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17 20:40:3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单选题
1.(2021·赤峰)动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成语中,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虎背熊腰 B.螳螂捕蝉 C.贼眉鼠眼 D.尖嘴猴腮
2.(2021·江津)孔雀开屏、乌贼喷墨的行为分别是(  )
A.繁殖行为、攻击行为 B.节律行为、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防御行为 D.攻击行为、繁殖行为
3.(2021·营口)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B.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两种截然不同、互不相关的行为类型
D.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使动物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
4.(2021·南海)春风摇动花枝,蜜蜂留连花间。蜜蜂采蜜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繁殖行为 D.学习行为
5.(2021·北京)豹猫是一种哺乳动物,近年来相继在北京松山和野鸭湖地区被监测发现。豹猫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习惯昼伏夜出,活动比较隐蔽
B.经过多次试探后不再害怕监测设备
C.幼崽一出生就会吮吸乳汁
D.通常在每年的春夏两季进行繁殖
6.(2021·通辽)下列关于动物的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蜘蛛结网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一种行为
B.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C.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D.草原上头羊带领羊群觅食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7.(2021·吉林)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蚯蚓走迷宫 B.黑猩猩钓取白蚁
C.菜青虫取食白菜 D.大山雀偷喝牛奶
8.(2021·长沙)雄性孔雀蜘蛛会通过开屏跳舞来吸引雌性孔雀蜘蛛,这属于(  )
A.取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9.(2021·海南)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孔雀开屏 B.老马识途 C.蜘蛛结网 D.蜜蜂筑巢
10.(2021·百色)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乌鸦会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当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等红灯亮起,再飞落地面享受美食。这种动物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
11.(2021·阜新)蜜蜂的群体中有蜂王、蜂后、工蜂。由此可知蜜蜂具有(  )
A.社会行为 B.取食行为 C.迁徙行为 D.领域行为
12.(2021·龙东)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 B.黑猩猩钓取白蚁
C.小鸡绕道取食 D.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
13.(2021·烟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鸿鹄又名大天鹅,每年都要从西伯利亚到荣成天鹅湾等地越冬。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大天鹅的迁徙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 D.繁殖行为
14.(2021·晋中)一只有趣的小金丝猴模仿护林员投掷石块,进行玩耍。小猴的这种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 D.防御行为
15.(2021·聊城)下列行为中,可能不是由身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是(  )
A.蜘蛛结网捕食 B.失去雏鸟的小鸟给金鱼喂食
C.孔雀开屏 D.大山雀偷喝放在门外的牛奶
16.(2021·青岛)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性外激素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动物个体间的信息交流
B.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内都有等级且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学习行为越复杂
D.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17.(2021·龙东)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 B.黑猩猩钓取白蚁
C.大山雀喝牛奶 D.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
18.(2021·河南)鹅在繁殖期间,若发现卵掉落巢外,会用喙推动卵,直到把卵滚回巢中。如果在滚卵回巢过程中取走卵,鹅仍会凭空继续做这些动作。关于鹅的上述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B.可以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D.与黑猩猩钓取白蚁的行为类似
19.(2021·贺州)动物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下列不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
A.蜜蜂跳舞传递蜜源信息
B.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进行交配
C.萤火虫发出冷光“对话”
D.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
20.(2021·潍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经》中对繁殖季节雎鸠鸣叫场景的描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繁殖季节,雎鸠的鸣叫属于求偶行为
B.从获得的途径判断,雎鸠的鸣叫是学习行为
C.求偶、交配和产卵是雎鸠必不可少的繁殖行为
D.雎鸠的鸣叫行为根本上受遗传因素决定
21.(2021·宜昌)英国有一只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雌猫与狗崽宛如“母子”。雌猫这种行为是:①繁殖行为;②社会行为;③先天性行为;④学习行为;⑤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⑥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22.(2021·昆明)据2021年6月1日新闻报道,15 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已接近昆明。象群中其他成员跟着“首领”走的行为属于(  )
A.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贮食行为 D.繁殖行为
23.(2021·湘潭)小亮的宠物狗“豆豆”经过7~8天的训练,就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大小便。关于“豆豆”定点大小便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种行为是小狗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B.这种行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
C.同种的不同宠物狗,学会定点大小便所花的时间可能不一样
D.这种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
24.(2021·北部湾)社会行为对动物群体的共同生存、防御敌害、繁殖后代有重要意义。下列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A.大雁南飞 B.蚁群觅食 C.雄鸡齐鸣 D.鱼类洄游
25.(2021·广东)一群亚洲象离开原栖息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发生长距离迁移行为,引起了广泛关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有组织、有分工的社会行为
B.可用无人机远距离观察象群的迁移行为
C.该象群中个体的差异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D.该象群的迁移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
26.(2021·呼和浩特)下列有关动物运动与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的(  )
A.“狗怕弯腰,狼怕摸刀”,这种行为属于条件反射且该行为的形成与遗传有关
B.暴雨前,蚁群叼着卵茧、食物等有序的往高处转移,说明蚂蚁具有社会行为
C.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D.小动物闻到老虎的气味纷纷逃跑,这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
27.(2021·岳阳)大颅榄树的果实需要经过渡渡鸟的吞食后,排出的种子才能发芽,此事例说明该动物的作用主要是(  )
A.提高植物结实率 B.帮助植物传粉
C.促进物质循环 D.帮助植物顺利繁衍
28.(2021·陕西)下列动物的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社群行为)的是(  )
A.工蜂负责外出采蜜并喂养幼蜂
B.雄孔雀展开漂亮尾羽吸引雌孔雀
C.蚁群中蚁后专职产卵、繁殖后代
D.黑猩猩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29.(2021·广安)普通黑熊不会表演节目,但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的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因素决定 ④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30.(2021·衡阳)下列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B.不能随意引进某种动物,否则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C.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埋在地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太阳鸟在吸食花蜜的同时,也帮助植物传粉
31.(2021·萍乡)杜鹃将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为杜鹃孵卵、育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鸟为杜鹃孵卵、育雏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B.这些行为说明杜鹃比小鸟更高等,学习能力更强
C.小鸟和杜鹃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说明它们具有社会行为
D.这些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32.(2021·苏州)某研究小组通过模拟捕食者对非洲蟾蜍的攻击行为,以研究非洲蟾蜍的逃避策略。该研究小组分别从0°、45°、90°对蟾蜍抛掷易拉罐,以模拟捕食者从不同方向对其进行攻击,观察并记录蟾蜍的逃避方式及相关比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面对90°方向的攻击,非洲蟾蜍均以跳跃方式逃避
B.应对45°方向攻击时,非洲蟾蜍静止不动的比例较低
C.非洲蟾蜍应对不同方向攻击采取的逃避方式有差异
D.非洲蟾蜍的上述应对攻击逃避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33.(2021·临沂)人类的以下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①婴儿吮奶 ②幼儿学习写字 ③眨眼 ④睡眠 ⑤某同学沉迷网络游戏 ⑥疫情期间学生上网课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34.(2021·泰安)下表是小鼠走迷宫的实验数据。在迷宫中有几处“T"形接头,小鼠可右转也可左转。将身体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每天进行相同次数的实验。A组小鼠走完迷宫会得到食物奖励,而B组小鼠走完迷宫不会得到食物奖励。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天数 平均转错次数 组别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第8天 第9天 第10天
