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生物的分类及生物的多样性(2)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生物的分类及生物的多样性(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17 20:55:45

文档简介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生物的分类及生物的多样性(2)
一、单选题
1.(2021·常州)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
B.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
C.用青高提取青高素治疗疟疾是潜在价值
D.2020年起长江实行十年禁渔属于迁地保护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可见A说法错误。
B、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其原因主要有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生物失去了生存的家园,生物多样性会迅速丧失,所以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B说法正确。
C、用青高提取青高素治疗疟疾是直接价值,C说法错误。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因此,2020年起长江实行十年禁渔属于就地保护,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熟记此部分的基础知识是关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
2.(2021·常州)某同学在公园里看到了一个植物挂牌,其中“月季”的分类等级是(  )
 
  月季 拉丁名 Rosa chinensis Jacq. 别称:月月红、花中皇后 科属:薇属科 特征:常绿、半常绿低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成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 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
A.门 B.纲 C.目 D.种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挂牌上写着植物的名称、属于哪个科、分布和用途等,挂牌中拉丁文,前面是属名,后面是种加词,表示该种植物的国际通用名称。因此,其中“月季”的分类等级是种,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单位,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物种的简称,
3.(2021·青岛)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是指生物种类多样性
B.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多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因此,每种生物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不符合题意。
C.生物分类的等级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间的差异越小,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近,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4.(2021·包头)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短时间内增加了该树林中螳螂的数量
B.鹰的迁入丰富了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C.鹰迁入后形成的新食物链为:蝉→螳螂→黄雀→鹰
D.鹰的迁入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A.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螳螂的数量增加,A不符合题意。
B.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故鹰的迁入丰富了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鹰迁入后形成的新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C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故鹰的迁入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增加,故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5.(2021·龙东)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D.将濒危物种移入动物园、植物园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6.(2021·龙东)菏泽牡丹品种繁多,有王冠、冠世墨玉、白玉、豆绿、赵粉等1000多个品种,这体现了(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菏泽牡丹品种繁多,有王冠、冠世墨玉、白玉、豆绿、赵粉等1000多个品种,因这些品种都是同一个物种,故体现基因的多样性,而不是物种多样性。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7.(2021·贺州)金丝猴、朱鹮、麋鹿、珙桐都是珍稀的动植物,为了更好的保护它们,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移入动物园和植物园进行保护和管理
C.建立它们的种质库
D.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8.(2021·贺州)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  )
A.生物种类多样性
B.生物数量多样性
C.基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不包括生物个体数量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9.(2021·贺州)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校园中的生物,包括人、小鸟、蜘蛛、蚂蚁、蚊子、青蛙、银杏、桃树、桂花树、榕树、苔藓,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其中不合理的是(  )
A.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可以把以上生物分为两类——动物和植物
B.依据脊柱的有无,可以把人、小鸟、青蛙归为一类——脊椎动物
C.依据种子的有无可以把以上植物分为两类:银杏、苔藓为一类,其他植物为另一类
D.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A.生物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等,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其中人、小鸟、青蛙属于脊椎动物;蜘蛛、蚂蚁、蚊子属于无脊椎动物,B不符合题意。
C.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故银杏、桃树、桂花树、榕树属于种子植物,而苔藓属于孢子植物,C符合题意。
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分类:
10.(2021·宜昌)2019年被誉为“长江淡水鱼之王”的长江白绿宣告灭绝,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C.为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D.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到动、植物园是保护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措施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 .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A错误。
B .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B正确。
C . 随意大力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而外来物种的合理引进能丰富我国生物的基因多样性,C错误。
D . 保护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3个部分。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任何一个物种或一个生物个体都保存着大量的遗传基因,因此,可被看作是一个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等会破坏生态系统,造成栖息地的减少和环境污染等 ,也会破坏物种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包括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11.(2021·广东)小明对青蛙、蛇、蝙蝠和孔雀四种动物进行了如下归类,其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是孔雀,卵生、用气囊辅助呼吸
B.乙是蝙蝠,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C.丙是蛇,有鳞片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丁是青蛙,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A、甲有牙齿,而鸟类是有喙无齿的,A说法错误。
B、蝙蝠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有牙齿的分化,胎生哺乳,B说法错误。
C、蛇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鳞片,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体内肺发育完善,通过肺完成气体交换,所以丙为蛇,C说法正确。
D、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肺发育不完善,靠皮肤辅助呼吸,体外受精,变态发育,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各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明确以下几点是关键:鸟类有喙无齿,体内有气囊,哺乳动物有牙齿的分化,胎生哺乳,体内有膈;鸟类和哺乳类体温恒定;爬行动物的肺发育完善,生殖和发育脱离开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两栖动物肺发育不完善,生殖和发育过程离不开水的限制,是水陆过渡动物。
