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血管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血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17 20:01:51

文档简介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血管
一、单选题
1.(2021·娄底)生物兴趣小组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下列做法及判断不科学的是(  )
A.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
B.用显微镜观察尾鳍的流动情况时,应该先用低倍物镜观察
C.小组成员看到视野中的某条血管时,判断为毛细血管,其依据是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D.组成员看到视野中的某条血管时,判断为小动脉,其依据为血液由小血管流向主干
2.(2021·贵州)下列各血管管内血流速度比较,正确的是(  )
A.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B.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C.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D.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3.(2021·南海)下图中“→”表示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其中箭头处的血管可确定为动脉的有(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4.(2021·北京)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流动的管道。以下关于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管壁弹性大,血液流速快 B.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C.毛细血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 D.肺动脉中的血液含氧丰富
5.(2021·太原)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寻找小动脉最简便而准确的方法是(  )
A.寻找血液含氧量高、颜色鲜红的血管
B.寻找其中血液来自心脏的血管
C.寻找其中的血液流向分支的血管
D.寻找血液流速较快的血管
6.(2021·大同)如图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模式图。中医常通过“切脉”来诊断疾病,所“切”血管是(  )
A.① B.②
C.③ D.所有血管都可以
7.(2021·恩施)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组成,具有运输功能。针对图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A血管表示医生给病人静脉注射时,针头刺入的血管
B.乙图C表示人体肺部毛细血管网,B代表的血管是肺动脉
C.丙图中曲线代表氧气的变化,B可表示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D.丁图中血液性质发生变化的部位为①和②处;体肺循环起点均为心室,终点均为心房
8.(2021·河南)下图为人体三类血管横切面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的管壁较薄且有瓣膜,为静脉
B.乙管壁的平滑肌较厚,弹性大
C.丙的结构特点便于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D.血液在三类血管中的流动方向为甲→丙→乙
9.(2021·贺州)图中,乙图所示医生把脉的血管与甲图心脏中的哪个腔相连?(  )
A.①——右心房 B.②——右心室
C.③——左心房 D.④——左心室
10.(2021·宜昌)据报道,输入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可治疗该病的危重病患者,对此认识:①康复者的血浆中含大量抗体;②医生为康复者抽血时,针头刺入的是动脉;③医生为患者输血,针刺入的是静脉;④康复者的血浆随患者血液进入到他的肺部所经过的途径依次是图中的③→④→①→②,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2021·湘潭)如图表示人体内部分血管及血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C血管中的成分可能是一样的
B.如果A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C血管内流的一定是动脉血
C.若B是毛细血管,A,C可能都是小动脉
D.B血管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进行物质交换
12.(2021·衡阳)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中,实验变量是光
B.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应选择尾鳍色素较多的小鱼,用高倍镜观察
C.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以维持其正常呼吸
D.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样品要有足够的数量,且随机取样
13.(2021·黔江)图为“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及观察到的物像。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血管①是小动脉
B.用湿棉絮包裹小鱼主要以避免损伤鱼
C.血管③是小静脉
D.血管②是毛细血管
14.(2021·云南)下列关于动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动着动脉血 B.管壁厚,弹性大
C.管内血流速度快 D.将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
15.(2021·临沂)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时,应时常用滴管往甲中的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B.图乙中的②是在使用低倍镜观察
C.图丙中的③为毛细血管
D.观察可知,小鱼尾鳍内最小的动脉与最小的静脉通过丙中的③连通
二、实验探究题
16.(2021·赤峰)使用显微镜准确地观察细胞是一项重要的操作技能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制作临时装片的一些步骤以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视野。请根据图回答:
(1)图二表示“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步骤,步骤C滴加的液体是   。
(2)为了使图三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一中的[⑤]   。
(3)植物体能保持挺立、舒展的姿态,不仅与液泡有关,还和细胞的   (填结构名称)存在有关。
(4)图四是某同学“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的实验材料处理方法及观察到的物像,将甲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   (填“高”或“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物像乙确定为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
17.(2021·湘西)小明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视野。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
(1)小明使用显微镜时因粗心,刚开始视野中一片黑暗,他很可能是忘记了   。
(2)在观察小鱼尾鳍的实验中小明应该选用   (填“高”或“低”)倍物镜进行观察。
(3)“3”所指血管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小明想把它移到视野的中央观察,他应该往   方向移动培养皿。
(4)图中涉及了三种血管,人体也同样具有这三种血管,图中数字可代表人体相应的血管。若某人患肺炎,医生往他手背上的“青筋”注射消炎药,则消炎药通过三种血管的先后顺序是   (用图中数字和“→”表示)。
18.(2021·齐齐哈尔)下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A中,用湿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观察过程中,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目的是:   ,尽量使小鱼少受伤害。
(2)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   (填“低”或“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3)图B中①②③表示血管。根据红细胞单行通过的特点,可以判断[②]是   血管,再根据血流方向,判断[③]是   血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A.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主要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A不符合题意。
B.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且视野宽,B不符合题意。
C.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故判断为毛细血管,其依据是红细胞呈单行通过,C不符合题意。
D.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2.【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动脉血流速度最快,静脉次之,毛细血管最慢,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3.【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图1中血管是回心血管,是静脉,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错误。