A组小鼠 9 8 7 8 6 5 4 2 1 1
B组小鼠 10 9 10 9 9 10 9 8 9 10
①实验说明A组小鼠学习能力强,B组小鼠学习能力弱
②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作用下,A组小鼠形成了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
③A组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形成后不会改变
④A组小鼠通过学习能迅速走出迷宫获取食物是复杂反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判断题
35.(2021·大同)动物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是很重要的,没有动物就不能进行物质循环。
36.(2021·岳阳)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与遗传物质有关。
三、双选题
37.(2021·衡阳)下列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黑猩猩钓取白蚁 B.蜘蛛结网
C.蚯蚓走迷宫 D.美国红雀喂鱼
四、实验探究题
38.(2021·株洲)农业生产中许多种类的昆虫对农作物有较大的威胁,夏夜里人们常利用黑光灯捕虫器(如图)诱捕农业害虫。针对这一现象,孙悟同学提出问题:普通的日光灯是否也有诱捕效果?与黑光灯相比,哪种光源的诱捕效果更好?
(1)作出假设:   。
(2)以下是孙悟同学制定的实验计划:
①选取相距较远但其它条件大致相当的水稻田三块,编号甲、乙、丙。
②每天19:00向三块水稻田的正中分别放入无光源捕虫器、功率相同的日光灯捕虫器和黑光灯捕虫器,早上7:00取出,将捕虫器中的昆虫取出称重。
③实验持续进行5天,将结果记录下来并计算    。
(3)设计一个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4)甲组和乙组进行对照,是为了探究    ,其中    组是对照组。
(5)昆虫通常以月亮为导航坐标,趋光性有利于其在黑暗中飞行时避开障碍物。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    行为,这是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
   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五、综合题
39.(2021·贺州) 2020年是我国全面脱贫的收官之年,在产业帮扶中,立体种养帮助了许多农民脱贫致富,图是我市某果农实现立体种养的部分生物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   (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图中有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中获取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
(3)图中消费者有   。其中具有食草昆虫捕食关系的是   (写出一组即可)。
(4)在果园中放养蜜蜂,可以获取蜜蜂,提高果园的经济效益,蜜蜂在自然界中还具有   的作用。
40.(2021·资阳)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六月底的四川马边大凤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林木葱郁,溪流飞溅,鸟鸣悠扬,一派生机盎然。一只红嘴蓝鹊从高高的树冠中飞出,划过溪谷上空。突然一只比它小一些的黑色鸟儿,尖叫着冲向它,勇猛地发起战斗。这只黑色小鸟是紫啸鸫,它主要以植食性的昆虫和蜗牛等为食。几个回合下来,红嘴蓝鹊落荒而逃。
(1)马边大风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根据文中信息,写出一条包含紫啸鸫的食物链:   
(2)紫啸鸫亲鸟喂食雏鸟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属于   
( 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所以,“虎背熊腰”、“贼眉鼠眼”、“尖嘴猴腮”都不是动物的行为,而“螳螂捕蝉”是一种捕食行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2.【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识别雌雄动物、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如:蜻蜓点水、夏日蝉鸣、孔雀开屏等。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又分为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初级防御不管捕食动物是否出现都起作用,它可减少与捕食者相遇的可能性,而次级防御只有当捕食者出现之后才起作用,它可增加和捕食者相遇后的逃脱机会。如:竹节虫拟态、贼释放墨汁。
故答案为:C。
【分析】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3.【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使动物适应基本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A符合题意。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B不符合题意。
C.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C不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学习行为能使动物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4.【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B符合题意。
C.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识别雌雄动物、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C不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5.【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CD、“习惯昼伏夜出,活动比较隐蔽”、“幼崽一出生就会吮吸乳汁”、“通常在每年的春夏两季进行繁殖”都是由豹猫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不符合原题;
B、“经过多次试探后不再害怕监测设备”,是豹猫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6.【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蜘蛛织网是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是一种本能行为,A符合题意。
B.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实验法离不开观察法,所以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B不符合题意。
C.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对于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学习行为是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而形成的行为。学习行为越多,适应能力越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C不符合题意。
D.动物营群体生活,绝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在一起,而是动物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具有森严的等级制度,所以草原上头羊带领羊群觅食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7.【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BD、蚯蚓走迷宫、黑猩猩钓取白蚁、大山雀偷喝牛奶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不符合题意。
C、菜青虫取食白菜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8.【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B.“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的注意,属于求偶行为,也属于繁殖行为,符合题意。
C.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不符合题意。
D.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9.【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CD、孔雀开屏、蜘蛛结网、蜜蜂筑巢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又称为本能),不符合题意;
B、老马识途是马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0.【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乌鸦会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当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享受美味。这种行为是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11.【答案】A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蜜蜂的群体中有蜂王、蜂后、工蜂。说明蜜蜂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所以,蜜蜂具社会行为,A符合题意。
B.取食行为是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如:鲸鱼吞吃小鱼;蟒追捕青蛙,B不符合题意。
C.随着季节的变化,生物定期的沿相对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觅食地)之间作远距离移动的过程是迁徙行为,C不符合题意。
D.领域行为是指动物占有领域的行为和现象。如“狗撒尿做标记”是狗的领域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12.【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黑猩猩钓取白蚁、小鸡绕道取食都是通过学习或生活经验的积累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3.【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大天鹅的迁徙行为是大天鹅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4.【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小金丝猴是模仿护林员投掷石块,进行的玩耍,这是小猴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慢慢获得的行为,这属于学习行为,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行为,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动物的行为按照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5.【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蜘蛛结网捕食是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不是一种本能,A不符合题意。
B、失去雏鸟的小鸟给金鱼喂食是生来就有的繁殖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孔雀开屏是生来就有的繁殖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大山雀偷喝放在门外的牛奶是在经过生活经验积累起来的后天性行为,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比较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通过条件反射、尝试、顿悟、学习而形成的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越大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等
