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生物的分类及生物的多样性(1)
一、单选题
1.(2021·赤峰)下列有关生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生物分类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B.被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2.(2021·咸宁)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稻,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改良作物品种的方法利用的是( )
A.基因的多样性 B.细胞的多样性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2021·永州)“灵山秀水,和美阳明”。永州市阳明山是国家森林公园,其内拥有野生动物177种,种子植物1709种,药用植物700多种,这体现了(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活环境多样性
4.(2021·娄底)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近日一路逛吃、北迁,所到之处,践踏农田,毁坏庄稼,破坏设施,为缓解“人象冲突”,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大象建“食堂”;栖息地修复;为群众购买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等。这篇新闻引起人深思,你赞同( )
①保护野生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②当野生象与人类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应当立即捕杀; ③保护野生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④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资源;⑤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5.(2021·南海)《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云南昆明举行生物多样性又成为国际范围的热点关注内容。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围湖造田 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彻底消灭对人有害的动物
6.(2021·南海)我国著名的遗传育种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是( )
A.克隆羊 B.杂交水稻 C.转基因水稻 D.彩色棉
7.(2021·通辽)下列有关生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共同特征最多
B.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C.同纲一定同门,同门不一定同纲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8.(2021·吉林)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量水稻新品种,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钱学森 C.袁隆平 D.钟南山
9.(2021·张家界)如图是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生物共同特征最少的分类单位是目
B.图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属
C.图中猫与虎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
D.图中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亲缘关系近
10.(2021·张家界)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11.(2021·邵阳)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然基因库 B.天然猎采场
C.天然实验室 D.活的自然博物馆
12.(2021·襄阳)目前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分为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四大类群。这样分类的依据是( )
A.生活环境 B.形态结构 C.用途 D.经济价值
13.(2021·襄阳)在生物分类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A.界、科 B.门、科 C.界、种 D.门、种
14.(2021·齐齐哈尔)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15.(2021·百色)被世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带领团队成功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做出巨大贡献。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利用的是( )
A.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环境的多样性
16.(2021·阜新)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袁老改良作物品种是利用了( )
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D.生态因素的多样性
17.(2021·烟台)央视6月5日报道,来自西双版纳勐养子自然保护区的17头野生亚洲象进入了版纳植物园。由于象群食量巨大,植物园中13000多种植物,尤其是135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着被象群取食和破坏的危险。几位同学对此事的看法你不认同的是( )
A.A B.B C.C D.D
18.(2021·烟台)2020年,袁隆平领衔的研发团队培育的耐盐碱“海水稻”亩产高达739.7公斤,能产生“增加1亿亩耕地,多养活1亿人口”的巨大社会效益,新品种的培育是利用了( )
A. 基因的多样性 B.物种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三者都有
19.(2021·聊城)为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国家出台了许多措施并已收到很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中,你认为存在较高风险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植树造林,改善环境
C.引人其他地区的生物,丰富本地区生物种类
D.将濒危物种迁人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20.(2021·聊城)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科、属、种
B.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之间共同特征越多
C.特征完全相同的生物才能划分到同一分类单位中
D.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二、判断题
21.(2021·株洲)“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三、填空题
22.(2021·乐山)我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一生在水稻育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国内外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与助手们经过多年的刻苦研究,培育出多个高产而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大幅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原理是 ,这也是利用生物多样性中 的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的典型事例。
四、实验探究题
23.(2021·江津)袁隆平院士在“长沙站”建设了30亩“巨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与示范区,试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相比,该模式下稻谷产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青蛙、泥鳅、龙虾、稻花鱼等养殖动物的产量提高1.5倍以上,而且向实现化肥、农药、抗生素“零使用”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巨型稻”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因此“巨型稻”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 的角色。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杂交水稻的原理是依据生物多样性中 的多样性。
(2)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 等,增加了稻田的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青蛙与农业害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请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
(3)在该生态系统中,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五、综合题
24.(2021·青海) 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1日发表致辞说,地球生态正处于“临界点”。人类毫无忌惮的掠夺地球资源,消耗野生动植物把空气陆地和海洋当作废弃场,关键生态系统和食物链正被推向崩溃边缘。他表示人类必须停止向大自然开战,给予它呵护,让它恢复健康,应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请作答: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2)生物多样性包括 , , 。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4)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你应该怎么做?(至少写两点) 。
25.(2021·长沙)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旨在号召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去年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二: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体系越来越完善,如今年4月施行的《生物安全法》。
材料三:今年3月,我国遭受了近十年来的最强沙尘暴,此次沙尘暴起源于蒙古国戈壁荒漠。蒙古国因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荒漠化,再加上今年春季气温较往年偏高5-8℃,导致干旱、大风,就此形成了超强沙尘暴。
(1)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方面应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进行 消耗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需从能源结构、工业制造和个人生活等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生物安全法》中规定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等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和残留的管理,因为这些药物残留可能会沿 逐渐积累危及人体健康,也可能污染环境;还规定加强对人类和珍稀动植物遗传资源的调查、管理与监督,这是从 多样性的角度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安全。