12.(2021·广东)水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与之共同特征最多的分类等级是(  )
A.杉科 B.水杉属 C.松杉目 D.裸子植物门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小的、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所以,题干中,水杉是稀有物种,分类单位是种这个等级,除了种之外,属是第二个较小单位,分类单位小,共同特征多,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单位,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差异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差异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13.(2021·岳阳)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在印度出现了多种变异,毒株类型增多,这种多样性的实质是(  )
A.基因多样性 B.生物种类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活环境多样性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种类的多样性,不同种类的生物与环境又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所以,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在印度出现了多种变异,毒株类型增多,这种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4.(2021·随县)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是我们在这颗美丽而孤独星球上的生存伙伴,大熊猫、白鳍豚、东北虎……很多生物的生存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甚至可能发生“功能性灭绝”(物种数量少导致自然状态下很难维持繁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功能性灭绝将会导致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
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颁布系列相关的法律和文件
C.可将面临功能性灭绝的物种迁入濒危物种繁育中心进行保护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物种多样性锐减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而使基因多样性也会临严重的威胁,各种生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物种类的锐减也将使生态系统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功能性灭绝将会导致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A不符合题意。
B.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符合题意。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易地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它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则可将面临功能性灭绝的物种迁入濒危物种繁育中心进行保护,C不符合题意。
D.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5.(2021·菏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李振声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水稻和小麦产量。在分类学上,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碗豆同门不同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分类叙述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
B.水稻与豌豆的亲缘关系比与小麦的近
C.水稻与小麦的共同特征比与豌豆的多
D.小麦与豌豆之间没有共同特征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A. 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说明小麦和水稻分别属于不同的属,小麦和水稻的分类如下表
故上述分类叙述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A不符合题意。
B.在分类学上,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碗豆同门不同纲。说明:水稻与豌豆的亲缘关系比与小麦的远,B不符合题意。
C.水稻和小麦同科,水稻和碗豆同门。所以,水稻与小麦的共同特征比与豌豆的多,C符合题意。
D.小麦与豌豆都属于种子植物,具有共同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16.(2021·菏泽)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
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应该多引进外来物种,以增加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而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B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会使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
D.不适当的引进外来物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本地的生态安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7.(2021·陕西)小秦同学对下图所示的生物进行分类时,把②分为一类,把①③④⑤分为另一类,其分类的依据是(  )
A.是否有细胞核 B.是否有液泡
C.是否有细胞壁 D.是否有细胞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图中,①蘑菇属于真菌,②病毒属于微生物,③细菌属于微生物,④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
⑤蝴蝶属于节肢动物。其中,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①蘑菇,③细菌,④向日葵,⑤蝴蝶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把②分为一类,把①③④⑤分为另一类,其分类的依据是是否有细胞结构,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依据,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依据很多,注意要灵活分类,一般是根据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作为依据。
18.(2021·广安)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从1993年开始,每年的5月22日被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D.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需要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有利于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9.(2021·江西)图中1、2、3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  )
A.细菌、病毒、植物 B.植物、病毒、细菌
C.病毒、植物、细菌 D.病毒、细菌、植物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1是病毒,2是细菌,3是植物。
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真菌、动植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所以,题图中1、2、3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病毒、细菌、植物。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分类:
20.(2021·衡阳)目前我国已知的鱼类有3862种,裸子植物约240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②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③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所以,我国已知的鱼类有3862种,裸子植物约240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1.(2021·黔江)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实质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
C.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不尽相同,所以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不符合题意。
C.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因此,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不尽相同,所以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不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2.(2021·云南)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是(  )