16.【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就是模仿利用雌虫分泌的性外激素来引诱雄虫进行诱杀,属于模仿利用昆虫的通讯,A符合题意。
B.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B不符合题意。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控制,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因此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有关。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学习能力越强,C不符合题意。
D.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学习行为是动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变化。先天性行为的适应范围小而后天性行为的适应范围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17.【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黑猩猩钓取白蚁、大山雀喝牛奶都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而“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18.【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鹅的这些行为是:生来就有;受体内遗传物质控制,属于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
B.如果在滚卵回巢过程中取走卵,鹅仍会凭空继续做这些动作,这是本能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变化,C不符合题意。
D.黑猩猩钓取白蚁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19.【答案】D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蜜蜂跳舞传递蜜源信息,是同种动物通过动作进行交流,属于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进行交配,是同种动物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萤火虫发出冷光“对话”,是同种动物通过光线进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20.【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在繁殖季节,雎鸠的鸣叫是求偶,A不符合题意;
B、从获得的途径判断,雎鸠的鸣叫是生来就有的繁殖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符合题意;
C、求偶、交配和产卵是雎鸠必不可少的繁殖行为。C不符合题意;
D、雎鸠的鸣叫行为是先天性行为,根本上受遗传因素决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1.【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刚失去幼崽的雌猫,靠本能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小狗崽,这是繁殖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属于先天性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指的是由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而动物的学习行为指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获得的行为.对于刚刚失去幼崽的猫,把小狗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所以,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应属于先天性行为。
22.【答案】A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象的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象群中其他成员跟着“首领”走,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23.【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宠物狗“豆豆”经过4﹣5天的训练,就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大小便。表明这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因此,“豆豆”定点大小便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同种的不同宠物狗,学会定点大小便所花的时间可能不一样。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4.【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大雁南飞这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节律行为,没有明确的分工,不属于社会行为,A不符合题意。
B、蚂蚁有雄蚁、雌蚁、兵蚁和工蚁,分工明确,属于社会行为,B符合题意。
C、雄鸡齐鸣这是引起异性的注意,属于求偶的行为,为繁殖行为,C不符合题意。
D、鱼类洄游属于节律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是先天性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为基础题,熟记社会行为的特征是关键,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营群体生活,群体内有一定的组织,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有明显的等级,各成员之间通过动作、气味、形体姿态等进行信息交流。
25.【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大象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有首领,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属于社会行为,A说法正确。
B、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故可用无人机远距离观察象群的迁移行为,B说法正确。
C、该象群中的全部个体都属于大象,为同种生物,所以象群中个体的差异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C说法错误。
D、象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会对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该象群的迁移可能会影响到生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熟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种类丰富,基因多样性是同种生物内不同的品种基因有差别,同种生物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社会行为绝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在一起,而是动物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还有靠的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进行信息传递。
26.【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狗怕弯腰,狼怕摸刀”,这种行为是在大脑皮层的支配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A说法正确。
B、营社会行为的群体,在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明显的等级,题干中,暴雨前,蚁群叼着卵茧、食物等有序的往高处转移,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B说法正确。
C、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大脑发育越完善,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能力越强,C说法正确。
D、小动物闻到老虎气味纷纷逃跑这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属于防御行为,可见,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社会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熟记: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一定就是社会行为,社会为行为具有一定的特征:在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明显的等级,成员之间还通过形态姿态、动作、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27.【答案】D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渡渡鸟吃大颅榄树的果实,果实在渡渡鸟的消化道中经过消化把果皮消化了,种皮也受到一部分消化,种子被排出体外后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因此,渡渡鸟对大颅榄树最重要的作用是帮助植物顺利繁衍。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28.【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工蜂负责外出采蜜并喂养幼蜂,这表明群体内分工明确,属于社会行为,A不符合题意。
B、雄孔雀展开漂亮尾羽吸引雌孔雀,这是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不是社会行为,B符合题意。
C、 蚁群中蚁后专职产卵、繁殖后代,这说明,在蚂蚁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属于社会行为,C不符合题意。
D、“黑猩猩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这说明,黑猩猩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属于社会行为,D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社会行为是群体内有明确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高等动物群体内还形成明显的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29.【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普通黑熊不会表演节目,但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的行为是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的行为是②学习行为 , ④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30.【答案】A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不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分解者指的是腐生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参与了物质的循环,A符合题意。
B.随意引进某种动物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
C.松鼠将松子埋藏在地下,在适宜的条件下,埋藏的松子就会萌发,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帮助传播种子,C不符合题意。
D.太阳鸟在吸食花蜜的同时,雄蕊的花粉会粘黏在鸟的身体上,当它飞到另一朵花采蜜时,又会将划分粘黏在雌蕊的柱头上,完成传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31.【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鸟类的黑手党” 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小鸟这种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符合题意。
