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优训练】2021年秋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提优训练】2021年秋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2 21:2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提优训练】2021年秋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郑燮
二、根据语境写词语。(11分)
1.身体xū
ruò(
)的小女孩安静地、nài
xīn(
)地整天躺在家里,阳光wēn
hé(
)地从小窗子射进来,照在她身上,她感到nuǎn
huo(
)而shū
shì(
)。她用xīnɡ
fèn(
)的眼光望着窗外一粒wān
dòu(
)所形成的小花园。
2.20世纪科学jì
shù(
)的发展,使人类的精神和wù
zhì(
)生活大大改观,这种改变的chénɡ
dù(
)chāo
ɡuò(
)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囚犯(qiú
qóu)
洋溢(yì
ài)
相称(chēnɡ
chèn)
震撼(hàn
ɡǎn)
斑斓(lán√
nán)
喧嚷(xuān
xūn)
四、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故事。(

2.《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著名科学家路甬祥写的。


3.《蝴蝶的家》以“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为线索,自始至终都在找寻蝴蝶的家。


4.“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这是一个疑问句。


5.“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意思是蝙蝠的眼睛在夜里能看清所有的东西。


五、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

A.
探头?愉快
蚊子?湿漉漉
B.
盘绕?曾经
飞蛾
障碍物
C.
震撼
喧嚷
斑斓
原子核
D.
轻盈
屋檐
躲辟
萤光屏
2.下列句子中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意思的句子是(
)。
A.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B.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C.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D.课文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
3.《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中,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小女孩的病慢慢好起来了,原因是(
)。
因为小女孩的妈妈为她找到了好的医生,治好了她的病。
B.因为豌豆苗开花了,接了许多豌豆,豌豆治好了她的病。
C.因为小女孩躺在窗前,太阳照射着她,使她慢慢恢复了身体。
D.因为小女孩从豌豆的生长中获得了战胜疾病的力量和信心。
4.“‘我真为蝴蝶着急了’一句在《蝴蝶的家》中出现了两次,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呢?”这一问题是从(
)的角度来提问的。
文章的写法
B.文章的题目
C.获得的启示
D.联系生活实际
5.“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动我们的生活。”这一病句,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
B.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革我们的生活。
C.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D.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良我们的生活。
六、填空题。(27分)
1.选择正确的字画横线,组成词。(4分)
(豌
碗)豆
(僵
疆)硬
(深
探)索
(赌
堵)住
(证
征)明
(坚
竖)立
苍(蝇
绳)
(驾
架)驶
2.选择恰当的词语画横线。(5分)
(1)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善
改变)我们的生活。
(2)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
持续)创造一个个奇迹。
(3)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敏
灵巧)地避开。
(4)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发
启示)。
(5)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
敏捷),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3.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照样子,写句子)
.
(2)我爱繁华盛开的春天,荷叶田田的夏天、红叶似火的秋天和银装素裹的冬天。(改成排比句)
.
(3)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用关联词语仿写句子)
.
4.按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从《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中,我们知道雷达的
就像蝙蝠的嘴巴,雷达发出的
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
就像蝙蝠的耳朵。科学家就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种联系告诉人们:
.

(2)《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为了表现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
、变化之
、影响范围之
,及其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而引用的诗句是:

(3)《蝴蝶的家》以“
”为线索,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小生命的
之情。
七、阅读理解。(17分)
(一)课内阅读。(8分)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情、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勾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   
 ?”来形容。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诗句。
 
(2)读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了突显那时什么也没有,十分落后,这个句子可以这样表达:那时没有电灯,                 ?。
 
(3)古人幻想的“千里眼”“顺风耳”在现代都变成了现实,请分别举例子。
?
千里眼——________    ?顺风耳——________
(4)读这段话,提出一个对理解课文有帮助或是引人深思的问题,写下来。
 
.
.
(二)课外阅读。(9分)
鲁迅小时候
  鲁迅小时候很聪明,记忆力很强。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诵了。这样,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诵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诵,他都能背诵出来。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教怎样种花的书
来看。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边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有美术课,他就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路矿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1.照样子,写词语。(2分)
?
津津有味
________

