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学期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资料【课件+教(学)案】:懒惰的智慧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秋学期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资料【课件+教(学)案】:懒惰的智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11 15:52:28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论点:
论据:
论证:
作者的观点、看法、主张、见解、认识……
论点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论据主要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是作者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和方式。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
事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
类比论证
因果论证
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是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中心论点)
对比论证
















因不懒而忙忙碌碌
一副倦容
因不懒而循规蹈矩
疲惫不堪
因为懒工人最优秀
因为懒领导最称职
因为懒发现了活塞的原理
因为懒发明了机械上的座位
因为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因为懒建立了“2+2=4”的规则
因为懒发明了水桶、水泵、船
(强调)
因不懒而多次往返
咖啡已凉
二、分析课文层次
懒惰的智慧
懒惰激励发明
懒惰促进进步
家务劳动
职业劳动
社会发展
阀门发明
动机研究
社会普遍现象
典型事例
万有引力
数学规则
寄托希望
(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
电梯、带轮子的箱包、一次性
用品、方便面、洗衣机、点钞机
不粘胶贴纸、计算机、复印机
汽车、飞机……
唉!妈妈又在催我洗脚了!
真是烦死洗脚了!不想装水,不想倒水,不想调水温,不想擦脚,可是又不得不洗!上帝啊,救救我吧!
懒汉洗脚盆
形似微型浴缸,除了盛水的盆缸之外,还有一个座椅,并配有冷、热水自动开关装置。洗脚时,只需坐在椅子上按动按钮,盆里就会注入热水。洗完脚,再按一下,盆里的水会自动排入下水道。此外,“懒汉洗脚盆”还有吹干和按摩功能。
题目中的“懒惰”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懒惰(不爱劳动,不爱工作),而被作者赋予了以新的含义:懒于动手出力气,勤于动脑想主意、讨厌吃苦受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不断迸发省时省力的愿望,寻求聪明的“懒”办法,追求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智博”而非“拼搏”……
这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时间的一种表现。并将这种表现转化为发明、创造,其发明创造就是智慧的结晶。
明确: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把失败看作是坏事,但如
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获得经验,就能为后
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它的立足点是在吸
取教训,获得经验。
引导学生讨论“懒惰激励了发明”的其它事例
傻瓜照相机、不粘胶贴纸、带轮子的箱包、点钞机、一次物品、能吃的快餐盒、银行卡……
春花是时令的宠儿,是天地的精华;春花是五彩斑斓的,是她装点了世界。让世界充盈着美好;春花是孕育果实的使者,是滋生希望的天神,没有她的芳姿,便没有果实与希望的芳醇……
(顺向思维)
春花的绽放是鲜艳夺目的,但不要忘记了她的艳丽是花骨朵在长时间接受春的精华之后才孕育出来的;春花的绽放是华美的,但没有绿叶的陪衬,她的美是有缺憾的;春花的绽放是芳香四溢的,但她的绽放却是那样的短暂……
(侧向思维)
春花装扮了华贵的春天,却没有果实装点的秋天那样实在。
(逆向思维)
⒈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⒉亡羊补牢
⒊学习愚公移山
⒋玩物丧志
⒌班门弄斧
⒍……
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的疆域,是我们两耳之间的空间。《懒惰的智慧》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能分析论点论据。
2.学习本文摆事实,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和创新意 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总—分—分的结构形式,提炼中心论点。
2.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个善于思考的有心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答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听一个故事:一家知名宾馆年终评选了十位“最懒惰”的工作人员作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为什么呢 宾馆经理说:“他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性把工作完成,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也不去做,他们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服务是最令人满意的。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同学们可能觉得很奇怪,千百年来,人们都赞美勤劳,反对懒惰,这个宾馆经理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 有哪位同学知道,请举手回答。
明确:逆向思维。
对,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就是人们常说的反过来想,倒过来想。用这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得出来的见解和认识常常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关于逆向思维,我们后面还要作具体研究。下面,我们不妨先来研读美国作家凯利的议论文《懒惰与智慧》,看看他是怎样对懒惰和懒惰者作出自己的诠释的。
二.感知课文,归纳论点 ,划分层次
相信大家在课前已经阅读过这篇文章,下面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再仔细阅读一下这篇文章,看看作者凯莉到底讲了些什么? 在阅读的同时划分好文章段落。并勾画圈点出作者对\'懒惰\'与\'懒汉\'议论性的文字。
同学们是不是明了了作者对懒惰者认识呢?(是)那么作者提出来的认识是不是和常人的认识不一样?(是)这种认识是不是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呢?(是)好,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把作者对懒汉的见解和认识读出来,
明确:1.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 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2.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3.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4.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5.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我们知道,因为论点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对某个话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应是一个完整的议论性的语句。一般说来,它所处的位置相对固定,常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者结尾。因此,我们提所找出来的这些句子,是不是就是没段的论点啊?)
