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脊椎动物(2)
一、单选题
1.(2021·营口)大山雀和蝙蝠都善于飞行。下列关于它们共同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胎生哺乳 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 D.都有脊柱
2.(2021·鸡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关于鸟类适应飞行功能的形态结构特点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前肢变为翼——翼是飞行器官
B.体内有许多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C.骨中空或愈合——骨骼既轻便又牢固
D.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3.(2021·贵州)下列动物中,不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鲸鱼 B.山羊 C.导盲犬 D.娃娃鱼
4.(2021·南海)“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其实是一个熊猫的形象。下列有关熊猫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卵生、用肺呼吸 B.胎生、皮肤裸露
C.卵生、体温恒定 D.胎生、用肺呼吸
5.(2021·阳泉)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除了家喻户晓的明星物种大熊猫外,还有小熊猫(一种哺乳动物)、红腹角雉(一种鸟)等珍稀动物。小熊猫和红腹角雉的共同特征是( )
A.体温恒定 B.生殖方式为胎生
C.体表被毛 D.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6.(2021·太原)如图为家鸽的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气囊,②是肺 B.①和②之间是不相通的
C.①和②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D.②可辅助①进行呼吸
7.(2021·淄博)黑脸琵鹭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濒危鸟类,下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黑脸琵鹭龙骨突上附着发达的胸肌,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B.黑脸琵鹭有发达的肺和气囊,可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C.黑脸琵鹭是卵生,受精的卵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胚盘
D.黑脸琵鹭的体温高而恒定,且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8.(2021·阜新)下列动物,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鲤鱼 B.青蛙 C.蜥蜴 D.家鸽
9.(2021·烟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生命使天空和大地充满生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柳树逐年加粗是形成层活动的结果
B.黄鹂鸣叫可进行信息交流
C.白鹭飞行时用气囊呼吸
D.黄鹂、白鹭和柳树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0.(2021·晋中)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除了家喻户晓的明星物种大熊猫外,还有小熊猫(一种哺乳动物)、红腹角雉(一种鸟)等珍稀动物。小熊猫和红腹角雉的共同特征是( )
A.体温恒定 B.有牙齿,且牙齿有分化
C.体表被毛 D.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11.(2021·青岛)“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春晴”。下列关于布谷鸟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囊辅助肺呼吸,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B.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C.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飞行
D.体温恒定,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12.(2021·昆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与诗句中黄莺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A.青蛙 B.鲫鱼 C.羚羊 D.大山雀
13.(2021·福建)下列关于家鸽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体被羽毛 B.体温恒定 C.长有牙齿 D.前肢为翼
14.(2021·苏州)如图表示一只乌鸦摄食植物果实的瞬间。下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乌鸦牙齿发达,可研磨食物
B.乌鸦用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C.乌鸦体表被羽使体温恒定
D.乌鸦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二、填空题
15.(2021·武威)自然界各种动物中,体温恒定的动物类群是鸟类和 。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1·菏泽)信鸽亦称“通信鸽”,是经过普通鸽子驯化而成。信鸽飞行速度快、耐力强,并且具有良好的导航能力,自古以来常被用于通信传书。“信鸽千里飞归老巢”,生物学家和养鸽专家对信鸽的归巢机能作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信鸽的导航定位与信鸽的嗅觉有关,而木犀草素溶液能麻醉信鸽的嗅觉。
(1)信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呼吸方式是 。
(2)为了探究信鸽嗅觉与导航定位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以下实验,请你补充相关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①将1000只生长发育、生理状况、飞行能力等均相近的信鸽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用 麻醉信鸽的嗅觉,乙组用等量的清水处理作为对照。
③在天气适宜情况下,选择不同距离放飞后,记录归巢时间,求平均值后计算出归巢速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
④根据探究的问题,结合曲线图,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放飞距离较近时,甲、乙两组差异不太明显(嗅觉丧失的鸽子在熟悉的环境下近距离放飞能够顺利归巢);放飞距离较远时,两组出现了明显差异,这一现象说明 。
⑤本实验选用许多只信鸽进行实验探究的目的是 。
四、综合题
17.(2021·湘西)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分析回答:
资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时反复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勉励大家做好长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大保护”的关键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资料二:《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近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有102种好转、245种维持原状、738种变差。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小熊猫、川金丝猴和羚牛等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
(1)长江流域以淡水生态系统为主,当生态系统多样性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 多样性的丧失。
(2)水生生物在长江里繁衍了两千多万年,而近几年来数量却迅速减少,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 (至少写一点)。
(3)“资料二”中涉及的动物类群后代成活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和哺乳。
(4)“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5)你作为中学生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至少写一点) 。
18.(2021·常德)近年来人类不少传染病均与蝙蝠有关,这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人类该怎样与蝙蝠相处?人类应该杀灭蝙蝠吗?请根据如图1和如图2的信息回答问题。
(1)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蝙蝠其实是会飞的老鼠
②刚出生的蝙蝠以母乳为食
③中华菊头蝠和长舌果蝠亲缘关系最近
④会飞的蝙蝠胸肌发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蝙蝠前、后肢特化,具有翼膜,适于飞行。这可以为 的生物学观点提供有力证据。
(3)蝙蝠种类的多样性,与它分布地的 多样性有密切关系。
(4)请根据如图3,写出一条与蝙蝠有关的食物链条: 。
