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17 20:26:35

文档简介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单选题
1.(2021·营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国向世界阐述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此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过量的碳排放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
B.开展陡坡种粮、退耕还林还草行动,改善生态环境
C.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
2.(2021·娄底)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争做环保小达人”的活动中,下列做法不当的是(  )
A.小东将家里的厨余垃圾投放到“其他垃圾”桶里
B.小南将废纸、饮料瓶等收集起来送往垃圾回收站
C.小西进快餐店吃饭时,从不用一次性碗筷
D.实校要求各班用一次性塑料袋扔垃圾,小北觉得不环保,向校长提出合理化建议
3.(2021·北京)北京市发布“我要碳中和”微信小程序,市民可随时记录自己的“碳足迹”。以下行为不利于减少碳排放的是(  )
A.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B.节约生活用水
C.夏季空调温度调高1℃ D.进行垃圾分类
4.(2021·百色)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①不燃放烟花爆竹;②常用一次性筷子
③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④乱采摘食用野菜
⑤效外游玩,践踏草地;⑥垃圾分类
⑦购物时多用塑料袋;⑧房前屋后养花栽树
A.①③⑤⑦ B.①③⑥⑧ C.②④⑤⑦ D.②④⑥⑧
5.(2021·烟台)“碳中和”是实现全球CO2“零排放”的生态目标。以下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
A.分类处理垃圾 B.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C.用太阳能热水器 D.夏天经常开空调
6.(2021·龙东)创建文明城市人人有责,下列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做法是(  )
A.使用环保购物袋 B.爱护花草树木
C.使用一次性筷子 D.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7.(2021·河南)“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 B.风力发电、水力发电
C.砍伐树木建设游乐场 D.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
8.(2021·资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下列措施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
A.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行动,为生物构建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
B.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
C.加快经济发展,将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D.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对濒临灭绝及珍稀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
9.(2021·宜昌)据报道,包括旅游景点大堡礁在内的多处珊瑚大面积死亡,多名生物学家研究原因,初步结论是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导致的。低碳生活,人人有责,以下做法你会选择哪些在今后生活中践行:①多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车辆,少开私家车;②纸张双面使用;③关闭电视时不关闭电源;④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⑤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③④⑤
10.(2021·昆明)下列行为,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相符的是(  )
A.随意丢弃废电池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大面积填湖建房
D.少使用一次性木筷
11.(2021·北部湾)保护环境,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含汞的废电池应该投入的垃圾箱是(  )
A. B.
C. D.
12.(2021·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自觉保卫蓝天、碧水和净土。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为减少害虫危害,加大农药施用量
B.为减少环境污染,实行垃圾分类
C.为减少纸张浪费,倡导无纸化办公
D.为减少尾气排放,推广电动汽车
13.(2021·岳阳)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 B.重视新能源开发,利用
C.工厂废气废水达标排放 D.废电池土壤填埋
14.(2021·菏泽)“保护生态环境,共建和谐家园”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保护环境的做法中,不可取的一项是(  )
A.减少化肥使用量,多施用农家肥
B.使用效力更大的农药和杀虫剂
C.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D.垃圾分类回收
15.(2021·江西)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科学回收处理 B.提高环保意识,倡导低碳出行
C.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D.多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16.(2021·衡阳)近年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逐渐深入人心,下列措施中不利于环保的是(  )
A.积极植树造林 B.倡导绿色出行
C.就地焚烧垃圾 D.回收废旧电池
17.(2021·云南)云南要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下列与建设美丽云南不相符的是(  )
A.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B.就地焚烧垃圾
C.推广新能源汽车 D.实施节水行动
18.(2021·四川)“树绕村庄,水满坡塘。……小园几许,收尽春光……”。词中所描绘的村庄美如图画,让无数人向往。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B.选择使用无磷洗衣粉
C.尽量使用纸质包装袋 D.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19.(2021·苏州)2021年5月22日是第28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其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相违背的是(  )
A.对生态林进行合理采伐利用
B.对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C.为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围湖造田
D.为保护野生动植物建立自然保护区
20.(2021·苏州)2020年11月底,苏州作为江苏省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已基本完成试点区内的试点项目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列措施不符合建设海绵城市要求的是(  )
A.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疏通河道、沟渠,建设并保护湿地
C.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绿道、广场
D.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
21.(2021·连云港)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人类的共识。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降低温室效应
B.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环境的唯一措施
D.保护生物多样性即指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
22.(2021·新疆)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退耕还林还草
C.农田大量施用化肥 D.玉米与黄豆套种
二、实验探究题
23.(2021·湘潭)垃圾分类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随着我市公共绿地建设的迅速发展,枯枝落叶等垃级不断增多,某兴趣社同学开展了“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探究,实验方案如下:
方案一:将樟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恒温培养。
方案二:取樟树和枫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恒温培养。
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提出的问题是   ?