通过这些论点我们可以归纳出中心论点:懒惰激励了发明,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再读全文,学习举例论证法
刚才我们共同朗读了课文,下面我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刚才读过的段落,找出作者罗列出来的关于不懒惰和懒惰的相关事实。请同学们先讨论,再由男女生各派代表,来和大家交流。
A.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不懒惰的例子?我想请一个女生代表回答这个问题。
①因为不懒惰,家庭主妇总是一副忙碌的倦容;
②因为不懒惰,有些人疲惫不堪;
③ 因为不懒惰,伙计让咖啡都变凉了;
B. 因为懒惰,那些人获得了好评?这个问题我找一个男生来回答。
因为懒惰,饭店员工成为最优秀的;
因为懒惰,工人成为最优秀的;
因为懒惰,领导成为最称职的;(3、点出上述事实)
C.因为懒惰,人都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哪位女生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懒惰,远祖发明了水泵和水车;
因为懒惰,祖先发明了第一条船;
因为懒惰,波特发明了发动机活塞的原理;
因为懒惰,人们发明了农业机械上的座位;
因为懒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因为懒惰,建立了“2+2=4”的规则。 (4、点出上述事实)
从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懒汉的见解和认识是什么?
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嗯,作者对懒汉的认识的确新奇,甚至可以说闻所未闻,那么,这种认识正确吗?(正确)我们知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你的观点只是新颖而不正确是不能服人的。请同学们再看画面,思考一下,下面我找一个同学回答:文章摆出了这么多事实,作者这是在干什么?(举例子)在议论文中,举例子就是摆事实,我们把这种举例子的论证方法叫做什么?(举例论证)嗯,它也叫“例证法”。对,作者就是运用例证法来证明其观点正确的。回答的非常好,请坐。
好,我们再来看,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这个句子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懒惰,所持的见解和主张,那么,在议论文中,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中心论点)那么,作者摆在这里的事实,在议论文中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论据)嗯,大家的基础真棒!下面我想找一个同学来回答:在议论文里,论点和论据是什么关系呢?(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反过来说,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怎样呢?(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那么,我们又把这个用论据证明论点成立的过程叫做什么?(论证)好,嗯,回答得真好,请坐。也就是说,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是统帅,论据则是用来支撑中心论点成立的依据。请同学们看,(板书)文章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我们说,事实胜于雄辩,文章从日常生活到技术改造,到科技发明,充分论证了因为懒惰,就有了改造和发明的动机,因为有了改造和发明,就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这就是典型的运用例证法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文。
四、学习对比论证
上面已经讲到,本文列举了大量的事例,从日常生活到技术改造,到科技发明,充分论证了懒惰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请同学们再看画面,我想请你大家思考:从画面上的前三个事例看,作者选取的角度是什么?(反面的)嗯,那就是说不懒惰就不能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那么,从画面上的后面一些事例看,作者选取的角度又是什么呢?(正面的)嗯,那就是说懒惰就能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请你再想一想,作者把正反两方面的材料放在一起,形成了什么?(对比)对,那,这种对比,在议论文中,从论证方法上看,我们把它叫做什么论证?(对比论证)嗯,非常棒,回答得很到位,请同学们掌声鼓励。请坐。那,同学们都清楚了没有?(清楚了)
6、老师为大家设计了一个对比论证的展示图。(一次性点出画面)
“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是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中心论点)
因不懒而一副倦容; 因为懒而最优秀;
反 因为懒而最称职; 正 对
面 因不懒而疲惫不堪; 因为懒发明了水泵;
论 因为懒发明了船; 面 比
据 因不懒而凉了咖啡; 因为懒发明了活塞;
因为懒发明了机械上的座位; 论 论
因为懒发现了“万有引力”;
因为懒建立了“2+2=4”。 据 证
对 比 论 证