图2中的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故判断是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错误。
图3中的血管血流从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正确。
图4中的血管血流从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错误。
综上动脉只有一条。
故答案为:A。
【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着小动脉,一端连着小静脉,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
4.【答案】D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A不符合题意。
B.在我们人的四肢的静脉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B不符合题意。
C.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肺动脉内流动含氧较低的静脉血。当血液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后,肺静脉里面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着小动脉,一端连着小静脉,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
5.【答案】C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寻找小动脉最简便而准确的方法是:寻找其中的血液流向分支的血管。
故答案为:C。
【分析】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6.【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切脉是汉族独创的诊法,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①动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切脉时触摸到搏动的结构是桡动脉。
如图,
故答案为:A。
【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着小动脉,一端连着小静脉,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
7.【答案】A
【知识点】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甲图中可以看出,血液是从主干A流向分支,所以A为动脉血管,医生给病人静脉注射时,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A说法错误。
B、乙图中C表示人体肺部毛细血管网时,根据箭头方向,A血管是返回心脏,B是离开心脏,所以A是肺静脉,C是肺动脉,B说法正确。
C、丙图中曲线代表氧气的变化时,氧气流经B时氧气减少,那么B可表示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C说法正确。
D、图丁是代表人体的血液循环路径,毛细血管处是发生物质交换的场所,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和全身毛细血管都会进行气体交换,血液的性质就发生变化,在①处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在②处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是心室,终点都是心房,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血液循环路径,此题综合性较强,需要熟记基础知识,熟记: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如下: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血液循环路径可以结合以下简图记忆:
8.【答案】D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甲是静脉。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慢,有瓣膜,A不符合题意。
B.乙是动脉。动脉:管壁较厚,平滑肌较发达,弹力纤维较多,B不符合题意。
C.丙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薄、血流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充分进行物质交换,C不符合题意。
D.一般情况下血管的连接方式是:乙动脉→丙毛细血管→甲静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9.【答案】D
【知识点】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图乙所示医生把脉把的是手臂的桡动脉,桡动脉与主动脉相连,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
故答案为:D。
【分析】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这四个腔分别与人体内的一些大的血管相连.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
10.【答案】A
【知识点】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分析图可知:①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②毛细血管、③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④是心脏。据此答题。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①康复者的血浆中含大量抗体,正确。静脉将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里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③医生为患者输血,针刺入的是静脉,正确。②医生为康复者抽血时,针头刺入的是静脉不是动脉,错误;④④康复者的血浆随患者血液进入到他的肺部所经过的途径依次是图中的①→④→③→②,错误。
因此,①③是正确,②④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人体有三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流动速度快。静脉是从全身流向心脏的血管,分布在身体较浅的部位,流速慢。毛细血管是贯穿全身的小血管,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血流速度非常慢,毛细血管非常微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血液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位流回心脏的血管,用乳胶管扎紧近心端上臂后,在结扎处的远心端的静脉会因血液滞留而膨大。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11.【答案】A
【知识点】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A、血液由A到C,经过了毛细血管,进行了物质交换或过滤作用,A、C血管中的成分不可能是一样的,A错误。
B、由分析可知A血管为静脉血,经过B肺部毛细血管,C肺静脉血管内流的一定是动脉血,B正确。
C、若B是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则A、C就为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C正确。
D、B毛细血管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12.【答案】B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观察蚯蚓
【解析】【解答】A.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其它条件都应相同,A不符合题意。
B.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流情况,如果选择色素多的小鱼,就不容易观察血流情况;选择色素少的小鱼,观察得就清楚,为了能尽快找到血管内血流情况,故应该使用低倍镜,以获得较大的观察范围,B符合题意。
C.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C不符合题意。
D.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抽取元素的方法是使总体中的元素成分不改,所观测到的数值是互相独立的随机变量,并有着和总体一样的分布,这样的样本是一个简单的随机样本,它是总体的最好代表。而取得简单随机样本的过程叫做简单随机取样。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样品要有足够的数量,建议不要少于30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着小动脉,一端连着小静脉,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
13.【答案】B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A.图中①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A不符合题意。
B.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B符合题意。
C.图中③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小静脉,C不符合题意。
D.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因此,②是毛细血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14.【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动脉血管中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内流静脉血,A符合题意。