(5)近年人类曾爆发传染性埃博拉出血热病,科学家已从蝙蝠身上分离出了相关病毒。据此,对于人类与蝙蝠该如何相处,请你提出合理的建议: 。
19.(2021·陕西)阅读下列资料,请回答问题。
资料一
据调查,秦岭地区分布的植物已超过4000种,还有1000多种动物及多种其它生物分布其间。其中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被誉为“秦岭四宝"。
资料二1981年,在我省汉中地区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有关部门在朱鹮的栖息地建立了朱鹮自然保护区,经多方努力,目前朱鹮数量已达数千只。
(1)资料一直观地体现了秦岭地区 的多样性。
(2)“秦岭四宝”中。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通过胎生繁有后代,属于 动物。
(3)大力保护朱鹮,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一睹“东方宝石”的风采,更有利于维持秦岭地区的 平衡。如需更好地保护秦岭金丝猴。最有效的措施是 。
(4)科研工作者计刚研究羚牛的起源,最直接有可靠的途径是寻找 作为证据。
20.(2021·江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江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珍稀物种在各地频繁出现,数量也逐渐增多。2018年12月在靖安县拍摄到20多只中华秋沙鸭,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第三纪冰川期残存下来的物种,数量极其稀少;2021年4月在九岭山保护区发现我国濒危植物——野生大黄花虾脊兰。虾脊兰花色有白、玫瑰红、蓝、紫等多种,可用块茎人工繁殖。
材料二:今年五一假期,来自上海、天津,南昌等地的近20名学生,在江西省生态学会和省科学院的专家指导下,开展了鄱阳湖生态研学活动。同学们体验了鄱阳湖江豚保护工作。在湖滩草洲上认识了芦苇、蓬蒿、苔草等湿地植物,对鄱阳湖越冬候鸟有了感性认识。
(1)中华秋沙鸭是越冬候鸟,属于 (填“恒温”成“变温”)动物。
(2)材料中描述虾脊兰具有多种花色,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用块茎繁殖的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3)根据材料中划线部分的内容,可知湖滩草洲属于 生态系统。
(4)从行为的获得途径判断,候鸟来鄱阳湖越冬属于 行为。
(5)江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频繁出现珍稀物种,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1.(2021·安徽)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生活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鱼、虾、长江江豚等生物。
(1)鱼吃虾,虾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将这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写成一条食物链: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鱼、虾是 。
(2)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属于 类动物。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主要有建立 的就地保护,迁出原地的迁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等。
(3)长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繁多,数量相对稳定。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长江生态系统的 能力减弱。因此,我国制定并实施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珍稀动物生境保护等一系列生态修复的政策和措施。
22.(2021·临沂)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学过程中拍到了如图甲所示的生物图片,并按图乙中的分类方法进行了生物的分类。丙图示某同学绘制的金丝猴的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①所对应的甲图中生物是靠 进行生殖的。从细胞结构上看,该生物与图中其他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 。
(2)⑤所对应的甲图中生物的发育方式为 ;⑥所对应的甲图中生物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 。
(3)分析乙图可知,图甲中与红豆杉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 ;金丝猴、红豆杉等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生物,保护它们最有效的措施是 。
(4)图丙所示某同学绘制的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蝙蝠等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而大山雀属于鸟类,属于卵生,A符合题意。
B.大山雀和蝙蝠蝠都属于陆生动物,用肺呼吸,B不符合题意。
C.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故大山雀和蝙蝠蝠都属于体温恒定的恒温动物,C不符合题意。
D.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故大山雀和蝙蝠都有脊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2.【答案】B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鸟类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适于飞行,A不符合题意。
B.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符合题意。
C.骨中空或愈合,骨骼既轻便又牢固,适于空中飞行,C不符合题意。
D.在鸟的龙骨突地两侧生有非常发达的胸肌,胸肌发达,才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适于空中飞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3.【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BC、鲸鱼、山羊、导盲犬都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不符合题意;
D、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因此属于两栖动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4.【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D.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哺乳,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B.熊猫胎生,体表面有毛覆盖,B不符合题意。
C.熊猫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胎生,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5.【答案】A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恒温动物是指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因为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符合题意。
B.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的特点,B不符合题意。
C.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C不符合题意。
D.鸟的体内有许多气囊,与肺相通,气囊有储存空气辅助肺进行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
6.【答案】D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②气囊,①是肺;家鸽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家鸽吸气时,空气由气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分析可知,②气囊可辅助①肺进行呼吸。
故答案为:D。
【分析】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7.【答案】B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黑脸琵鹭属于鸟类,附着在胸骨龙骨突上的胸肌很发达,它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A不符合题意。
B.黑脸琵鹭就是鸟类,鸟类在飞行过程中每呼吸一次,在肺进行两次气体交换,为双重呼吸,而体内的气囊只是辅助呼吸,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符合题意。
C.鸟卵中,胚盘含遗传物质,是将来可能发育成雏鸟的结构,C不符合题意。
D.黑脸琵鹭属于鸟类,体温高而恒定,且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恒温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8.【答案】D
【知识点】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解析】【解答】鲤鱼属于鱼类,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蜥蜴属于爬行类,这三种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家鸽属于鸟类,它们的体表大都被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故答案为:D。