B.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杜鹃、小鸟都属于鸟类,等级一样高,不符合题意。
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同一种生物)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小鸟和杜鹃不是同一种生物,不符合题意。
D.杜鹃将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让小鸟为其孵卵、育雏的行为是杜鹃生来就有的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2.【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B、据图中柱状图可见:在面对90°方向的攻击时,非洲蟾蜍均会以跳跃的方式逃避捕食者;在遇到45°的攻击时,非洲蟾蜍静止不动的比例较低,不符合题意。
C、非洲蟾蜍应对不同方向攻击采取的逃避方式有差异,不符合题意。
D、非洲蟾蜍的上述应对攻击逃避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3.【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①婴儿吮奶、③眨眼、 ④睡眠哲学行为都是生来就有的,有遗传物质控制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②幼儿学习写字、 ⑤某同学沉迷网络游戏、 ⑥疫情期间学生上网课这些行为都是出生以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慢慢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行为,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4.【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①根据题干所述,A组小鼠走出迷宫有实物奖励刺激,而B组小鼠没有,A组小鼠转错的次数少,B组的小鼠转错次数多不能说明B组小鼠学习能力弱。
②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A组小鼠走迷宫时平均转错的次数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经过训练,A组小鼠获得了走迷宫的学习行为,可见②说法正确。
③A组小鼠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必须用非条件刺激物强化条件刺激物,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否则,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可见③说法错误。
④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小鼠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为学习行为。④说法正确。
可见以上说法正确的是②④,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条件反射的建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条件反射(复杂反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后天建立起来的,但当条件反射建立以后,比须用非条件刺激物强化条件刺激物,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否则,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
35.【答案】(1)错误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不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分解者指的是腐生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36.【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和经验获得的。先天性行为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学习行为受到遗传物质的影响,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和经验获得的。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37.【答案】A,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B“蜘蛛结网”、D“美国红雀喂鱼”是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不符合题意;
A“黑猩猩钓取白蚁”、C“蚯蚓走迷宫”、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学习行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38.【答案】(1)普通的日光灯也有诱捕效果
(2)平均值
(3)
捕虫器类型 抗虫重量 时间 无光源捕虫器 日光灯捕虫器 黑光灯捕虫器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5天的平均重量      
(4)普通的日光灯是否有诱捕效果;甲
(5)先天性;自然选择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生物进化的学说;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故本实验可作出假设:普通的日光灯也有诱捕效果。
(2)③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因此在每间教室的不同位置取样检测,计算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故实验持续进行5天,将结果记录下来并计算平均值。
(3)设计一个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捕虫器类型 抗虫重量 时间 无光源捕虫器 日光灯捕虫器 黑光灯捕虫器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5天的平均重量
(4)结合分析可知:甲组(无光源捕虫器)和乙组(日光灯捕虫器)进行对照,是为了探究普通的日光灯是否有诱捕效果,其中甲组是对照组。
(5)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所以,昆虫通常以月亮为导航坐标,趋光性有利于其在黑暗中飞行时避开障碍物。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先天性行为,这是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39.【答案】(1)能
(2)草和果树(或植物)
(3)食草昆虫、鸡、蜜蜂、食虫鸟;食草昆虫和食虫鸟或食草昆虫和鸡或蜜蜂和食虫鸟
(4)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或维持生态平衡或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所以,题图所示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太阳表示非生物部分、果树是生产者、各类动物是消费者、蘑菇是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 所以,图中有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中获取能量最多的生物是第一营养级的:草和果树(或植物)。
(3)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故图中消费者有食草昆虫、鸡、蜜蜂、食虫鸟(全对才给分)。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所以题图中具有捕食关系的有:食草昆虫和食虫鸟或食草昆虫和鸡或蜜蜂和食虫鸟(写出一组即可)。
(4)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所以,在果园中放养蜜蜂,可以获取蜜蜂,提高果园的经济效益,蜜蜂在自然界中还具有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或维持生态平衡或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作用。(写出一个作用即可)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0.【答案】(1)植物(树木)→昆虫→紫啸鸫或者植物→蜗牛→紫啸鸫
(2)先天性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书写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指向捕食者。资料中的食物链有:植物(树木)→昆虫→紫啸鸫;植物→蜗牛→紫啸鸫等。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因此,紫啸鸫亲鸟喂食雏鸟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分析】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或吃与被吃)的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指向捕食者。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动物的先天性行为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天赋的遗传行为。而有些行为则与先天性行为不同,是后天获得的经验性行为,称之为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不是毫无关联的,动物的许多行为都是先天的本能行为加上后天的学习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动物的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单选题
1.(2021·赤峰)动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成语中,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虎背熊腰 B.螳螂捕蝉 C.贼眉鼠眼 D.尖嘴猴腮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
【解析】【解答】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所以,“虎背熊腰”、“贼眉鼠眼”、“尖嘴猴腮”都不是动物的行为,而“螳螂捕蝉”是一种捕食行为。
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 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 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2.(2021·江津)孔雀开屏、乌贼喷墨的行为分别是(  )
A.繁殖行为、攻击行为 B.节律行为、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防御行为 D.攻击行为、繁殖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识别雌雄动物、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如:蜻蜓点水、夏日蝉鸣、孔雀开屏等。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又分为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初级防御不管捕食动物是否出现都起作用,它可减少与捕食者相遇的可能性,而次级防御只有当捕食者出现之后才起作用,它可增加和捕食者相遇后的逃脱机会。如:竹节虫拟态、贼释放墨汁。
故答案为:C。
【分析】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3.(2021·营口)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环境,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B.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两种截然不同、互不相关的行为类型
D.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使动物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使动物适应基本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A符合题意。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B不符合题意。