(3)过度放牧会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 状态,加速草场退化,造成土壤荒漠化。
(4)“呵护自然,人人有责”。下列个人行为不利于保护自然的是( )。
A.随手关灯 B.光盘行动
C.放生巴西龟 D.垃圾分类投放
(5)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26.(2021·襄阳)襄阳倡导“建设生态文明,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襄阳市常见树种230多种,兽类40多种,鸟类30多种,昆虫500多种,这体现了生物的 多样性。
(2)襄阳市月亮湾公园是一个湿地生态系统,该系统具有一定的 调节能力。
(3)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
(4)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请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5)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工程,不断扩大绿化面积,移植来的常绿树种也给冬天的襄阳带来绿色生机,人们都赞叹襄阳环境好、空气好,是生态宜居城市。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6)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请你对垃圾处理提出一条可行性建议: 。
(7)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减排力度最大、减排贡献最多的国家。我国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实现碳的净零排放),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的是(填序号,多选)。
①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②利用风能发电
③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处理
④推广太阳能路灯
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⑥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杯
27.(2021·海南)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全过程。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践行“绿色办展”,要求各涉展企业自觉杜绝提供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提供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供消费者选择使用。
资料二 海南湿地保护与恢复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如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有黑翅鸢、白腹鹞等9种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紫水鸡和栗树鸭等珍稀物种也在这里栖息繁衍。公园内共有维管植物79科164属196种,野生脊椎动物16目40科94种。
资料三 近年来,海南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1%以上,充分发丙挥了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被誉为“天然氧吧”!下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的关系示意图。
(1)生态系统中的 (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能降解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参与生物圈中的 循环。
(2)资料二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实施,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 ,结构更加稳定。
(3)资料三图中表示生产者的是 ,它通过 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8.(2021·淄博)《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出台修订,对加大湿地监督管理力度,维护全国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甲、乙、丙、丁是某湿地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根据它们占据能量的多少绘制了能量金字塔,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除了图中的成分外,还包括 。
(2)太阳能进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写出由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 。
(3)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最终以 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
(4)动物可通过 等方式传递信息,有利于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正是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5)放眼全国,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植被更加茂盛吸引了更多种类的生物在湿地繁衍生息。由此可见,保护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9.(2021·大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首的中国杂交水稻专家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这一成果在世界上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普通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那么它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是 条。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水稻 的多样性,也体现了人类应用 原理培育新品种。
(2)科学家应用生物技术培育出一种抗病虫水稻,它能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杀死害虫,但对人体健康无害,目前正在大面积推广种植。科学家还研究了害虫的遗传基因,发现不抗该特殊蛋白质的害虫基因为显性(用E表示),抗该特殊蛋白质的害虫基因为隐性(用e表示)。那么水稻中不抗该特殊蛋白质害虫的基因组成为 ;抗该特殊蛋白质害虫的基因组成为 。
30.(2021·烟台) 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几年来,烟台市接连实施荒山绿化、水系绿化等重点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38%,同时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建设,着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1)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市连续三年累计植树造林近200万亩。种类繁多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对维持生物圈的 起重要作用。
(2)越来越多的斑海豹、虎鲸、海江豚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来烟台周围海域生息,多年不见的大叶藻,海萝等藻类重现,东方白鹳,黄嘴白鹭、渤海刀鱼等种群数量明显增多。图示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 。若鳗鱼的数量大量减少,则 的数量减少最多。斑海豹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请写出斑豹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3)烟台海域的生物种类及数量流够较长时间保持着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4)每年的5月1日到9月1日,烟台周边的黄渤海进入禁渔期,实施这一举措的生态意义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分类的单位;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B不符合题意。
C.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而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措施,C符合题意。
D.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故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了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多样性。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永州市阳明山是国家森林公园,其内拥有野生动物177种,种子植物1709种,药用植物700多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4.【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我国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人类要有计划的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一切野生动物。因此题干中,①保护野生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 ③保护野生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⑤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说法正确。②当野生象与人类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应当立即捕杀;④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5.【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围湖造田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大量引进外来物种,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了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消灭对人有害的动物,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6.【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A.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一只是提供了细胞膜和细胞质;另一只提供了细胞核;第三只提供了胚胎的发育场所(子宫)。因为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所以,培育出的小羊多莉更像供核的母羊。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克隆技术,不符合题意。