BCD.动脉是将心脏内的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去,动脉的结构特点是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弹性大,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15.【答案】B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A、鱼类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是为了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A说法正确。
B、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图乙中,②物镜长度较长应为高倍镜,B说法错误。
C、毛细血管管腔最细,血流速度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图丙中,血管③中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为毛细血管,C说法正确。
D、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图丙中的③为毛细血管,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知三种血管的血流方向特点: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16.【答案】(1)生理盐水
(2)细准焦螺旋
(3)细胞壁
(4)低;红细胞单行通过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1)图二表示“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步骤,步骤C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有利于保持细胞的形态。
(2)为了使图三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一中的⑤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小。
(3)植物体能保持挺立、舒展的姿态,不仅与液泡有关,还和细胞的细胞壁存在有关,因为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4)图四是某同学“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的实验材料处理方法及观察到的物像,将甲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放大的倍数越小,视野越大,视野越亮。血管乙确定为毛细血管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管壁极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极小,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析】(1)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2)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着小动脉,一端连着小静脉,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
17.【答案】(1)对光
(2)低
(3)右下方
(4)3→1→2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1)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外界光线进入眼睛的顺序是:反光镜→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眼睛。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取镜与安装;对光;观察。小明使用显微镜时因粗心,刚开始视野中一片黑暗,说明他可能是忘了对光,应选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用一个较大光圈并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能看到白亮的视野。
(2)观察小鱼尾鳍的实验中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便于观察。
(3)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上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4)血液循环路线如下:
肺炎患者静脉注射后药物通过3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1肺动脉→2肺部毛细血管,因此消炎药通过三种血管的先后顺序是3→1→2。
【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着小动脉,一端连着小静脉,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
18.【答案】(1)保证小鱼正常呼吸(叙述合理即可)
(2)低
(3)毛细;静脉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不需要观察细胞的结构等内容,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清楚,同时血液的颜色稍深,光线稍显弱,低倍镜镜头上的孔较大,通过的光线多,因此此实验适合用低倍镜。
(3)图B中①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③是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因此是毛细血管。
【分析】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1 / 1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血管
一、单选题
1.(2021·娄底)生物兴趣小组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下列做法及判断不科学的是(  )
A.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
B.用显微镜观察尾鳍的流动情况时,应该先用低倍物镜观察
C.小组成员看到视野中的某条血管时,判断为毛细血管,其依据是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D.组成员看到视野中的某条血管时,判断为小动脉,其依据为血液由小血管流向主干
【答案】D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A.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主要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A不符合题意。
B.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且视野宽,B不符合题意。
C.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故判断为毛细血管,其依据是红细胞呈单行通过,C不符合题意。
D.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2.(2021·贵州)下列各血管管内血流速度比较,正确的是(  )
A.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B.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C.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D.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动脉血流速度最快,静脉次之,毛细血管最慢,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3.(2021·南海)下图中“→”表示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其中箭头处的血管可确定为动脉的有(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图1中血管是回心血管,是静脉,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错误。
图2中的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故判断是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错误。
图3中的血管血流从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正确。
图4中的血管血流从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错误。
综上动脉只有一条。
故答案为:A。
【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着小动脉,一端连着小静脉,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
4.(2021·北京)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流动的管道。以下关于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脉管壁弹性大,血液流速快 B.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C.毛细血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 D.肺动脉中的血液含氧丰富
【答案】D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A不符合题意。
B.在我们人的四肢的静脉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B不符合题意。
C.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肺动脉内流动含氧较低的静脉血。当血液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后,肺静脉里面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着小动脉,一端连着小静脉,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
5.(2021·太原)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寻找小动脉最简便而准确的方法是(  )
A.寻找血液含氧量高、颜色鲜红的血管
B.寻找其中血液来自心脏的血管
C.寻找其中的血液流向分支的血管
D.寻找血液流速较快的血管
