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9 .3声声慢(寻寻觅觅)优质课件+ 经典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9 .3声声慢(寻寻觅觅)优质课件+ 经典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2 17:52:49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声声慢(寻寻觅觅)
作者:李清照
部编教材备课·必修上
婉约词
婉约词,中国古代词学流派之一。这类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修辞委婉、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
代表词人有欧阳修、晏殊、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词中女帝——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
,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人,居济南。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晚年,流寓南方,境遇孤苦。这种生活经历,使她词作内容分成前后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前期与后期词的特点
前期的词: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南渡后的词: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家国之思等。如《菩萨蛮》“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婉约词代表作品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武陵春·春晚》
《点绛唇(蹴罢秋千)》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声声慢(寻寻觅觅)》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经典朗读
词作大意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创作背景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李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李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品通过描写词人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写了词人因国破家亡、沦落天涯而产生的难以排遣的忧愁苦闷,通篇写“愁”,徘徊低迷,婉转凄楚。
阅读词作,围绕“愁”赏析作品,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愁”是《声声慢》一词的“诗眼”,也是作者抒发的情感核心,“愁”在词中包含有多个层次的情感内涵,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言情之词,必借景色映衬”。诗人往往把内在的“情”外化为外在的各种意象,《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愁”就是通过外在意象传达出来的。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3、词中用到了四个反问句来渲染内心的愁苦,请结合具体句子加以分析。
4、词作开篇便用了十四个叠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词作具体分析这些叠字中包孕的情感及其递进层次。
5、词作运用了多种方法来表达愁情,请简要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之间充分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上面的学习任务,形成统一意见,做好学习笔记。
课堂展示与交流,小组之间分享交流学习成果,共同探讨、完善。
师生一起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探讨。
第1题:“愁”的层次
愁包括词人个人孤寂凄凉之愁,颠沛流离之愁,思人思乡之愁和国家沦落之愁。(即情愁、家愁、国愁)
词人百无聊赖,心中空虚寂寞,便“寻寻觅觅”,但寻觅无着,心中更加孤寂凄惨;
想要借酒消愁,却不抵事,更感悲哀与苦痛;
抬头望见南飞的大雁,丧夫之哀、颠沛流离之苦,思乡之愁更上心头;
残花堆积,无人摘取,岁月流逝,人老憔悴;
梧桐细雨、独自守窗,灵魂里的孤寂与凄凉;
个人颠沛流离,国家偏安一隅,个人之愁,亡国之恨。
《声声慢》中词人的“愁”情外化成为淡酒、大雁、黄花、梧桐、细雨等物象。
“三杯两盏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是南来秋雁,正是从前在北方见到的,之所以说是“旧时相识”,是因为词人想借此表达自己浓重的思乡之情。
第2题:愁情外化成意象
“满地黄花堆积”,是黄花当初盛开时可以插在头上,而如今枯萎,满地堆积,再也无人摘取。明写黄花,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
“梧桐”两句,承袭“守着窗儿”句,是说即使挨到黄昏又如何呢,秋雨梧桐只能更添愁绪。“细雨”的“点点滴滴”敲打在梧桐叶上,正是在只有极其寂静的环境中“守着窗儿”才能听到的声音,这种“细雨”的“点点滴滴”只能让词人更苦闷、更孤独、更凄凉。这些点滴不是滴在耳里,而是滴在了心里和孤寂的灵魂里。
第3题:四个反问句
①“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人本应说自己借酒浇愁而愁难消除,但她偏偏不这样写,而只说淡酒不敌晚来急风。其实不是酒味太淡,而是愁情太重。
?
“如今有谁堪摘?”在残秋季节,傲霜的菊花竟也满地堆积,不会有人再来采摘了。这一反问,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凄凉,在这种物境的牵惹下,词人内心的痛楚怎能禁受得了呢?
?“独自怎生得黑?”词人在万般难熬的愁戚中,感到度日如年,从而生发出一种感叹:怎样才能挨到黄昏天黑啊!可见愁情之深、之浓。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者在这里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代之。“愁”字之外到底还有怎样的心情呢?无法用言语说得清啊!
