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人体对外界的感知(1)
一、单选题
1.(2021·赤峰)2021年3月29日是第2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是中小学生远离交通事故,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准则。某学生骑车遇到红灯信号停车等待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遇到红灯停车属于简单反射
B.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只有视觉中枢
C.遇到红灯停车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D.红灯信号形成的物像在视网膜上
【答案】D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遇到红灯停车,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反射,是人出生后形成的,这属于复杂反射,也叫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
B.遇到红灯停车,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一般有视觉中枢和运动神经中枢,B不符合题意。
C.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而遇到红灯停车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C不符合题意。
D.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睛,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可见,红灯信号形成的物像在视网膜上,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2021·荆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神奇之处在于,我们无论是看近处还是远处、移动还是静止的目标,都能将其成像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
A.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D.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晶状体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的平滑肌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3.(2021·株洲)每年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心所有人的听力健康——检查、康复、交流”。某人检查时发现耳的结构和功能正常,可是听不到声音,其异常部位可能是( )
A.鼓膜 B.小脑 C.耳蜗 D.大脑皮层
【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若某人的耳结构完好无损,但没有听觉,说明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
故答案为:D。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4.(2021·永州)人体听觉形成顺序正确的是( )
①耳蜗
②外耳道
③听小骨
④鼓膜
⑤大脑皮层
⑥听觉神经
A.②④③①⑤⑥ B.②④③①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④①③⑥⑤
【答案】B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外界声波→②外耳道(传递声波)→④鼓膜(产生振动)→③听小骨(传递振动)→①耳蜗(感受振动,产生兴奋,但不形成听觉)→⑥听觉神经(传导兴奋)→⑤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故答案为:B。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5.(2021·江津)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安全行车的重要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的瞳孔将变小
B.要看清近处的信号标志需要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C.形成信号图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脉络膜和视觉中枢
D.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
【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的瞳孔将变大,以使反射进入眼睛的光线增多,A不符合题意。
B.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视近物,晶状体凸度变大;视远物,晶状体凸度变小。故要看清近处的信号标志需要调节晶状体的曲度,B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形成信号图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C不符合题意。
D.结合分析可知: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
6.(2021·青海)人们在看电影和听评书时都需要用到眼和耳。则视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分别位于( )
A.视网膜 耳蜗 B.角膜 鼓膜
C.晶状体 耳郭 D.巩膜 前庭
【答案】A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眼球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角膜无色透明,便于光线通过,巩膜是白色坚韧,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内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做瞳孔,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内膜即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人的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因此,人的视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分别位于视网膜和耳蜗。
故答案为:A。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7.(2021·营口)眼球成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A.晶状体、视神经 B.巩膜、视网膜
C.晶状体、视觉中枢 D.视网膜、视觉中枢
【答案】D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眼球成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
故答案为:D。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8.(2021·鸡西)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由于气压变化大,乘务员有时要给乘客发口香糖并要求他们咀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保护鼓膜 B.防止打瞌睡
C.帮助呼吸 D.保持口腔卫生
【答案】A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
故答案为:A。
【分析】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振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可使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
9.(2021·北京)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位于(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
【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不符合题意。
B.鼓膜的作用是能感应由外耳道传入的声波,产生振动并牵动附着其上的听小骨链,使声波的刺激传进中耳,不符合题意。