【分析】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9.【答案】C
【知识点】茎的结构;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柳树逐年加粗是形成层活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B、黄鹂鸣叫可进行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C、鸟类的气囊可以辅助肺完成呼吸,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符合题意;
D、黄鹂、白鹭和柳树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10.【答案】A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温不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属于恒温动物,故A符合题意。
B、哺乳动物有牙齿分化,鸟类有喙无齿,B不符合题意。
C、哺乳动物体表被毛,鸟类体表被覆羽毛,C不符合题意。
D、哺乳动物用肺呼吸,鸟类用肺呼吸,与肺相连的还有气囊,能辅助进行双重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鸟类和哺乳类的基本特征,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明确以下几点:鸟类体表有羽毛,起保护和保温作用,哺乳动物体表被毛,哺乳类有牙齿的分化,分为门齿、臼齿和犬齿,鸟类有喙无齿;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是特有的生殖特点,鸟类为卵生;哺乳动物用肺呼吸,鸟类用肺呼吸,与肺相连的还有气囊,气囊可以贮存气体,帮助鸟类进行双重呼吸,可以满足鸟类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这也是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之一。
11.【答案】A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鸟有气囊,在飞行过程中吸气和呼吸时气体都经过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因此不能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A符合题意。
B.鸟类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充满空气,这样的骨既可以减轻体重,又可以增强紧密性,利于飞翔生活,B不符合题意。
C.鸟类的胸肌发达,一端连接在胸骨的龙骨突上,另一端连接在翅的基部,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C不符合题意。
D.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12.【答案】D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大山雀与黄莺一样,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内有许多气囊,胸肌发达,都属于鸟类;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鲫鱼属于鱼类;羚羊属于哺乳动物。
故答案为:D。
【分析】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13.【答案】C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和保护作用,A说法正确。
B、鸟类体温不会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属于恒温动物,B说法正确。
C、鸟类有喙无齿,C说法错误。
D、鸟类前肢变成翼,为飞行提供了前提,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鸟类的主要特征,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 家鸽属于鸟类,营飞行生活,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表被覆羽毛,羽毛具有保温和保护作用;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双重呼吸可以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消化能力强,直肠极短,利于减轻体重,适于飞行生活。
14.【答案】D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解析】【解答】A、乌鸦无喙无齿,鸟类的口腔仅为食物的通道,而无咀嚼作用,A不符合题意;
B、乌鸦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辅助呼吸,完成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不符合题意;
C、乌鸦体表被羽毛有保温作用,但是保持体温恒定还需要完善的产热和散热结构,C不符合题意;
D、乌鸦采食野果,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15.【答案】哺乳动物
【知识点】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解析】【解答】动物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可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1)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恒定的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2)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
故答案为:哺乳动物
【分析】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16.【答案】(1)双重呼吸
(2)木犀草素溶液;信鸽的导航定位与信鸽的嗅觉有关,而且飞行距离越远,关系越大。;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信鸽属于鸟类,鸟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以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供给充足的氧气。
(2)②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木犀草素溶液能麻醉信鸽的嗅觉,所以甲组用木犀草素溶液麻醉信鸽的嗅觉。
④根据曲线图和题干分析可知,当放飞距离比较近时,鸽子因熟悉环境,所以甲组和乙组的归巢速度差异不明显,但是放飞距离较远时,甲组(麻醉嗅觉)的归巢速度明显低于乙组,而且距离越远,差距越大,可以说明:信鸽的导航定位与信鸽的嗅觉有关,而且飞行距离越远,关系越大。
⑤实验过程中如果用比较少的信鸽做实验,会存在偶然性,比如信鸽身体状况不好等情况,会干扰实验结果,故答案为:用许多只信鸽进行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17.【答案】(1)基因
(2)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
(3)胎生
(4)建立自然保护区
(5)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 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以说一个物种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载体。所以,长江流域以淡水生态系统为主,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2)乱砍乱伐森林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环境污染会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生物不能再适应环境而死亡;生物入侵,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所以,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等。
(3)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所以,材料中的“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③环境污染。
④外来生物入侵。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8.【答案】(1)C
(2)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3)生态系统
(4)植物→昆虫→蝙蝠→猛禽(或植物→蝙蝠→猛禽)
(5)不捕杀,不干扰蝙蝠生活,保护其生态环境等。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①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的翼手目,老鼠属于哺乳动物的啮齿目,二者同纲不同目,故蝙蝠不是老鼠,错误;
②蝙蝠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动物特征,刚出生的蝙蝠以母乳为食,正确;
③中华菊头蝠和普通吸血蝠位于相同的亚目,中华菊头蝠和长舌果蝠同目,但是不同亚目,故中华菊头蝠和普通吸血蝠亲缘关系较近,中华菊头蝠和长舌果蝠亲缘关系较远,错误;
④会飞的蝙蝠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正确;
(2)与飞行的运动方式相适应,蝙蝠具有两翼,且胸肌发达,这说明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蝙蝠种类的多样性,与它分布地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有密切关系。