请同学们看画面。画面左边的黑色字体的事例在议论文中,我们把它叫什么?(反面论据)画面右边的红色字体的事例,我们又把它叫什么?(正面论据)那么作者把正面的事实与反面的事实摆放在文章里,从论证方法上看,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对比论证)老师在画面上画了横竖两个箭头,这箭头最终指向了哪里?(中心论点)嗯,也就是说,作者采用这种方法,仍然是为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这,就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对比论证。
请同学们注意,刚才我们所说的对比论证,是在举例论证的时候,作者用正反两方面事例形成的对比论证。我们知道,在议论文中,除了举例论证,还有道理论证和其它的论证方法,那么,采用道理论证的时候,能不能形成对比论证呢?(能)对,如果在道理论证的时候,作者先正面说,再反面说,或者先反面说,再正面说,这,也叫对比论证。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其它的议论文中,去得到印证。
(同学们,对比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比如,一对相声演员一个矮矮的,一个高高的,他们一亮相,你就会觉得,哇,高得好高,矮的好矮,这,是一种艺术效果。那么,议论文里对比论证能不能产生这种艺术效果呢? ) 请同学们再看画面。从画面上黑色的反面事例看,它说明了不懒惰好不好?(不好)那么,从画面上红色的正面事例看,他说明了懒惰好不好?(好)这样,这两者这么一碰,是不是碰出了火花?(是)那,作者强调了什么意思呢?我想再找语文课代表,如果我们回到这篇文章里,作者强调了什么意思?(强调了懒惰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嗯,这是不是文章中心论点强调的意思?(是)好,请坐。在这里,我想教大家一个公式,如果以后在试卷上,出题者问你对比论证的作用是什么的时候,你就回答“强调了中心论点的意思”,这里只不过要把“中心论点的意思”变成文章中心论点的具体意思。你们看,刚才你们的科代表是不是恰到好处地做出了置换呢?(是)这个公式,大家都记住了吗?(记住了)嗯,同学们真聪明!
归纳小结,理解\'懒惰的智慧\'的含义
我们通过整体感知文章,找出了作者的观点:是 懒惰激励了发明,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
相信同学们对文中\'懒惰\'的含义已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课文中\'懒惰\'的含义的理解。
如“懒惰”是指讨厌吃苦受累,想在脑力劳动上寻找捷径。
“懒惰”即不满足于悉心操作技能,而潜心于心智技能提高。
“懒惰”是指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懈进取,不断创新。
“懒惰”指不断迸发省时省力的愿望,寻求聪明的“懒”办法,追求科技进步与创新。
“懒惰”是“智博”而非“拼搏”。
“懒惰”是指勤于动脑想主意,懒于动手出力气。
“懒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有问题意识。
提问:由此你能根据课文得出什么结论
明确:这里的懒惰并不是无所事事,
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同学们,上面我们已经重点学习了本文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其实文章中所列举的事例都是作者在生活中积淀而来的。你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这样的例子吗?我们能不能也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来支撑作者的观点呢 (点出问题)下面,我请一个同学说说你身边的例子。
人们不想爬楼梯,就发明了电梯。
人们觉得旅行包太沉重,不方便,发明了带轮子、拉手的箱包。
人们为了卫生与方便,发明了一次性纸杯、纸碗等。
人们为了饮食方便,发明了方便面、罐头等。
人们为了不洗衣服,发明了洗衣机。
医生为了少消毒,发明了一次性针筒、针管等。
人们为了少计算,少记忆,发明了电脑。
母亲为了减少麻烦,发明了一次性尿布等。
还有炸药、复印机、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点出上述内容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语文学科的外延与生活等同,看来我们大家都都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5段):提出论点“懒惰激励了发明”,并侧重论证“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第二部分(6、7段):提出论点“懒惰促进了人类进步”,指出应重视懒惰的智慧。
⒊分析第一部分
①分析第一层(1-3段)以社会普遍现象作论据进行论证。
②分析第二层(4、5段)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
个别事例
⒌分析第二部分(6、7段)
懒惰促进进步
生字词
jiè bèng gù luò shuān luó
(训 诫 ) ( 水 泵 ) ( 雇 佣) ( 螺 栓 ) (摞 )
jié chèn
(捷 径) ( 称 职)
社会普遍现象
举家务劳动中的例子(反面)
举职业劳动中的例子(正反面)
举社会发展中的例子(正面)
由小到大
少年波特发明阀门的初衷是“偷懒”(阀门发明)
吉尔莱思研究证明最优秀的工人都是懒汉(动机研究)
寄托希望
举万有引力的例子
举数学规则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