C.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C不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学习行为能使动物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4.(2021·南海)春风摇动花枝,蜜蜂留连花间。蜜蜂采蜜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繁殖行为 D.学习行为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B符合题意。
C.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识别雌雄动物、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C不符合题意。
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5.(2021·北京)豹猫是一种哺乳动物,近年来相继在北京松山和野鸭湖地区被监测发现。豹猫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习惯昼伏夜出,活动比较隐蔽
B.经过多次试探后不再害怕监测设备
C.幼崽一出生就会吮吸乳汁
D.通常在每年的春夏两季进行繁殖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CD、“习惯昼伏夜出,活动比较隐蔽”、“幼崽一出生就会吮吸乳汁”、“通常在每年的春夏两季进行繁殖”都是由豹猫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不符合原题;
B、“经过多次试探后不再害怕监测设备”,是豹猫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6.(2021·通辽)下列关于动物的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蜘蛛结网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一种行为
B.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C.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D.草原上头羊带领羊群觅食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A.蜘蛛织网是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是一种本能行为,A符合题意。
B.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实验法离不开观察法,所以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B不符合题意。
C.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对于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学习行为是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而形成的行为。学习行为越多,适应能力越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C不符合题意。
D.动物营群体生活,绝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在一起,而是动物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具有森严的等级制度,所以草原上头羊带领羊群觅食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7.(2021·吉林)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蚯蚓走迷宫 B.黑猩猩钓取白蚁
C.菜青虫取食白菜 D.大山雀偷喝牛奶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BD、蚯蚓走迷宫、黑猩猩钓取白蚁、大山雀偷喝牛奶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不符合题意。
C、菜青虫取食白菜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8.(2021·长沙)雄性孔雀蜘蛛会通过开屏跳舞来吸引雌性孔雀蜘蛛,这属于(  )
A.取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B.“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孔雀的注意,属于求偶行为,也属于繁殖行为,符合题意。
C.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不符合题意。
D.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按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
防御行为: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壁虎断尾属于防御行为。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大雁南飞属于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有等级制度的猴群属于社群行为。
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蜜蜂采蜜属于取食行为。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一山不容二虎属于斗争行为。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春燕衔泥筑巢属于繁殖行为。
9.(2021·海南)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孔雀开屏 B.老马识途 C.蜘蛛结网 D.蜜蜂筑巢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CD、孔雀开屏、蜘蛛结网、蜜蜂筑巢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又称为本能),不符合题意;
B、老马识途是马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10.(2021·百色)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乌鸦会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当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等红灯亮起,再飞落地面享受美食。这种动物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乌鸦会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当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享受美味。这种行为是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11.(2021·阜新)蜜蜂的群体中有蜂王、蜂后、工蜂。由此可知蜜蜂具有(  )
A.社会行为 B.取食行为 C.迁徙行为 D.领域行为
【答案】A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蜜蜂的群体中有蜂王、蜂后、工蜂。说明蜜蜂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所以,蜜蜂具社会行为,A符合题意。
B.取食行为是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如:鲸鱼吞吃小鱼;蟒追捕青蛙,B不符合题意。
C.随着季节的变化,生物定期的沿相对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觅食地)之间作远距离移动的过程是迁徙行为,C不符合题意。
D.领域行为是指动物占有领域的行为和现象。如“狗撒尿做标记”是狗的领域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蜜蜂、狒狒等。
12.(2021·龙东)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 B.黑猩猩钓取白蚁
C.小鸡绕道取食 D.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黑猩猩钓取白蚁、小鸡绕道取食都是通过学习或生活经验的积累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3.(2021·烟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鸿鹄又名大天鹅,每年都要从西伯利亚到荣成天鹅湾等地越冬。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大天鹅的迁徙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 D.繁殖行为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大天鹅的迁徙行为是大天鹅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4.(2021·晋中)一只有趣的小金丝猴模仿护林员投掷石块,进行玩耍。小猴的这种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 D.防御行为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小金丝猴是模仿护林员投掷石块,进行的玩耍,这是小猴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慢慢获得的行为,这属于学习行为,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行为,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动物的行为按照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5.(2021·聊城)下列行为中,可能不是由身体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是(  )
A.蜘蛛结网捕食 B.失去雏鸟的小鸟给金鱼喂食
C.孔雀开屏 D.大山雀偷喝放在门外的牛奶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蜘蛛结网捕食是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不是一种本能,A不符合题意。
B、失去雏鸟的小鸟给金鱼喂食是生来就有的繁殖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孔雀开屏是生来就有的繁殖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大山雀偷喝放在门外的牛奶是在经过生活经验积累起来的后天性行为,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比较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通过条件反射、尝试、顿悟、学习而形成的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越大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等
16.(2021·青岛)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性外激素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动物个体间的信息交流
B.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内都有等级且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学习行为越复杂
D.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就是模仿利用雌虫分泌的性外激素来引诱雄虫进行诱杀,属于模仿利用昆虫的通讯,A符合题意。
B.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B不符合题意。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受遗传物质控制,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因此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有关。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学习能力越强,C不符合题意。
D.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学习行为是动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变化。先天性行为的适应范围小而后天性行为的适应范围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17.(2021·龙东)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 B.黑猩猩钓取白蚁