A.种 B.属 C.纲 D.界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因此种也叫物种,种是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以及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差别最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23.(2021·南充)“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必须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
C.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D.建立动物园或植物园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4.(2021·萍乡)绘制流程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概念和过程的有效方法。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取镜和安放→观察→放置玻片标本→对光→收镜
B.生物分类单位从小到大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D.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动物→鸟类动物→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哺乳类动物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分类的单位;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A.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镜,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B不符合题意。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C符合题意。
D.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动物→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鸟类动物→哺乳类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或高等动物的结构层次:
25.(2021·苏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团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的过程属于人工选择
B.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水稻遗传的多样性
C.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杂交水稻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答案】C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变异的应用;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A、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野生水稻抗病性强,从生物进化原因来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而人们不断选择和培育高产杂交水稻的过程,称为人工选择的结果.A不符合题意。
B、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如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表明生物遗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B不符合题意。
C、水稻新品种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D、普通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它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应该比体细胞中少一半,即12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是否遗传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2021·苏州)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长江白鲟栖息于长江干流的中下游,吻部细长,布满了皮肤感受器,能感知水压、水流的变化。令人惋惜的是,长江白鲟于2019年12月被正式宣布灭绝,如图为长江白鲟的纪念邮票。
长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分布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然而,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白暨豚、白鲟、鲥、鯮等物种已多年未见,中华鲟、长江江豚等极度濒危。保护长江生物种群资源,维持长江整体生态平衡,已经刻不容缓。因此,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
26.长江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2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江白鲟游泳时的动力来自于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B.长江白鲟的灭绝会降低长江流域的物种多样性
C.长江白鲟吻部反射弧较长反应速度慢
D.长江白鲟吻部细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8.长江流域生物种类繁多,其中不属于消费者的是(  )
A.鲫鱼 B.大鲵 C.菖蒲 D.扬子鳄
29.长江“十年禁渔”的措施属于(  )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宣传教育 D.法制教育
30.如图是长江部分食物网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戊与丁之间仅构成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能量最多
D.乙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答案】26.B
27.C
28.C
29.A
30.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
26.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由于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白鳍豚的数量越来越少,是环境影响生物的表现。
故答案为:B。
27.A、鱼类靠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因此长江白鲟的运动方式是游泳,其动力主要来自于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的摆动,A正确;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各种各样的生物,因此长江白鲟的灭绝会降低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正确;
C、由题干可知细长的吻部布满了皮肤感受器,能够感知水压、水流的变化,使反应速度加快,C错误;
D、吻部细长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答案为:C。
28.鲫鱼、大鲵和扬子鳄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菖蒲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故答案为:C。
29.就地保护:是指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中对其实施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在长江施行“十年禁渔”的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故答案为:A。
30.A、图中食物链有:甲→乙→丙→丁→戊;甲→己→丁→戊;甲→己→戊,因此该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错误;
B、“该食物网中”,戊吃丁,因此戊与丁是捕食关系,戊与丁都吃己,二者相互争夺食物,因此戊与丁又是竞争关系所以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错误;
C、戊位于食物链的末端,因此该食物网中营养级最高的是戊,在食物链中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因此戊获得的能量最少;错误;
D、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所以图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正确。
故答案为:D。
31.(2021·苏州)1930年,我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胡先骕先生发现并用双名法命名了一种长有秤砣状果实的树:Sinojackia rehderia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双名法的创立者是林奈
B.生物的学名用斜体英文来表示
C.Sinojackia是种名,rehderiana是属名
D.“属”是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A、双名法是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法,是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提出来的,A符合题意;
B、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B不符合题意;
C、Sinojackia是属名,rehderiana是种名。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是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命名法——双名法:由林奈提出.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例如银杉的学名为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
32.(2021·连云港)在分类学上,猫和豹同科不同属,猫和犬同目不同科。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科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C.猫和犬的亲缘关系比猫和豹的亲缘关系近
D.猫和犬的共同特征少于猫和豹的共同特征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A、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A说法错误。
