸腾作用及空气湿度有关
C.绿萝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
D.小水珠的形成与绿萝无关,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但呼吸作用产生水主要分布在细胞内,且数量较少,A不符合题意。
B.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 空气中的水蒸气预冷也可以凝结成水。所以,小水珠的形成可能与绿萝的蒸腾作用及空气湿度有关,B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故光合作用不会产生水,C不符合题意。
D.由上述分析可知, 小水珠的形成可能与绿萝有关,也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10.(2021·资阳)2020年资阳市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文明城市,在此过程中为给中心城区佩戴“绿色项链”种植了大量树木。工人在移栽树木时,常剪去部分枝叶,以提高成活率。其原因主要是(  )
A. 增强树木的呼吸作用,有利于其成活
B.移栽时往往需要去掉一 部分枝叶, 增强植物光合作用
C.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且尽量在阴天或傍晚的时候移栽
D.有利于运输和移栽树木,提高工人工作效率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故答案为:C。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部分的这一段。根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气孔是叶片散发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会蒸腾。
11.(2021·广东)关于树木移栽的做法,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
B.带土移栽主要是为了保护根
C.“打针输液”主要是为了提供无机盐
D.移栽后遮阳是为了降低光合作用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剪去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A说法正确。
B、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可以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成活率,B说法正确。
C、打针输液是为了给植物补充无机盐,C说法正确。
D、蒸腾作用强弱与光照强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因此为了减少体内水分蒸发,降低蒸腾作用强度,所以可以在移栽后进行遮阳处理,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原理的应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减小叶片的面积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所以要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去掉部分枝叶、移栽后进行遮光处理、选择在傍晚移栽等,带一个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与蒸腾作用无关。
12.(2021·云南)某市为绿化美化环境,在市中心公园移栽了一些树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移栽时根部带一个土坨有利于保护根毛
B.移栽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光合作用
C.阴天移栽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
D.移栽后给树木“挂吊瓶”可补充水和无机盐
【答案】B
【知识点】茎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A不符合题意。
B.移栽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B符合题意。
C.阴天蒸腾作用弱,植物散失的水分少,故阴天移栽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C不符合题意。
D.给移栽的植物“打针输液”,输的液体中含有水分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和成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13.(2021·新疆)小红在观察叶片结构实验时,制作了叶片横切面的(  )
A.临时切片 B.永久切片 C.临时装片 D.涂片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从固体材料如茎切取薄片制作而成的生物玻片标本叫切片,可见,题干中,小红在观察叶片结构实验时,切取叶片横切面,这是制作的临时切片来观察,可见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临时切片的含义,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根据制作材料和方法可以分为切片、涂片、装片三种。从固体材料如茎切取薄片制作而成的生物玻片标本叫切片;
从物体上用挑取、撕取、刮去的方法而制作的而成的生物玻片标本叫装片;
用液体的材料如血液或非常微小的生物,用吸管吸取制作而成的生物玻片标本就叫涂片,如血涂片。
二、填空题
14.(2021·龙东)叶片的结构是由表皮、叶肉和   组成的。
【答案】叶脉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是由表皮细胞构成,其细胞外壁有一层角质层,这层角质层易透光但不易透水。叶肉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构成,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含叶绿体多,是被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脉里含有导管,可以从下往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还含有筛管,可以从上往下运输有机物,所以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
故答案为:叶脉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15.(2021·乐山)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    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答案】蒸腾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蒸腾作用对绿色植物的意义很重要,蒸腾作用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故答案为:蒸腾。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意义,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绿色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但这不是浪费,蒸腾作用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同时还帮助植物体有效的散热。
16.(2021·龙东)叶片的结构是由表皮、   和   组成的。
【答案】叶肉;叶脉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叶片由表皮、叶肉与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叶肉是分布在上、下表皮之间,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脉是叶片内的维管束,其主要功能是输导水分、无机盐和养料,并对叶片起机械支持作用。
故答案为:叶肉;叶脉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
17.(2021·江津)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图一示实验装置,图二示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图三示植物叶片的生理活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通入烧杯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   (选填“变浑浊”或“不变”)。若将两个塑料袋中的叶片摘下进行脱色、漂洗再滴加碘液检测,会变蓝的是   (选填“透明”或“黑色”)塑料袋中的叶片。
(2)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主要是植物体通过叶片上的   (填结构名称)散失的。该结构是通过   (填结构名称)来控制开闭。这个过程叫做   。
(3)图二中6~18点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图三所示的C   的强度大于   的强度,此时段植物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种。
【答案】(1)变浑浊;透明
(2)气孔;保卫细胞;蒸腾作用
(3)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三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叶片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图一实验中,A装置是黑色塑料袋,叶片不见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进行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烧杯后,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是透明塑料袋,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B装置不变浑浊。所以,装置A(黑色塑料袋)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将两个塑料袋中的叶片摘下进行脱色、漂洗再滴加碘液检测,会变蓝的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透明塑料袋中的叶片。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所以,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主要是植物体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的。该结构是通过保卫细胞来控制开闭。这个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植物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在曲线图中:当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表示植物释放出二氧化碳,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分解有机物。当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时,表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积累有机物。所以,图二中6~18点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图三所示的C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此时段植物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有三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8.(2021·娄底)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行的,为了解叶片上气孔的分布情况,请你完成探究过程。(提供电子秤、凡士林、新鲜枝条、试管、清水、植物油)
(1)提出问题:   ?
(2)做出假设:   。
(3)设计实验:①取4支同一植物相同的新鲜枝条,将它们分别插入4支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BCD。在试管中滴加植物油,让油滴铺满水面;②对叶片进行处理:   ;③将
4 个装置称重后,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经过相同的时间后再称重,计算重量减少值分别为abcd。
(4)预期结果:   ;
(5)实际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
【答案】(1)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还是下表皮
(2)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3)②A叶片不做处理,B叶片上表皮涂上凡士林,C叶片下表皮涂上凡士林,D叶片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
(4)a>b>c>d
(5)①若a>b>c>d,则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②若a>c>b>d,则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③若a>b=c>d,则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一样多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根据探究叶片上气孔的分布情况,据此提出问题:叶片上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还是下表皮?
(2)根据提出的问题做出肯定性或否定性或选择性假设: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或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或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气孔一样多)。
(3)要验证上、下表皮的气孔数量多少,即验证上表皮或下表皮蒸腾作用的强度,用水分散失的量即枝条重量的减轻来衡量。根据实验器材,应对叶片做出以下处理:②A叶片不做处理,B叶片上表皮涂上凡士林,C叶片下表皮涂上凡士林,D叶片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A叶片上下表皮都进行蒸腾作用,做为对照;B叶片只有下表皮气孔可进行蒸腾作用;C叶片只有上表皮可进行蒸腾作用;D叶片不可进行蒸腾作用。
(4)若假设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预期结果为:a>c>b>d。
若假设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预期结果为:a>b>c>d。
若假设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气孔一样多,预期结果为:a>b=c>d。
(5)若a>b>c>d,则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若a>c>b>d,则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
若a>b=c>d,则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一样多。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19.(2021·湘潭)某校生物兴趣社的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在维持碳一氧平衡中的作用,在老师的带领下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此实验忽略温度等因素对装置内气体体积等的影响):将图一装置放在室外培养24小时,连接氧气检测仪,测得装置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二;图三表示该装置内植物叶肉细胞中的某些生理活动,请据图分析作答:
(1)分析图一和图二可知,随着时间推移,红墨水滴的位置在一天中   时移动到最右端(填数字)。
(2)图三中丙代表氧气,则甲代表的能量转换器是   (填细胞结构)。
(3)若图三中数字④和⑥所示的生理活动不发生时,对应的是图二曲线中的    和   段(填图中字母)。
(4)分析图二,该植物在一天中积累了有机物,依据是曲线中A点低于   点(填图中字母)。
(5)若想利用图一装置继续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则应对装置进行的改进是   。
【答案】(1)18
(2)线粒体
(3)AB;EF
(4)F
(5)将塑料袋套在绿色植物体上,在植物的茎基处扎紧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分析图二可知,一天内在18点时密闭装置内氧气浓度最高,因此,这个时间红墨水滴的位置在一天中移动到最右端。
(2)呼吸作用是指生物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图三中丙代表氧气,识图可知甲吸收氧气,则③表示呼吸作用,甲代表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3)识图可知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则④和⑥表示光合作用,乙代表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若图三中数字④和⑥所示的生理活动不发生时,即不进行光合作用时,因此,对应的是图二曲线中的AB和EF段。
(4)分析图二,该植物在一天中积累了有机物,依据是曲线中A点低于F点。
(5)该装置中,培养液和缓冲液中的水分也可以通过蒸发散失水分,因此要将塑料袋套在绿色植物体上,在植物的茎基处扎紧,避免培养液和缓冲液中的水分进入塑料袋内。
故答案为:(1)18;(2)线粒体;(3)AB和EF;(4)F;(5)将塑料袋套在绿色植物体上,在植物的茎基处扎紧。
【分析】植物呼吸作用在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光合作用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气孔是叶片散发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
20.(2021·北部湾) 2020年是我国全面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了帮助农户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农技专家进行了相关研究及指导。如图A、B、C表示某植株叶片中三个不同的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作物栽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农技专家建议多施用农家肥,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    (填“无机盐”或“有机物”),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图中B过程表示农作物的    作用,A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
(3)在农业生产中移栽幼苗时,尽量选择阴雨天,这是为了减弱    作用,从而提高移栽幼苗的成活率。
(4)为了探究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农技专家在大棚中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植株平均分成3组,置于不同相对湿度的环境中,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每天中午12:30测定各组植株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确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对值”表示)。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 1组 2组 3组
实验处理 相对湿度(%) 17 27 52
实验结果 光合作用速率 11.1 15.1 22.1
①从上述实验可以得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
②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要提高该农作物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1)无机盐
(2)呼吸;叶绿体
(3)蒸腾
(4)随相对湿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速率增加;适量浇水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农作物栽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农技专家建议多施用农家肥,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无机盐,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为农家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实施到土壤中后,在分解者的作用下,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相比于化学合成的肥料来说,有机肥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图中可以看出,B过程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所以为植物的呼吸作用,A过程受消耗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A过程为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失到体外的过程是蒸腾作用,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影响气孔的开闭,在阴雨天光照强度弱,不利于气孔的开启,影响水蒸气的散失,从而降低了蒸腾作用,提高了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4)根据图中表格数据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相对湿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速率增加,根据这个结果,要提高该农作物产量,我们可以增加相对湿度,所以,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量浇水。