B.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符合题意。
C.转基因水稻,是指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不同品种水稻或近缘物种的抗虫基因、抗病基因等导入某种水稻基因组内培育出的水稻品种。应用的技术手段是转基因技术,不符合题意。
D.彩色棉花是注入棉花的彩色基因获得的,属于转基因技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袁隆平在育种中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7.【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生物分类等级越小,包含的物种数量越少,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因此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共同特征最多,A不符合题意。
B.建立了种质库,包括植物的种子库和动物的精子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B不符合题意。
C.生物的分类等级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纲比门的等级小,所以同纲一定同门,同门不一定同纲,C不符合题意。
D.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8.【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A.屠呦呦中国药学家,因发现了能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A不符合题意。
B.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自动化控制之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B不符合题意。
C.袁隆平,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在育种中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是著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C符合题意。
D.钟南山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的领军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袁隆平在育种中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9.【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A.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故图中包含生物共同特征最少的分类单位是目,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故图中包含生物共同特征最少的分类单位是种,B符合题意。
C.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故图中猫与虎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C不符合题意。
D.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猫与豹同科,猫与狗同目,故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狗的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10.【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的多次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1.【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自然保护区不仅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还保护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的作用: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2.【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所以,绿色植物分为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四大类群。这样分类的依据是形态结构。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生物在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生物分为若干类,如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五大类群。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二者都靠种子繁殖后代,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被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包上果皮构成果实。
13.【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所以,在生物分类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界、种。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14.【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从而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5.【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原水稻品种与杂交水稻新品种都属于同一个物种,所以,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利用的是基因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6.【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从而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7.【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所以应帮助大象返回保护区中。植物园中的植物有一部分是濒危植物,也需要保护,不能让大象随意食用。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8.【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袁隆平院士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海水稻的亩产量,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利用了水稻基因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9.【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A说法正确。
B、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因此,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B说法正确。
C、随意的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严重危及本地的生态安全,C说法错误。
D、将濒危物种迁人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这是对动物的迁地保护,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为基础题题,熟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是关键: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宣传,加强人人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0.【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A、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可见A说法错误。
B、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B说法正确。
C、一般情况下,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具有某些相同特征,并不是完全相同,C说法错误。
D、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处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但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单位,比较简单,需要熟记: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物种的简称,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它们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反之,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它们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21.【答案】(1)正确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最基本的单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种类越多,共有的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有的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22.【答案】遗传的多样性;基因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内涵: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所以,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表明依据的原理是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遗传的多样性、基因。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23.【答案】(1)生产者;基因
(2)无机盐;水稻→农业害虫→青蛙
(3)生物影响环境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1)在该生态系统中,“巨型稻”通过光合作用这一生理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为其它生物提供了有机物和能量来源,因此“巨型稻”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生物的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巨型稻”株形高大、生长期长、耐水淹,这是利用基因的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的典型实例。
(2)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增加了稻田的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青蛙与农业害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农业害虫→青蛙。