B、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越少,B说法错误。
C、根据题干所述,猫和犬是同目,猫和豹同科,目比科分类单位大,所以猫和豹的亲缘关系比和犬的亲缘关系近,C说法错误。
D、猫和犬是同目,猫和豹同科,目分类等级比科等级大,分类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越少,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单位,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越少。
二、填空题
33.(2021·天水)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答案】建立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般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加强法制管理,其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故答案为:建立自然保护区。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为基础题,熟记即可,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其中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以及法制教育和管理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该措施叫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一种补充措施。
三、综合题
34.(2021·天水)下图是同学们学习过的几种生物的图片,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1)A代表的动物类群的胚胎发育在母体的   内进行。
(2)C代表的动物类群体表常有   覆盖。
(3)D代表的动物类群体表有坚硬的   。
(4)上述五种动物中,体内无脊柱的有   ,体温恒定的有   。(填字母)
【答案】(1)子宫
(2)鳞片
(3)外骨骼
(4)BD;AE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图中,A是小狗,小狗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所以,胚胎发育是在母体的子宫内进行的。
(2)C属于鱼类,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着鳞片,能分泌粘液,可以减小游泳时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与水生生活相适应。
(3)D螃蟹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结构,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4)图中的五种生物中,A小狗、C鱼类、D鸟类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B蜗牛、D螃蟹体内有没有,所以,根据体内有无脊柱这一特征,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无脊柱;体内无脊柱的有BD;哺乳动物和鸟类体温不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属于恒温动物,图中,体温恒定的有AE。
故答案为:(1)子宫;(2)鳞片;(3)外骨骼;(4)BD、AE。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类群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根据体内有无脊柱这一特征,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生生活;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生,脱离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鸟类前置变成翼,有龙骨突,胸肌发达,有气囊,双重呼吸,适于飞行;哺乳动物有牙齿的分化,大脑发达,用肺呼吸,胎生哺乳,是最高等的动物类群。
35.(2021·恩施)“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他让中国人端稳饭碗,吃饱肚子,挺直腰杆。他的人格魅力、学术造诣、巨大贡献,是永远矗立在国人心中的丰碑!在复兴中国梦的星晨大海,他是最耀眼的星。
(1)袁隆平利用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来培育新品种,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2)在越来越少的土地上,生产更多的粮食是袁老毕生追求。而在生产实践中,要培有出无病毒感染植株并且加快繁有速度,宜采用     技术来繁殖后代。
(3)绿色开花植物经历传粉和受精后,花结构中的    分别发育为种子和果皮。
(4)向滩涂进军,向盐碱地要产量。袁隆平团队拟选有能在盐碱地正常生长并高产的新品种,淘汰不抗盐碱的品种,这种选育方式属于    选择;若选育成功,这种水稻的细胞液浓度    普通水稻细胞液浓度。(高于/等于/低于)。
【答案】(1)遗传基因多样性
(2)组织培养
(3)胚珠、子房壁
(4)人工;高于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人工选择;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的多样性。
(2)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因此,在越来越少的土地上,生产更多的粮食是袁老毕生追求。而在生产实践中,要培有出无病毒感染植株并且加快繁有速度,宜采用组织培养技术来繁殖后代。
(3)绿色开花植物经历传粉和受精后,花冠、花药、花丝、柱头、花柱等结构凋谢,只有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4)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可见,袁隆平团队拟选有能在盐碱地正常生长并高产的新品种,淘汰不抗盐碱的品种,这种选育方式属于人工选择,因为,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所以要适应盐碱地环境,那么选育的水稻细胞液的浓度应该大于普通水稻细胞液的浓度,水稻细胞才能吸水,所以,若选育成功,这种水稻的细胞液浓度低于普通水稻细胞液浓度。
故答案为:(1)遗传基因多样性;(2)组织培养;(3)胚珠、子房壁;(4)人工、高于。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组织培养、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基础知识,需要熟记: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用已分化的植物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等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可以结合一下简图记忆:
36.(2021·青岛)青岛崂山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明显,动植物种类丰富。某校生物研学小组在五月中旬进入崂山风景区,对部分动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崂山的太清宫及其周围地区倚山襟海,背风向阳,冬暖夏凉,有山茶、黄杨、野茉莉、桧柏、侧柏、赤松等。崂山北宅、卧龙村以东至北九水等地湿度大,土地肥沃,植被茂盛,有黑松、落叶松、刺槐、椴树等,还有经济林木葡萄、苹果、樱桃、梨等。
资料二:根据调查的六种动物绘制的分类图
(1)研学小组将资料一中的植物进行分类,桧柏、侧柏、赤松、黑松、落叶松为一类,其它为另一类,分类的依据是   。五月正值樱桃成熟,同学们还参加了采摘。樱桃的可食用部分由花的   发育而成。果农种植樱桃一般采用嫁接方式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本的特性。
(2)资料二的A处应填写   ,C、F处应分别填写   ,蝗虫的运动器官是   。将蝗虫、喜鹊、蜥蜴、松鼠所属的类群从低等到高等排序   。
【答案】(1)种子是否裸露;子房壁
(2)胎生;体温是否恒定、体壁;翅和足;节肢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1)根据种子是否裸露,我们可以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题干中:桧柏、侧柏、赤松、黑松、落叶松的种子裸露,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也就是无果实,属于裸子植物,可归为一类;山茶、黄杨、野茉莉等的种子不裸露,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也就是果实,属于被子植物,可归为另一类。樱桃的可食用部分,即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成的。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就是胎生哺乳;松树属于哺乳动物,生殖方式胎生哺乳,所以A处应填写胎生。
脊椎动物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因此在C处应填的特征是:体温是否恒定。
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在F处应填写:体壁。
蝗虫的胸部生有足三对,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另外蝗虫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所以蝗虫的运动器官是翅和足。
蝗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喜鹊属于脊椎动物中的鸟类,蜥蜴属于脊椎动物中的爬行类,松鼠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哺乳类,所以将蝗虫、喜鹊、蜥蜴、松鼠所属的类群从低等到高等排序:节肢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分析】生物的分类:
1 / 1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生物的分类及生物的多样性(2)
一、单选题
1.(2021·常州)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
B.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
C.用青高提取青高素治疗疟疾是潜在价值
D.2020年起长江实行十年禁渔属于迁地保护
2.(2021·常州)某同学在公园里看到了一个植物挂牌,其中“月季”的分类等级是(  )
 