故答案为:(1)无机盐;(2)呼吸、叶绿体;(3)蒸腾;(4)随相对湿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速率增加、适量浇水。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内容,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特别要注意此部分内容与农业生产生活的联系,比如:在移栽植物时,应该降低蒸腾作用(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雨天气或者傍晚移栽);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需要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延长光照时间、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昼夜温差等);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所以在农业生产中,要想办法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收获的粮食因进行呼吸作用而消耗等。
四、综合题
21.(2021·赤峰)袁隆平院士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并不断创造出水稻高产记录。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了700多万公顷,赤峰市很多地区也在种植水稻。下图表示水稻的部分生理活动,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1)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这句话描述的是图一水稻的C作用。请写出该作用的反应式   。
(2)图二是某生物小组探究“水稻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请将图中的操作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水稻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图一中的A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了生物圈中的   循环。
(4)遇到涝害时要及时给稻田排水,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我们在护绿、低碳上应该做些什么?   。(回答一条即可)
【答案】(1)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2)b→a→d→c
(3)水
(4)节约电能、节约水资源、节约用纸、减少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处理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光合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所以,图一水稻的C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所以,图二中的操作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b暗处理→a遮光照射→d酒精脱色→c漂洗加碘。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所以,水稻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图一中的A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4)我们要做到节能减排,就要从小事做起,人人动起手来,创建美好的家园。以下几点为可行的建议:①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②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手、洗菜、洗澡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冲厕所、浇花。③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④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⑤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种树,尤其是在公路旁。⑥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2)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22.(2021·贵州)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下图中A-D表示物质,①~⑤表示结构;乙是甲部分结构的放大,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 ]中填写字母或序号)
(1)写出下列各标号所代表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C]   ,[①]   ,[③]   。
(2)图甲若表示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除了[B]水外,还要[   ]   。
(3)图乙中,表示气孔结构的是[   ]。
(4)在植物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答案】(1)氧气;叶脉;叶肉细胞
(2)A;二氧化碳
(3)⑤
(4)叶绿体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因此图甲中的A是二氧化碳,B是水,C是氧气,D是有机物。叶片由表皮、叶肉与叶脉三部分组成,其中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是分布在上、下表皮之间;叶脉是叶片内的维管束,因此图乙中的①是叶脉,②是上表皮,③是叶肉细胞,④是下表皮。
(2)根据光合作用的概念可知,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B水和A二氧化碳。
(3)表皮上有气孔,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则表示气孔结构的是⑤。
(4)叶绿体是含有绿色色素的质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23.(2021·长沙)某兴趣小组利用移液管、吸管和矿泉水瓶设计了一个简易的装置(如图甲所示),用于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1)本实验使用了若干海桐枝条,这些枝条应长势一致,   相同。根据图乙实验设计可知,起对照作用的是第   组(填序号)。
(2)分析①、②、③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风速越快,植物的蒸腾作用   。
(3)分析①、④、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叶片数量;①
(2)越强
(3)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强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要控制单一变量,①②③的实验的变量是风速,①④⑤的变量是光照强度。即本实验使用了若干海桐枝条,这些枝条应长势一致,叶片数量相同。根据图乙实验设计可知,起对照作用的是第①组。
(2)①②③的实验的变量是风速,得出的结论是:风速越快,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
(3)①④⑤的变量是光照强度,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强。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条件:
①光照强度:在一定限度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
②温度:在一定限度内,蒸腾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
③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反之越强。
④空气流动状况: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
24.(2021·张家界)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监控系统对大棚内的水分、二氧化碳、温度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甲图是二氧化碳发生器(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乙图表示大棚内某蔬菜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丙表是该蔬菜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的实验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75 2.50 3.15 3.8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75 1.10 1.60 2.25 3.00 2.35

(1)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   。
(2)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图乙的理解,其中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BC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D.AB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3)分析丙表可得出,温度控制在   ℃时,该蔬菜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4)请你运用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帮助农民提出在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写两点即可)。
【答案】(1)蒸腾作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C
(3)25
(4)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增加原料二氧化碳浓度;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晚适当较低温度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所以,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使植物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
(2)根据分析可知:A.B点表示该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相对值是零,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A错误。
B.BC段表明随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B错误。
C.由曲线在AC段呈现出上升趋势可知: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C正确。
D.AB段表明随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逐渐减少,但光合作用强度仍然小于细胞呼吸强度。故AB段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C。
(3)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故在光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黑暗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表格丙中,蔬菜在24小时吸收二氧化碳的量=12小时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量-12小时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因此,经过计算可知,在25℃时,该数据最大(3.85-2.25=1.6mg/h)。所以,分析丙表可得出:温度控制在25℃时,该蔬菜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4)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夜晚无光,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由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弱,消耗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夜晚适当降低温度,也能使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因此,在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增加原料二氧化碳浓度;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晚适当较低温度。
【分析】分析图乙:①A点光照强度为零,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该点即表示植物呼吸速率。
②AB段表明随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但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呼吸强度。
③B点时,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B点称为光补偿点。
④BC段表明随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
⑤C点及该点以后,光照强度加强,但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称为光合作用的饱和点,C点对应的二氧化碳吸收值表示净光合速率。
25.(2021·聊城)夏日炎炎,新鲜的西瓜是最受大家喜欢的降暑佳品,但正常培育西瓜的上市时间较晚且季节性较强。为了满足人们对西瓜的消费需求,瓜农会在大棚中种植西瓜。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密闭大棚中的西瓜种植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并绘制了如下图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为西瓜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叶片可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氧气,叶片进行气体吸收和释放的结构是[   ]   ,此结构同时也是叶片进行   作用的“门户”。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可由图中[   ]   运输至果实储存,该结构同时还可以运输   。
(2)乙图为密闭大棚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一昼夜变化曲线。由图分析可知:12时至18时,西瓜的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示的24小时内,西瓜植株中有机物积累量在   时左右最多,24时比0时的西瓜植株内有机物量   。
(3)丙图为夜间密闭大棚在不同温度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由曲线分析可知:若要进一步促进西瓜生长,可以在夜间采取   的措施。
【答案】(1)5;气孔;蒸腾;4;叶脉;水和无机盐
(2)大于;18;多(或高)
(3)适当降低温度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叶片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图甲中,1是上表皮,2是叶肉,3是下表皮,4是叶脉,5是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气体交换中,起重要作用,所以叶片进行气体吸收和释放的结构是5气孔。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经过叶脉、叶柄、茎中的筛管运到植物体的其它各处,筛管位于叶脉中,叶脉中除了有筛管还有导管,是运输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管道。
(2)乙图中,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因为光合作用只在白天(有光情况下)进行,能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白天黑夜都可以进行,每时每刻都在释放二氧化碳,在12时至18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二氧化碳浓度减少,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AB段和DE段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植物消耗有机物,释放了二氧化碳;BD段中,二氧化碳浓度减少,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了有机物。在BD段中,植物一直都在积累有机物,则在D点,即18时左右,西瓜植株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多,图中曲线可以看出,E点比A点低,E点二氧化碳浓度低比A点低,所以24时比0时的西瓜植株内有机物量多。
(3)在夜间时,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通过丙图可知,在相同环境中,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强度也相应降低。因此若要进一步促进西瓜生长,积累更多有机物,可以在夜间采取适当降低温度,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故答案为:(1)5、气孔、蒸腾、4、叶脉、水和无机盐;(2)大于、18、多(或高);(3)适当降低温度。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概念、联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此部分内容比较重要,为常考的内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明确几个知识点:气孔既是蒸腾作用失水的“门户”,也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阳光照射时,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无光时,光合作用无法进行,只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一般采取延长光照时间、适量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在夜间,适当的降低温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6.(2021·恩施)下图为植物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作答:
(1)图中数字代表绿色植物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白天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 填图中序号)。其中,过程③能促进根部对   的吸收和运输。
(2)中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即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这个目标的实现,“是取决于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升级产业;二是要植树造林,修复生态,促进   (填序号)表示的生理过程,消耗更多的二氧化碳。
(3)洞庭湖“碧螺春”名茶产区,茶农创造茶树与果树套种法,“茶沁花香、果窨茶味”,果、茶品质双双提升。生长在同块土地上的果树和茶树的种间关系是   。小聪同学在研学中发现,周边的葡萄园、李子园等行间都长满了杂草,整理了如下研学笔记:①草与果树争水争肥;②果树为多年生、杂草多为一年生植物;③除草需消耗人力或喷洒除草制;④草死亡后可转化为有机肥;⑤杂草如被子覆于地面,避免土地裸露,能保持土壤水分;⑥杂草能避免果园物种单一。
请你综合考量,是否拔除果园中的杂草     。 ( 是/否)
(4)果农使用嫁接方法对李树进行改造,接穗为:果皮红色、基因型Aa;砧木为:果皮绿色、基因型aa,嫁接成活后,用接穗果枝自花传粉,李子成熟后随机抽查一个, 其果皮颜色是   , 种子内胚芽基因型为    。
【答案】(1)①②③③⑤;水
(2)①
(3)竞争;是