C.听小骨的作用是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传导过程还像放大器一样,把声音信号放大数倍,所以即使很轻微的声音人们也能听到。听骨为人体中最小的骨,又称为听小骨,由锤骨、砧骨及镫骨组成,不符合题意。
D.耳蜗的作用:耳蜗具有传音、感音、平衡功能。耳蜗位于前庭的前内方,形似蜗牛壳,为螺旋形骨管,是内耳的一部分,与前庭和半规管组成内耳又称迷路。耳蜗的蜗管内含淋巴是耳蜗的传音结构;耳蜗的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内有多种听觉感受细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10.(2021·通辽)如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我们听音乐时,声波引起4振动
B.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4或5
C.结构3是听觉形成的部位
D.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4两侧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动,故当我们听音乐时,声波引起[4]鼓膜振动,A不符合题意。
B.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5]外耳道或[4]鼓膜,从而影响听觉的形成,B不符合题意。
C.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可见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C符合题意。
D.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将口张开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1.(2021·吉林)图是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中外形类似于蜗牛壳,具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图中结构依次是:①耳郭(耳廓),②外耳道,③鼓膜,④耳蜗。
A.耳郭收集声音,A不符合题意。
B.外耳道传送声波,B不符合题意。
C.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C不符合题意。
D.耳蜗具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含听觉感受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2.(2021·长沙)良好的行为能有效地保护视力、预防近视。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视力的是( )
A.定期检查视力 B.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
C.增加户外活动 D.读书写字保持良好坐姿
【答案】B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有效预防该眼疾的具体措施是: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 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不利于保护视力的是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
故答案为:B。
【分析】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或光线过暗,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使睫状体持续收缩,调节负担过重,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
13.(2021·邵阳)中小学生连续看书、看电视时间越长,发生近视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保护视力,预防近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做眼保健操 B.强光下看书 C.躺卧看书 D.走路看书
【答案】A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可有效地预防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写字1小时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四不看是: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题干中,做眼保健操可预防近视,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三要:①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厘米;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向远处眺望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①不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②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③不在躺卧时看书;④不在走路时看书。
14.(2021·襄阳)你看到一只蝴蝶朝你迎面翩翩飞来,物像形成的部位是( )
A.角膜 B.视网膜 C.视觉神经 D.视觉中枢
【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象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物像形成的部位是视网膜。
故答案为:B。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5.(2021·百色)据统计,我国超半数的儿童、青少年存在近视问题。近视主要是长时间看电视或玩手机等用眼过度引起的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矫正近视应配戴( )
A.太阳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D.凹透镜
【答案】D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
故答案为:D。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16.(2021·淄博)研究表明,眼保健操是根据中国古代的医学推拿、经络理论,结合体育医疗综合而成的按摩法。坚持做眼操,利于改善眼的疲劳,预防近视等眼部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学生听见眼保健操音乐的感受器位于鼓膜
B.在大脑皮层一定区域形成听觉的过程是反射
C.学生能准确按摩相应部位离不开小脑的调节
D.做完眼保健操后眺望远方,眼球的晶状体曲度变大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近视、远视;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学生听见眼保健操音乐的感受器位于耳蜗,A不符合题意。
B.在大脑皮层一定区域形成听觉的过程不是反射,B不符合题意。
C.小脑作用是协调运动,所以学生能准确按摩相应部位离不开小脑的调节,C符合题意。
D.做完眼保健操后眺望远方,眼球的晶状体曲度变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7.(2021·龙东)用药不当会损害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引起耳聋,该细胞位于( )
A.听小骨 B.半规管 C.鼓膜 D.耳蜗
【答案】D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所以,用药不当会损害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引起耳聋,该细胞位于耳蜗。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8.(2021·龙东)在人眼中,俗称“黑眼球”和“白眼球”的是( )
A.角膜和巩膜 B.虹膜和巩膜
C.虹膜和脉络膜 D.巩膜和视网膜
【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俗称“白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9.(2021·大同)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打乒乓球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使睫状体得到锻炼,有助于保护青少年视力。睫状体可调节的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视网膜