  月季 拉丁名 Rosa chinensis Jacq. 别称:月月红、花中皇后 科属:薇属科 特征:常绿、半常绿低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成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 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
A.门 B.纲 C.目 D.种
3.(2021·青岛)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是指生物种类多样性
B.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多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4.(2021·包头)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短时间内增加了该树林中螳螂的数量
B.鹰的迁入丰富了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C.鹰迁入后形成的新食物链为:蝉→螳螂→黄雀→鹰
D.鹰的迁入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5.(2021·龙东)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D.将濒危物种移入动物园、植物园
6.(2021·龙东)菏泽牡丹品种繁多,有王冠、冠世墨玉、白玉、豆绿、赵粉等1000多个品种,这体现了(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7.(2021·贺州)金丝猴、朱鹮、麋鹿、珙桐都是珍稀的动植物,为了更好的保护它们,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移入动物园和植物园进行保护和管理
C.建立它们的种质库
D.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8.(2021·贺州)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  )
A.生物种类多样性
B.生物数量多样性
C.基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9.(2021·贺州)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校园中的生物,包括人、小鸟、蜘蛛、蚂蚁、蚊子、青蛙、银杏、桃树、桂花树、榕树、苔藓,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其中不合理的是(  )
A.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可以把以上生物分为两类——动物和植物
B.依据脊柱的有无,可以把人、小鸟、青蛙归为一类——脊椎动物
C.依据种子的有无可以把以上植物分为两类:银杏、苔藓为一类,其他植物为另一类
D.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0.(2021·宜昌)2019年被誉为“长江淡水鱼之王”的长江白绿宣告灭绝,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C.为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D.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到动、植物园是保护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措施
11.(2021·广东)小明对青蛙、蛇、蝙蝠和孔雀四种动物进行了如下归类,其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是孔雀,卵生、用气囊辅助呼吸
B.乙是蝙蝠,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C.丙是蛇,有鳞片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D.丁是青蛙,体内受精、变态发育
12.(2021·广东)水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与之共同特征最多的分类等级是(  )
A.杉科 B.水杉属 C.松杉目 D.裸子植物门
13.(2021·岳阳)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在印度出现了多种变异,毒株类型增多,这种多样性的实质是(  )
A.基因多样性 B.生物种类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活环境多样性
14.(2021·随县)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员,是我们在这颗美丽而孤独星球上的生存伙伴,大熊猫、白鳍豚、东北虎……很多生物的生存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甚至可能发生“功能性灭绝”(物种数量少导致自然状态下很难维持繁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功能性灭绝将会导致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
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颁布系列相关的法律和文件
C.可将面临功能性灭绝的物种迁入濒危物种繁育中心进行保护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5.(2021·菏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李振声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水稻和小麦产量。在分类学上,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碗豆同门不同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分类叙述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
B.水稻与豌豆的亲缘关系比与小麦的近
C.水稻与小麦的共同特征比与豌豆的多
D.小麦与豌豆之间没有共同特征
16.(2021·菏泽)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
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应该多引进外来物种,以增加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17.(2021·陕西)小秦同学对下图所示的生物进行分类时,把②分为一类,把①③④⑤分为另一类,其分类的依据是(  )
A.是否有细胞核 B.是否有液泡
C.是否有细胞壁 D.是否有细胞
18.(2021·广安)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从1993年开始,每年的5月22日被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D.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19.(2021·江西)图中1、2、3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  )
A.细菌、病毒、植物 B.植物、病毒、细菌
C.病毒、植物、细菌 D.病毒、细菌、植物
20.(2021·衡阳)目前我国已知的鱼类有3862种,裸子植物约240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21.(2021·黔江)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实质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
C.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不尽相同,所以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2.(2021·云南)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是(  )
A.种 B.属 C.纲 D.界
23.(2021·南充)“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必须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
C.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D.建立动物园或植物园
24.(2021·萍乡)绘制流程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概念和过程的有效方法。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取镜和安放→观察→放置玻片标本→对光→收镜
B.生物分类单位从小到大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D.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动物→鸟类动物→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哺乳类动物
25.(2021·苏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领衔的团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的过程属于人工选择
B.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水稻遗传的多样性
C.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杂交水稻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2021·苏州)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长江白鲟栖息于长江干流的中下游,吻部细长,布满了皮肤感受器,能感知水压、水流的变化。令人惋惜的是,长江白鲟于2019年12月被正式宣布灭绝,如图为长江白鲟的纪念邮票。
长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分布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然而,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白暨豚、白鲟、鲥、鯮等物种已多年未见,中华鲟、长江江豚等极度濒危。保护长江生物种群资源,维持长江整体生态平衡,已经刻不容缓。因此,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
26.长江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2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江白鲟游泳时的动力来自于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B.长江白鲟的灭绝会降低长江流域的物种多样性
C.长江白鲟吻部反射弧较长反应速度慢
D.长江白鲟吻部细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8.长江流域生物种类繁多,其中不属于消费者的是(  )