(4)红色;AA或Aa 或a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图中,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③代表蒸腾作用;④代表物质在根、茎、叶的运输过程;⑤代表根对水的吸收过程。
在阳光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可同时进行;但在夜间,光合作用停止,蒸腾作用也大大减弱,而呼吸作用在白天、夜间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促进植物的根对矿物质的吸收,植物的蒸腾作用促进了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所以,绿色植物白天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①、②、③、④、⑤。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同时,提供了根吸水向上的拉力,同时促进了无机盐的运输。
(2)根据题干所述,“碳中和”的目标是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消耗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的过程,所以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以,促进图中的①光合作用,可以消耗更多的二氧化碳。
(3)竞争是指由于为了争夺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所以图中,生长在同块土地上的果树和茶树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根据小聪同学做的笔记:如果葡萄园、李子园有杂草时应该拔除,因为拔除草可以:③喷洒除草剂污染环境;④草死亡后可转化为有机肥;⑤杂草如被子覆于地面,避免土地裸露,能保持土壤水分。
(4)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的优良性状,所以,根据题意,果农用的接穗基因型为Aa,果皮红色;砧木为:果皮绿色,基因型aa,嫁接成活后,用接穗果枝自花传粉,李子成熟后随机抽查一个,其果皮颜色应该由接穗的基因决定,接穗的基因型为Aa,颜色应该是红色,胚芽是胚的一部分,胚是受精卵发育来的,接穗自花传粉时,即Aa和Aa,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形成的受精卵的基因型为:AA或Aa 或aa,所以胚芽的基因型为AA或Aa 或aa。
故答案为:(1) ①②③③⑤、水;(2)①;(3)竞争、是;(4)红色、AA或Aa 或aa。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过程、种间关系、嫁接过程中基因的遗传规律,这些内容都为基础知识,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中,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进行的时间、部位都有所不同,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光,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即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进行的速率不同;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能促进根对矿物质的吸收;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
27.(2021·昆明)云南山茶花即滇山茶,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1983年被定为昆明市市花。与云南山茶花同属于山茶属的茶原产于中国,是最具世界性经济意义的作物之一,曾为“茶马古道文明”增姿添彩。如图①~③表示发生在云南山茶花体内的三个重要生理过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云南山茶花以花大繁茂、花色绚丽、品种多等观赏特性闻名于世,构建其花朵的有机物通过图中过程   (填序号) 制造。
(2)云南山茶花不仅美化生活,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   ,在“碳中和”(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平衡)中发挥作用;云南山茶花还可通过[①]   作用提高大气湿度。
(3)茶通过   (填名称)作用分解细胞中的有机物,为其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生产上为了保证此生理过程正常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出1点即可)。
【答案】(1)③
(2)二氧化碳;蒸腾
(3)呼吸;土壤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①水分从植物体内散失,是蒸腾作用;②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③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1)云南山茶花花朵的有机物通过图中过程③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如淀粉),制造的有机物可由筛管运输到块茎中储存。
(2)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说,是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提高大气湿度的生理活动是①蒸腾作用。
(3)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所以②呼吸作用分解细胞中的有机物,为其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生产上为了保证此生理过程正常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有土壤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
故答案为:(1)③;(2)二氧化碳;蒸腾;(3)呼吸;土壤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8.(2021·广安)西红柿因色彩鲜艳、酸甜可口而深受大家喜爱,是大棚种植有机蔬菜的首选品种。图一为西红柿生活史图;图二为夏季晴朗的一天,西红柿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三为西红柿叶片进行的部分生理活动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发育成B的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番茄酱是同学们喜爱的食品,它主要是用西红柿果肉做成的,西红柿果肉是由G中的   (填序号)发育而成。
(2)由图二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是从   (填字母)点开始的。
(3)结合图三,请你为大棚种植户提出一条建议:   ,以增强西红柿植株的生理过程A,从而提高产量。
(4)西红柿植株的叶片在烈日炎炎下未被灼伤,主要是因为其叶片进行的   能使其有效地散热。
【答案】(1)胚根;③
(2)b
(3)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4)蒸腾作用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发育成根茎连接处,最后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西红柿果肉属于果皮,果皮是由③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2)根据分析可知,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图可知,光合作用是从b点开始的。
(3)图三中生理过程A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光合作用,所以为了增强西红柿植株的生理过程A光合作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原料即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来实现。
(4)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停地进行,蒸腾作用在散失水分的同时会带走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防止植物叶片被晒伤。
【分析】图一:①花柱,②胚珠,③子房壁。
图二:夜晚没有阳光不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强度为0,所以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曲线Ⅱ表示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三:生理过程A为光合作用,生理过程B为呼吸作用。
29.(2021·衡阳)请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俗话说“种豆肥田”,为什么种植豆科植物能提高土壤肥力?
(2)“食不言,寝不语”,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不能大声说笑?
(3)“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好乘凉”的原因是   。
(4)青蛙是许多农业害虫的天敌,是庄稼的卫士。目前青蛙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请分析青蛙数量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
【答案】(1)豆科植物的根瘤中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
(2)吃饭时谈笑风生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将喉门盖住,食物会误入气管
(3)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
(4)环境污染、栖息地减少、人类捕杀;保护环境、禁止捕食青蛙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即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2)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
(3)“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带走大树周围的一些热量,从而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使得大树地下比较凉爽。
(4)青蛙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离不开水,因此环境的变化会造成青蛙数量的变化。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人类对青蛙的捕杀是造成青蛙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针对此原因,我们要禁止捕食青蛙;防止生产与生活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以保护青蛙等。
【分析】(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2)食物由口腔经咽再进入食道,吸入鼻腔的空气经过咽再进入气管。可见,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30.(2021·衡阳)近年来衡阳某地新建了许多水果、蔬菜采摘园,到大棚里采摘草毒、蔬菜,既给人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又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图一表示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图二表示密闭大棚内一天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图三中a、b、c表示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一中的B点时,植物进行的生理作用有   (用图三中的字母回答)。
(2)图一中,CD段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受   (答一点即可)等因素的影响。
(3)一天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候是图二中的   (填字母)点。
(4)图三中的a过程能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其主要是在细胞中的   内进行。
(5)图四是某同学探究种子呼吸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了   。
(6)根据图二的曲线判断植物一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总量   (填“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总量,判断的理由是   。
【答案】(1)a、b、c
(2)二氧化碳浓度
(3)G
(4)线粒体
(5)二氧化碳
(6)大于;一天24小时后(H点)最终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初始(E点)的低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在图一中的B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为0,此时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此时植物同时进行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和c光合作用。
(2)图一中,CD段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此时已经达到了饱和点,说明光合作用还受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3)根据分析可知,当曲线上升时(EF和GH),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者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间段内植物表现出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氧气浓度不断下降;当曲线下降时(FG),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此时间段内植物表现出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氧气浓度不断上升,所以一天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候是图二中的G点。
(4)根据分析可知,a过程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内进行的。
(5)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所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6)一天24小时后(H点)最终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初始(E点)的低,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则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总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总量。
【分析】图一:A点光照强度为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AB段,二氧化碳吸收量小于零,表示此光照强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C段,二氧化碳吸收量大于零,表示此光照强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CD段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图二:图二表示密闭大棚内一天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当曲线上升时(EF和GH),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者只进行呼吸作用;当曲线下降时(FG),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并且图中F、G两点为平衡点,即二氧化碳吸收等于释放,表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图三:a过程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为呼吸作用;b过程水蒸气从叶片散失,为蒸腾作用;c过程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光合作用。
31.(2021·黔江)为帮助农户提高农某经济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科技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图(甲)中a、b、c分别表示该经济作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其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20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移栽时,往往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抑制图(甲)中的   (填代号“a”“b”或“c”)生理活动。
(2)图(甲)中c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   。
(3)图(乙)中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填“I”或“II”),它与图(甲)中的生理活动   (填代号“a”“b”或“c”)相对应。
(4)图(乙)中曲线II在12时左右的活动强度增强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较高。
(5)图(乙)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大于0的时间段是   。
【答案】(1)b
(2)叶绿体
(3)II;a
(4)温度
(5)6-18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同时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因为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植物的[b]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2)结合分析可知:c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有光,实质是: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面。
(3)图甲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植物在白天有光的条件下,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因为无光故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可见在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的是图乙中Ⅱ,即图甲中的a呼吸作用。
(4)白天12点左右,温度较高,所以Ⅱ呼吸作用会增强。
(5)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据图乙可见:在6点~18点,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得以积累。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32.(2021·眉山)下图甲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不含叶绿体,呈白色)所进行的相关实验。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下图乙表示植物叶片所进行的相关生理活动;下图丙为植物叶肉细结构简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A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非绿色部分与绿色部分能变蓝的是绿色部分,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2)图甲中的B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其绿色部分能否变蓝?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3)实验初,若要以图甲中的A叶片进行相关实验,以此验证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那么需要对A叶片进行的相应处理是   。
(4)图乙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B是   植物通过这种生理活动从而可参与   
(5)图乙叶片夜间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填“A”或“C”),该生理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图丙所示细胞中的[6]线粒体(注意:[]内填丙图中所示结构的数字序号、横线空白处填结构名称)
(6)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比较,其特有的结构除叶绿体外,还具有[   ]细胞壁、[   ]   (注意:[]内填丙图中所示结构的数字序号、横线空白处填结构名称)