C.大山雀喝牛奶 D.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黑猩猩钓取白蚁、大山雀喝牛奶都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而“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18.(2021·河南)鹅在繁殖期间,若发现卵掉落巢外,会用喙推动卵,直到把卵滚回巢中。如果在滚卵回巢过程中取走卵,鹅仍会凭空继续做这些动作。关于鹅的上述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B.可以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D.与黑猩猩钓取白蚁的行为类似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鹅的这些行为是:生来就有;受体内遗传物质控制,属于先天性行为,A符合题意。
B.如果在滚卵回巢过程中取走卵,鹅仍会凭空继续做这些动作,这是本能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变化,C不符合题意。
D.黑猩猩钓取白蚁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
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19.(2021·贺州)动物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下列不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
A.蜜蜂跳舞传递蜜源信息
B.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进行交配
C.萤火虫发出冷光“对话”
D.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
【答案】D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蜜蜂跳舞传递蜜源信息,是同种动物通过动作进行交流,属于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进行交配,是同种动物通过气味进行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萤火虫发出冷光“对话”,是同种动物通过光线进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信息交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
20.(2021·潍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经》中对繁殖季节雎鸠鸣叫场景的描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繁殖季节,雎鸠的鸣叫属于求偶行为
B.从获得的途径判断,雎鸠的鸣叫是学习行为
C.求偶、交配和产卵是雎鸠必不可少的繁殖行为
D.雎鸠的鸣叫行为根本上受遗传因素决定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在繁殖季节,雎鸠的鸣叫是求偶,A不符合题意;
B、从获得的途径判断,雎鸠的鸣叫是生来就有的繁殖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符合题意;
C、求偶、交配和产卵是雎鸠必不可少的繁殖行为。C不符合题意;
D、雎鸠的鸣叫行为是先天性行为,根本上受遗传因素决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1.(2021·宜昌)英国有一只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雌猫与狗崽宛如“母子”。雌猫这种行为是:①繁殖行为;②社会行为;③先天性行为;④学习行为;⑤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⑥由环境因素决定的,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刚失去幼崽的雌猫,靠本能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小狗崽,这是繁殖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属于先天性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指的是由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而动物的学习行为指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获得的行为.对于刚刚失去幼崽的猫,把小狗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所以,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应属于先天性行为。
22.(2021·昆明)据2021年6月1日新闻报道,15 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已接近昆明。象群中其他成员跟着“首领”走的行为属于(  )
A.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贮食行为 D.繁殖行为
【答案】A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象的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象群中其他成员跟着“首领”走,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故答案为:A。
【分析】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蜜蜂的蜂群中,有蜂王、雄峰和工蜂之分,但它们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猩猩和狒狒等群体中都有一只“首领”等。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作用不同,地位也不平等”.营社群生活的动物还有蚂蚁、白蚁、大雁、狮子等。
23.(2021·湘潭)小亮的宠物狗“豆豆”经过7~8天的训练,就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大小便。关于“豆豆”定点大小便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种行为是小狗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B.这种行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
C.同种的不同宠物狗,学会定点大小便所花的时间可能不一样
D.这种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宠物狗“豆豆”经过4﹣5天的训练,就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大小便。表明这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因此,“豆豆”定点大小便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同种的不同宠物狗,学会定点大小便所花的时间可能不一样。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4.(2021·北部湾)社会行为对动物群体的共同生存、防御敌害、繁殖后代有重要意义。下列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A.大雁南飞 B.蚁群觅食 C.雄鸡齐鸣 D.鱼类洄游
【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大雁南飞这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节律行为,没有明确的分工,不属于社会行为,A不符合题意。
B、蚂蚁有雄蚁、雌蚁、兵蚁和工蚁,分工明确,属于社会行为,B符合题意。
C、雄鸡齐鸣这是引起异性的注意,属于求偶的行为,为繁殖行为,C不符合题意。
D、鱼类洄游属于节律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是先天性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为基础题,熟记社会行为的特征是关键,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营群体生活,群体内有一定的组织,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有明显的等级,各成员之间通过动作、气味、形体姿态等进行信息交流。
25.(2021·广东)一群亚洲象离开原栖息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发生长距离迁移行为,引起了广泛关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有组织、有分工的社会行为
B.可用无人机远距离观察象群的迁移行为
C.该象群中个体的差异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D.该象群的迁移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
【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大象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有首领,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属于社会行为,A说法正确。
B、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故可用无人机远距离观察象群的迁移行为,B说法正确。
C、该象群中的全部个体都属于大象,为同种生物,所以象群中个体的差异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C说法错误。
D、象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会对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该象群的迁移可能会影响到生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熟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种类丰富,基因多样性是同种生物内不同的品种基因有差别,同种生物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社会行为绝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在一起,而是动物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还有靠的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进行信息传递。
26.(2021·呼和浩特)下列有关动物运动与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的(  )
A.“狗怕弯腰,狼怕摸刀”,这种行为属于条件反射且该行为的形成与遗传有关
B.暴雨前,蚁群叼着卵茧、食物等有序的往高处转移,说明蚂蚁具有社会行为
C.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D.小动物闻到老虎的气味纷纷逃跑,这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A、“狗怕弯腰,狼怕摸刀”,这种行为是在大脑皮层的支配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A说法正确。
B、营社会行为的群体,在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明显的等级,题干中,暴雨前,蚁群叼着卵茧、食物等有序的往高处转移,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B说法正确。
C、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大脑发育越完善,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能力越强,C说法正确。
D、小动物闻到老虎气味纷纷逃跑这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属于防御行为,可见,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社会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熟记: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一定就是社会行为,社会为行为具有一定的特征:在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明显的等级,成员之间还通过形态姿态、动作、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27.(2021·岳阳)大颅榄树的果实需要经过渡渡鸟的吞食后,排出的种子才能发芽,此事例说明该动物的作用主要是(  )