(4)根据图3可写出与蝙蝠有关的食物链:植物→昆虫→蝙蝠→猛禽(或植物→蝙蝠→猛禽)。
(5)蝙蝠虽然携带病毒,但是在自然界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可以为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因此我们人类最好不去干扰蝙蝠,更不用不捕杀蝙蝠,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1)C;
(2)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3)生态系统;
(4)植物→昆虫→蝙蝠→猛禽(或植物→蝙蝠→猛禽);
(5)不捕杀,不干扰蝙蝠生活,保护其生态环境等。
【分析】(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9.【答案】(1)生物种类(或生物物种、物种)
(2)哺乳
(3)生态;建立金丝猴自然保护区
(4)化石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资料有一中,"秦岭地区地区分布的植物已超过4000种,还有1000多种动物及多种其它生物分布其间",这可以看出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所以这体现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2)“秦岭四宝”中,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通过胎生繁有后代,可见它们属于哺乳动物动物。
(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维持在动态的平衡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所以,大力保护朱鹮,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一睹“东方宝石”的风采,更有利于维持秦岭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4)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是按一定的顺序出现的,越古老的地层中,发现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故答案为:(1)生物种类(或生物物种、物种);(2)哺乳;(3)生态、建立金丝猴自然保护区;(4)化石。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保护、化石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又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产者、消费者的物种种类(非数量)数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
20.【答案】(1)恒温
(2)基因;无性
(3)湿地
(4)先天性
(5)环境影响生物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植物的无性生殖;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解析】【解答】(1)恒温动物是指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华秋沙鸭是越冬候鸟,属于恒温动物。
(2)虾脊兰具有多种花色,这是生物体表现的性状,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用块茎繁殖的方式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3)湖滩草洲上的植物芦苇、蓬蒿、苔草等属于沼泽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的,因此可知湖滩草洲属于湿地生态系统。
(4)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候鸟来鄱阳湖越冬是鸟类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5)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江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频繁出现珍稀物种,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
【分析】(1)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
(2)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21.【答案】(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消费者
(2)哺乳;自然保护区
(3)自我调节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所以,根据“鱼吃虾,虾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可写成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故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鱼、虾是消费者。
(2)由分析可知: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所以,长江江豚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属于哺乳类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故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主要有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就地保护等措施。
(3)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所以,由于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长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数量减少,该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分析】(1)消费者是不能合成有机物、需要捕食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以获取能量的异养型生物,可分为初级消费者(食植动物)和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根据不同的取食地位,又可分为一、二、三、四……级消费者,直接以植物的枝、叶、果实、种子和凋落物为食的一级消费者,如 蝗虫、野兔、鹿、牛、马、羊等是食植动物;以食植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为二级消费者,如黄鼠狼、狐狸、青蛙等;食肉动物之间存在着弱肉强食的关系,其中的强者成为三级、四级……消费者,如狮、虎、鹰和水域中的鲨鱼等。有些动物既食植物又食动物,称为杂食动物,如某些鸟类和鱼类等。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中处于中间环节。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2.【答案】(1)分裂;无成形的细胞核
(2)完全变态发育;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
(3)④;向日葵;建立自然保护区
(4)A;骨骼肌两端的肌腱需要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组成;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可以看出,①为原核生物,即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为细菌,对应图甲中的乳酸菌,繁殖方式为分裂繁殖。
(2)图中,⑤属于没有脊柱的动物,即为无脊椎动物,对应图甲中的蜜蜂,蜜蜂属于昆虫,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⑥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对应图甲中的金丝猴,金丝猴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
(3)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红豆杉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种子裸露,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着,分析乙图可知,图甲中与红豆杉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④向日葵,向日葵和红豆杉通为种子植物,金丝猴、红豆杉等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生物,保护它们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4)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或者跨越一个几个关节,所以,图丙中,正确的是A。
故答案为:(1)分裂、无成形的细胞核;(2)完全变态发育、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3)④、向日葵、建立自然保护区;(4)A、骨骼肌两端的肌腱需要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基础知识是关键,细菌、动物、和植物几种生物中,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动物、植物一般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昆虫的发育分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如蜜蜂、蚊子、苍蝇等;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蟋蟀等,两者相比较不同点在于有没有蛹期这个阶段;: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脊椎动物(2)