(2)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方案   ,原因是该方案符合   原则。
(3)在两组实验的恒温培养过程中,方案一的甲组和方案二的丙组如果出现了大量光滑黏稠的白色物质,则可判断这是   。
(4)生活中,我们用过的矿泉水瓶和废纸张应投入图中的   (填序号)垃圾箱里。
24.(2021·萍乡)塑料中的聚苯乙烯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有报道称“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某科技活动小组对此开展了相关实验,据资料介绍黄粉虫幼虫喜食麦麸子。据表回答:
编号 实验材料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甲组 各取50只大小、长势均相同的黄粉虫幼虫 喂食适量的麦麸子 正常生长
乙组 喂食等量的聚苯乙烯 ?
(1)实验设置如表所示,提出的问题为   ?
(2)实验中设置甲组的目的是起   作用。
(3)若乙组实验结果为   ,可以得出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
(4)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废弃的塑料尺(含聚苯乙烯)在垃圾分类中属于   。
(5)黄粉虫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   。
三、综合题
25.(2021·本溪)近年来,各市城区街道都放置了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实行了垃圾分类制,要求居民将垃圾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放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啤酒瓶、一次性塑料杯、鱼骨头、菜皮、香蕉皮、易拉罐、用过的餐巾纸、废电池等垃圾,应该放入可回收垃圾箱的有:   
(2)请你谈谈小区内实施垃圾分类的好处:(写出一点即可)。   
26.(2021·长沙)2021年5月,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通报了2020年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结合2016年—2019年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后公布的统计数据,近五年全国城乡人口及性别构成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2016年—2020年全国人口统计数据
具体指标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年末总人口(万人) 138271 139008 139538 140005 141178
城乡人口 城镇人口(万人) 79298 81347 83137 84843 90199
乡村人口(万人) 58973 57661 56401 55162 50979
性别构成 男性人口(万人) 70815 71137 71351 71527 72334
女性人口(万人) 67456 67871 68187 68478 68844
性别比(女=100) 104.98 104.81 104.64 104.46 105.07
注释:①全国人口是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②2016年-2019年为1%人口变动调查样本数据推算而来,2020年为普查数据。③表中数据的处理遵循四舍五入的原则。
(1)从全国人口统计数据可知,全国人口在   年达到14亿,近五年全国城镇人口数量逐年   。
(2)依据全国人口统计数据,绘制2016年—2020年全国人口性别比曲线图。
(3)2020年全国人口性别比为105.07,而2019年全国人口性别比为104.46.这两年的统计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7.(2021·呼和浩特)“做好垃圾分类,推动社会发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破解“垃圾围城”推动资源再循环利
用的必然举措,需要人人行动起来。呼和浩特市从营造社会宣传氛围、入户宣传宣讲、合并 投放点到设置集中分类箱房,最终实现居民分类精准投放。
(1)请将下列四种垃圾从左至右放入上图中的垃圾桶中,排序为
   。
①过期药品 ②剩菜剩饭 ③尘土 ④矿泉水瓶
(2)厨余垃圾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 0.6~0.7 吨有机肥料。从光合作用影响
因素的角度分析,有机肥料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好处是   。
(3)垃圾分类可增加垃圾的回收利用,如金属元素提取和生物质发电等。从生态系统功能的 角度分析,其目的是实现 。
(4)为探究合理处理餐厨垃圾的方式,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以某食堂提供的午餐、晚餐残余混合物为材料,制成 4 种不同浓度的发酵液。
②将取自某污水处理厂的菌种加入发酵罐中,间隔不同时间分别加入 ,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发酵。③35℃下发酵并测定甲烷的产率,结果如右图。据图分析,你认为对餐厨垃圾较为恰当的处理方式
及依据。(g-VS/L:每升发酵液含有的挥发性固体垃圾量;mL/g-VS: 每克发挥性固体垃圾产生的气体毫升量)
28.(2021·云南)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今年10月在云南昆明举行。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被称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云南拥有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有从热带谷地到高山寒带完整的生态系统系列,这是云南生物多样性中   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2)云南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目前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填“人类活动影响”或“自然灾害”)。
(3)在云南,每时每刻都有来自大自然的惊喜,不断有濒危动植物被发现。下图是生态摄影师在我省“盈江犀鸟谷”拍摄到的,双角犀鸟雌鸟用其大嘴将洞口封闭缩小准备育雏和雄鸟正在给巢内的雌鸟喂食的罕见图像。从行为获得途径(发生)来看,双角犀鸟的这些行为属于   行为、双角犀鸟卵中能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   。
(4)《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规定,“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因此过量的碳排放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A不符合题意。
B.开展陡坡种粮,会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行动,可改善生态环境,B符合题意。
C.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保护生物圈的行为,C不符合题意。
D .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唯一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它,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餐厨垃圾,是指生活中产生的易腐烂、易变质发臭的废弃物。主要类别包括菜头菜尾、肉蛋食品、瓜果皮核、剩菜剩饭、碎骨汤渣、糖果糕点、宠物饲料、水培植物等,厨余垃圾投放到“厨余垃圾”桶里,A符合题意。
B.废纸、饮料瓶等属于可回收垃圾,因此应该收集起来送往垃圾回收站,B不符合题意。
CD.一次性餐具塑料餐具和垃圾袋是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塑料制品,具有毒性较低、熔点较高、可塑性强、生产简便等特点,成为制造价格便宜、随用随弃的一次性餐盒的极佳材料。然而,一次性塑料袋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还会产生多种副作用构成对人体的直接污染和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一次性发泡餐具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属臭氧层消耗物质的发泡剂,从而危及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3.【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B.节约生活用水、C.夏季空调温度调高1℃、D.进行垃圾分类都是节能减排、利于减少碳排放的良好行为。而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等餐具,会造成木材和纸张的浪费,不值得提倡。
故答案为:A。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4.【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①不燃放烟花爆竹,能减少空气污染,①正确;
②常用一次性筷子,浪费资源,产生垃圾,②错误;
③随意丢弃废电池的危害会污染土壤和水体,故不应该随意丢弃废旧电池,③正确;
④野菜可能有毒,故不应乱采摘食用野菜,④错误;
⑤效外游玩,践踏草地,是错误的做法,⑤错误;
⑥垃圾分类,有利于垃圾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回收,⑥正确;
⑦购物时多用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⑦错误;
⑧房前屋后养花栽树,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⑧正确。
所以,①③⑥⑧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5.【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分类处理垃圾,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属于低碳生活,A不符合题意;
B、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能减少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不符合题意;
C、用太阳能热水器可减少资源利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不符合题意;
D、夏天经常开空调,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加重二氧化碳的排放,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6.【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美好的地球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各种污染,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分析选项可知, 使用环保购物袋、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都有利于保护环境,值得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不值得提倡。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7.【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B.风力发电、水力发电,C.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都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总量,有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砍伐树木建设游乐场”不有利于 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故答案为:C。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8.【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退耕还林能保护水土,提高了森林、草原的覆盖率,可以实现防风固沙,A正确。