【答案】(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
(2)不能;缺乏CO2
(3)绿色部分的一部分作遮光处理
(4)蒸腾作用;生物圈的水循环
(5)A
(6)1;5;液泡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光合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图甲中的A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非绿色部分与绿色部分对比,能变蓝的是绿色部分,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图甲中的B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其绿色部分不能变蓝,因为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该实验的变量是光,因此要将叶片作有光无光的对照实验,因此实验初,若要以图甲中的A叶片进行相关实验,以此验证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那么需要对A叶片进行的相应处理是绿色部分的一部分作遮光处理。
(4)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图乙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B是蒸腾作用,植物通过这种生理活动从而可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5)图乙中A是呼吸作用,B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因此图乙叶片夜间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6)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可见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比较,其特有的结构除叶绿体外,还具1细胞壁,5液泡。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33.(2021·萍乡)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下图表示人和绿色开花植物之间物质的关联,其中a、b,c,d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绿色开花植物光合作用制造a,a通过   运到各处器官。
(2)人体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a,a主要在消化道的   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最先进入心脏四腔中的   ,再运到组织细胞。
(3)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   (填“增大”或“减小”),于是b被吸入肺。
(4)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为d的运输提供动力。
(5)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可用图中   (填字母)表示。
【答案】(1)筛管
(2)小肠;右心房
(3)减小
(4)蒸腾
(5)c、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所以,绿色开花植物光合作用制造a,a通过筛管运到各处器官。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所以,a主要在消化道的小肠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根据血液循环途径可知:a通过小肠的吸收作用进入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所以,a最先进入心脏四腔中的右心房,再运到组织细胞。
(3)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减小,于是b氧气被吸入肺。
(4)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所以,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植物运输[d]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
(5)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c]二氧化碳和[d]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可用图中c、d表示。
【分析】(1)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筛管可以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的运输到根等器官。
(2)血液循环的途径:
(3)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4)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5)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4.(2021·武威)武威市民勤县日光充足,盛产“黄河蜜”,是闻名全国的瓜乡。下图A是黄河蜜的果实,图B是黄河蜜叶片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黄河蜜的果实属于   器官。
(2)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通过[⑤]   进入叶片内部,在叶肉细胞中合成有机物,释放   。
(3)[①]和[④]合称为   。
(4)[②]和[③]中,含有叶绿体较多的是[   ](填序号)。
(5)黄河蜜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绝大部分水分都通过某一生理活动散失掉了,则该生理活动是   。
【答案】(1)生殖
(2)气孔;氧气
(3)表皮
(4)②
(5)蒸腾作用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的概念;叶片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被子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根据功能可将它们分为营养器官(功能是获取或者输送营养,如根、茎、叶)和生殖器官(功能就是繁殖后代,如花、果实、种子)。因此,黄河蜜的果实属于生殖器官。
(2)表皮上分布有⑤气孔,它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是通过⑤气孔进入叶片内部,被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
(3)(4)绿色植物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其中表皮由①上表皮和④下表皮组成,起保护作用;叶肉包括②栅栏组织和③海绵组织,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叶脉的作用是支持和输导。
(5)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的意义有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降低植物体表面的温度,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35.(2021·新疆)图A、B、C表示植物生命活动过程,D表示遮光处理的叶片,请分析回答问题。
(1)A过程表示   作用,此过程在细胞的   中进行。
(2)B过程表示   作用,此过程是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区。
(3)C过程发生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通过检验D叶片淀粉生成的情况,请你预测变蓝的是   部位。(遮光或未遮光)
【答案】(1)呼吸;线粒体
(2)蒸腾;成熟(根毛)
(3)光照;未遮光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图中A过程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可以推测A过程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发生在活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节有饥饿,释放能量供生物体生命活动利用。
(2)过程B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所以此过程为蒸腾作用,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成熟区内部分化出了导管,这些特点适于吸收和运输水分。
(3)C过程是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可见此过程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光,在光下,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出氧气,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的特性,所以,实验中,滴加碘液后,叶片上变蓝的部位是未遮光的部位,遮光部位没有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所以滴加碘液也不会变蓝。
故答案为:(1)呼吸、线粒体;(2)蒸腾、成熟(根毛);(3)光照、未遮光。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三大胜利作用,为基础题,此部分内容为重点内容,考点较多,需要明确: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不受光照的限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它是“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能转化成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可以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供给植物的生命活动利用。
36.(2021·泰安)图1是被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运输方向,代码Ⅰ、Ⅱ、Ⅲ、Ⅳ表示物质,字母A、B、C、D表示结构。图2是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在某一时间段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1中Ⅰ、Ⅳ表示的物质分别是   ,A、B表示的结构分别是   ,结构C中进行的能量转换是   。
(2)图2中6:00~20:00时间段,甲、乙两种植物合成图1中物质Ⅲ较多的是   。乙植物在12:00左右光合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为降低    ,D关闭,物质Ⅱ不能进入叶片造成的。图2中甲、乙两种植物叶片在16:00的光合速率关系是   。
(3)在一定浓度的物质Ⅱ和恒定温度条件下,把甲植物的叶片置于恒定光照条件下14小时,光合速率为每小时每平方厘米叶面积合成a毫克物质Ⅲ,其余10小时置于黑暗中。已知叶片的平均呼吸速率为每小时每平方厘米叶面积分解b毫克物质Ⅲ,则甲植物在上述24小时内每平方厘米叶面积积累物质Ⅲ   毫克(用算式表示)。
【答案】(1)水、氧气;导管、筛管;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2)甲;蒸腾作用;甲乙相等
(3)14a-24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筛管及其对有机物的运输;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根据图中所示可知,图1中,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淀粉和氧气,所以,图中的Ⅰ是由导管进入叶片的所以是水,Ⅳ通过叶片上的气孔释放出来,可以断定是氧气,A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应为导管,向上运输根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B的运输方向是自上而下,应为筛管,是向下运输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同时,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2)图2中,6点到20点时间段,甲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速率高于乙植物,所以,甲种植物合成断定有机物较多。乙植物在12点左右光合作用速率有所降低,因为在此时段,因光照强度强、气温较高,蒸腾作用强度强,所以,为了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降低蒸腾作用,气孔关闭,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图2中甲、乙两种植物叶片在16:00时有交点,这说明此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相等。
(3)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光,即在光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黑暗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根据题意所述,甲植物的叶片置于恒定光照条件下14小时后,每平方厘米叶面积合成有机物的量为:14a,呼吸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即每时每刻,植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所以,24小时内每平方厘米叶面积消耗的有机物量为24b,可见,甲植物在上述24小时内每平方厘米叶面积积累有机物为14a-24b 毫克。
故答案为:(1)水、氧气、导管、筛管、光能转变为化学能;(2)甲、蒸腾作用、甲乙相等;(3)14a-24b。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相关知识,此部分内容为重点也为考点内容,需要熟记基础知识: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由此可知,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通过气孔从空气中进入叶片的;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的过程,在无光和有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根尖的成熟区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进入叶片,叶脉中的导管具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筛管是运输叶片制造的有机物的,方向的自下而上。
1 / 1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单选题
1.(2021·赤峰)以下农业生产所采取的措施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种植高粱要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B.收获的粮食入仓前晒干——抑制呼吸作用
C.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D.在温室大棚中安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促进呼吸作用
2.(2021·营口)苹果树在结果期间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  )
A.提高结实率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
3.(2021·北京)蒸腾作用是植物体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可以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B.蒸腾作用为水和无机盐运输提供动力
C.蒸腾作用有助于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D.植物在不同条件下蒸腾速率是相同的
4.(2021·太原)下列各种生产实践活动中,与植物蒸腾作用有关的是(  )
A.中耕松土、及时排涝 B.冬天在蔬菜大棚内燃烧煤球
C.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D.移栽植物时,去除部分叶片
5.(2021·太原)在制作叶片横切面临时切片时,应从多次切割所得到的薄片中选取(  )
A.最大的一片 B.最整齐的一片
C.最薄的一片 D.颜色最深的一片
6.(2021·海南)下图是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示意图(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该实验的变量是(  )
A.光照 B.叶片 C.温度 D.湿度
7.(2021·阜新)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A.根 B.茎 C.叶 D.花
8.(2021·晋中)取同一植物相似的两个枝条,按如图所示进行处理。放在阳光下3-4小时后,观察到只有甲装置的塑料袋内表面布满水珠。这一实验说明(  )
A.呼吸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 B.呼吸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是茎
C.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是茎 D.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
9.(2021·贺州)某天早晨,生物科代表在交作业时,惊奇的发现老师办公室桌面上的绿萝每片叶的叶尖都挂着一粒小水珠,他很好奇这些小水珠是如何产生的?请你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  )
A.绿萝通过呼吸作用吸收的
B.小水珠的形成可能与绿萝的蒸腾作用及空气湿度有关
C.绿萝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
D.小水珠的形成与绿萝无关,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
10.(2021·资阳)2020年资阳市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文明城市,在此过程中为给中心城区佩戴“绿色项链”种植了大量树木。工人在移栽树木时,常剪去部分枝叶,以提高成活率。其原因主要是(  )
A. 增强树木的呼吸作用,有利于其成活
B.移栽时往往需要去掉一 部分枝叶, 增强植物光合作用
C.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且尽量在阴天或傍晚的时候移栽
D.有利于运输和移栽树木,提高工人工作效率
11.(2021·广东)关于树木移栽的做法,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
B.带土移栽主要是为了保护根
C.“打针输液”主要是为了提供无机盐
D.移栽后遮阳是为了降低光合作用
12.(2021·云南)某市为绿化美化环境,在市中心公园移栽了一些树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移栽时根部带一个土坨有利于保护根毛
B.移栽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光合作用
C.阴天移栽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
D.移栽后给树木“挂吊瓶”可补充水和无机盐
13.(2021·新疆)小红在观察叶片结构实验时,制作了叶片横切面的(  )
A.临时切片 B.永久切片 C.临时装片 D.涂片
二、填空题
14.(2021·龙东)叶片的结构是由表皮、叶肉和   组成的。
15.(2021·乐山)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    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16.(2021·龙东)叶片的结构是由表皮、   和   组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
17.(2021·江津)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图一示实验装置,图二示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图三示植物叶片的生理活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通入烧杯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   (选填“变浑浊”或“不变”)。若将两个塑料袋中的叶片摘下进行脱色、漂洗再滴加碘液检测,会变蓝的是   (选填“透明”或“黑色”)塑料袋中的叶片。
(2)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主要是植物体通过叶片上的   (填结构名称)散失的。该结构是通过   (填结构名称)来控制开闭。这个过程叫做   。
(3)图二中6~18点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图三所示的C   的强度大于   的强度,此时段植物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种。
18.(2021·娄底)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行的,为了解叶片上气孔的分布情况,请你完成探究过程。(提供电子秤、凡士林、新鲜枝条、试管、清水、植物油)
(1)提出问题:   ?