一、单选题
1.(2021·营口)大山雀和蝙蝠都善于飞行。下列关于它们共同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胎生哺乳 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 D.都有脊柱
【答案】A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蝙蝠等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而大山雀属于鸟类,属于卵生,A符合题意。
B.大山雀和蝙蝠蝠都属于陆生动物,用肺呼吸,B不符合题意。
C.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故大山雀和蝙蝠蝠都属于体温恒定的恒温动物,C不符合题意。
D.脊椎动物是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故大山雀和蝙蝠都有脊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2.(2021·鸡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关于鸟类适应飞行功能的形态结构特点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前肢变为翼——翼是飞行器官
B.体内有许多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C.骨中空或愈合——骨骼既轻便又牢固
D.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答案】B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鸟类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适于飞行,A不符合题意。
B.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符合题意。
C.骨中空或愈合,骨骼既轻便又牢固,适于空中飞行,C不符合题意。
D.在鸟的龙骨突地两侧生有非常发达的胸肌,胸肌发达,才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适于空中飞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3.(2021·贵州)下列动物中,不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鲸鱼 B.山羊 C.导盲犬 D.娃娃鱼
【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BC、鲸鱼、山羊、导盲犬都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不符合题意;
D、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因此属于两栖动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4.(2021·南海)“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其实是一个熊猫的形象。下列有关熊猫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卵生、用肺呼吸 B.胎生、皮肤裸露
C.卵生、体温恒定 D.胎生、用肺呼吸
【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D.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哺乳,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B.熊猫胎生,体表面有毛覆盖,B不符合题意。
C.熊猫属于哺乳动物,体温恒定,胎生,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5.(2021·阳泉)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除了家喻户晓的明星物种大熊猫外,还有小熊猫(一种哺乳动物)、红腹角雉(一种鸟)等珍稀动物。小熊猫和红腹角雉的共同特征是( )
A.体温恒定 B.生殖方式为胎生
C.体表被毛 D.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答案】A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恒温动物是指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因为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符合题意。
B.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的特点,B不符合题意。
C.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C不符合题意。
D.鸟的体内有许多气囊,与肺相通,气囊有储存空气辅助肺进行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
6.(2021·太原)如图为家鸽的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气囊,②是肺 B.①和②之间是不相通的
C.①和②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D.②可辅助①进行呼吸
【答案】D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②气囊,①是肺;家鸽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家鸽吸气时,空气由气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分析可知,②气囊可辅助①肺进行呼吸。
故答案为:D。
【分析】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7.(2021·淄博)黑脸琵鹭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濒危鸟类,下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黑脸琵鹭龙骨突上附着发达的胸肌,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B.黑脸琵鹭有发达的肺和气囊,可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C.黑脸琵鹭是卵生,受精的卵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胚盘
D.黑脸琵鹭的体温高而恒定,且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答案】B
【知识点】鸟类的生殖和发育;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黑脸琵鹭属于鸟类,附着在胸骨龙骨突上的胸肌很发达,它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A不符合题意。
B.黑脸琵鹭就是鸟类,鸟类在飞行过程中每呼吸一次,在肺进行两次气体交换,为双重呼吸,而体内的气囊只是辅助呼吸,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符合题意。
C.鸟卵中,胚盘含遗传物质,是将来可能发育成雏鸟的结构,C不符合题意。
D.黑脸琵鹭属于鸟类,体温高而恒定,且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恒温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8.(2021·阜新)下列动物,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鲤鱼 B.青蛙 C.蜥蜴 D.家鸽
【答案】D
【知识点】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解析】【解答】鲤鱼属于鱼类,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蜥蜴属于爬行类,这三种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家鸽属于鸟类,它们的体表大都被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故答案为:D。
【分析】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9.(2021·烟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生命使天空和大地充满生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柳树逐年加粗是形成层活动的结果
B.黄鹂鸣叫可进行信息交流
C.白鹭飞行时用气囊呼吸
D.黄鹂、白鹭和柳树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答案】C
【知识点】茎的结构;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柳树逐年加粗是形成层活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B、黄鹂鸣叫可进行信息交流,不符合题意;
C、鸟类的气囊可以辅助肺完成呼吸,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符合题意;
D、黄鹂、白鹭和柳树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10.(2021·晋中)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除了家喻户晓的明星物种大熊猫外,还有小熊猫(一种哺乳动物)、红腹角雉(一种鸟)等珍稀动物。小熊猫和红腹角雉的共同特征是( )
A.体温恒定 B.有牙齿,且牙齿有分化