B.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减少污染物的排放,B正确。
C.将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会引起水体污染,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C错误。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包括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9.【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①多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车辆,少开私家车,短途出行建议公交车或者地铁,少开一天车,减少尾气排放;
②纸张双面使用,每张纸都双面打印,双面写,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多吸收二氧化碳;
③关闭电视时不关闭电源,这会增加能源的消耗,不符合节能减排的理念;
④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能减少塑料污染或减少森林的砍伐;
⑤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能减少纸张的浪费和林木的砍伐;
故答案为:C。
【分析】常见的绿色生活方式有:1 、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 2 、不追求过度的时尚;3 、拒绝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 4、使用节约型水具; 5、 拒绝过分包装;6 、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 7、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8、一水多用;9、随手关闭水龙头10、 消费肉类要适度;11 、节约粮食;12 、双面使用纸张;13 、垃圾尽量分类入箱 ;14、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15 、提倡步行,骑单车,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10.【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随意丢弃废电池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不符合题意;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大气,不符合题意;
C、大面积填湖建房,破坏生态平衡,不符合题意;
D、少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木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1.【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废旧电池中含有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这些重金属物质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威胁人类的健康,所以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应该投入有害垃圾箱中,即图中的D。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对环境的保护,此题比较简单,熟记:垃圾分类是关键,由可回收的垃圾、不可回收的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有害垃圾不可随处乱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按照统一标准投放,养成垃圾分类的文明习惯。
12.【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加大农药施用量不但增加每亩农田的经济成本,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A做法错误。
B、实行垃圾分类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会达到物质再利用,B做法正确。
C、减少纸张浪费,可以保护树木,保护了环境,C说法正确。
D、为减少尾气排放,推广电动汽车,可以减少空气污染,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对环境的保护,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13.【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垃圾分类处理,充分利用资源,能减少资源的浪费、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环保”理念,不符合题意。
B.新能源:风能发电、水力力电和太阳能发电代替火力发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环保”理念,不符合题意。
C.工厂废气废水达标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符合“低碳环保”理念,不符合题意。
D.废电池土壤填埋,电池中的汞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污染水源,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4.【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施用化肥和农药,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环境污染,而施用农家肥料,不但养分全,肥效持久,还能改良土壤,不污染环境,A不符合题意。
B.杀虫剂农药进入到自然界,最终会通过食物链影响到其他生物和人类,使环境破坏更为严重,不可取,B符合题意。
C.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解决当前能源危机,可取,C不符合题意。
D.正确处理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造福人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5.【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生活垃圾分类,科学回收处理,有利于再生资源的利用,不能利用的垃圾集中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提高环保意识,倡导低碳出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不符合题意。
C.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树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改善空气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多用农药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污染土壤,水质等,不利于环境的保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6.【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积极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倡导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就地焚烧垃圾,释放出大量的烟雾污染空气,不利于环境的保护,C符合题意。
D.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特别是含汞或 镉的电池,大力开展无公害的环保型电池电池,对于废旧电池,则应当及时回收,集中进行安全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7.【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可保护生态系统,减少环境污染,A不符合题意。
B.就地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B符合题意。
C.推广新能源汽车,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实施节水行动,利于环境保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8.【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垃圾分类回收可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应选择使用无磷洗衣粉,B不符合题意。
C.纸质包装袋能够回收利用,利用保护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资源,不利于保护森林,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9.【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对生态林进行合理采伐利用,不符合题意;
B、对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符合题意;
C、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会破坏生态平衡,不符合主题,符合题意;
D、为保护野生动植物建立自然保护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0.【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根据海绵城市的含义可知,“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疏浚河道、沟渠,建设并保护湿地”“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绿道、广场”都有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而“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改”不利于吸水渗水等,与建设海绵城市无关;故答案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1.【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减小温室效应的影响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可增加温室效应,A说法错误。
B、开发新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减小温室效应,B说法正确。
C、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但不是保护环境的唯一措施,C说法错误。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难度一般,熟知: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就是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保护环境的从小事做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减小温室效应。
22.【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大量使用化肥不但成本高,还会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且会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可见选项中,C 农田大量施用化肥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发展。
23.【答案】(1)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吗
(2)一;单一变量
(3)细菌菌落
(4)①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因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提出的问题: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吗?