A.提高植物结实率 B.帮助植物传粉
C.促进物质循环 D.帮助植物顺利繁衍
【答案】D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渡渡鸟吃大颅榄树的果实,果实在渡渡鸟的消化道中经过消化把果皮消化了,种皮也受到一部分消化,种子被排出体外后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因此,渡渡鸟对大颅榄树最重要的作用是帮助植物顺利繁衍。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28.(2021·陕西)下列动物的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社群行为)的是(  )
A.工蜂负责外出采蜜并喂养幼蜂
B.雄孔雀展开漂亮尾羽吸引雌孔雀
C.蚁群中蚁后专职产卵、繁殖后代
D.黑猩猩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工蜂负责外出采蜜并喂养幼蜂,这表明群体内分工明确,属于社会行为,A不符合题意。
B、雄孔雀展开漂亮尾羽吸引雌孔雀,这是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不是社会行为,B符合题意。
C、 蚁群中蚁后专职产卵、繁殖后代,这说明,在蚂蚁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属于社会行为,C不符合题意。
D、“黑猩猩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这说明,黑猩猩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属于社会行为,D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社会行为是群体内有明确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高等动物群体内还形成明显的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29.(2021·广安)普通黑熊不会表演节目,但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的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遗传因素决定 ④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普通黑熊不会表演节目,但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的行为是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马戏团的黑熊会表演的行为是②学习行为 , ④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30.(2021·衡阳)下列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B.不能随意引进某种动物,否则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C.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埋在地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太阳鸟在吸食花蜜的同时,也帮助植物传粉
【答案】A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不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分解者指的是腐生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参与了物质的循环,A符合题意。
B.随意引进某种动物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
C.松鼠将松子埋藏在地下,在适宜的条件下,埋藏的松子就会萌发,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帮助传播种子,C不符合题意。
D.太阳鸟在吸食花蜜的同时,雄蕊的花粉会粘黏在鸟的身体上,当它飞到另一朵花采蜜时,又会将划分粘黏在雌蕊的柱头上,完成传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31.(2021·萍乡)杜鹃将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为杜鹃孵卵、育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鸟为杜鹃孵卵、育雏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B.这些行为说明杜鹃比小鸟更高等,学习能力更强
C.小鸟和杜鹃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说明它们具有社会行为
D.这些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鸟类的黑手党” 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小鸟这种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符合题意。
B.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杜鹃、小鸟都属于鸟类,等级一样高,不符合题意。
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同一种生物)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小鸟和杜鹃不是同一种生物,不符合题意。
D.杜鹃将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让小鸟为其孵卵、育雏的行为是杜鹃生来就有的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2.(2021·苏州)某研究小组通过模拟捕食者对非洲蟾蜍的攻击行为,以研究非洲蟾蜍的逃避策略。该研究小组分别从0°、45°、90°对蟾蜍抛掷易拉罐,以模拟捕食者从不同方向对其进行攻击,观察并记录蟾蜍的逃避方式及相关比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面对90°方向的攻击,非洲蟾蜍均以跳跃方式逃避
B.应对45°方向攻击时,非洲蟾蜍静止不动的比例较低
C.非洲蟾蜍应对不同方向攻击采取的逃避方式有差异
D.非洲蟾蜍的上述应对攻击逃避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B、据图中柱状图可见:在面对90°方向的攻击时,非洲蟾蜍均会以跳跃的方式逃避捕食者;在遇到45°的攻击时,非洲蟾蜍静止不动的比例较低,不符合题意。
C、非洲蟾蜍应对不同方向攻击采取的逃避方式有差异,不符合题意。
D、非洲蟾蜍的上述应对攻击逃避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3.(2021·临沂)人类的以下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①婴儿吮奶 ②幼儿学习写字 ③眨眼 ④睡眠 ⑤某同学沉迷网络游戏 ⑥疫情期间学生上网课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①婴儿吮奶、③眨眼、 ④睡眠哲学行为都是生来就有的,有遗传物质控制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②幼儿学习写字、 ⑤某同学沉迷网络游戏、 ⑥疫情期间学生上网课这些行为都是出生以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慢慢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行为,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4.(2021·泰安)下表是小鼠走迷宫的实验数据。在迷宫中有几处“T"形接头,小鼠可右转也可左转。将身体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每天进行相同次数的实验。A组小鼠走完迷宫会得到食物奖励,而B组小鼠走完迷宫不会得到食物奖励。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天数 平均转错次数 组别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第8天 第9天 第10天
A组小鼠 9 8 7 8 6 5 4 2 1 1
B组小鼠 10 9 10 9 9 10 9 8 9 10
①实验说明A组小鼠学习能力强,B组小鼠学习能力弱
②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作用下,A组小鼠形成了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
③A组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形成后不会改变
④A组小鼠通过学习能迅速走出迷宫获取食物是复杂反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析】【解答】①根据题干所述,A组小鼠走出迷宫有实物奖励刺激,而B组小鼠没有,A组小鼠转错的次数少,B组的小鼠转错次数多不能说明B组小鼠学习能力弱。
②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A组小鼠走迷宫时平均转错的次数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经过训练,A组小鼠获得了走迷宫的学习行为,可见②说法正确。
③A组小鼠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必须用非条件刺激物强化条件刺激物,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否则,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可见③说法错误。
④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小鼠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为学习行为。④说法正确。
可见以上说法正确的是②④,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条件反射的建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条件反射(复杂反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后天建立起来的,但当条件反射建立以后,比须用非条件刺激物强化条件刺激物,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否则,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
二、判断题
35.(2021·大同)动物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是很重要的,没有动物就不能进行物质循环。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不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分解者指的是腐生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在仿生和生物防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36.(2021·岳阳)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与遗传物质有关。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和经验获得的。先天性行为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学习行为受到遗传物质的影响,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和经验获得的。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三、双选题
37.(2021·衡阳)下列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黑猩猩钓取白蚁 B.蜘蛛结网
C.蚯蚓走迷宫 D.美国红雀喂鱼
【答案】A,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B“蜘蛛结网”、D“美国红雀喂鱼”是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不符合题意;
A“黑猩猩钓取白蚁”、C“蚯蚓走迷宫”、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学习行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形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
四、实验探究题
38.(2021·株洲)农业生产中许多种类的昆虫对农作物有较大的威胁,夏夜里人们常利用黑光灯捕虫器(如图)诱捕农业害虫。针对这一现象,孙悟同学提出问题:普通的日光灯是否也有诱捕效果?与黑光灯相比,哪种光源的诱捕效果更好?