【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故答案为:B。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0.(2021·常德)在眼球的结构中,具有折光与感光作用的分别是( )
A.角膜、晶状体 B.虹膜、玻璃体
C.晶状体、视网膜 D.瞳孔、视网膜
【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因此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是晶状体;能感受光的刺激的结构是视网膜。
故答案为:C。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1.(2021·乐山)当我们走进食堂时,多种感觉的形成让我们享受到饭菜的色、香、味。下列感觉形成所对应的感受器分布的位置,错误的是( )
A.饭菜的气味——鼻腔黏膜 B.同学的谈话——鼓膜
C.饭菜的味道——舌的表面 D.饭菜的颜色——视网膜
【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耳的结构及功能;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A、鼻强是嗅觉器官,鼻腔黏膜可感受饭菜的气味,A说法正确。
B、耳是听觉器官,同学的谈话的感受器是耳蜗,听觉形成部位是听觉感受器,B说法错误。
C、舌是味觉器官,饭菜的味道的感受器是舌的表面,C说法正确。
D、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折射,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人的感觉器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记: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明确:视觉感受器为视网膜,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听觉感受器是耳蜗,听觉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22.(2021·聊城)下图为人眼球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由看黑板转为看书时,结构4的曲度变大
B.当我们由光线明亮的地方进人黑暗处时,2将变大
C.6的作用是感受光的刺激,并形成视觉
D.结构4和8对光线都有折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图中4是晶状体,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变大,所以,当由看黑板转为看书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A说法正确。
B、图中,2是瞳孔,位于虹膜中央,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故当我们由光线明亮的地方进人黑暗处时,瞳孔将变大,B说法正确。
C、图中6是视网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为是视觉感受器,但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C说法错误。
D、图中4是晶状体,8是玻璃体,晶状体似双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对光线也有折射作用,故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光线都有折射作用,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此部分内容需要明确: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把物象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眼球的结中,晶状体和玻璃体都具有折射作用,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曲度变大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曲度变小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23.(2021·青岛)如图是人的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⑥后,在③上形成视觉
B.通常说的黑眼睛和蓝眼睛,是因为①的颜色不同
C.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很容易损伤a
D.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c
【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图中①巩膜、②脉络膜、③视网膜、④视神经、⑤玻璃体、⑥晶状体。a鼓膜、b听小骨、c耳蜗、d听神经。
A.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⑥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③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③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A不符合题意。
B.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通常说的黑眼睛和蓝眼睛,是因为虹膜的颜色不同;①巩膜的特点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人眼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B不符合题意。
C.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很容易损伤a鼓膜,C符合题意。
D.听觉感受器是c耳蜗,形成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视觉中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二、综合题
24.(2021·本溪)下图是近视眼矫正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眼睛里被称为“黑眼珠”的部分是指 ,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 。
(2)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物像落在 的 方。
(3)近视眼需配戴 加以矫正。
【答案】(1)虹膜;巩膜
(2)视网膜;前
(3)凹透镜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1)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说人眼的“黑眼球”实际上指的是虹膜。巩膜的特点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人眼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
(2)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即近视眼是由晶状体过度变凸造成的,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3)通过(2)分析可知,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25.(2021·鄂州)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资料1:人吃酸梅子时,唾液腺会分泌唾液。
资料2:凡是吃过梅子的人,再看到梅子时,也能出现分泌唾液的反射。
资料3: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记载: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日“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1)人体生命活动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 完成的。
(2)当你看到梅子时,梅子身上的反射光线进人你的眼睛依次通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 ,上形成梅子的物像。
(3)上述资料有三种现象:“吃梅分泌唾液”、“看梅分泌唾液”、“谈梅分泌唾液”。其中“谈梅分泌唾液”属于 (填“简单”或“复杂”)反射。谈论梅子也能分泌唾液,这一反射过程与 中的语言神经中枢有关。
【答案】(1)神经元(或神经细胞);反射弧
(2)视网膜
(3)复杂;大脑皮层(或大脑)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2)感受光的刺激和形成物像的部位是视网膜,视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3)吃梅分泌唾液属于简单反射。谈梅分泌唾液属于复杂反射,由大脑皮层控制。谈论梅子也能分泌唾液,这一反射过程与大脑皮层中的语言神经中枢有关。