(2)方案一形成以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方案二有细菌和不同树叶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3)实验现象: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菌落的特点: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呈白色。真菌的菌落一般比较大,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呈现红、褐、绿、黑、褐、黄等颜色。
(4)垃圾分为以下三种:
矿泉水瓶和废旧纸张可循环使用,属于①可回收垃圾。
故答案为:(1)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吗?(2)一;单一变量(3)细菌菌落;(4)①。
【分析】在探究实验中要设计对照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实验完毕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废塑料、非金属、废玻璃和废织物等)、不可回收垃圾(包括果皮、菜叶、剩饭菜等)和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24.【答案】(1)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吗
(2)对照
(3)正常生长
(4)可回收物
(5)完全变态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本实验的目的是“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据此提出的问题是: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吗?
(2)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甲组黄粉虫幼虫饲喂的是麦麸子,能正常生长,没有改变变量,属于对照组,起到对照作用。
(3)乙组黄粉虫饲喂的是等量的聚苯乙烯,若也能正常生长,说明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
(4)可回收物,是指生活产生的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再利用的物品。主要类别包括废纸类、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织物、废旧木材等,因此废弃的塑料尺在垃圾分类中属于可回收物。
(5)昆虫的生殖发育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一生经过卵、 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因此黄粉虫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25.【答案】(1)啤酒瓶、一次性塑料杯、易拉罐、废电池
(2)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1)垃圾可以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可以回收垃圾又可以分为可回收再生垃圾和可回收不可再生垃圾。因此,啤酒瓶、一次性塑料杯、易拉罐、废电池属于可回收垃圾,但是废电池属于回收后集中处理防止污染类的垃圾,鱼骨头、菜皮、香蕉属于厨余垃圾,是不可回收垃圾。
(2)小区内实施垃圾分类的好处: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等。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6.【答案】(1)2019;增加
(2)
(3)2020年为普查数据,更为准确;2019为抽样调查数据,存在一定误差,(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调查法
【解析】【解答】(1)从全国人口统计数据可知,全国人口在2019年达到14亿,近五年全国城镇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乡村人口数量逐年下降。
(2)依据全国人口统计数据,绘制2016年—2020年全国人口性别比曲线图是:
(3)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2020年为普查数据,更为准确;2019为抽样调查数据,存在一定误差。
【分析】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27.【答案】(1)④①②③
(2)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提供矿质元素离子
(3)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
(4)②等量不同浓度的发酵液.③隔一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 8g-VS/L 时,能处理最多的垃圾,且甲烷产率高 隔两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 4g-VS/L 时,垃圾用量最少,但甲烷的产率高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1)①过期药品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属于有害垃圾;
②剩菜剩饭属于厨房产生的垃圾,属于厨余垃圾;
③尘土 属于其他垃圾;
④矿泉水瓶还可以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课件正确的顺序为:④①②③。
(2)根据题干所述,被处理成有机肥料的厨余垃圾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这种有机肥料实施以后,被分解者分解产生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水分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从光合作用影响 因素的角度分析,有机肥料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好处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提供矿质元素离子。
(3)在生态系统中没无患子能量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周而复始,能量是不可以重复利用的,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单向的,是逐级递减的,我们能做的是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们更有益的方向。垃圾分类可增加垃圾的回收利用,如金属元素提取和生物质发电等。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
(4)第②步中,发酵罐中,应间隔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发酵液,保证变量唯一。
根据题干中曲线图可知,隔一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 8g-VS/L 时,能处理最多的垃圾,且甲烷产率高 隔两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 4g-VS/L 时,垃圾用量最少,但甲烷的产率高。
故答案为:(1)④①②③;(2)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提供矿质元素离子;(3)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4)②等量不同浓度的发酵液.③隔一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 8g-VS/L 时,能处理最多的垃圾,且甲烷产率高 隔两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 4g-VS/L 时,垃圾用量最少,但甲烷的产率高。
【分析】此题考查垃圾分类、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等基础内容,比较简单,需要熟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很多方面,但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比如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乱砍滥发、森林面积减少、工厂数量增多,污染环境严重,温室效应等,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
28.【答案】(1)生态系统
(2)人类活动影响
(3)先天性(本能);胚盘
(4)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就地保护)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鸟卵的结构;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方面。云南拥有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有从热带谷地到高山寒带完整的生态系统系列,这是云南生物多样性中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2)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有栖息地的破坏、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这些都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鸟类育雏、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从行为获得途径(发生)来看,双角犀鸟的这些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鸟卵结构中的胚盘含有细胞核,将来发育成雏鸟,所以双角犀鸟卵中能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胚盘。
(4)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 / 1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单选题
1.(2021·营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国向世界阐述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此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过量的碳排放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
B.开展陡坡种粮、退耕还林还草行动,改善生态环境
C.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因此过量的碳排放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A不符合题意。
B.开展陡坡种粮,会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行动,可改善生态环境,B符合题意。
C.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保护生物圈的行为,C不符合题意。
D .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唯一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它,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2021·娄底)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争做环保小达人”的活动中,下列做法不当的是(  )
A.小东将家里的厨余垃圾投放到“其他垃圾”桶里
B.小南将废纸、饮料瓶等收集起来送往垃圾回收站
C.小西进快餐店吃饭时,从不用一次性碗筷
D.实校要求各班用一次性塑料袋扔垃圾,小北觉得不环保,向校长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餐厨垃圾,是指生活中产生的易腐烂、易变质发臭的废弃物。主要类别包括菜头菜尾、肉蛋食品、瓜果皮核、剩菜剩饭、碎骨汤渣、糖果糕点、宠物饲料、水培植物等,厨余垃圾投放到“厨余垃圾”桶里,A符合题意。