.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
三心二意——(
)   
索然无味——(

3.鲁迅小时候喜欢玩耍,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2分)
.
4.鲁迅小时候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
.
八、习作展示。(25分)
题目:我的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写一个人,可以写你的朋友、家人、同学、老师等。
3.把这个人给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下来。
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提优训练】2021年秋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郑燮
二、根据语境写词语。(11分)
1.身体xū
ruò(虚弱)的小女孩安静地、nài
xīn(耐心)地整天躺在家里,阳光wēn
hé(温和)地从小窗子射进来,照在她身上,她感到nuǎn
huo(暖和)而shū
shì(舒适)。她用xīnɡ
fèn(兴奋)的眼光望着窗外一粒wān
dòu(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
2.20世纪科学jì
shù(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精神和wù
zhì(物质)生活大大改观,这种改变的chénɡ
dù(程度)chāo
ɡuò(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囚犯(qiú√
qóu)
洋溢(yì√
ài)
相称(chēnɡ
chèn√)
震撼(hàn
√ɡǎn)
斑斓(lán√
nán)
喧嚷(xuān√
xūn)
四、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故事。
(√)
2.《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著名科学家路甬祥写的。
(√)
3.《蝴蝶的家》以“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为线索,自始至终都在找寻蝴蝶的家。
(√)
4.“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这是一个疑问句。
(√)
5.“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意思是蝙蝠的眼睛在夜里能看清所有的东西。
(×)
五、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
D

A.
探头?愉快
蚊子?湿漉漉
B.
盘绕?曾经
飞蛾
障碍物
C.
震撼
喧嚷
斑斓
原子核
D.
轻盈
屋檐
躲辟
萤光屏
2.下列句子中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意思的句子是(
A
)。
A.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B.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C.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D.课文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
3.《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中,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小女孩的病慢慢好起来了,原因是(
D
)。
因为小女孩的妈妈为她找到了好的医生,治好了她的病。
B.因为豌豆苗开花了,接了许多豌豆,豌豆治好了她的病。
C.因为小女孩躺在窗前,太阳照射着她,使她慢慢恢复了身体。
D.因为小女孩从豌豆的生长中获得了战胜疾病的力量和信心。
4.“‘我真为蝴蝶着急了’一句在《蝴蝶的家》中出现了两次,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呢?”这一问题是从(
A
)的角度来提问的。
文章的写法
B.文章的题目
C.获得的启示
D.联系生活实际
5.“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动我们的生活。”这一病句,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C
)。
A.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
B.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革我们的生活。
C.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D.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良我们的生活。
六、填空题。(27分)
1.选择正确的字画横线,组成词。(4分)
(豌
碗)豆
(僵
疆)硬
(深
探)索
(赌
堵)住
(证
征)明
(坚
竖)立
苍(蝇


(驾
架)驶
2.选择恰当的词语画横线。(5分)
(1)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善√改变)我们的生活。
(2)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
持续)创造一个个奇迹。
(3)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敏
灵巧√)地避开。
(4)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发
启示√)。
(5)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敏捷),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3.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照样子,写句子)
社会有这样大的进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科学技术的力量。
(2)我爱繁华盛开的春天,荷叶田田的夏天、红叶似火的秋天和银装素裹的冬天。(改成排比句)
我爱繁华盛开的春天,我爱荷叶田田的夏天,我爱红叶似火的秋天,我也爱银装素裹的冬天。
(3)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用关联词语仿写句子)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4.按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从《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中,我们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科学家就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种联系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2)《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为了表现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及其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而引用的诗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蝴蝶的家》以“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为线索,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七、阅读理解。(17分)
(一)课内阅读。(8分)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情、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勾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    ?”来形容。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读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了突显那时什么也没有,十分落后,这个句子可以这样表达: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3.古人幻想的“千里眼”“顺风耳”在现代都变成了现实,请分别举例子。
?
千里眼——望远镜    ?顺风耳——电话
4.读这段话,提出一个对理解课文有帮助或是引人深思的问题,写下来。
 
为什么20世纪的科学成就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二)课外阅读。(9分)
鲁迅小时候
  鲁迅小时候很聪明,记忆力很强。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诵了。这样,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诵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诵,他都能背诵出来。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教怎样种花的书
来看。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边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有美术课,他就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路矿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1)照样子,写词语。(2分)
?
津津有味
头头是道、遥遥领先.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三心二意——专心致志    
索然无味——有趣有益
(3)鲁迅小时候喜欢玩耍,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2分)
第一,他喜欢种花。第二,他喜欢描画。
(4)鲁迅小时候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八、习作展示。(25分)
题目:我的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写一个人,可以写你的朋友、家人、同学、老师等。
把这个人给你印象最深的事写下来。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5.不少于450字。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