(1)作出假设:   。
(2)以下是孙悟同学制定的实验计划:
①选取相距较远但其它条件大致相当的水稻田三块,编号甲、乙、丙。
②每天19:00向三块水稻田的正中分别放入无光源捕虫器、功率相同的日光灯捕虫器和黑光灯捕虫器,早上7:00取出,将捕虫器中的昆虫取出称重。
③实验持续进行5天,将结果记录下来并计算    。
(3)设计一个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4)甲组和乙组进行对照,是为了探究    ,其中    组是对照组。
(5)昆虫通常以月亮为导航坐标,趋光性有利于其在黑暗中飞行时避开障碍物。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    行为,这是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
   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答案】(1)普通的日光灯也有诱捕效果
(2)平均值
(3)
捕虫器类型 抗虫重量 时间 无光源捕虫器 日光灯捕虫器 黑光灯捕虫器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5天的平均重量      
(4)普通的日光灯是否有诱捕效果;甲
(5)先天性;自然选择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生物进化的学说;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故本实验可作出假设:普通的日光灯也有诱捕效果。
(2)③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因此在每间教室的不同位置取样检测,计算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故实验持续进行5天,将结果记录下来并计算平均值。
(3)设计一个用于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捕虫器类型 抗虫重量 时间 无光源捕虫器 日光灯捕虫器 黑光灯捕虫器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5天的平均重量
(4)结合分析可知:甲组(无光源捕虫器)和乙组(日光灯捕虫器)进行对照,是为了探究普通的日光灯是否有诱捕效果,其中甲组是对照组。
(5)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所以,昆虫通常以月亮为导航坐标,趋光性有利于其在黑暗中飞行时避开障碍物。这种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先天性行为,这是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五、综合题
39.(2021·贺州) 2020年是我国全面脱贫的收官之年,在产业帮扶中,立体种养帮助了许多农民脱贫致富,图是我市某果农实现立体种养的部分生物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   (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图中有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中获取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
(3)图中消费者有   。其中具有食草昆虫捕食关系的是   (写出一组即可)。
(4)在果园中放养蜜蜂,可以获取蜜蜂,提高果园的经济效益,蜜蜂在自然界中还具有   的作用。
【答案】(1)能
(2)草和果树(或植物)
(3)食草昆虫、鸡、蜜蜂、食虫鸟;食草昆虫和食虫鸟或食草昆虫和鸡或蜜蜂和食虫鸟
(4)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或维持生态平衡或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知识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所以,题图所示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太阳表示非生物部分、果树是生产者、各类动物是消费者、蘑菇是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 所以,图中有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中获取能量最多的生物是第一营养级的:草和果树(或植物)。
(3)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故图中消费者有食草昆虫、鸡、蜜蜂、食虫鸟(全对才给分)。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所以题图中具有捕食关系的有:食草昆虫和食虫鸟或食草昆虫和鸡或蜜蜂和食虫鸟(写出一组即可)。
(4)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所以,在果园中放养蜜蜂,可以获取蜜蜂,提高果园的经济效益,蜜蜂在自然界中还具有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或维持生态平衡或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作用。(写出一个作用即可)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0.(2021·资阳)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六月底的四川马边大凤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林木葱郁,溪流飞溅,鸟鸣悠扬,一派生机盎然。一只红嘴蓝鹊从高高的树冠中飞出,划过溪谷上空。突然一只比它小一些的黑色鸟儿,尖叫着冲向它,勇猛地发起战斗。这只黑色小鸟是紫啸鸫,它主要以植食性的昆虫和蜗牛等为食。几个回合下来,红嘴蓝鹊落荒而逃。
(1)马边大风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根据文中信息,写出一条包含紫啸鸫的食物链:   
(2)紫啸鸫亲鸟喂食雏鸟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属于   
( 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
【答案】(1)植物(树木)→昆虫→紫啸鸫或者植物→蜗牛→紫啸鸫
(2)先天性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书写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指向捕食者。资料中的食物链有:植物(树木)→昆虫→紫啸鸫;植物→蜗牛→紫啸鸫等。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因此,紫啸鸫亲鸟喂食雏鸟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分析】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或吃与被吃)的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指向捕食者。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动物的先天性行为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天赋的遗传行为。而有些行为则与先天性行为不同,是后天获得的经验性行为,称之为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不是毫无关联的,动物的许多行为都是先天的本能行为加上后天的学习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