B.废纸、饮料瓶等属于可回收垃圾,因此应该收集起来送往垃圾回收站,B不符合题意。
CD.一次性餐具塑料餐具和垃圾袋是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塑料制品,具有毒性较低、熔点较高、可塑性强、生产简便等特点,成为制造价格便宜、随用随弃的一次性餐盒的极佳材料。然而,一次性塑料袋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还会产生多种副作用构成对人体的直接污染和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一次性发泡餐具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属臭氧层消耗物质的发泡剂,从而危及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3.(2021·北京)北京市发布“我要碳中和”微信小程序,市民可随时记录自己的“碳足迹”。以下行为不利于减少碳排放的是(  )
A.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B.节约生活用水
C.夏季空调温度调高1℃ D.进行垃圾分类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B.节约生活用水、C.夏季空调温度调高1℃、D.进行垃圾分类都是节能减排、利于减少碳排放的良好行为。而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等餐具,会造成木材和纸张的浪费,不值得提倡。
故答案为:A。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4.(2021·百色)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①不燃放烟花爆竹;②常用一次性筷子
③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④乱采摘食用野菜
⑤效外游玩,践踏草地;⑥垃圾分类
⑦购物时多用塑料袋;⑧房前屋后养花栽树
A.①③⑤⑦ B.①③⑥⑧ C.②④⑤⑦ D.②④⑥⑧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①不燃放烟花爆竹,能减少空气污染,①正确;
②常用一次性筷子,浪费资源,产生垃圾,②错误;
③随意丢弃废电池的危害会污染土壤和水体,故不应该随意丢弃废旧电池,③正确;
④野菜可能有毒,故不应乱采摘食用野菜,④错误;
⑤效外游玩,践踏草地,是错误的做法,⑤错误;
⑥垃圾分类,有利于垃圾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回收,⑥正确;
⑦购物时多用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⑦错误;
⑧房前屋后养花栽树,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⑧正确。
所以,①③⑥⑧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5.(2021·烟台)“碳中和”是实现全球CO2“零排放”的生态目标。以下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
A.分类处理垃圾 B.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C.用太阳能热水器 D.夏天经常开空调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分类处理垃圾,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属于低碳生活,A不符合题意;
B、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能减少燃油、燃气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不符合题意;
C、用太阳能热水器可减少资源利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不符合题意;
D、夏天经常开空调,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加重二氧化碳的排放,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6.(2021·龙东)创建文明城市人人有责,下列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做法是(  )
A.使用环保购物袋 B.爱护花草树木
C.使用一次性筷子 D.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美好的地球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各种污染,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分析选项可知, 使用环保购物袋、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都有利于保护环境,值得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不值得提倡。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7.(2021·河南)“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 B.风力发电、水力发电
C.砍伐树木建设游乐场 D.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B.风力发电、水力发电,C.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都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总量,有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砍伐树木建设游乐场”不有利于 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故答案为:C。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8.(2021·资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下列措施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
A.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行动,为生物构建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
B.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
C.加快经济发展,将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D.建立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对濒临灭绝及珍稀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退耕还林能保护水土,提高了森林、草原的覆盖率,可以实现防风固沙,A正确。
B.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减少污染物的排放,B正确。
C.将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会引起水体污染,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C错误。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包括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9.(2021·宜昌)据报道,包括旅游景点大堡礁在内的多处珊瑚大面积死亡,多名生物学家研究原因,初步结论是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导致的。低碳生活,人人有责,以下做法你会选择哪些在今后生活中践行:①多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车辆,少开私家车;②纸张双面使用;③关闭电视时不关闭电源;④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⑤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①多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车辆,少开私家车,短途出行建议公交车或者地铁,少开一天车,减少尾气排放;
②纸张双面使用,每张纸都双面打印,双面写,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多吸收二氧化碳;
③关闭电视时不关闭电源,这会增加能源的消耗,不符合节能减排的理念;
④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能减少塑料污染或减少森林的砍伐;
⑤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能减少纸张的浪费和林木的砍伐;
故答案为:C。
【分析】常见的绿色生活方式有:1 、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 2 、不追求过度的时尚;3 、拒绝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 4、使用节约型水具; 5、 拒绝过分包装;6 、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 7、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8、一水多用;9、随手关闭水龙头10、 消费肉类要适度;11 、节约粮食;12 、双面使用纸张;13 、垃圾尽量分类入箱 ;14、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15 、提倡步行,骑单车,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10.(2021·昆明)下列行为,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相符的是(  )
A.随意丢弃废电池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大面积填湖建房
D.少使用一次性木筷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随意丢弃废电池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不符合题意;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大气,不符合题意;
C、大面积填湖建房,破坏生态平衡,不符合题意;
D、少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木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1.(2021·北部湾)保护环境,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含汞的废电池应该投入的垃圾箱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废旧电池中含有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这些重金属物质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威胁人类的健康,所以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应该投入有害垃圾箱中,即图中的D。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对环境的保护,此题比较简单,熟记:垃圾分类是关键,由可回收的垃圾、不可回收的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有害垃圾不可随处乱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按照统一标准投放,养成垃圾分类的文明习惯。
12.(2021·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自觉保卫蓝天、碧水和净土。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为减少害虫危害,加大农药施用量