C.体表被毛 D.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答案】A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温不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属于恒温动物,故A符合题意。
B、哺乳动物有牙齿分化,鸟类有喙无齿,B不符合题意。
C、哺乳动物体表被毛,鸟类体表被覆羽毛,C不符合题意。
D、哺乳动物用肺呼吸,鸟类用肺呼吸,与肺相连的还有气囊,能辅助进行双重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鸟类和哺乳类的基本特征,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明确以下几点:鸟类体表有羽毛,起保护和保温作用,哺乳动物体表被毛,哺乳类有牙齿的分化,分为门齿、臼齿和犬齿,鸟类有喙无齿;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是特有的生殖特点,鸟类为卵生;哺乳动物用肺呼吸,鸟类用肺呼吸,与肺相连的还有气囊,气囊可以贮存气体,帮助鸟类进行双重呼吸,可以满足鸟类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这也是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之一。
11.(2021·青岛)“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春晴”。下列关于布谷鸟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囊辅助肺呼吸,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B.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C.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飞行
D.体温恒定,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答案】A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鸟有气囊,在飞行过程中吸气和呼吸时气体都经过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因此不能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A符合题意。
B.鸟类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充满空气,这样的骨既可以减轻体重,又可以增强紧密性,利于飞翔生活,B不符合题意。
C.鸟类的胸肌发达,一端连接在胸骨的龙骨突上,另一端连接在翅的基部,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C不符合题意。
D.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12.(2021·昆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与诗句中黄莺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A.青蛙 B.鲫鱼 C.羚羊 D.大山雀
【答案】D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大山雀与黄莺一样,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内有许多气囊,胸肌发达,都属于鸟类;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鲫鱼属于鱼类;羚羊属于哺乳动物。
故答案为:D。
【分析】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13.(2021·福建)下列关于家鸽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体被羽毛 B.体温恒定 C.长有牙齿 D.前肢为翼
【答案】C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和保护作用,A说法正确。
B、鸟类体温不会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属于恒温动物,B说法正确。
C、鸟类有喙无齿,C说法错误。
D、鸟类前肢变成翼,为飞行提供了前提,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鸟类的主要特征,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 家鸽属于鸟类,营飞行生活,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表被覆羽毛,羽毛具有保温和保护作用;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双重呼吸可以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消化能力强,直肠极短,利于减轻体重,适于飞行生活。
14.(2021·苏州)如图表示一只乌鸦摄食植物果实的瞬间。下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乌鸦牙齿发达,可研磨食物
B.乌鸦用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C.乌鸦体表被羽使体温恒定
D.乌鸦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答案】D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解析】【解答】A、乌鸦无喙无齿,鸟类的口腔仅为食物的通道,而无咀嚼作用,A不符合题意;
B、乌鸦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辅助呼吸,完成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不符合题意;
C、乌鸦体表被羽毛有保温作用,但是保持体温恒定还需要完善的产热和散热结构,C不符合题意;
D、乌鸦采食野果,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二、填空题
15.(2021·武威)自然界各种动物中,体温恒定的动物类群是鸟类和 。
【答案】哺乳动物
【知识点】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解析】【解答】动物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可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1)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恒定的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2)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
故答案为:哺乳动物
【分析】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1·菏泽)信鸽亦称“通信鸽”,是经过普通鸽子驯化而成。信鸽飞行速度快、耐力强,并且具有良好的导航能力,自古以来常被用于通信传书。“信鸽千里飞归老巢”,生物学家和养鸽专家对信鸽的归巢机能作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信鸽的导航定位与信鸽的嗅觉有关,而木犀草素溶液能麻醉信鸽的嗅觉。
(1)信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呼吸方式是 。
(2)为了探究信鸽嗅觉与导航定位的关系,研究人员进行以下实验,请你补充相关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①将1000只生长发育、生理状况、飞行能力等均相近的信鸽平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用 麻醉信鸽的嗅觉,乙组用等量的清水处理作为对照。
③在天气适宜情况下,选择不同距离放飞后,记录归巢时间,求平均值后计算出归巢速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
④根据探究的问题,结合曲线图,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放飞距离较近时,甲、乙两组差异不太明显(嗅觉丧失的鸽子在熟悉的环境下近距离放飞能够顺利归巢);放飞距离较远时,两组出现了明显差异,这一现象说明 。
⑤本实验选用许多只信鸽进行实验探究的目的是 。
【答案】(1)双重呼吸
(2)木犀草素溶液;信鸽的导航定位与信鸽的嗅觉有关,而且飞行距离越远,关系越大。;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信鸽属于鸟类,鸟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以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供给充足的氧气。
(2)②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木犀草素溶液能麻醉信鸽的嗅觉,所以甲组用木犀草素溶液麻醉信鸽的嗅觉。
④根据曲线图和题干分析可知,当放飞距离比较近时,鸽子因熟悉环境,所以甲组和乙组的归巢速度差异不明显,但是放飞距离较远时,甲组(麻醉嗅觉)的归巢速度明显低于乙组,而且距离越远,差距越大,可以说明:信鸽的导航定位与信鸽的嗅觉有关,而且飞行距离越远,关系越大。
⑤实验过程中如果用比较少的信鸽做实验,会存在偶然性,比如信鸽身体状况不好等情况,会干扰实验结果,故答案为:用许多只信鸽进行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四、综合题
17.(2021·湘西)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分析回答:
资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时反复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勉励大家做好长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大保护”的关键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资料二:《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近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有102种好转、245种维持原状、738种变差。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小熊猫、川金丝猴和羚牛等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
(1)长江流域以淡水生态系统为主,当生态系统多样性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 多样性的丧失。
(2)水生生物在长江里繁衍了两千多万年,而近几年来数量却迅速减少,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 (至少写一点)。
(3)“资料二”中涉及的动物类群后代成活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和哺乳。
(4)“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5)你作为中学生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至少写一点) 。
【答案】(1)基因
(2)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
(3)胎生
(4)建立自然保护区
(5)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 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以说一个物种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载体。所以,长江流域以淡水生态系统为主,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2)乱砍乱伐森林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环境污染会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生物不能再适应环境而死亡;生物入侵,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所以,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等。
(3)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所以,材料中的“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③环境污染。
④外来生物入侵。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8.(2021·常德)近年来人类不少传染病均与蝙蝠有关,这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人类该怎样与蝙蝠相处?人类应该杀灭蝙蝠吗?请根据如图1和如图2的信息回答问题。
(1)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蝙蝠其实是会飞的老鼠
②刚出生的蝙蝠以母乳为食
③中华菊头蝠和长舌果蝠亲缘关系最近
④会飞的蝙蝠胸肌发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蝙蝠前、后肢特化,具有翼膜,适于飞行。这可以为 的生物学观点提供有力证据。
(3)蝙蝠种类的多样性,与它分布地的 多样性有密切关系。
(4)请根据如图3,写出一条与蝙蝠有关的食物链条: 。
(5)近年人类曾爆发传染性埃博拉出血热病,科学家已从蝙蝠身上分离出了相关病毒。据此,对于人类与蝙蝠该如何相处,请你提出合理的建议: 。
【答案】(1)C
(2)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3)生态系统
(4)植物→昆虫→蝙蝠→猛禽(或植物→蝙蝠→猛禽)
(5)不捕杀,不干扰蝙蝠生活,保护其生态环境等。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①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的翼手目,老鼠属于哺乳动物的啮齿目,二者同纲不同目,故蝙蝠不是老鼠,错误;
②蝙蝠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动物特征,刚出生的蝙蝠以母乳为食,正确;
③中华菊头蝠和普通吸血蝠位于相同的亚目,中华菊头蝠和长舌果蝠同目,但是不同亚目,故中华菊头蝠和普通吸血蝠亲缘关系较近,中华菊头蝠和长舌果蝠亲缘关系较远,错误;
④会飞的蝙蝠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正确;
(2)与飞行的运动方式相适应,蝙蝠具有两翼,且胸肌发达,这说明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蝙蝠种类的多样性,与它分布地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有密切关系。
(4)根据图3可写出与蝙蝠有关的食物链:植物→昆虫→蝙蝠→猛禽(或植物→蝙蝠→猛禽)。
(5)蝙蝠虽然携带病毒,但是在自然界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可以为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因此我们人类最好不去干扰蝙蝠,更不用不捕杀蝙蝠,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1)C;
(2)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3)生态系统;
(4)植物→昆虫→蝙蝠→猛禽(或植物→蝙蝠→猛禽);
(5)不捕杀,不干扰蝙蝠生活,保护其生态环境等。
【分析】(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9.(2021·陕西)阅读下列资料,请回答问题。
资料一
据调查,秦岭地区分布的植物已超过4000种,还有1000多种动物及多种其它生物分布其间。其中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被誉为“秦岭四宝"。
资料二1981年,在我省汉中地区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有关部门在朱鹮的栖息地建立了朱鹮自然保护区,经多方努力,目前朱鹮数量已达数千只。
(1)资料一直观地体现了秦岭地区 的多样性。
(2)“秦岭四宝”中。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通过胎生繁有后代,属于 动物。
(3)大力保护朱鹮,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一睹“东方宝石”的风采,更有利于维持秦岭地区的 平衡。如需更好地保护秦岭金丝猴。最有效的措施是 。
(4)科研工作者计刚研究羚牛的起源,最直接有可靠的途径是寻找 作为证据。
【答案】(1)生物种类(或生物物种、物种)
(2)哺乳
(3)生态;建立金丝猴自然保护区
(4)化石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资料有一中,"秦岭地区地区分布的植物已超过4000种,还有1000多种动物及多种其它生物分布其间",这可以看出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所以这体现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2)“秦岭四宝”中,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通过胎生繁有后代,可见它们属于哺乳动物动物。
(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维持在动态的平衡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所以,大力保护朱鹮,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一睹“东方宝石”的风采,更有利于维持秦岭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4)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是按一定的顺序出现的,越古老的地层中,发现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故答案为:(1)生物种类(或生物物种、物种);(2)哺乳;(3)生态、建立金丝猴自然保护区;(4)化石。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保护、化石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又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产者、消费者的物种种类(非数量)数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
20.(2021·江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江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珍稀物种在各地频繁出现,数量也逐渐增多。2018年12月在靖安县拍摄到20多只中华秋沙鸭,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第三纪冰川期残存下来的物种,数量极其稀少;2021年4月在九岭山保护区发现我国濒危植物——野生大黄花虾脊兰。虾脊兰花色有白、玫瑰红、蓝、紫等多种,可用块茎人工繁殖。
材料二:今年五一假期,来自上海、天津,南昌等地的近20名学生,在江西省生态学会和省科学院的专家指导下,开展了鄱阳湖生态研学活动。同学们体验了鄱阳湖江豚保护工作。在湖滩草洲上认识了芦苇、蓬蒿、苔草等湿地植物,对鄱阳湖越冬候鸟有了感性认识。
(1)中华秋沙鸭是越冬候鸟,属于 (填“恒温”成“变温”)动物。
(2)材料中描述虾脊兰具有多种花色,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用块茎繁殖的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3)根据材料中划线部分的内容,可知湖滩草洲属于 生态系统。
(4)从行为的获得途径判断,候鸟来鄱阳湖越冬属于 行为。
