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列强的侵略与
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是中国人民抗争、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当然也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通过本课的复习,掌握列强发动的四次侵略战争,三个条约,中国军民的反抗的史实和近代化探索等基本内容。
2、通过本课的复习,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 力。
探索 阶层 主张 作用 特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1、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是如何抗争的?
3、完成下列表格
列强侵华的主要战争及影响
中英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及半殖民地化程度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侵略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抗争
林则徐
太平军
左宗棠
邓世昌
义和团
梳理知识
1、《南京条约》:第一个、关税主权(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
2、《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3、《马关条约》: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
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点拨复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请回答
(1) 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 对文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出来。
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斗争。 义和团运动
(3)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请说说看。
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落后就要挨打。
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实行对外开
放,学习世界先进科技,创办民族工业,改革教育
制度,培养现代化人才,提倡民主和科学等。
面对列强的步步侵略和清朝的日益腐朽,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爱国人士,为改变中国命运,请你提出一种较为理想的救国方案。
探索 阶层 主张 作用 特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
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
维新派
资产阶级
革命派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学习西方
先进技术
要求变法
维新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提倡民主与科学
学习西方的
器物、技术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的
思想文化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追求民主和科学)
层层递进
由表及里
逐渐深入
对近代化探索历程你有哪些感悟?
感悟:①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
的命运。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
救中国。
④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大门以推销商品,掠夺原料 C.林则徐下令停止中英贸易
D.英国占领香港岛为侵略中国建立据点
2.《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 )
①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 ②封建经济消亡③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中国近代史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4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
B
B
B
B
5.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鸦片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第二次鸦片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6.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自强求富 ②维新变法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
7.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自强新政 B、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8、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 )
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B、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A
B
D
B
9.李鸿章自己曾经这样自嘲:“我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这是李鸿章对哪一事件所发出的感慨( )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签订《马关条约》
C.签订《辛丑条约》 D.开展洋务运动
10.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 ( )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建海军 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1.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 )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B
A
D
12、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入侵的炮声,震惊了中国和日本人,两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脚步。
材料二: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足矣”
请回答:
(1) 中日开始“近代化脚步”的事件各是什么?这两件事的不同结果对两国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中国: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
2、中国依然落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益强大,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成为近代史上中国最主要的敌人。
(2) 事隔二十多年后,两国的海军进行了一场较量,你知道那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吗?中国战败后,这场探索的重要人物曾说:“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虚有其表。”如果你认为这场探索不是“虚有其表”,请你写出它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来安慰一下这位伤感的老人。
威海卫战役 他创办轮船招商局,江南制造总局
(3) 材料二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变法?康有为要“采鉴”日本的哪次改革经验?
戊戌变法。明治维新
(4)以上三个事件有联系吗?说说看。
有联系
(二)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
大胆实践,与时俱进,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2)图二译著提出了哪些进步观点?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5)图五著作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哪一重要理论成果?
图一《海国图志》图二《天演论》图三《民报》图四《新青年》图五《共产党宣言》
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等进化论观点
3、三民主义。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4、民主、科学。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邓小平理论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回首近代化的学习历程和日本学习西方的过程的史实,你认为对我国在改革开放和借鉴外来文明时有哪些启示?
对外国文明,应当有所选择;不能生搬硬套,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