A.鲫鱼 B.大鲵 C.菖蒲 D.扬子鳄
29.长江“十年禁渔”的措施属于(  )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宣传教育 D.法制教育
30.如图是长江部分食物网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戊与丁之间仅构成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能量最多
D.乙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31.(2021·苏州)1930年,我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胡先骕先生发现并用双名法命名了一种长有秤砣状果实的树:Sinojackia rehderia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双名法的创立者是林奈
B.生物的学名用斜体英文来表示
C.Sinojackia是种名,rehderiana是属名
D.“属”是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
32.(2021·连云港)在分类学上,猫和豹同科不同属,猫和犬同目不同科。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科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C.猫和犬的亲缘关系比猫和豹的亲缘关系近
D.猫和犬的共同特征少于猫和豹的共同特征
二、填空题
33.(2021·天水)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三、综合题
34.(2021·天水)下图是同学们学习过的几种生物的图片,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1)A代表的动物类群的胚胎发育在母体的   内进行。
(2)C代表的动物类群体表常有   覆盖。
(3)D代表的动物类群体表有坚硬的   。
(4)上述五种动物中,体内无脊柱的有   ,体温恒定的有   。(填字母)
35.(2021·恩施)“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他让中国人端稳饭碗,吃饱肚子,挺直腰杆。他的人格魅力、学术造诣、巨大贡献,是永远矗立在国人心中的丰碑!在复兴中国梦的星晨大海,他是最耀眼的星。
(1)袁隆平利用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来培育新品种,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2)在越来越少的土地上,生产更多的粮食是袁老毕生追求。而在生产实践中,要培有出无病毒感染植株并且加快繁有速度,宜采用     技术来繁殖后代。
(3)绿色开花植物经历传粉和受精后,花结构中的    分别发育为种子和果皮。
(4)向滩涂进军,向盐碱地要产量。袁隆平团队拟选有能在盐碱地正常生长并高产的新品种,淘汰不抗盐碱的品种,这种选育方式属于    选择;若选育成功,这种水稻的细胞液浓度    普通水稻细胞液浓度。(高于/等于/低于)。
36.(2021·青岛)青岛崂山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明显,动植物种类丰富。某校生物研学小组在五月中旬进入崂山风景区,对部分动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崂山的太清宫及其周围地区倚山襟海,背风向阳,冬暖夏凉,有山茶、黄杨、野茉莉、桧柏、侧柏、赤松等。崂山北宅、卧龙村以东至北九水等地湿度大,土地肥沃,植被茂盛,有黑松、落叶松、刺槐、椴树等,还有经济林木葡萄、苹果、樱桃、梨等。
资料二:根据调查的六种动物绘制的分类图
(1)研学小组将资料一中的植物进行分类,桧柏、侧柏、赤松、黑松、落叶松为一类,其它为另一类,分类的依据是   。五月正值樱桃成熟,同学们还参加了采摘。樱桃的可食用部分由花的   发育而成。果农种植樱桃一般采用嫁接方式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本的特性。
(2)资料二的A处应填写   ,C、F处应分别填写   ,蝗虫的运动器官是   。将蝗虫、喜鹊、蜥蜴、松鼠所属的类群从低等到高等排序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可见A说法错误。
B、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其原因主要有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生物失去了生存的家园,生物多样性会迅速丧失,所以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B说法正确。
C、用青高提取青高素治疗疟疾是直接价值,C说法错误。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因此,2020年起长江实行十年禁渔属于就地保护,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熟记此部分的基础知识是关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
2.【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挂牌上写着植物的名称、属于哪个科、分布和用途等,挂牌中拉丁文,前面是属名,后面是种加词,表示该种植物的国际通用名称。因此,其中“月季”的分类等级是种,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单位,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物种的简称,
3.【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不符合题意。
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因此,每种生物就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不符合题意。
C.生物分类的等级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间的差异越小,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近,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4.【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A.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螳螂的数量增加,A不符合题意。
B.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故鹰的迁入丰富了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鹰迁入后形成的新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C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故鹰的迁入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增加,故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5.【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6.【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菏泽牡丹品种繁多,有王冠、冠世墨玉、白玉、豆绿、赵粉等1000多个品种,因这些品种都是同一个物种,故体现基因的多样性,而不是物种多样性。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7.【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8.【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不包括生物个体数量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9.【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A.生物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等,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其中人、小鸟、青蛙属于脊椎动物;蜘蛛、蚂蚁、蚊子属于无脊椎动物,B不符合题意。
C.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故银杏、桃树、桂花树、榕树属于种子植物,而苔藓属于孢子植物,C符合题意。
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分类:
10.【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 .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A错误。
B .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B正确。
C . 随意大力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而外来物种的合理引进能丰富我国生物的基因多样性,C错误。
D . 保护濒危物种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3个部分。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任何一个物种或一个生物个体都保存着大量的遗传基因,因此,可被看作是一个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等会破坏生态系统,造成栖息地的减少和环境污染等 ,也会破坏物种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包括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11.【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A、甲有牙齿,而鸟类是有喙无齿的,A说法错误。
B、蝙蝠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有牙齿的分化,胎生哺乳,B说法错误。
C、蛇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鳞片,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体内肺发育完善,通过肺完成气体交换,所以丙为蛇,C说法正确。
D、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肺发育不完善,靠皮肤辅助呼吸,体外受精,变态发育,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各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明确以下几点是关键:鸟类有喙无齿,体内有气囊,哺乳动物有牙齿的分化,胎生哺乳,体内有膈;鸟类和哺乳类体温恒定;爬行动物的肺发育完善,生殖和发育脱离开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两栖动物肺发育不完善,生殖和发育过程离不开水的限制,是水陆过渡动物。