B.为减少环境污染,实行垃圾分类
C.为减少纸张浪费,倡导无纸化办公
D.为减少尾气排放,推广电动汽车
【答案】A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加大农药施用量不但增加每亩农田的经济成本,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A做法错误。
B、实行垃圾分类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会达到物质再利用,B做法正确。
C、减少纸张浪费,可以保护树木,保护了环境,C说法正确。
D、为减少尾气排放,推广电动汽车,可以减少空气污染,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对环境的保护,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13.(2021·岳阳)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 B.重视新能源开发,利用
C.工厂废气废水达标排放 D.废电池土壤填埋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垃圾分类处理,充分利用资源,能减少资源的浪费、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环保”理念,不符合题意。
B.新能源:风能发电、水力力电和太阳能发电代替火力发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环保”理念,不符合题意。
C.工厂废气废水达标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符合“低碳环保”理念,不符合题意。
D.废电池土壤填埋,电池中的汞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污染水源,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4.(2021·菏泽)“保护生态环境,共建和谐家园”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保护环境的做法中,不可取的一项是(  )
A.减少化肥使用量,多施用农家肥
B.使用效力更大的农药和杀虫剂
C.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D.垃圾分类回收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施用化肥和农药,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环境污染,而施用农家肥料,不但养分全,肥效持久,还能改良土壤,不污染环境,A不符合题意。
B.杀虫剂农药进入到自然界,最终会通过食物链影响到其他生物和人类,使环境破坏更为严重,不可取,B符合题意。
C.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解决当前能源危机,可取,C不符合题意。
D.正确处理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造福人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5.(2021·江西)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科学回收处理 B.提高环保意识,倡导低碳出行
C.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D.多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生活垃圾分类,科学回收处理,有利于再生资源的利用,不能利用的垃圾集中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提高环保意识,倡导低碳出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不符合题意。
C.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树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改善空气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多用农药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污染土壤,水质等,不利于环境的保护,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16.(2021·衡阳)近年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逐渐深入人心,下列措施中不利于环保的是(  )
A.积极植树造林 B.倡导绿色出行
C.就地焚烧垃圾 D.回收废旧电池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积极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倡导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就地焚烧垃圾,释放出大量的烟雾污染空气,不利于环境的保护,C符合题意。
D.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特别是含汞或 镉的电池,大力开展无公害的环保型电池电池,对于废旧电池,则应当及时回收,集中进行安全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7.(2021·云南)云南要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下列与建设美丽云南不相符的是(  )
A.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B.就地焚烧垃圾
C.推广新能源汽车 D.实施节水行动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可保护生态系统,减少环境污染,A不符合题意。
B.就地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B符合题意。
C.推广新能源汽车,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C不符合题意。
D.实施节水行动,利于环境保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8.(2021·四川)“树绕村庄,水满坡塘。……小园几许,收尽春光……”。词中所描绘的村庄美如图画,让无数人向往。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B.选择使用无磷洗衣粉
C.尽量使用纸质包装袋 D.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垃圾分类回收可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应选择使用无磷洗衣粉,B不符合题意。
C.纸质包装袋能够回收利用,利用保护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资源,不利于保护森林,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19.(2021·苏州)2021年5月22日是第28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其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相违背的是(  )
A.对生态林进行合理采伐利用
B.对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C.为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围湖造田
D.为保护野生动植物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对生态林进行合理采伐利用,不符合题意;
B、对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符合题意;
C、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会破坏生态平衡,不符合主题,符合题意;
D、为保护野生动植物建立自然保护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0.(2021·苏州)2020年11月底,苏州作为江苏省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已基本完成试点区内的试点项目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列措施不符合建设海绵城市要求的是(  )
A.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疏通河道、沟渠,建设并保护湿地
C.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绿道、广场
D.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根据海绵城市的含义可知,“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疏浚河道、沟渠,建设并保护湿地”“采用透水材料铺装城市的绿道、广场”都有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而“大量建设水泥道路,改善城市交通改”不利于吸水渗水等,与建设海绵城市无关;故答案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1.(2021·连云港)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人类的共识。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降低温室效应
B.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环境的唯一措施
D.保护生物多样性即指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A、减小温室效应的影响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可增加温室效应,A说法错误。
B、开发新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减小温室效应,B说法正确。
C、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但不是保护环境的唯一措施,C说法错误。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难度一般,熟知: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就是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种内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保护环境的从小事做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减小温室效应。
22.(2021·新疆)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退耕还林还草
C.农田大量施用化肥 D.玉米与黄豆套种
【答案】C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大量使用化肥不但成本高,还会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且会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可见选项中,C 农田大量施用化肥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实验探究题
23.(2021·湘潭)垃圾分类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随着我市公共绿地建设的迅速发展,枯枝落叶等垃级不断增多,某兴趣社同学开展了“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探究,实验方案如下:
方案一:将樟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恒温培养。
方案二:取樟树和枫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恒温培养。
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提出的问题是   ?