(3)在该生态系统中,稻谷产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青蛙、泥鳅、龙虾、稻花鱼等养殖动物的产量提高1.5倍以上,实现化肥、农药、抗生素“零使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24.【答案】(1)生物圈
(2)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建立自然保护区
(4)不能随意排放工业废弃废水,不能随意丢弃废旧塑料、废旧电池等;不使用泡沫餐具和一次性木块;不乱采滥伐森林;不能滥捕乱杀青蛙猫头鹰等野生动物;知法、守法普法及时制止危害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并报告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等。(只要符合题意,答案合理,答对任意两点或两点以上均得分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
(2)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4)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我们可以不能随意排放工业废弃废水,不能随意丢弃废旧塑料、废旧电池等;不使用泡沫餐具和一次性木块;不乱采滥伐森林;不能滥捕乱杀青蛙猫头鹰等野生动物;知法、守法普法及时制止危害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并报告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等。
【分析】(1)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5.【答案】(1)光合作用
(2)食物链;基因
(3)平衡
(4)C
(5)加强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倡导全球合作,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植树造林是利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即抗微生物药物这些药物残留可能会沿食物链逐渐积累危及人体健康,也可能污染环境。加强对人类和珍稀动植物遗传资源的调查、管理与监督,这是从基因多样性的角度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安全。
(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是生态平衡。过度放牧会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加速草场退化,造成土壤荒漠化。
(4)随手关灯、光盘行动,倡导厉行节约。垃圾分类投放,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这些做法有利于保护自然。放生巴西龟,即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利于保护自然。故答案为:C。
(5)为了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我国可以加强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倡导全球合作,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6.【答案】(1)种类
(2)自动
(3)生产者
(4)②→③→⑤
(5)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6)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堆肥化处理(答案体现“物质回收、利用、转换”的思想,合理即可给分)
(7)①②④⑤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襄阳市常见树种230多种,兽类40多种,鸟类30多种,昆虫500多种,这体现了生物的种类多样性。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襄阳市月亮湾公园是一个湿地生态系统,该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故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4)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所以,题图中的一条食物链:②树→③虫→⑤鸟。
(5)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变或变化。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依赖环境:是指生物类别不同,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所以,本小题题干内容了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6)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堆肥化处理都是对垃圾处理的合理化建议(答案体现“物质回收、利用、转换”的思想,合理即可给分)。
(7)③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处理,会造成空气污染;⑥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杯,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所以,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①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②利用风能发电、④推广太阳能路灯、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丧失、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受到破坏;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7.【答案】(1)分解者;物质
(2)生物种类(物种);增强
(3)丙;光合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以确定,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1)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所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降解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参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2)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资料二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所以,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实施,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结构更加稳定。
(3)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资料三图中表示生产者的是丙,它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
28.【答案】(1)分解者
(2)光合作用;甲→乙→丙→丁
(3)二氧化碳(CO2)
(4)群体信息交流
(5)生物的栖息环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光合作用的实质;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题干的能量金字塔中,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所以图中还缺少的另一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故太阳能进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故由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甲→乙→丙→丁。
(3)生物体内的含碳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因此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最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
(4)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群体的信息交流有利于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
(5)《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出台修订,对加大湿地监督管理力度,维护全国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湿地,其实就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9.【答案】(1)12;基因;遗传变异
(2)Ee或EE;ee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条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据此,普通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那么它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是12条.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就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也体现了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当生物体表现显性性状时,其基因组成可能是纯合的,也可能是杂合的,因为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会表现出来。因此稻田中不抗该特殊蛋白质害虫的基因组成为EE或Ee,抗该特殊蛋白质害虫的基因组成为ee。种植该种抗病虫水稻的意义是,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因此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
(1)12;基因;遗传变异;
(2)Ee或EE;ee。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0.【答案】(1)生产者;碳﹣氧平衡
(2)斑海豹和渤海刀鱼;黄嘴白鹭;太阳能;藻类植物→中国毛虾→斑海豹
(3)自我调节
(4)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或保护生物多样性)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种类繁多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能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2)根据图示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可知:斑海豹吃渤海刀鱼,斑海豹和渤海刀鱼又都吃中国毛虾和鳗鱼,所以二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若鳗鱼的数量大量减少,则黄嘴白鹭的数量减少最多。斑海豹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斑豹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即最短的一条食物链藻类植物→中国毛虾→斑海豹;
(3)烟台海域的生物种类及数量流够较长时间保持着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每年的5月1日到9月1日,烟台周边的黄渤海进入禁渔期,实施这一举措的生态意义是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故答案为:
(1)生产者;碳﹣氧平衡;
(2)斑海豹和渤海刀鱼;黄嘴白鹭;太阳能;藻类植物→中国毛虾→斑海豹;
(3)自我调节;
(4)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或保护生物多样性)。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生物的分类及生物的多样性(1)
一、单选题
1.(2021·赤峰)下列有关生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生物分类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B.被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C.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分类的单位;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B不符合题意。
C.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而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措施,C符合题意。
D.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故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2021·咸宁)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稻,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改良作物品种的方法利用的是( )
A.基因的多样性 B.细胞的多样性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了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多样性。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2021·永州)“灵山秀水,和美阳明”。永州市阳明山是国家森林公园,其内拥有野生动物177种,种子植物1709种,药用植物700多种,这体现了(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活环境多样性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永州市阳明山是国家森林公园,其内拥有野生动物177种,种子植物1709种,药用植物700多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4.(2021·娄底)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近日一路逛吃、北迁,所到之处,践踏农田,毁坏庄稼,破坏设施,为缓解“人象冲突”,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大象建“食堂”;栖息地修复;为群众购买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等。这篇新闻引起人深思,你赞同( )
①保护野生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②当野生象与人类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应当立即捕杀; ③保护野生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④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资源;⑤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我国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人类要有计划的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一切野生动物。因此题干中,①保护野生象体现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 ③保护野生象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护其栖息地;⑤保护野生动物要妥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说法正确。②当野生象与人类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应当立即捕杀;④保护野生动物就是要禁止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5.(2021·南海)《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云南昆明举行生物多样性又成为国际范围的热点关注内容。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围湖造田 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彻底消灭对人有害的动物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围湖造田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大量引进外来物种,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了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消灭对人有害的动物,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6.(2021·南海)我国著名的遗传育种专家袁隆平培育的是( )
A.克隆羊 B.杂交水稻 C.转基因水稻 D.彩色棉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A.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一只是提供了细胞膜和细胞质;另一只提供了细胞核;第三只提供了胚胎的发育场所(子宫)。因为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所以,培育出的小羊多莉更像供核的母羊。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克隆技术,不符合题意。
B.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符合题意。
C.转基因水稻,是指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不同品种水稻或近缘物种的抗虫基因、抗病基因等导入某种水稻基因组内培育出的水稻品种。应用的技术手段是转基因技术,不符合题意。
D.彩色棉花是注入棉花的彩色基因获得的,属于转基因技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袁隆平在育种中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7.(2021·通辽)下列有关生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共同特征最多
B.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C.同纲一定同门,同门不一定同纲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生物分类等级越小,包含的物种数量越少,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因此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共同特征最多,A不符合题意。
B.建立了种质库,包括植物的种子库和动物的精子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B不符合题意。
C.生物的分类等级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纲比门的等级小,所以同纲一定同门,同门不一定同纲,C不符合题意。
D.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8.(2021·吉林)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量水稻新品种,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钱学森 C.袁隆平 D.钟南山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A.屠呦呦中国药学家,因发现了能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A不符合题意。
B.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自动化控制之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B不符合题意。
C.袁隆平,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在育种中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是著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C符合题意。
D.钟南山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的领军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袁隆平在育种中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9.(2021·张家界)如图是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生物共同特征最少的分类单位是目
B.图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属
C.图中猫与虎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
D.图中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亲缘关系近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A.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故图中包含生物共同特征最少的分类单位是目,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故图中包含生物共同特征最少的分类单位是种,B符合题意。
C.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故图中猫与虎具有的共同特征最多,C不符合题意。
D.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猫与豹同科,猫与狗同目,故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狗的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10.(2021·张家界)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形态结构的多样性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的多次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1.(2021·邵阳)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下列有关自然保护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然基因库 B.天然猎采场
C.天然实验室 D.活的自然博物馆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自然保护区不仅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还保护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的作用: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2.(2021·襄阳)目前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分为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四大类群。这样分类的依据是( )