12.【答案】B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小的、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所以,题干中,水杉是稀有物种,分类单位是种这个等级,除了种之外,属是第二个较小单位,分类单位小,共同特征多,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单位,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差异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差异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13.【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种类的多样性,不同种类的生物与环境又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所以,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在印度出现了多种变异,毒株类型增多,这种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4.【答案】B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物种多样性锐减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从而使基因多样性也会临严重的威胁,各种生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物种类的锐减也将使生态系统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功能性灭绝将会导致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A不符合题意。
B.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符合题意。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易地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它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则可将面临功能性灭绝的物种迁入濒危物种繁育中心进行保护,C不符合题意。
D.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5.【答案】C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A. 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说明小麦和水稻分别属于不同的属,小麦和水稻的分类如下表
故上述分类叙述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A不符合题意。
B.在分类学上,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碗豆同门不同纲。说明:水稻与豌豆的亲缘关系比与小麦的远,B不符合题意。
C.水稻和小麦同科,水稻和碗豆同门。所以,水稻与小麦的共同特征比与豌豆的多,C符合题意。
D.小麦与豌豆都属于种子植物,具有共同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16.【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而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B不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会使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
D.不适当的引进外来物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本地的生态安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7.【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图中,①蘑菇属于真菌,②病毒属于微生物,③细菌属于微生物,④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
⑤蝴蝶属于节肢动物。其中,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①蘑菇,③细菌,④向日葵,⑤蝴蝶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把②分为一类,把①③④⑤分为另一类,其分类的依据是是否有细胞结构,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依据,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依据很多,注意要灵活分类,一般是根据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作为依据。
18.【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需要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有利于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9.【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1是病毒,2是细菌,3是植物。
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真菌、动植物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所以,题图中1、2、3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病毒、细菌、植物。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分类:
20.【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②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③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所以,我国已知的鱼类有3862种,裸子植物约240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1.【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不符合题意。
C.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因此,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不尽相同,所以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不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2.【答案】A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因此种也叫物种,种是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以及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差别最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23.【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4.【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分类的单位;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A.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镜,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B不符合题意。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C符合题意。
D.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动物→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鸟类动物→哺乳类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或高等动物的结构层次:
25.【答案】C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变异的应用;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A、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野生水稻抗病性强,从生物进化原因来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而人们不断选择和培育高产杂交水稻的过程,称为人工选择的结果.A不符合题意。
B、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如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表明生物遗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B不符合题意。
C、水稻新品种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D、普通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它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应该比体细胞中少一半,即12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是否遗传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答案】26.B
27.C
28.C
29.A
30.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3)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
26.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由于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白鳍豚的数量越来越少,是环境影响生物的表现。
故答案为:B。