(2)做出假设:   。
(3)设计实验:①取4支同一植物相同的新鲜枝条,将它们分别插入4支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BCD。在试管中滴加植物油,让油滴铺满水面;②对叶片进行处理:   ;③将
4 个装置称重后,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经过相同的时间后再称重,计算重量减少值分别为abcd。
(4)预期结果:   ;
(5)实际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
19.(2021·湘潭)某校生物兴趣社的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在维持碳一氧平衡中的作用,在老师的带领下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此实验忽略温度等因素对装置内气体体积等的影响):将图一装置放在室外培养24小时,连接氧气检测仪,测得装置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二;图三表示该装置内植物叶肉细胞中的某些生理活动,请据图分析作答:
(1)分析图一和图二可知,随着时间推移,红墨水滴的位置在一天中   时移动到最右端(填数字)。
(2)图三中丙代表氧气,则甲代表的能量转换器是   (填细胞结构)。
(3)若图三中数字④和⑥所示的生理活动不发生时,对应的是图二曲线中的    和   段(填图中字母)。
(4)分析图二,该植物在一天中积累了有机物,依据是曲线中A点低于   点(填图中字母)。
(5)若想利用图一装置继续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则应对装置进行的改进是   。
20.(2021·北部湾) 2020年是我国全面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了帮助农户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农技专家进行了相关研究及指导。如图A、B、C表示某植株叶片中三个不同的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农作物栽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农技专家建议多施用农家肥,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    (填“无机盐”或“有机物”),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图中B过程表示农作物的    作用,A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
(3)在农业生产中移栽幼苗时,尽量选择阴雨天,这是为了减弱    作用,从而提高移栽幼苗的成活率。
(4)为了探究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农技专家在大棚中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植株平均分成3组,置于不同相对湿度的环境中,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每天中午12:30测定各组植株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确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对值”表示)。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 1组 2组 3组
实验处理 相对湿度(%) 17 27 52
实验结果 光合作用速率 11.1 15.1 22.1
①从上述实验可以得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
②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要提高该农作物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四、综合题
21.(2021·赤峰)袁隆平院士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并不断创造出水稻高产记录。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了700多万公顷,赤峰市很多地区也在种植水稻。下图表示水稻的部分生理活动,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1)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这句话描述的是图一水稻的C作用。请写出该作用的反应式   。
(2)图二是某生物小组探究“水稻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请将图中的操作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水稻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图一中的A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了生物圈中的   循环。
(4)遇到涝害时要及时给稻田排水,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我们在护绿、低碳上应该做些什么?   。(回答一条即可)
22.(2021·贵州)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下图中A-D表示物质,①~⑤表示结构;乙是甲部分结构的放大,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 ]中填写字母或序号)
(1)写出下列各标号所代表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C]   ,[①]   ,[③]   。
(2)图甲若表示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除了[B]水外,还要[   ]   。
(3)图乙中,表示气孔结构的是[   ]。
(4)在植物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23.(2021·长沙)某兴趣小组利用移液管、吸管和矿泉水瓶设计了一个简易的装置(如图甲所示),用于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1)本实验使用了若干海桐枝条,这些枝条应长势一致,   相同。根据图乙实验设计可知,起对照作用的是第   组(填序号)。
(2)分析①、②、③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风速越快,植物的蒸腾作用   。
(3)分析①、④、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24.(2021·张家界)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监控系统对大棚内的水分、二氧化碳、温度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甲图是二氧化碳发生器(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乙图表示大棚内某蔬菜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丙表是该蔬菜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的实验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75 2.50 3.15 3.8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75 1.10 1.60 2.25 3.00 2.35

(1)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   。
(2)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图乙的理解,其中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BC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C.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D.AB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3)分析丙表可得出,温度控制在   ℃时,该蔬菜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4)请你运用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帮助农民提出在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   (写两点即可)。
25.(2021·聊城)夏日炎炎,新鲜的西瓜是最受大家喜欢的降暑佳品,但正常培育西瓜的上市时间较晚且季节性较强。为了满足人们对西瓜的消费需求,瓜农会在大棚中种植西瓜。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密闭大棚中的西瓜种植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并绘制了如下图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为西瓜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叶片可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并释放氧气,叶片进行气体吸收和释放的结构是[   ]   ,此结构同时也是叶片进行   作用的“门户”。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可由图中[   ]   运输至果实储存,该结构同时还可以运输   。
(2)乙图为密闭大棚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一昼夜变化曲线。由图分析可知:12时至18时,西瓜的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示的24小时内,西瓜植株中有机物积累量在   时左右最多,24时比0时的西瓜植株内有机物量   。
(3)丙图为夜间密闭大棚在不同温度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由曲线分析可知:若要进一步促进西瓜生长,可以在夜间采取   的措施。
26.(2021·恩施)下图为植物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作答:
(1)图中数字代表绿色植物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白天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 填图中序号)。其中,过程③能促进根部对   的吸收和运输。
(2)中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即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这个目标的实现,“是取决于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升级产业;二是要植树造林,修复生态,促进   (填序号)表示的生理过程,消耗更多的二氧化碳。
(3)洞庭湖“碧螺春”名茶产区,茶农创造茶树与果树套种法,“茶沁花香、果窨茶味”,果、茶品质双双提升。生长在同块土地上的果树和茶树的种间关系是   。小聪同学在研学中发现,周边的葡萄园、李子园等行间都长满了杂草,整理了如下研学笔记:①草与果树争水争肥;②果树为多年生、杂草多为一年生植物;③除草需消耗人力或喷洒除草制;④草死亡后可转化为有机肥;⑤杂草如被子覆于地面,避免土地裸露,能保持土壤水分;⑥杂草能避免果园物种单一。
请你综合考量,是否拔除果园中的杂草     。 ( 是/否)
(4)果农使用嫁接方法对李树进行改造,接穗为:果皮红色、基因型Aa;砧木为:果皮绿色、基因型aa,嫁接成活后,用接穗果枝自花传粉,李子成熟后随机抽查一个, 其果皮颜色是   , 种子内胚芽基因型为    。
27.(2021·昆明)云南山茶花即滇山茶,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1983年被定为昆明市市花。与云南山茶花同属于山茶属的茶原产于中国,是最具世界性经济意义的作物之一,曾为“茶马古道文明”增姿添彩。如图①~③表示发生在云南山茶花体内的三个重要生理过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云南山茶花以花大繁茂、花色绚丽、品种多等观赏特性闻名于世,构建其花朵的有机物通过图中过程   (填序号) 制造。
(2)云南山茶花不仅美化生活,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   ,在“碳中和”(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平衡)中发挥作用;云南山茶花还可通过[①]   作用提高大气湿度。
(3)茶通过   (填名称)作用分解细胞中的有机物,为其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生产上为了保证此生理过程正常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出1点即可)。
28.(2021·广安)西红柿因色彩鲜艳、酸甜可口而深受大家喜爱,是大棚种植有机蔬菜的首选品种。图一为西红柿生活史图;图二为夏季晴朗的一天,西红柿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三为西红柿叶片进行的部分生理活动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发育成B的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番茄酱是同学们喜爱的食品,它主要是用西红柿果肉做成的,西红柿果肉是由G中的   (填序号)发育而成。
(2)由图二可以看出,光合作用是从   (填字母)点开始的。
(3)结合图三,请你为大棚种植户提出一条建议:   ,以增强西红柿植株的生理过程A,从而提高产量。
(4)西红柿植株的叶片在烈日炎炎下未被灼伤,主要是因为其叶片进行的   能使其有效地散热。
29.(2021·衡阳)请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俗话说“种豆肥田”,为什么种植豆科植物能提高土壤肥力?
(2)“食不言,寝不语”,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不能大声说笑?