A.生活环境 B.形态结构 C.用途 D.经济价值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所以,绿色植物分为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四大类群。这样分类的依据是形态结构。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生物在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生物分为若干类,如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五大类群。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二者都靠种子繁殖后代,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被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包上果皮构成果实。
13.(2021·襄阳)在生物分类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A.界、科 B.门、科 C.界、种 D.门、种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所以,在生物分类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界、种。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14.(2021·齐齐哈尔)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从而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5.(2021·百色)被世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带领团队成功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做出巨大贡献。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利用的是( )
A.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环境的多样性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原水稻品种与杂交水稻新品种都属于同一个物种,所以,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利用的是基因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6.(2021·阜新)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袁老改良作物品种是利用了( )
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D.生态因素的多样性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从而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7.(2021·烟台)央视6月5日报道,来自西双版纳勐养子自然保护区的17头野生亚洲象进入了版纳植物园。由于象群食量巨大,植物园中13000多种植物,尤其是135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着被象群取食和破坏的危险。几位同学对此事的看法你不认同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所以应帮助大象返回保护区中。植物园中的植物有一部分是濒危植物,也需要保护,不能让大象随意食用。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8.(2021·烟台)2020年,袁隆平领衔的研发团队培育的耐盐碱“海水稻”亩产高达739.7公斤,能产生“增加1亿亩耕地,多养活1亿人口”的巨大社会效益,新品种的培育是利用了( )
A. 基因的多样性 B.物种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三者都有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袁隆平院士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海水稻的亩产量,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利用了水稻基因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9.(2021·聊城)为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国家出台了许多措施并已收到很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中,你认为存在较高风险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植树造林,改善环境
C.引人其他地区的生物,丰富本地区生物种类
D.将濒危物种迁人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A说法正确。
B、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碳-氧平衡,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因此,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B说法正确。
C、随意的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严重危及本地的生态安全,C说法错误。
D、将濒危物种迁人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这是对动物的迁地保护,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为基础题题,熟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是关键: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宣传,加强人人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0.(2021·聊城)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科、属、种
B.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之间共同特征越多
C.特征完全相同的生物才能划分到同一分类单位中
D.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A、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可见A说法错误。
B、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B说法正确。
C、一般情况下,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具有某些相同特征,并不是完全相同,C说法错误。
D、生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处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但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单位,比较简单,需要熟记: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物种的简称,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它们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反之,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它们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二、判断题
21.(2021·株洲)“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生物分类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最基本的单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种类越多,共有的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有的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三、填空题
22.(2021·乐山)我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一生在水稻育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国内外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与助手们经过多年的刻苦研究,培育出多个高产而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大幅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原理是 ,这也是利用生物多样性中 的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的典型事例。
【答案】遗传的多样性;基因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内涵: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所以,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表明依据的原理是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遗传的多样性、基因。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四、实验探究题
23.(2021·江津)袁隆平院士在“长沙站”建设了30亩“巨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与示范区,试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相比,该模式下稻谷产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青蛙、泥鳅、龙虾、稻花鱼等养殖动物的产量提高1.5倍以上,而且向实现化肥、农药、抗生素“零使用”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巨型稻”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因此“巨型稻”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 的角色。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杂交水稻的原理是依据生物多样性中 的多样性。
(2)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 等,增加了稻田的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青蛙与农业害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请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
(3)在该生态系统中,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1)生产者;基因
(2)无机盐;水稻→农业害虫→青蛙
(3)生物影响环境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1)在该生态系统中,“巨型稻”通过光合作用这一生理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为其它生物提供了有机物和能量来源,因此“巨型稻”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生物的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巨型稻”株形高大、生长期长、耐水淹,这是利用基因的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的典型实例。