(5)江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频繁出现珍稀物种,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答案】(1)恒温
(2)基因;无性
(3)湿地
(4)先天性
(5)环境影响生物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植物的无性生殖;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解析】【解答】(1)恒温动物是指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华秋沙鸭是越冬候鸟,属于恒温动物。
(2)虾脊兰具有多种花色,这是生物体表现的性状,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用块茎繁殖的方式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3)湖滩草洲上的植物芦苇、蓬蒿、苔草等属于沼泽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的,因此可知湖滩草洲属于湿地生态系统。
(4)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候鸟来鄱阳湖越冬是鸟类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5)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江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频繁出现珍稀物种,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
【分析】(1)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
(2)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21.(2021·安徽)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生活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鱼、虾、长江江豚等生物。
(1)鱼吃虾,虾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将这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写成一条食物链: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鱼、虾是 。
(2)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属于 类动物。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主要有建立 的就地保护,迁出原地的迁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等。
(3)长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繁多,数量相对稳定。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长江生态系统的 能力减弱。因此,我国制定并实施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珍稀动物生境保护等一系列生态修复的政策和措施。
【答案】(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消费者
(2)哺乳;自然保护区
(3)自我调节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所以,根据“鱼吃虾,虾吃浮游动物,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可写成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故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鱼、虾是消费者。
(2)由分析可知: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所以,长江江豚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特征,属于哺乳类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故保护长江江豚的措施主要有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就地保护等措施。
(3)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所以,由于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长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数量减少,该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
【分析】(1)消费者是不能合成有机物、需要捕食生产者或其他消费者以获取能量的异养型生物,可分为初级消费者(食植动物)和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根据不同的取食地位,又可分为一、二、三、四……级消费者,直接以植物的枝、叶、果实、种子和凋落物为食的一级消费者,如 蝗虫、野兔、鹿、牛、马、羊等是食植动物;以食植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为二级消费者,如黄鼠狼、狐狸、青蛙等;食肉动物之间存在着弱肉强食的关系,其中的强者成为三级、四级……消费者,如狮、虎、鹰和水域中的鲨鱼等。有些动物既食植物又食动物,称为杂食动物,如某些鸟类和鱼类等。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中处于中间环节。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2.(2021·临沂)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学过程中拍到了如图甲所示的生物图片,并按图乙中的分类方法进行了生物的分类。丙图示某同学绘制的金丝猴的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①所对应的甲图中生物是靠 进行生殖的。从细胞结构上看,该生物与图中其他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 。
(2)⑤所对应的甲图中生物的发育方式为 ;⑥所对应的甲图中生物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 。
(3)分析乙图可知,图甲中与红豆杉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 ;金丝猴、红豆杉等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生物,保护它们最有效的措施是 。
(4)图丙所示某同学绘制的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理由是 。
【答案】(1)分裂;无成形的细胞核
(2)完全变态发育;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
(3)④;向日葵;建立自然保护区
(4)A;骨骼肌两端的肌腱需要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组成;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可以看出,①为原核生物,即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为细菌,对应图甲中的乳酸菌,繁殖方式为分裂繁殖。
(2)图中,⑤属于没有脊柱的动物,即为无脊椎动物,对应图甲中的蜜蜂,蜜蜂属于昆虫,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⑥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对应图甲中的金丝猴,金丝猴属于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
(3)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红豆杉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种子裸露,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着,分析乙图可知,图甲中与红豆杉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④向日葵,向日葵和红豆杉通为种子植物,金丝猴、红豆杉等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生物,保护它们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4)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或者跨越一个几个关节,所以,图丙中,正确的是A。
故答案为:(1)分裂、无成形的细胞核;(2)完全变态发育、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3)④、向日葵、建立自然保护区;(4)A、骨骼肌两端的肌腱需要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基础知识是关键,细菌、动物、和植物几种生物中,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动物、植物一般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昆虫的发育分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如蜜蜂、蚊子、苍蝇等;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蟋蟀等,两者相比较不同点在于有没有蛹期这个阶段;: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