(3)“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好乘凉”的原因是   。
(4)青蛙是许多农业害虫的天敌,是庄稼的卫士。目前青蛙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请分析青蛙数量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
30.(2021·衡阳)近年来衡阳某地新建了许多水果、蔬菜采摘园,到大棚里采摘草毒、蔬菜,既给人们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又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图一表示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图二表示密闭大棚内一天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图三中a、b、c表示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一中的B点时,植物进行的生理作用有   (用图三中的字母回答)。
(2)图一中,CD段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是受   (答一点即可)等因素的影响。
(3)一天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候是图二中的   (填字母)点。
(4)图三中的a过程能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其主要是在细胞中的   内进行。
(5)图四是某同学探究种子呼吸作用产物的实验装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了   。
(6)根据图二的曲线判断植物一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总量   (填“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总量,判断的理由是   。
31.(2021·黔江)为帮助农户提高农某经济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科技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图(甲)中a、b、c分别表示该经济作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其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20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移栽时,往往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抑制图(甲)中的   (填代号“a”“b”或“c”)生理活动。
(2)图(甲)中c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   。
(3)图(乙)中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填“I”或“II”),它与图(甲)中的生理活动   (填代号“a”“b”或“c”)相对应。
(4)图(乙)中曲线II在12时左右的活动强度增强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较高。
(5)图(乙)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大于0的时间段是   。
32.(2021·眉山)下图甲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不含叶绿体,呈白色)所进行的相关实验。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下图乙表示植物叶片所进行的相关生理活动;下图丙为植物叶肉细结构简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A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非绿色部分与绿色部分能变蓝的是绿色部分,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2)图甲中的B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其绿色部分能否变蓝?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3)实验初,若要以图甲中的A叶片进行相关实验,以此验证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那么需要对A叶片进行的相应处理是   。
(4)图乙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B是   植物通过这种生理活动从而可参与   
(5)图乙叶片夜间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填“A”或“C”),该生理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图丙所示细胞中的[6]线粒体(注意:[]内填丙图中所示结构的数字序号、横线空白处填结构名称)
(6)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比较,其特有的结构除叶绿体外,还具有[   ]细胞壁、[   ]   (注意:[]内填丙图中所示结构的数字序号、横线空白处填结构名称)
33.(2021·萍乡)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下图表示人和绿色开花植物之间物质的关联,其中a、b,c,d表示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绿色开花植物光合作用制造a,a通过   运到各处器官。
(2)人体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a,a主要在消化道的   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最先进入心脏四腔中的   ,再运到组织细胞。
(3)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   (填“增大”或“减小”),于是b被吸入肺。
(4)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为d的运输提供动力。
(5)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可用图中   (填字母)表示。
34.(2021·武威)武威市民勤县日光充足,盛产“黄河蜜”,是闻名全国的瓜乡。下图A是黄河蜜的果实,图B是黄河蜜叶片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黄河蜜的果实属于   器官。
(2)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通过[⑤]   进入叶片内部,在叶肉细胞中合成有机物,释放   。
(3)[①]和[④]合称为   。
(4)[②]和[③]中,含有叶绿体较多的是[   ](填序号)。
(5)黄河蜜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绝大部分水分都通过某一生理活动散失掉了,则该生理活动是   。
35.(2021·新疆)图A、B、C表示植物生命活动过程,D表示遮光处理的叶片,请分析回答问题。
(1)A过程表示   作用,此过程在细胞的   中进行。
(2)B过程表示   作用,此过程是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区。
(3)C过程发生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通过检验D叶片淀粉生成的情况,请你预测变蓝的是   部位。(遮光或未遮光)
36.(2021·泰安)图1是被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运输方向,代码Ⅰ、Ⅱ、Ⅲ、Ⅳ表示物质,字母A、B、C、D表示结构。图2是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在某一时间段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1中Ⅰ、Ⅳ表示的物质分别是   ,A、B表示的结构分别是   ,结构C中进行的能量转换是   。
(2)图2中6:00~20:00时间段,甲、乙两种植物合成图1中物质Ⅲ较多的是   。乙植物在12:00左右光合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为降低    ,D关闭,物质Ⅱ不能进入叶片造成的。图2中甲、乙两种植物叶片在16:00的光合速率关系是   。
(3)在一定浓度的物质Ⅱ和恒定温度条件下,把甲植物的叶片置于恒定光照条件下14小时,光合速率为每小时每平方厘米叶面积合成a毫克物质Ⅲ,其余10小时置于黑暗中。已知叶片的平均呼吸速率为每小时每平方厘米叶面积分解b毫克物质Ⅲ,则甲植物在上述24小时内每平方厘米叶面积积累物质Ⅲ   毫克(用算式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A不符合题意。
B.将种子晒干后储存,种子内水分降低,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B不符合题意。
C.移栽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物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故在温室大棚中安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有机物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
①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进行套种。
②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2.【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因此,苹果树在结果期间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故答案为:D。
【分析】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是运输水分的动力。
②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3.【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故水可以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所以,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植物向高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B不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降低了植物体尤其是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被高温灼伤,C不符合题意。
D.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使植物体内经常保持着适量的水分。而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又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故植物在不同条件下蒸腾速率可能不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是运输水分的动力。
②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4.【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中耕松土、及时排涝,提高了根部的氧气含量,促进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冬天在蔬菜大棚内燃烧煤球,能够提高大棚里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B不符合题意。
C.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间作套种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对农作物进行最优化组合,提高农作物的整体光合作用效率,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C不符合题意。
D.移栽植物时,去除部分叶片,可使蒸腾作用减弱,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成活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5.【答案】C
【知识点】观察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制作临时装片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所以叶片越薄越好,应该选择双面刀片,取两个刀片中间的叶就可以了。用刀片切下的叶的薄片要放入水中,然后用毛笔选取其中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故答案为:C。
【分析】徒手切片的制作过程是:用镊子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平展在载玻片上.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载玻片上的叶片.将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将切片平整展放在滴有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制成临时玻片。
6.【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由题图可知,两个锥形瓶的变量是叶片的多少,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故答案为:B。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7.【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其次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蒸腾少量的水分,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茎具有运输和支持的作用。花与繁殖有关。
故答案为:C。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8.【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
【解答】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是蒸腾作用,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根据图可知以看出,甲塑料袋内的枝叶保持完整,乙塑料袋内的枝条除去其全部叶片,因此甲蒸腾作用最旺盛,故水珠最多的应是甲塑料袋,该实验可以证明进行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叶,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一般情况下,枝条上叶片的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叶片面积越小,蒸腾作用强度越弱。
9.【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但呼吸作用产生水主要分布在细胞内,且数量较少,A不符合题意。
B.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 空气中的水蒸气预冷也可以凝结成水。所以,小水珠的形成可能与绿萝的蒸腾作用及空气湿度有关,B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故光合作用不会产生水,C不符合题意。
D.由上述分析可知, 小水珠的形成可能与绿萝有关,也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10.【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故答案为:C。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部分的这一段。根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气孔是叶片散发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会蒸腾。
11.【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剪去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A说法正确。
B、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可以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成活率,B说法正确。
C、打针输液是为了给植物补充无机盐,C说法正确。
D、蒸腾作用强弱与光照强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因此为了减少体内水分蒸发,降低蒸腾作用强度,所以可以在移栽后进行遮阳处理,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原理的应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减小叶片的面积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强度;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所以要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去掉部分枝叶、移栽后进行遮光处理、选择在傍晚移栽等,带一个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与蒸腾作用无关。
12.【答案】B
【知识点】茎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A不符合题意。
B.移栽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B符合题意。
C.阴天蒸腾作用弱,植物散失的水分少,故阴天移栽有利于减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C不符合题意。
D.给移栽的植物“打针输液”,输的液体中含有水分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和成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13.【答案】A
【知识点】观察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从固体材料如茎切取薄片制作而成的生物玻片标本叫切片,可见,题干中,小红在观察叶片结构实验时,切取叶片横切面,这是制作的临时切片来观察,可见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临时切片的含义,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根据制作材料和方法可以分为切片、涂片、装片三种。从固体材料如茎切取薄片制作而成的生物玻片标本叫切片;
从物体上用挑取、撕取、刮去的方法而制作的而成的生物玻片标本叫装片;
用液体的材料如血液或非常微小的生物,用吸管吸取制作而成的生物玻片标本就叫涂片,如血涂片。
14.【答案】叶脉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是由表皮细胞构成,其细胞外壁有一层角质层,这层角质层易透光但不易透水。叶肉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构成,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含叶绿体多,是被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脉里含有导管,可以从下往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还含有筛管,可以从上往下运输有机物,所以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
故答案为:叶脉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15.【答案】蒸腾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蒸腾作用对绿色植物的意义很重要,蒸腾作用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故答案为:蒸腾。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意义,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绿色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但这不是浪费,蒸腾作用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同时还帮助植物体有效的散热。
16.【答案】叶肉;叶脉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叶片由表皮、叶肉与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叶肉是分布在上、下表皮之间,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脉是叶片内的维管束,其主要功能是输导水分、无机盐和养料,并对叶片起机械支持作用。
故答案为:叶肉;叶脉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17.【答案】(1)变浑浊;透明
(2)气孔;保卫细胞;蒸腾作用
(3)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三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叶片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图一实验中,A装置是黑色塑料袋,叶片不见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进行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烧杯后,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是透明塑料袋,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B装置不变浑浊。所以,装置A(黑色塑料袋)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将两个塑料袋中的叶片摘下进行脱色、漂洗再滴加碘液检测,会变蓝的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透明塑料袋中的叶片。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所以,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主要是植物体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的。该结构是通过保卫细胞来控制开闭。这个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植物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在曲线图中:当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表示植物释放出二氧化碳,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分解有机物。当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时,表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积累有机物。所以,图二中6~18点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图三所示的C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此时段植物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有三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8.【答案】(1)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还是下表皮
(2)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3)②A叶片不做处理,B叶片上表皮涂上凡士林,C叶片下表皮涂上凡士林,D叶片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
(4)a>b>c>d
(5)①若a>b>c>d,则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②若a>c>b>d,则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③若a>b=c>d,则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一样多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根据探究叶片上气孔的分布情况,据此提出问题:叶片上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还是下表皮?