【分析】(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2)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是一种本能,在大脑皮层一下的中枢的参与下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形成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26.(2021·邵阳)“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要安全开车,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司机在车内未配戴眼镜的情况下,能看清身边的方向盘,却看不清远处的交通指示牌,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图中结构① (填写名称)曲度过大。该司机患有近视,可以通过配戴 (填“凸”或“凹”)透镜加以矫正。
(2)该司机行车至路口时,突然从路边蹿出一只宠物狗,他立即刹车。此过程中神经冲动(兴奋)传递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单选)。
A.③→⑥→⑩→ → →⑨→⑤ B.③→⑥→⑩→ → →⑧→④
C.④→⑧→ →⑨→⑤ D.⑤→⑨→ →⑧→④
(3)该宠物狗受到惊吓后,再次遇到此类紧急情况就会远远躲开。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小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4)该司机白天行车经过一条长5km的隧道,出隧道口时,他的瞳孔将会 (填“扩大”或“缩小”或“不变”)。
【答案】(1)晶状体;凹
(2)A
(3)学习
(4)缩小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近视、远视;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题图中:①是晶状体,②是角膜,③是视网膜,④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⑥是视神经,⑦是上行传导神经纤维,⑧是传入神经,⑨是传出神经,⑩是大脑皮层, 是下行传导神经纤维, 脊髓的灰质。
(1)如果某位司机能看清方向盘,却看不清远处的交通指示牌,说明司机是近视眼,近视眼的成因是眼球的前后很过大,再一个就是结构[①]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物像,他开车时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纠正。
(2)司当汽车驾驶员看到路口的宠物狗时,立即刹车减速,是对宠物狗这种信号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此反射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条件反射。此反射的神经冲动的传导路线:③视网膜→⑥视神经→⑩大脑皮层→ 下行传导神经纤维→ 脊髓的灰质→⑨传出神经→⑤效应器,故答案为:A。
(3)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所以,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小狗的“再次遇到此类紧急情况就会远远躲开”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4)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所以,该司机白天行车经过一条长5km的隧道,出隧道口时,光照变强,他的瞳孔将会缩小。
【分析】(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1 / 1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人体对外界的感知(1)
一、单选题
1.(2021·赤峰)2021年3月29日是第2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是中小学生远离交通事故,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准则。某学生骑车遇到红灯信号停车等待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遇到红灯停车属于简单反射
B.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只有视觉中枢
C.遇到红灯停车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D.红灯信号形成的物像在视网膜上
2.(2021·荆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神奇之处在于,我们无论是看近处还是远处、移动还是静止的目标,都能将其成像在视网膜上,这是因为( )
A.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 D.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3.(2021·株洲)每年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心所有人的听力健康——检查、康复、交流”。某人检查时发现耳的结构和功能正常,可是听不到声音,其异常部位可能是( )
A.鼓膜 B.小脑 C.耳蜗 D.大脑皮层
4.(2021·永州)人体听觉形成顺序正确的是( )
①耳蜗
②外耳道
③听小骨
④鼓膜
⑤大脑皮层
⑥听觉神经
A.②④③①⑤⑥ B.②④③①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④①③⑥⑤
5.(2021·江津)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安全行车的重要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的瞳孔将变小
B.要看清近处的信号标志需要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C.形成信号图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脉络膜和视觉中枢
D.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
6.(2021·青海)人们在看电影和听评书时都需要用到眼和耳。则视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分别位于( )
A.视网膜 耳蜗 B.角膜 鼓膜
C.晶状体 耳郭 D.巩膜 前庭
7.(2021·营口)眼球成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A.晶状体、视神经 B.巩膜、视网膜
C.晶状体、视觉中枢 D.视网膜、视觉中枢
8.(2021·鸡西)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由于气压变化大,乘务员有时要给乘客发口香糖并要求他们咀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保护鼓膜 B.防止打瞌睡
C.帮助呼吸 D.保持口腔卫生
9.(2021·北京)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位于(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
10.(2021·通辽)如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我们听音乐时,声波引起4振动
B.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4或5
C.结构3是听觉形成的部位
D.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可使4两侧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11.(2021·吉林)图是耳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中外形类似于蜗牛壳,具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2021·长沙)良好的行为能有效地保护视力、预防近视。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视力的是( )
A.定期检查视力 B.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
C.增加户外活动 D.读书写字保持良好坐姿
13.(2021·邵阳)中小学生连续看书、看电视时间越长,发生近视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保护视力,预防近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做眼保健操 B.强光下看书 C.躺卧看书 D.走路看书