【答案】C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寻找小动脉最简便而准确的方法是:寻找其中的血液流向分支的血管。
故答案为:C。
【分析】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6.(2021·大同)如图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模式图。中医常通过“切脉”来诊断疾病,所“切”血管是(  )
A.① B.②
C.③ D.所有血管都可以
【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切脉是汉族独创的诊法,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①动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切脉时触摸到搏动的结构是桡动脉。
如图,
故答案为:A。
【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着小动脉,一端连着小静脉,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
7.(2021·恩施)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组成,具有运输功能。针对图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A血管表示医生给病人静脉注射时,针头刺入的血管
B.乙图C表示人体肺部毛细血管网,B代表的血管是肺动脉
C.丙图中曲线代表氧气的变化,B可表示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D.丁图中血液性质发生变化的部位为①和②处;体肺循环起点均为心室,终点均为心房
【答案】A
【知识点】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甲图中可以看出,血液是从主干A流向分支,所以A为动脉血管,医生给病人静脉注射时,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A说法错误。
B、乙图中C表示人体肺部毛细血管网时,根据箭头方向,A血管是返回心脏,B是离开心脏,所以A是肺静脉,C是肺动脉,B说法正确。
C、丙图中曲线代表氧气的变化时,氧气流经B时氧气减少,那么B可表示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C说法正确。
D、图丁是代表人体的血液循环路径,毛细血管处是发生物质交换的场所,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和全身毛细血管都会进行气体交换,血液的性质就发生变化,在①处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在②处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是心室,终点都是心房,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血液循环路径,此题综合性较强,需要熟记基础知识,熟记: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如下: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血液循环路径可以结合以下简图记忆:
8.(2021·河南)下图为人体三类血管横切面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的管壁较薄且有瓣膜,为静脉
B.乙管壁的平滑肌较厚,弹性大
C.丙的结构特点便于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D.血液在三类血管中的流动方向为甲→丙→乙
【答案】D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甲是静脉。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慢,有瓣膜,A不符合题意。
B.乙是动脉。动脉:管壁较厚,平滑肌较发达,弹力纤维较多,B不符合题意。
C.丙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薄、血流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充分进行物质交换,C不符合题意。
D.一般情况下血管的连接方式是:乙动脉→丙毛细血管→甲静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9.(2021·贺州)图中,乙图所示医生把脉的血管与甲图心脏中的哪个腔相连?(  )
A.①——右心房 B.②——右心室
C.③——左心房 D.④——左心室
【答案】D
【知识点】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图乙所示医生把脉把的是手臂的桡动脉,桡动脉与主动脉相连,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
故答案为:D。
【分析】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这四个腔分别与人体内的一些大的血管相连.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
10.(2021·宜昌)据报道,输入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可治疗该病的危重病患者,对此认识:①康复者的血浆中含大量抗体;②医生为康复者抽血时,针头刺入的是动脉;③医生为患者输血,针刺入的是静脉;④康复者的血浆随患者血液进入到他的肺部所经过的途径依次是图中的③→④→①→②,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分析图可知:①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②毛细血管、③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④是心脏。据此答题。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①康复者的血浆中含大量抗体,正确。静脉将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里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③医生为患者输血,针刺入的是静脉,正确。②医生为康复者抽血时,针头刺入的是静脉不是动脉,错误;④④康复者的血浆随患者血液进入到他的肺部所经过的途径依次是图中的①→④→③→②,错误。
因此,①③是正确,②④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人体有三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流动速度快。静脉是从全身流向心脏的血管,分布在身体较浅的部位,流速慢。毛细血管是贯穿全身的小血管,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血流速度非常慢,毛细血管非常微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血液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位流回心脏的血管,用乳胶管扎紧近心端上臂后,在结扎处的远心端的静脉会因血液滞留而膨大。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11.(2021·湘潭)如图表示人体内部分血管及血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C血管中的成分可能是一样的
B.如果A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C血管内流的一定是动脉血
C.若B是毛细血管,A,C可能都是小动脉
D.B血管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A
【知识点】血管;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A、血液由A到C,经过了毛细血管,进行了物质交换或过滤作用,A、C血管中的成分不可能是一样的,A错误。
B、由分析可知A血管为静脉血,经过B肺部毛细血管,C肺静脉血管内流的一定是动脉血,B正确。
C、若B是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则A、C就为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C正确。
D、B毛细血管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12.(2021·衡阳)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中,实验变量是光
B.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应选择尾鳍色素较多的小鱼,用高倍镜观察
C.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以维持其正常呼吸
D.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样品要有足够的数量,且随机取样
【答案】B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观察蚯蚓
【解析】【解答】A.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其它条件都应相同,A不符合题意。
B.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流情况,如果选择色素多的小鱼,就不容易观察血流情况;选择色素少的小鱼,观察得就清楚,为了能尽快找到血管内血流情况,故应该使用低倍镜,以获得较大的观察范围,B符合题意。
C.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C不符合题意。
D.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果抽取元素的方法是使总体中的元素成分不改,所观测到的数值是互相独立的随机变量,并有着和总体一样的分布,这样的样本是一个简单的随机样本,它是总体的最好代表。而取得简单随机样本的过程叫做简单随机取样。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样品要有足够的数量,建议不要少于30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着小动脉,一端连着小静脉,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
13.(2021·黔江)图为“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及观察到的物像。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血管①是小动脉