(2)根据提出的问题做出肯定性或否定性或选择性假设: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或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或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气孔一样多)。
(3)要验证上、下表皮的气孔数量多少,即验证上表皮或下表皮蒸腾作用的强度,用水分散失的量即枝条重量的减轻来衡量。根据实验器材,应对叶片做出以下处理:②A叶片不做处理,B叶片上表皮涂上凡士林,C叶片下表皮涂上凡士林,D叶片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A叶片上下表皮都进行蒸腾作用,做为对照;B叶片只有下表皮气孔可进行蒸腾作用;C叶片只有上表皮可进行蒸腾作用;D叶片不可进行蒸腾作用。
(4)若假设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预期结果为:a>c>b>d。
若假设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预期结果为:a>b>c>d。
若假设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气孔一样多,预期结果为:a>b=c>d。
(5)若a>b>c>d,则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若a>c>b>d,则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
若a>b=c>d,则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一样多。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19.【答案】(1)18
(2)线粒体
(3)AB;EF
(4)F
(5)将塑料袋套在绿色植物体上,在植物的茎基处扎紧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分析图二可知,一天内在18点时密闭装置内氧气浓度最高,因此,这个时间红墨水滴的位置在一天中移动到最右端。
(2)呼吸作用是指生物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图三中丙代表氧气,识图可知甲吸收氧气,则③表示呼吸作用,甲代表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3)识图可知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则④和⑥表示光合作用,乙代表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若图三中数字④和⑥所示的生理活动不发生时,即不进行光合作用时,因此,对应的是图二曲线中的AB和EF段。
(4)分析图二,该植物在一天中积累了有机物,依据是曲线中A点低于F点。
(5)该装置中,培养液和缓冲液中的水分也可以通过蒸发散失水分,因此要将塑料袋套在绿色植物体上,在植物的茎基处扎紧,避免培养液和缓冲液中的水分进入塑料袋内。
故答案为:(1)18;(2)线粒体;(3)AB和EF;(4)F;(5)将塑料袋套在绿色植物体上,在植物的茎基处扎紧。
【分析】植物呼吸作用在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光合作用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气孔是叶片散发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
20.【答案】(1)无机盐
(2)呼吸;叶绿体
(3)蒸腾
(4)随相对湿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速率增加;适量浇水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农作物栽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农技专家建议多施用农家肥,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无机盐,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为农家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实施到土壤中后,在分解者的作用下,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相比于化学合成的肥料来说,有机肥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图中可以看出,B过程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所以为植物的呼吸作用,A过程受消耗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A过程为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失到体外的过程是蒸腾作用,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影响气孔的开闭,在阴雨天光照强度弱,不利于气孔的开启,影响水蒸气的散失,从而降低了蒸腾作用,提高了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4)根据图中表格数据可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相对湿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速率增加,根据这个结果,要提高该农作物产量,我们可以增加相对湿度,所以,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量浇水。
故答案为:(1)无机盐;(2)呼吸、叶绿体;(3)蒸腾;(4)随相对湿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速率增加、适量浇水。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内容,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特别要注意此部分内容与农业生产生活的联系,比如:在移栽植物时,应该降低蒸腾作用(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雨天气或者傍晚移栽);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需要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延长光照时间、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昼夜温差等);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所以在农业生产中,要想办法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收获的粮食因进行呼吸作用而消耗等。
21.【答案】(1)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2)b→a→d→c
(3)水
(4)节约电能、节约水资源、节约用纸、减少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处理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光合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所以,图一水稻的C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所以,图二中的操作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b暗处理→a遮光照射→d酒精脱色→c漂洗加碘。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所以,水稻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图一中的A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4)我们要做到节能减排,就要从小事做起,人人动起手来,创建美好的家园。以下几点为可行的建议:①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②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手、洗菜、洗澡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冲厕所、浇花。③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④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⑤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种树,尤其是在公路旁。⑥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
【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
(2)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22.【答案】(1)氧气;叶脉;叶肉细胞
(2)A;二氧化碳
(3)⑤
(4)叶绿体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因此图甲中的A是二氧化碳,B是水,C是氧气,D是有机物。叶片由表皮、叶肉与叶脉三部分组成,其中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是分布在上、下表皮之间;叶脉是叶片内的维管束,因此图乙中的①是叶脉,②是上表皮,③是叶肉细胞,④是下表皮。
(2)根据光合作用的概念可知,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B水和A二氧化碳。
(3)表皮上有气孔,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则表示气孔结构的是⑤。
(4)叶绿体是含有绿色色素的质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23.【答案】(1)叶片数量;①
(2)越强
(3)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强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对照实验要控制单一变量,①②③的实验的变量是风速,①④⑤的变量是光照强度。即本实验使用了若干海桐枝条,这些枝条应长势一致,叶片数量相同。根据图乙实验设计可知,起对照作用的是第①组。
(2)①②③的实验的变量是风速,得出的结论是:风速越快,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
(3)①④⑤的变量是光照强度,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强。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条件:
①光照强度:在一定限度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
②温度:在一定限度内,蒸腾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
③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反之越强。
④空气流动状况: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
24.【答案】(1)蒸腾作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C
(3)25
(4)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增加原料二氧化碳浓度;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晚适当较低温度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所以,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使植物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
(2)根据分析可知:A.B点表示该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相对值是零,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A错误。
B.BC段表明随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B错误。
C.由曲线在AC段呈现出上升趋势可知: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C正确。
D.AB段表明随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逐渐减少,但光合作用强度仍然小于细胞呼吸强度。故AB段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C。
(3)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故在光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黑暗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表格丙中,蔬菜在24小时吸收二氧化碳的量=12小时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量-12小时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因此,经过计算可知,在25℃时,该数据最大(3.85-2.25=1.6mg/h)。所以,分析丙表可得出:温度控制在25℃时,该蔬菜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4)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夜晚无光,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由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弱,消耗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夜晚适当降低温度,也能使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因此,在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增加原料二氧化碳浓度;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晚适当较低温度。
【分析】分析图乙:①A点光照强度为零,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该点即表示植物呼吸速率。
②AB段表明随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但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呼吸强度。
③B点时,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B点称为光补偿点。
④BC段表明随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
⑤C点及该点以后,光照强度加强,但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称为光合作用的饱和点,C点对应的二氧化碳吸收值表示净光合速率。
25.【答案】(1)5;气孔;蒸腾;4;叶脉;水和无机盐
(2)大于;18;多(或高)
(3)适当降低温度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叶片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图甲中,1是上表皮,2是叶肉,3是下表皮,4是叶脉,5是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气体交换中,起重要作用,所以叶片进行气体吸收和释放的结构是5气孔。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经过叶脉、叶柄、茎中的筛管运到植物体的其它各处,筛管位于叶脉中,叶脉中除了有筛管还有导管,是运输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管道。
(2)乙图中,曲线代表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因为光合作用只在白天(有光情况下)进行,能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白天黑夜都可以进行,每时每刻都在释放二氧化碳,在12时至18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二氧化碳浓度减少,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AB段和DE段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植物消耗有机物,释放了二氧化碳;BD段中,二氧化碳浓度减少,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了有机物。在BD段中,植物一直都在积累有机物,则在D点,即18时左右,西瓜植株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多,图中曲线可以看出,E点比A点低,E点二氧化碳浓度低比A点低,所以24时比0时的西瓜植株内有机物量多。
(3)在夜间时,没有光照,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通过丙图可知,在相同环境中,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强度也相应降低。因此若要进一步促进西瓜生长,积累更多有机物,可以在夜间采取适当降低温度,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故答案为:(1)5、气孔、蒸腾、4、叶脉、水和无机盐;(2)大于、18、多(或高);(3)适当降低温度。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概念、联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此部分内容比较重要,为常考的内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明确几个知识点:气孔既是蒸腾作用失水的“门户”,也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阳光照射时,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无光时,光合作用无法进行,只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一般采取延长光照时间、适量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在夜间,适当的降低温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6.【答案】(1)①②③③⑤;水
(2)①
(3)竞争;是
(4)红色;AA或Aa 或a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图中,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③代表蒸腾作用;④代表物质在根、茎、叶的运输过程;⑤代表根对水的吸收过程。
在阳光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可同时进行;但在夜间,光合作用停止,蒸腾作用也大大减弱,而呼吸作用在白天、夜间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促进植物的根对矿物质的吸收,植物的蒸腾作用促进了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所以,绿色植物白天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①、②、③、④、⑤。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同时,提供了根吸水向上的拉力,同时促进了无机盐的运输。
(2)根据题干所述,“碳中和”的目标是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消耗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的过程,所以可以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以,促进图中的①光合作用,可以消耗更多的二氧化碳。
(3)竞争是指由于为了争夺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所以图中,生长在同块土地上的果树和茶树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根据小聪同学做的笔记:如果葡萄园、李子园有杂草时应该拔除,因为拔除草可以:③喷洒除草剂污染环境;④草死亡后可转化为有机肥;⑤杂草如被子覆于地面,避免土地裸露,能保持土壤水分。
(4)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的优良性状,所以,根据题意,果农用的接穗基因型为Aa,果皮红色;砧木为:果皮绿色,基因型aa,嫁接成活后,用接穗果枝自花传粉,李子成熟后随机抽查一个,其果皮颜色应该由接穗的基因决定,接穗的基因型为Aa,颜色应该是红色,胚芽是胚的一部分,胚是受精卵发育来的,接穗自花传粉时,即Aa和Aa,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形成的受精卵的基因型为:AA或Aa 或aa,所以胚芽的基因型为AA或Aa 或aa。
故答案为:(1) ①②③③⑤、水;(2)①;(3)竞争、是;(4)红色、AA或Aa 或aa。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过程、种间关系、嫁接过程中基因的遗传规律,这些内容都为基础知识,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中,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进行的时间、部位都有所不同,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光,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即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进行的速率不同;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能促进根对矿物质的吸收;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
27.【答案】(1)③
(2)二氧化碳;蒸腾