14.(2021·襄阳)你看到一只蝴蝶朝你迎面翩翩飞来,物像形成的部位是( )
A.角膜 B.视网膜 C.视觉神经 D.视觉中枢
15.(2021·百色)据统计,我国超半数的儿童、青少年存在近视问题。近视主要是长时间看电视或玩手机等用眼过度引起的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矫正近视应配戴( )
A.太阳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D.凹透镜
16.(2021·淄博)研究表明,眼保健操是根据中国古代的医学推拿、经络理论,结合体育医疗综合而成的按摩法。坚持做眼操,利于改善眼的疲劳,预防近视等眼部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学生听见眼保健操音乐的感受器位于鼓膜
B.在大脑皮层一定区域形成听觉的过程是反射
C.学生能准确按摩相应部位离不开小脑的调节
D.做完眼保健操后眺望远方,眼球的晶状体曲度变大
17.(2021·龙东)用药不当会损害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引起耳聋,该细胞位于( )
A.听小骨 B.半规管 C.鼓膜 D.耳蜗
18.(2021·龙东)在人眼中,俗称“黑眼球”和“白眼球”的是( )
A.角膜和巩膜 B.虹膜和巩膜
C.虹膜和脉络膜 D.巩膜和视网膜
19.(2021·大同)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打乒乓球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使睫状体得到锻炼,有助于保护青少年视力。睫状体可调节的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视网膜
20.(2021·常德)在眼球的结构中,具有折光与感光作用的分别是( )
A.角膜、晶状体 B.虹膜、玻璃体
C.晶状体、视网膜 D.瞳孔、视网膜
21.(2021·乐山)当我们走进食堂时,多种感觉的形成让我们享受到饭菜的色、香、味。下列感觉形成所对应的感受器分布的位置,错误的是( )
A.饭菜的气味——鼻腔黏膜 B.同学的谈话——鼓膜
C.饭菜的味道——舌的表面 D.饭菜的颜色——视网膜
22.(2021·聊城)下图为人眼球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由看黑板转为看书时,结构4的曲度变大
B.当我们由光线明亮的地方进人黑暗处时,2将变大
C.6的作用是感受光的刺激,并形成视觉
D.结构4和8对光线都有折射作用
23.(2021·青岛)如图是人的眼球和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⑥后,在③上形成视觉
B.通常说的黑眼睛和蓝眼睛,是因为①的颜色不同
C.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很容易损伤a
D.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c
二、综合题
24.(2021·本溪)下图是近视眼矫正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眼睛里被称为“黑眼珠”的部分是指 ,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 。
(2)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物像落在 的 方。
(3)近视眼需配戴 加以矫正。
25.(2021·鄂州)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资料1:人吃酸梅子时,唾液腺会分泌唾液。
资料2:凡是吃过梅子的人,再看到梅子时,也能出现分泌唾液的反射。
资料3: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记载: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日“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1)人体生命活动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 完成的。
(2)当你看到梅子时,梅子身上的反射光线进人你的眼睛依次通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 ,上形成梅子的物像。
(3)上述资料有三种现象:“吃梅分泌唾液”、“看梅分泌唾液”、“谈梅分泌唾液”。其中“谈梅分泌唾液”属于 (填“简单”或“复杂”)反射。谈论梅子也能分泌唾液,这一反射过程与 中的语言神经中枢有关。
26.(2021·邵阳)“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要安全开车,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司机在车内未配戴眼镜的情况下,能看清身边的方向盘,却看不清远处的交通指示牌,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图中结构① (填写名称)曲度过大。该司机患有近视,可以通过配戴 (填“凸”或“凹”)透镜加以矫正。
(2)该司机行车至路口时,突然从路边蹿出一只宠物狗,他立即刹车。此过程中神经冲动(兴奋)传递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单选)。
A.③→⑥→⑩→ → →⑨→⑤ B.③→⑥→⑩→ → →⑧→④
C.④→⑧→ →⑨→⑤ D.⑤→⑨→ →⑧→④
(3)该宠物狗受到惊吓后,再次遇到此类紧急情况就会远远躲开。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小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4)该司机白天行车经过一条长5km的隧道,出隧道口时,他的瞳孔将会 (填“扩大”或“缩小”或“不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A.遇到红灯停车,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反射,是人出生后形成的,这属于复杂反射,也叫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
B.遇到红灯停车,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一般有视觉中枢和运动神经中枢,B不符合题意。
C.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而遇到红灯停车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C不符合题意。
D.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睛,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可见,红灯信号形成的物像在视网膜上,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晶状体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的平滑肌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3.【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若某人的耳结构完好无损,但没有听觉,说明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
故答案为:D。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4.【答案】B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外界声波→②外耳道(传递声波)→④鼓膜(产生振动)→③听小骨(传递振动)→①耳蜗(感受振动,产生兴奋,但不形成听觉)→⑥听觉神经(传导兴奋)→⑤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故答案为:B。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5.【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的瞳孔将变大,以使反射进入眼睛的光线增多,A不符合题意。
B.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视近物,晶状体凸度变大;视远物,晶状体凸度变小。故要看清近处的信号标志需要调节晶状体的曲度,B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形成信号图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C不符合题意。
D.结合分析可知: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