第4题:叠字的情感及层次
十四个字,三句话,分三个层次由外在环境逐步写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并最终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与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
?“寻寻觅觅”用了两个动词。“寻”与“觅”的叠用把词人反复而仔细寻找的情态非常传神地刻画出来了,这种若有所失的寻找、细节描述,带出来的是遍寻不见后的冷清环境与孤独心境。
?“冷冷清清”是描写外部环境的形容词,也是词人内心感受。“冷冷清清”给人渐次浓重的感觉。“冷冷”写出了外部环境,而“清清”似乎表现的是词人的内在心境,这种渐次浓重的凄清环境更进一步,就最终生成了词人“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
?“凄凄修惨戚戚”是心理性形容词。表达的情感仍然有渐次浓重的过程。“凄凄”是指冷清的心境渐多,而逐渐凝于心,“惨惨”比“凄凄”表达的凄凉心情更重些,到最后人所不堪承受时词人用了叠字“戚戚”(优伤、悲伤程度之重)来表达。
七组叠词集中写愁,徘徊低迷,婉转凄楚,使人顿感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第5题:运用的手法
《声声慢(寻寻觅觅)》运用了叠词、反问、多种感官结合、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手法。
例如:开头使用了叠词。在内容上十四个字,三句话,分三个层次由外在环境逐步写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并最终把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与苦痛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形式上四个音节两个音步结构,读之形成“重轻+重轻”格式,音节匀称,节奏和谐,符合语言习惯潜意识中对称、均衡的审美追求,有形式美。在音律上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使人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婉约词的代表作品
《声声慢(寻寻觅觅)》被称为李清照婉约词的代表作品,请结合词作具体分析其对婉约风格的体现。
小组合作,从题材、内容、主题、形象、手法、情感、语言等角度进行探究,分析本词体现的婉约词的风格特点。
课堂探究与展示:
课堂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探究任务
课堂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展示,分享探究成果
教师点评与答疑
婉约风格的体现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写出自己处境的冷清,心境的清冷,悲凉愁苦的心绪。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选取的“急风”“大雁”“菊花”“梧桐”“细雨”等意象都具有感伤的特点,凄苦落寞。用悲景写悲情,景越悲,情越悲,把悲伤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触景生情,融情于景,运用细腻的白描委婉抒情。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表达自己的孤寂凄苦,对亡夫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念,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仿真高考,综合研读
一、阅读《声声慢》,完成1-3题。
1、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但是,这种心理,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质之薄,而晚风,却是“急"的。借酒御风御寒,却酒淡、风急、愁多,怎不悲戚?
C.伤心的时候,飞来了雁行,这就使她更加伤心。雁“却是旧时相识”,想起曾已经去世的丈夫,自己又流落在江南,现在看到了飞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和天涯沦落之感。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这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
2、朱靖华在《李清照词鉴赏·〈声声慢〉赏析》中说:“这首词在艺术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把握了女主人公内在心绪和外界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行了“滚雪球”般的推进描写。”请结合词作具体分析。
3、情景默写
1)词中用“


”七组十四个叠字,委婉细致地描写出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之后凄苦的生活精神状态。
2)年老体弱身体很难调养,尤其害怕天气忽冷忽暖,变化无常。有关的句子是:


3)词人南渡以后,生活跌至谷底。绝望的人不愿再忆当年快乐事,却往往触旧物思往昔,让人倍增愁情。词中有关场景描写是:



4)词中作者对花自怜,看到簇簇菊花枯萎凋落,悲叹年迈的自己无人爱怜,不由黯然神伤。有关的句子是:



5)词中“


”把最惹伤情的季节、时辰、树木和天气融合在一个画面里,寄托了自己难言的悲愁。
6)悲伤至极,无以言表。《声声慢》中这样说: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4-5题。(9分)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为形容词,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后一个“深”字为动词,加强语气、强化情感。
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D.“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5、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秫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