(3)呼吸;土壤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①水分从植物体内散失,是蒸腾作用;②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③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1)云南山茶花花朵的有机物通过图中过程③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如淀粉),制造的有机物可由筛管运输到块茎中储存。
(2)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说,是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提高大气湿度的生理活动是①蒸腾作用。
(3)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所以②呼吸作用分解细胞中的有机物,为其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生产上为了保证此生理过程正常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有土壤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
故答案为:(1)③;(2)二氧化碳;蒸腾;(3)呼吸;土壤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排水。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8.【答案】(1)胚根;③
(2)b
(3)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4)蒸腾作用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发育成根茎连接处,最后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西红柿果肉属于果皮,果皮是由③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2)根据分析可知,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图可知,光合作用是从b点开始的。
(3)图三中生理过程A是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为光合作用,所以为了增强西红柿植株的生理过程A光合作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原料即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来实现。
(4)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停地进行,蒸腾作用在散失水分的同时会带走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防止植物叶片被晒伤。
【分析】图一:①花柱,②胚珠,③子房壁。
图二:夜晚没有阳光不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强度为0,所以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曲线Ⅱ表示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三:生理过程A为光合作用,生理过程B为呼吸作用。
29.【答案】(1)豆科植物的根瘤中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
(2)吃饭时谈笑风生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将喉门盖住,食物会误入气管
(3)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
(4)环境污染、栖息地减少、人类捕杀;保护环境、禁止捕食青蛙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即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2)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
(3)“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带走大树周围的一些热量,从而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使得大树地下比较凉爽。
(4)青蛙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离不开水,因此环境的变化会造成青蛙数量的变化。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人类对青蛙的捕杀是造成青蛙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针对此原因,我们要禁止捕食青蛙;防止生产与生活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以保护青蛙等。
【分析】(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2)食物由口腔经咽再进入食道,吸入鼻腔的空气经过咽再进入气管。可见,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30.【答案】(1)a、b、c
(2)二氧化碳浓度
(3)G
(4)线粒体
(5)二氧化碳
(6)大于;一天24小时后(H点)最终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初始(E点)的低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在图一中的B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为0,此时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此时植物同时进行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和c光合作用。
(2)图一中,CD段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此时已经达到了饱和点,说明光合作用还受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3)根据分析可知,当曲线上升时(EF和GH),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者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间段内植物表现出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氧气浓度不断下降;当曲线下降时(FG),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此时间段内植物表现出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氧气浓度不断上升,所以一天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时候是图二中的G点。
(4)根据分析可知,a过程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内进行的。
(5)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所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6)一天24小时后(H点)最终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初始(E点)的低,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则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总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总量。
【分析】图一:A点光照强度为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AB段,二氧化碳吸收量小于零,表示此光照强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C段,二氧化碳吸收量大于零,表示此光照强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CD段表示,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图二:图二表示密闭大棚内一天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当曲线上升时(EF和GH),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者只进行呼吸作用;当曲线下降时(FG),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并且图中F、G两点为平衡点,即二氧化碳吸收等于释放,表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图三:a过程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为呼吸作用;b过程水蒸气从叶片散失,为蒸腾作用;c过程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光合作用。
31.【答案】(1)b
(2)叶绿体
(3)II;a
(4)温度
(5)6-18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同时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因为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植物的[b]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2)结合分析可知:c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有光,实质是: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里面。
(3)图甲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植物在白天有光的条件下,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因为无光故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可见在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的是图乙中Ⅱ,即图甲中的a呼吸作用。
(4)白天12点左右,温度较高,所以Ⅱ呼吸作用会增强。
(5)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据图乙可见:在6点~18点,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得以积累。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32.【答案】(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
(2)不能;缺乏CO2
(3)绿色部分的一部分作遮光处理
(4)蒸腾作用;生物圈的水循环
(5)A
(6)1;5;液泡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光合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图甲中的A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非绿色部分与绿色部分对比,能变蓝的是绿色部分,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图甲中的B叶片经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后,其绿色部分不能变蓝,因为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该实验的变量是光,因此要将叶片作有光无光的对照实验,因此实验初,若要以图甲中的A叶片进行相关实验,以此验证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那么需要对A叶片进行的相应处理是绿色部分的一部分作遮光处理。
(4)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图乙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B是蒸腾作用,植物通过这种生理活动从而可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5)图乙中A是呼吸作用,B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因此图乙叶片夜间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6)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可见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比较,其特有的结构除叶绿体外,还具1细胞壁,5液泡。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33.【答案】(1)筛管
(2)小肠;右心房
(3)减小
(4)蒸腾
(5)c、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所以,绿色开花植物光合作用制造a,a通过筛管运到各处器官。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所以,a主要在消化道的小肠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根据血液循环途径可知:a通过小肠的吸收作用进入小肠周围的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所以,a最先进入心脏四腔中的右心房,再运到组织细胞。
(3)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减小,于是b氧气被吸入肺。
(4)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所以,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植物运输[d]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
(5)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c]二氧化碳和[d]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所以,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可用图中c、d表示。
【分析】(1)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筛管可以将叶片制造的有机物从上往下的运输到根等器官。
(2)血液循环的途径:
(3)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4)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5)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4.【答案】(1)生殖
(2)气孔;氧气
(3)表皮
(4)②
(5)蒸腾作用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的概念;叶片的结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被子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根据功能可将它们分为营养器官(功能是获取或者输送营养,如根、茎、叶)和生殖器官(功能就是繁殖后代,如花、果实、种子)。因此,黄河蜜的果实属于生殖器官。
(2)表皮上分布有⑤气孔,它是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是通过⑤气孔进入叶片内部,被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
(3)(4)绿色植物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其中表皮由①上表皮和④下表皮组成,起保护作用;叶肉包括②栅栏组织和③海绵组织,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叶脉的作用是支持和输导。
(5)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的意义有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降低植物体表面的温度,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35.【答案】(1)呼吸;线粒体
(2)蒸腾;成熟(根毛)
(3)光照;未遮光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图中A过程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可以推测A过程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发生在活细胞的线粒体中,分节有饥饿,释放能量供生物体生命活动利用。
(2)过程B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所以此过程为蒸腾作用,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成熟区内部分化出了导管,这些特点适于吸收和运输水分。
(3)C过程是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可见此过程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光,在光下,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出氧气,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的特性,所以,实验中,滴加碘液后,叶片上变蓝的部位是未遮光的部位,遮光部位没有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所以滴加碘液也不会变蓝。
故答案为:(1)呼吸、线粒体;(2)蒸腾、成熟(根毛);(3)光照、未遮光。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三大胜利作用,为基础题,此部分内容为重点内容,考点较多,需要明确: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不受光照的限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它是“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能转化成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可以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供给植物的生命活动利用。
36.【答案】(1)水、氧气;导管、筛管;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2)甲;蒸腾作用;甲乙相等
(3)14a-24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筛管及其对有机物的运输;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根据图中所示可知,图1中,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淀粉和氧气,所以,图中的Ⅰ是由导管进入叶片的所以是水,Ⅳ通过叶片上的气孔释放出来,可以断定是氧气,A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应为导管,向上运输根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B的运输方向是自上而下,应为筛管,是向下运输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同时,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
(2)图2中,6点到20点时间段,甲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速率高于乙植物,所以,甲种植物合成断定有机物较多。乙植物在12点左右光合作用速率有所降低,因为在此时段,因光照强度强、气温较高,蒸腾作用强度强,所以,为了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降低蒸腾作用,气孔关闭,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图2中甲、乙两种植物叶片在16:00时有交点,这说明此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相等。
(3)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光,即在光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黑暗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根据题意所述,甲植物的叶片置于恒定光照条件下14小时后,每平方厘米叶面积合成有机物的量为:14a,呼吸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即每时每刻,植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所以,24小时内每平方厘米叶面积消耗的有机物量为24b,可见,甲植物在上述24小时内每平方厘米叶面积积累有机物为14a-24b 毫克。
故答案为:(1)水、氧气、导管、筛管、光能转变为化学能;(2)甲、蒸腾作用、甲乙相等;(3)14a-24b。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相关知识,此部分内容为重点也为考点内容,需要熟记基础知识: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由此可知,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通过气孔从空气中进入叶片的;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的过程,在无光和有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根尖的成熟区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进入叶片,叶脉中的导管具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筛管是运输叶片制造的有机物的,方向的自下而上。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