6.【答案】A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眼球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角膜无色透明,便于光线通过,巩膜是白色坚韧,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内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做瞳孔,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内膜即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人的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因此,人的视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分别位于视网膜和耳蜗。
故答案为:A。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①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③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④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⑤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7.【答案】D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眼球成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
故答案为:D。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8.【答案】A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
故答案为:A。
【分析】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振动剧烈导致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可使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
9.【答案】D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不符合题意。
B.鼓膜的作用是能感应由外耳道传入的声波,产生振动并牵动附着其上的听小骨链,使声波的刺激传进中耳,不符合题意。
C.听小骨的作用是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传导过程还像放大器一样,把声音信号放大数倍,所以即使很轻微的声音人们也能听到。听骨为人体中最小的骨,又称为听小骨,由锤骨、砧骨及镫骨组成,不符合题意。
D.耳蜗的作用:耳蜗具有传音、感音、平衡功能。耳蜗位于前庭的前内方,形似蜗牛壳,为螺旋形骨管,是内耳的一部分,与前庭和半规管组成内耳又称迷路。耳蜗的蜗管内含淋巴是耳蜗的传音结构;耳蜗的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内有多种听觉感受细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
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10.【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动,故当我们听音乐时,声波引起[4]鼓膜振动,A不符合题意。
B.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5]外耳道或[4]鼓膜,从而影响听觉的形成,B不符合题意。
C.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可见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C符合题意。
D.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将口张开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1.【答案】D
【知识点】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图中结构依次是:①耳郭(耳廓),②外耳道,③鼓膜,④耳蜗。
A.耳郭收集声音,A不符合题意。
B.外耳道传送声波,B不符合题意。
C.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C不符合题意。
D.耳蜗具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含听觉感受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2.【答案】B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有效预防该眼疾的具体措施是: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 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不利于保护视力的是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
故答案为:B。
【分析】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或光线过暗,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使睫状体持续收缩,调节负担过重,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
13.【答案】A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可有效地预防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写字1小时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四不看是: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题干中,做眼保健操可预防近视,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三要:①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厘米;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向远处眺望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①不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②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③不在躺卧时看书;④不在走路时看书。
14.【答案】B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象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物像形成的部位是视网膜。
故答案为:B。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5.【答案】D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
故答案为:D。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16.【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近视、远视;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学生听见眼保健操音乐的感受器位于耳蜗,A不符合题意。
B.在大脑皮层一定区域形成听觉的过程不是反射,B不符合题意。
C.小脑作用是协调运动,所以学生能准确按摩相应部位离不开小脑的调节,C符合题意。
D.做完眼保健操后眺望远方,眼球的晶状体曲度变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17.【答案】D
【知识点】耳的卫生保健
【解析】【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所以,用药不当会损害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引起耳聋,该细胞位于耳蜗。
故答案为:D。
【分析】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8.【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俗称“白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9.【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故答案为:B。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0.【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因此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是晶状体;能感受光的刺激的结构是视网膜。