B.用湿棉絮包裹小鱼主要以避免损伤鱼
C.血管③是小静脉
D.血管②是毛细血管
【答案】B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A.图中①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A不符合题意。
B.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B符合题意。
C.图中③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小静脉,C不符合题意。
D.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因此,②是毛细血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14.(2021·云南)下列关于动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动着动脉血 B.管壁厚,弹性大
C.管内血流速度快 D.将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
【答案】A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A.动脉血管中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内流静脉血,A符合题意。
BCD.动脉是将心脏内的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去,动脉的结构特点是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弹性大,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15.(2021·临沂)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时,应时常用滴管往甲中的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B.图乙中的②是在使用低倍镜观察
C.图丙中的③为毛细血管
D.观察可知,小鱼尾鳍内最小的动脉与最小的静脉通过丙中的③连通
【答案】B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A、鱼类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是为了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A说法正确。
B、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图乙中,②物镜长度较长应为高倍镜,B说法错误。
C、毛细血管管腔最细,血流速度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图丙中,血管③中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为毛细血管,C说法正确。
D、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图丙中的③为毛细血管,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知三种血管的血流方向特点: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二、实验探究题
16.(2021·赤峰)使用显微镜准确地观察细胞是一项重要的操作技能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制作临时装片的一些步骤以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视野。请根据图回答:
(1)图二表示“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步骤,步骤C滴加的液体是   。
(2)为了使图三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一中的[⑤]   。
(3)植物体能保持挺立、舒展的姿态,不仅与液泡有关,还和细胞的   (填结构名称)存在有关。
(4)图四是某同学“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的实验材料处理方法及观察到的物像,将甲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   (填“高”或“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物像乙确定为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
【答案】(1)生理盐水
(2)细准焦螺旋
(3)细胞壁
(4)低;红细胞单行通过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1)图二表示“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步骤,步骤C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有利于保持细胞的形态。
(2)为了使图三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一中的⑤细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小。
(3)植物体能保持挺立、舒展的姿态,不仅与液泡有关,还和细胞的细胞壁存在有关,因为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4)图四是某同学“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的实验材料处理方法及观察到的物像,将甲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放大的倍数越小,视野越大,视野越亮。血管乙确定为毛细血管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管壁极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极小,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析】(1)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2)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着小动脉,一端连着小静脉,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
17.(2021·湘西)小明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视野。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
(1)小明使用显微镜时因粗心,刚开始视野中一片黑暗,他很可能是忘记了   。
(2)在观察小鱼尾鳍的实验中小明应该选用   (填“高”或“低”)倍物镜进行观察。
(3)“3”所指血管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小明想把它移到视野的中央观察,他应该往   方向移动培养皿。
(4)图中涉及了三种血管,人体也同样具有这三种血管,图中数字可代表人体相应的血管。若某人患肺炎,医生往他手背上的“青筋”注射消炎药,则消炎药通过三种血管的先后顺序是   (用图中数字和“→”表示)。
【答案】(1)对光
(2)低
(3)右下方
(4)3→1→2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1)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外界光线进入眼睛的顺序是:反光镜→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眼睛。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取镜与安装;对光;观察。小明使用显微镜时因粗心,刚开始视野中一片黑暗,说明他可能是忘了对光,应选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用一个较大光圈并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能看到白亮的视野。
(2)观察小鱼尾鳍的实验中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便于观察。
(3)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上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4)血液循环路线如下:
肺炎患者静脉注射后药物通过3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1肺动脉→2肺部毛细血管,因此消炎药通过三种血管的先后顺序是3→1→2。
【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着小动脉,一端连着小静脉,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
18.(2021·齐齐哈尔)下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A中,用湿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观察过程中,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目的是:   ,尽量使小鱼少受伤害。
(2)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   (填“低”或“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3)图B中①②③表示血管。根据红细胞单行通过的特点,可以判断[②]是   血管,再根据血流方向,判断[③]是   血管。
【答案】(1)保证小鱼正常呼吸(叙述合理即可)
(2)低
(3)毛细;静脉
【知识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解析】【解答】(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不需要观察细胞的结构等内容,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清楚,同时血液的颜色稍深,光线稍显弱,低倍镜镜头上的孔较大,通过的光线多,因此此实验适合用低倍镜。
(3)图B中①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③是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因此是毛细血管。
【分析】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