(2)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增加了稻田的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青蛙与农业害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农业害虫→青蛙。
(3)在该生态系统中,稻谷产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青蛙、泥鳅、龙虾、稻花鱼等养殖动物的产量提高1.5倍以上,实现化肥、农药、抗生素“零使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五、综合题
24.(2021·青海) 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1日发表致辞说,地球生态正处于“临界点”。人类毫无忌惮的掠夺地球资源,消耗野生动植物把空气陆地和海洋当作废弃场,关键生态系统和食物链正被推向崩溃边缘。他表示人类必须停止向大自然开战,给予它呵护,让它恢复健康,应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请作答: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2)生物多样性包括 , , 。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4)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你应该怎么做?(至少写两点) 。
【答案】(1)生物圈
(2)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建立自然保护区
(4)不能随意排放工业废弃废水,不能随意丢弃废旧塑料、废旧电池等;不使用泡沫餐具和一次性木块;不乱采滥伐森林;不能滥捕乱杀青蛙猫头鹰等野生动物;知法、守法普法及时制止危害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并报告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等。(只要符合题意,答案合理,答对任意两点或两点以上均得分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
(2)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4)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我们可以不能随意排放工业废弃废水,不能随意丢弃废旧塑料、废旧电池等;不使用泡沫餐具和一次性木块;不乱采滥伐森林;不能滥捕乱杀青蛙猫头鹰等野生动物;知法、守法普法及时制止危害生物多样性的行为并报告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等。
【分析】(1)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5.(2021·长沙)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旨在号召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去年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二: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体系越来越完善,如今年4月施行的《生物安全法》。
材料三:今年3月,我国遭受了近十年来的最强沙尘暴,此次沙尘暴起源于蒙古国戈壁荒漠。蒙古国因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荒漠化,再加上今年春季气温较往年偏高5-8℃,导致干旱、大风,就此形成了超强沙尘暴。
(1)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方面应保护现有森林,并大力植树造林,利用绿色植物进行 消耗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需从能源结构、工业制造和个人生活等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生物安全法》中规定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等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和残留的管理,因为这些药物残留可能会沿 逐渐积累危及人体健康,也可能污染环境;还规定加强对人类和珍稀动植物遗传资源的调查、管理与监督,这是从 多样性的角度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安全。
(3)过度放牧会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 状态,加速草场退化,造成土壤荒漠化。
(4)“呵护自然,人人有责”。下列个人行为不利于保护自然的是( )。
A.随手关灯 B.光盘行动
C.放生巴西龟 D.垃圾分类投放
(5)我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答案】(1)光合作用
(2)食物链;基因
(3)平衡
(4)C
(5)加强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倡导全球合作,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植树造林是利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即抗微生物药物这些药物残留可能会沿食物链逐渐积累危及人体健康,也可能污染环境。加强对人类和珍稀动植物遗传资源的调查、管理与监督,这是从基因多样性的角度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安全。
(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是生态平衡。过度放牧会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加速草场退化,造成土壤荒漠化。
(4)随手关灯、光盘行动,倡导厉行节约。垃圾分类投放,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这些做法有利于保护自然。放生巴西龟,即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利于保护自然。故答案为:C。
(5)为了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我国可以加强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倡导全球合作,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6.(2021·襄阳)襄阳倡导“建设生态文明,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请回答下列问题:
(1)襄阳市常见树种230多种,兽类40多种,鸟类30多种,昆虫500多种,这体现了生物的 多样性。
(2)襄阳市月亮湾公园是一个湿地生态系统,该系统具有一定的 调节能力。
(3)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
(4)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请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5)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工程,不断扩大绿化面积,移植来的常绿树种也给冬天的襄阳带来绿色生机,人们都赞叹襄阳环境好、空气好,是生态宜居城市。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6)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请你对垃圾处理提出一条可行性建议: 。
(7)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减排力度最大、减排贡献最多的国家。我国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实现碳的净零排放),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的是(填序号,多选)。
①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②利用风能发电
③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处理
④推广太阳能路灯
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⑥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杯
【答案】(1)种类
(2)自动
(3)生产者
(4)②→③→⑤
(5)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6)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堆肥化处理(答案体现“物质回收、利用、转换”的思想,合理即可给分)
(7)①②④⑤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襄阳市常见树种230多种,兽类40多种,鸟类30多种,昆虫500多种,这体现了生物的种类多样性。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襄阳市月亮湾公园是一个湿地生态系统,该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故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4)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所以,题图中的一条食物链:②树→③虫→⑤鸟。
(5)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变或变化。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依赖环境:是指生物类别不同,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所以,本小题题干内容了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6)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堆肥化处理都是对垃圾处理的合理化建议(答案体现“物质回收、利用、转换”的思想,合理即可给分)。
(7)③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处理,会造成空气污染;⑥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杯,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所以,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①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②利用风能发电、④推广太阳能路灯、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丧失、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受到破坏;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27.(2021·海南)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全过程。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践行“绿色办展”,要求各涉展企业自觉杜绝提供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提供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供消费者选择使用。
资料二 海南湿地保护与恢复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如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有黑翅鸢、白腹鹞等9种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紫水鸡和栗树鸭等珍稀物种也在这里栖息繁衍。公园内共有维管植物79科164属196种,野生脊椎动物16目40科94种。