故答案为:C。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1.【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耳的结构及功能;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A、鼻强是嗅觉器官,鼻腔黏膜可感受饭菜的气味,A说法正确。
B、耳是听觉器官,同学的谈话的感受器是耳蜗,听觉形成部位是听觉感受器,B说法错误。
C、舌是味觉器官,饭菜的味道的感受器是舌的表面,C说法正确。
D、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折射,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人的感觉器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记: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明确:视觉感受器为视网膜,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听觉感受器是耳蜗,听觉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22.【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图中4是晶状体,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变大,所以,当由看黑板转为看书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大,A说法正确。
B、图中,2是瞳孔,位于虹膜中央,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故当我们由光线明亮的地方进人黑暗处时,瞳孔将变大,B说法正确。
C、图中6是视网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为是视觉感受器,但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C说法错误。
D、图中4是晶状体,8是玻璃体,晶状体似双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对光线也有折射作用,故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光线都有折射作用,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此部分内容需要明确: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把物象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眼球的结中,晶状体和玻璃体都具有折射作用,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曲度变大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曲度变小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23.【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耳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图中①巩膜、②脉络膜、③视网膜、④视神经、⑤玻璃体、⑥晶状体。a鼓膜、b听小骨、c耳蜗、d听神经。
A.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⑥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③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③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A不符合题意。
B.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通常说的黑眼睛和蓝眼睛,是因为虹膜的颜色不同;①巩膜的特点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人眼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B不符合题意。
C.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很容易损伤a鼓膜,C符合题意。
D.听觉感受器是c耳蜗,形成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视觉中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4.【答案】(1)虹膜;巩膜
(2)视网膜;前
(3)凹透镜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1)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说人眼的“黑眼球”实际上指的是虹膜。巩膜的特点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人眼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
(2)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即近视眼是由晶状体过度变凸造成的,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3)通过(2)分析可知,近视眼需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25.【答案】(1)神经元(或神经细胞);反射弧
(2)视网膜
(3)复杂;大脑皮层(或大脑)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2)感受光的刺激和形成物像的部位是视网膜,视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3)吃梅分泌唾液属于简单反射。谈梅分泌唾液属于复杂反射,由大脑皮层控制。谈论梅子也能分泌唾液,这一反射过程与大脑皮层中的语言神经中枢有关。
【分析】(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2)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是一种本能,在大脑皮层一下的中枢的参与下完成;条件反射是后天通过学习或训练形成的,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26.【答案】(1)晶状体;凹
(2)A
(3)学习
(4)缩小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近视、远视;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题图中:①是晶状体,②是角膜,③是视网膜,④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⑥是视神经,⑦是上行传导神经纤维,⑧是传入神经,⑨是传出神经,⑩是大脑皮层, 是下行传导神经纤维, 脊髓的灰质。
(1)如果某位司机能看清方向盘,却看不清远处的交通指示牌,说明司机是近视眼,近视眼的成因是眼球的前后很过大,再一个就是结构[①]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物像,他开车时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纠正。
(2)司当汽车驾驶员看到路口的宠物狗时,立即刹车减速,是对宠物狗这种信号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此反射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条件反射。此反射的神经冲动的传导路线:③视网膜→⑥视神经→⑩大脑皮层→ 下行传导神经纤维→ 脊髓的灰质→⑨传出神经→⑤效应器,故答案为:A。
(3)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所以,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小狗的“再次遇到此类紧急情况就会远远躲开”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4)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所以,该司机白天行车经过一条长5km的隧道,出隧道口时,光照变强,他的瞳孔将会缩小。
【分析】(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