(2)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方案   ,原因是该方案符合   原则。
(3)在两组实验的恒温培养过程中,方案一的甲组和方案二的丙组如果出现了大量光滑黏稠的白色物质,则可判断这是   。
(4)生活中,我们用过的矿泉水瓶和废纸张应投入图中的   (填序号)垃圾箱里。
【答案】(1)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吗
(2)一;单一变量
(3)细菌菌落
(4)①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因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提出的问题: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吗?
(2)方案一形成以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方案二有细菌和不同树叶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3)实验现象: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菌落的特点: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呈白色。真菌的菌落一般比较大,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呈现红、褐、绿、黑、褐、黄等颜色。
(4)垃圾分为以下三种:
矿泉水瓶和废旧纸张可循环使用,属于①可回收垃圾。
故答案为:(1)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吗?(2)一;单一变量(3)细菌菌落;(4)①。
【分析】在探究实验中要设计对照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实验完毕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废塑料、非金属、废玻璃和废织物等)、不可回收垃圾(包括果皮、菜叶、剩饭菜等)和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24.(2021·萍乡)塑料中的聚苯乙烯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有报道称“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某科技活动小组对此开展了相关实验,据资料介绍黄粉虫幼虫喜食麦麸子。据表回答:
编号 实验材料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甲组 各取50只大小、长势均相同的黄粉虫幼虫 喂食适量的麦麸子 正常生长
乙组 喂食等量的聚苯乙烯 ?
(1)实验设置如表所示,提出的问题为   ?
(2)实验中设置甲组的目的是起   作用。
(3)若乙组实验结果为   ,可以得出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
(4)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废弃的塑料尺(含聚苯乙烯)在垃圾分类中属于   。
(5)黄粉虫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   。
【答案】(1)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吗
(2)对照
(3)正常生长
(4)可回收物
(5)完全变态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根据题意本实验的目的是“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据此提出的问题是: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吗?
(2)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甲组黄粉虫幼虫饲喂的是麦麸子,能正常生长,没有改变变量,属于对照组,起到对照作用。
(3)乙组黄粉虫饲喂的是等量的聚苯乙烯,若也能正常生长,说明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
(4)可回收物,是指生活产生的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再利用的物品。主要类别包括废纸类、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织物、废旧木材等,因此废弃的塑料尺在垃圾分类中属于可回收物。
(5)昆虫的生殖发育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一生经过卵、 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因此黄粉虫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三、综合题
25.(2021·本溪)近年来,各市城区街道都放置了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实行了垃圾分类制,要求居民将垃圾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放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啤酒瓶、一次性塑料杯、鱼骨头、菜皮、香蕉皮、易拉罐、用过的餐巾纸、废电池等垃圾,应该放入可回收垃圾箱的有:   
(2)请你谈谈小区内实施垃圾分类的好处:(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啤酒瓶、一次性塑料杯、易拉罐、废电池
(2)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等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1)垃圾可以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可以回收垃圾又可以分为可回收再生垃圾和可回收不可再生垃圾。因此,啤酒瓶、一次性塑料杯、易拉罐、废电池属于可回收垃圾,但是废电池属于回收后集中处理防止污染类的垃圾,鱼骨头、菜皮、香蕉属于厨余垃圾,是不可回收垃圾。
(2)小区内实施垃圾分类的好处: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等。
【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26.(2021·长沙)2021年5月,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通报了2020年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结合2016年—2019年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后公布的统计数据,近五年全国城乡人口及性别构成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2016年—2020年全国人口统计数据
具体指标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年末总人口(万人) 138271 139008 139538 140005 141178
城乡人口 城镇人口(万人) 79298 81347 83137 84843 90199
乡村人口(万人) 58973 57661 56401 55162 50979
性别构成 男性人口(万人) 70815 71137 71351 71527 72334
女性人口(万人) 67456 67871 68187 68478 68844
性别比(女=100) 104.98 104.81 104.64 104.46 105.07
注释:①全国人口是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②2016年-2019年为1%人口变动调查样本数据推算而来,2020年为普查数据。③表中数据的处理遵循四舍五入的原则。
(1)从全国人口统计数据可知,全国人口在   年达到14亿,近五年全国城镇人口数量逐年   。
(2)依据全国人口统计数据,绘制2016年—2020年全国人口性别比曲线图。
(3)2020年全国人口性别比为105.07,而2019年全国人口性别比为104.46.这两年的统计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2019;增加
(2)
(3)2020年为普查数据,更为准确;2019为抽样调查数据,存在一定误差,(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人口增长问题;调查法
【解析】【解答】(1)从全国人口统计数据可知,全国人口在2019年达到14亿,近五年全国城镇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乡村人口数量逐年下降。
(2)依据全国人口统计数据,绘制2016年—2020年全国人口性别比曲线图是:
(3)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一般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确度就越高。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2020年为普查数据,更为准确;2019为抽样调查数据,存在一定误差。
【分析】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27.(2021·呼和浩特)“做好垃圾分类,推动社会发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破解“垃圾围城”推动资源再循环利
用的必然举措,需要人人行动起来。呼和浩特市从营造社会宣传氛围、入户宣传宣讲、合并 投放点到设置集中分类箱房,最终实现居民分类精准投放。
(1)请将下列四种垃圾从左至右放入上图中的垃圾桶中,排序为
   。
①过期药品 ②剩菜剩饭 ③尘土 ④矿泉水瓶
(2)厨余垃圾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 0.6~0.7 吨有机肥料。从光合作用影响
因素的角度分析,有机肥料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好处是   。
(3)垃圾分类可增加垃圾的回收利用,如金属元素提取和生物质发电等。从生态系统功能的 角度分析,其目的是实现 。
(4)为探究合理处理餐厨垃圾的方式,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以某食堂提供的午餐、晚餐残余混合物为材料,制成 4 种不同浓度的发酵液。
②将取自某污水处理厂的菌种加入发酵罐中,间隔不同时间分别加入 ,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发酵。③35℃下发酵并测定甲烷的产率,结果如右图。据图分析,你认为对餐厨垃圾较为恰当的处理方式
及依据。(g-VS/L:每升发酵液含有的挥发性固体垃圾量;mL/g-VS: 每克发挥性固体垃圾产生的气体毫升量)
【答案】(1)④①②③
(2)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提供矿质元素离子
(3)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
(4)②等量不同浓度的发酵液.③隔一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 8g-VS/L 时,能处理最多的垃圾,且甲烷产率高 隔两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 4g-VS/L 时,垃圾用量最少,但甲烷的产率高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1)①过期药品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属于有害垃圾;
②剩菜剩饭属于厨房产生的垃圾,属于厨余垃圾;
③尘土 属于其他垃圾;
④矿泉水瓶还可以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课件正确的顺序为:④①②③。
(2)根据题干所述,被处理成有机肥料的厨余垃圾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这种有机肥料实施以后,被分解者分解产生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水分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从光合作用影响 因素的角度分析,有机肥料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好处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提供矿质元素离子。
(3)在生态系统中没无患子能量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周而复始,能量是不可以重复利用的,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单向的,是逐级递减的,我们能做的是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们更有益的方向。垃圾分类可增加垃圾的回收利用,如金属元素提取和生物质发电等。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
(4)第②步中,发酵罐中,应间隔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发酵液,保证变量唯一。
根据题干中曲线图可知,隔一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 8g-VS/L 时,能处理最多的垃圾,且甲烷产率高 隔两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 4g-VS/L 时,垃圾用量最少,但甲烷的产率高。
故答案为:(1)④①②③;(2)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提供矿质元素离子;(3)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利用;(4)②等量不同浓度的发酵液.③隔一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 8g-VS/L 时,能处理最多的垃圾,且甲烷产率高 隔两天加样,加入的发酵液浓度为 4g-VS/L 时,垃圾用量最少,但甲烷的产率高。
【分析】此题考查垃圾分类、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等基础内容,比较简单,需要熟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很多方面,但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比如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乱砍滥发、森林面积减少、工厂数量增多,污染环境严重,温室效应等,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
28.(2021·云南)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今年10月在云南昆明举行。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被称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云南拥有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有从热带谷地到高山寒带完整的生态系统系列,这是云南生物多样性中   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2)云南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目前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填“人类活动影响”或“自然灾害”)。
(3)在云南,每时每刻都有来自大自然的惊喜,不断有濒危动植物被发现。下图是生态摄影师在我省“盈江犀鸟谷”拍摄到的,双角犀鸟雌鸟用其大嘴将洞口封闭缩小准备育雏和雄鸟正在给巢内的雌鸟喂食的罕见图像。从行为获得途径(发生)来看,双角犀鸟的这些行为属于   行为、双角犀鸟卵中能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   。
(4)《中国自然保护纲要》中规定,“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答案】(1)生态系统
(2)人类活动影响
(3)先天性(本能);胚盘
(4)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就地保护)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鸟卵的结构;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方面。云南拥有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有从热带谷地到高山寒带完整的生态系统系列,这是云南生物多样性中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2)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有栖息地的破坏、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这些都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鸟类育雏、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从行为获得途径(发生)来看,双角犀鸟的这些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鸟卵结构中的胚盘含有细胞核,将来发育成雏鸟,所以双角犀鸟卵中能发育成雏鸟的结构是胚盘。
(4)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