27.A、鱼类靠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因此长江白鲟的运动方式是游泳,其动力主要来自于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的摆动,A正确;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各种各样的生物,因此长江白鲟的灭绝会降低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正确;
C、由题干可知细长的吻部布满了皮肤感受器,能够感知水压、水流的变化,使反应速度加快,C错误;
D、吻部细长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答案为:C。
28.鲫鱼、大鲵和扬子鳄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菖蒲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故答案为:C。
29.就地保护:是指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中对其实施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在长江施行“十年禁渔”的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故答案为:A。
30.A、图中食物链有:甲→乙→丙→丁→戊;甲→己→丁→戊;甲→己→戊,因此该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错误;
B、“该食物网中”,戊吃丁,因此戊与丁是捕食关系,戊与丁都吃己,二者相互争夺食物,因此戊与丁又是竞争关系所以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错误;
C、戊位于食物链的末端,因此该食物网中营养级最高的是戊,在食物链中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因此戊获得的能量最少;错误;
D、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所以图中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正确。
故答案为:D。
31.【答案】A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A、双名法是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法,是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提出来的,A符合题意;
B、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B不符合题意;
C、Sinojackia是属名,rehderiana是种名。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是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命名法——双名法:由林奈提出.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例如银杉的学名为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
32.【答案】D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A、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A说法错误。
B、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越少,B说法错误。
C、根据题干所述,猫和犬是同目,猫和豹同科,目比科分类单位大,所以猫和豹的亲缘关系比和犬的亲缘关系近,C说法错误。
D、猫和犬是同目,猫和豹同科,目分类等级比科等级大,分类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越少,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单位,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越少。
33.【答案】建立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般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加强法制管理,其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故答案为:建立自然保护区。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为基础题,熟记即可,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其中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以及法制教育和管理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该措施叫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一种补充措施。
34.【答案】(1)子宫
(2)鳞片
(3)外骨骼
(4)BD;AE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图中,A是小狗,小狗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所以,胚胎发育是在母体的子宫内进行的。
(2)C属于鱼类,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着鳞片,能分泌粘液,可以减小游泳时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与水生生活相适应。
(3)D螃蟹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结构,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4)图中的五种生物中,A小狗、C鱼类、D鸟类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B蜗牛、D螃蟹体内有没有,所以,根据体内有无脊柱这一特征,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无脊柱;体内无脊柱的有BD;哺乳动物和鸟类体温不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属于恒温动物,图中,体温恒定的有AE。
故答案为:(1)子宫;(2)鳞片;(3)外骨骼;(4)BD、AE。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类群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根据体内有无脊柱这一特征,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生生活;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生,脱离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鸟类前置变成翼,有龙骨突,胸肌发达,有气囊,双重呼吸,适于飞行;哺乳动物有牙齿的分化,大脑发达,用肺呼吸,胎生哺乳,是最高等的动物类群。
35.【答案】(1)遗传基因多样性
(2)组织培养
(3)胚珠、子房壁
(4)人工;高于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人工选择;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的多样性。
(2)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因此,在越来越少的土地上,生产更多的粮食是袁老毕生追求。而在生产实践中,要培有出无病毒感染植株并且加快繁有速度,宜采用组织培养技术来繁殖后代。
(3)绿色开花植物经历传粉和受精后,花冠、花药、花丝、柱头、花柱等结构凋谢,只有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4)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可见,袁隆平团队拟选有能在盐碱地正常生长并高产的新品种,淘汰不抗盐碱的品种,这种选育方式属于人工选择,因为,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所以要适应盐碱地环境,那么选育的水稻细胞液的浓度应该大于普通水稻细胞液的浓度,水稻细胞才能吸水,所以,若选育成功,这种水稻的细胞液浓度低于普通水稻细胞液浓度。
故答案为:(1)遗传基因多样性;(2)组织培养;(3)胚珠、子房壁;(4)人工、高于。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组织培养、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基础知识,需要熟记: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用已分化的植物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等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可以结合一下简图记忆:
36.【答案】(1)种子是否裸露;子房壁
(2)胎生;体温是否恒定、体壁;翅和足;节肢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1)根据种子是否裸露,我们可以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题干中:桧柏、侧柏、赤松、黑松、落叶松的种子裸露,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也就是无果实,属于裸子植物,可归为一类;山茶、黄杨、野茉莉等的种子不裸露,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也就是果实,属于被子植物,可归为另一类。樱桃的可食用部分,即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成的。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就是胎生哺乳;松树属于哺乳动物,生殖方式胎生哺乳,所以A处应填写胎生。
脊椎动物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因此在C处应填的特征是:体温是否恒定。
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在F处应填写:体壁。
蝗虫的胸部生有足三对,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另外蝗虫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所以蝗虫的运动器官是翅和足。
蝗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喜鹊属于脊椎动物中的鸟类,蜥蜴属于脊椎动物中的爬行类,松鼠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哺乳类,所以将蝗虫、喜鹊、蜥蜴、松鼠所属的类群从低等到高等排序:节肢动物、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分析】生物的分类: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