资料三 近年来,海南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1%以上,充分发丙挥了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功能,被誉为“天然氧吧”!下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的关系示意图。
(1)生态系统中的 (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能降解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参与生物圈中的 循环。
(2)资料二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实施,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 ,结构更加稳定。
(3)资料三图中表示生产者的是 ,它通过 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1)分解者;物质
(2)生物种类(物种);增强
(3)丙;光合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以确定,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1)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所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降解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参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2)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资料二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所以,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实施,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结构更加稳定。
(3)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资料三图中表示生产者的是丙,它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
28.(2021·淄博)《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出台修订,对加大湿地监督管理力度,维护全国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甲、乙、丙、丁是某湿地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根据它们占据能量的多少绘制了能量金字塔,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除了图中的成分外,还包括 。
(2)太阳能进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写出由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 。
(3)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最终以 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
(4)动物可通过 等方式传递信息,有利于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正是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5)放眼全国,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植被更加茂盛吸引了更多种类的生物在湿地繁衍生息。由此可见,保护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答案】(1)分解者
(2)光合作用;甲→乙→丙→丁
(3)二氧化碳(CO2)
(4)群体信息交流
(5)生物的栖息环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光合作用的实质;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题干的能量金字塔中,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所以图中还缺少的另一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故太阳能进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故由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甲→乙→丙→丁。
(3)生物体内的含碳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因此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最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
(4)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群体的信息交流有利于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
(5)《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出台修订,对加大湿地监督管理力度,维护全国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湿地,其实就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9.(2021·大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首的中国杂交水稻专家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这一成果在世界上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普通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那么它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是 条。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水稻 的多样性,也体现了人类应用 原理培育新品种。
(2)科学家应用生物技术培育出一种抗病虫水稻,它能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杀死害虫,但对人体健康无害,目前正在大面积推广种植。科学家还研究了害虫的遗传基因,发现不抗该特殊蛋白质的害虫基因为显性(用E表示),抗该特殊蛋白质的害虫基因为隐性(用e表示)。那么水稻中不抗该特殊蛋白质害虫的基因组成为 ;抗该特殊蛋白质害虫的基因组成为 。
【答案】(1)12;基因;遗传变异
(2)Ee或EE;ee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条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据此,普通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那么它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是12条.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就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也体现了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当生物体表现显性性状时,其基因组成可能是纯合的,也可能是杂合的,因为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会表现出来。因此稻田中不抗该特殊蛋白质害虫的基因组成为EE或Ee,抗该特殊蛋白质害虫的基因组成为ee。种植该种抗病虫水稻的意义是,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因此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
(1)12;基因;遗传变异;
(2)Ee或EE;ee。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0.(2021·烟台) 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几年来,烟台市接连实施荒山绿化、水系绿化等重点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38%,同时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建设,着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1)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市连续三年累计植树造林近200万亩。种类繁多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对维持生物圈的 起重要作用。
(2)越来越多的斑海豹、虎鲸、海江豚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来烟台周围海域生息,多年不见的大叶藻,海萝等藻类重现,东方白鹳,黄嘴白鹭、渤海刀鱼等种群数量明显增多。图示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 。若鳗鱼的数量大量减少,则 的数量减少最多。斑海豹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请写出斑豹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3)烟台海域的生物种类及数量流够较长时间保持着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4)每年的5月1日到9月1日,烟台周边的黄渤海进入禁渔期,实施这一举措的生态意义是 。
【答案】(1)生产者;碳﹣氧平衡
(2)斑海豹和渤海刀鱼;黄嘴白鹭;太阳能;藻类植物→中国毛虾→斑海豹
(3)自我调节
(4)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或保护生物多样性)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种类繁多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能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2)根据图示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可知:斑海豹吃渤海刀鱼,斑海豹和渤海刀鱼又都吃中国毛虾和鳗鱼,所以二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若鳗鱼的数量大量减少,则黄嘴白鹭的数量减少最多。斑海豹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斑豹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即最短的一条食物链藻类植物→中国毛虾→斑海豹;
(3)烟台海域的生物种类及数量流够较长时间保持着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每年的5月1日到9月1日,烟台周边的黄渤海进入禁渔期,实施这一举措的生态意义是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故答案为:
(1)生产者;碳﹣氧平衡;
(2)斑海豹和渤海刀鱼;黄嘴白鹭;太阳能;藻类植物→中国毛虾→斑海豹;
(3)自我调节;
(4)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或保护生物多样性)。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