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学期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资料【课件+教(学)案】:走进纽约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秋学期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资料【课件+教(学)案】:走进纽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7-11 15:52:28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走 进 纽 约
——刘成章
你对纽约知多少?请同学们互相展示交流有关纽约的资料。
接下来请看老师收集有关纽约的资料。
纽约州
美 国 地 图
纽约州
纽约州介绍
下一页
上一页
美国第一大都市纽约
  纽约(New York)是美国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纽约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有“美国门户”之称。它由五个区组成: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满,面积828.8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00多万,包括郊区在内的大纽约市人口1800万。纽约还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总部大厦坐落在曼哈顿岛东河河畔。
  曼哈顿岛是纽约的核心,在五个区中面积最小,仅57.91平方公里。但这个东西窄、南北长的小岛却是美国的金融中心,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把总部设在曼哈顿。位于曼哈顿岛南部的华尔街是美国财富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美国垄断资本的大本营和金融寡头的代名词。这条长度仅540米的狭窄街道两旁有2900多家金融和外贸机构。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均设于此。
  曼哈顿区云集了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大银行、大保险公司和证券交易所,摩天大楼耸立,有“站着的城市”之称。
纽约也是摩天大楼最多的城市。代表性的建筑有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洛克菲勒中心以及后来的世界贸易中心(2001年9月11日,世贸大楼遭恐怖分子袭击而倒塌)等。帝国大厦和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均有100多层,它直耸云霄,巍峨壮观。纽约也因此有了“站着的城市”之称。 纽约还是美国文化、艺术、音乐和出版中心,有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学研究机构和艺术中心,美国三大广播电视网和一些有影响的报刊、通讯社的总部都设在这里。 纽约是美国少数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黑人有100万以上,主要聚居在哈莱姆街区。著名的唐人街有15万华人。还有众多的意大利人和犹太人。
作者简介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当代作家,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创作以散文见长,其作品蕴涵黄土高原的生活气息。
落实生字:
沟壑 巉岩 濒临 擎天
 
镢头 烙印 喧嚣 嘈杂
 
倏地 杂沓 砭骨 扬镳 
·
·
·
·
·
·
·
·
·
·
·
·

chán
bīn
qíng
jué
lào
xiāo
cáo
shū

biān
biāo
这些生字你掌握了吗?谁来试一试,读一读?

chán
bīn
感 知 课 文
  下面默读课文,标出不懂得读音的生字、词。然后小组交流,合作正音。
析读课文:
朗读课文后,讨论问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2.走进纽约,纽约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3.文中描写了纽约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何特点?
 作者用什么样的观察角度来描写景物?
4.文中哪些段落应用了静态描写?哪些段落应用了动态描写?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作者观赏纽约后有什么样的感受?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1.本文以游踪为线索:走在高楼大厦之间——登上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走在大街上——观赏夜景;以时间为顺序:白天——晚上。
2.高楼林立,多如群山——“看纽约,看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200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起汇拢到这儿来了!……”
4.静态描写的作用:课文一、二、五自然段中静态景物描写勾勒出纽约城中大概轮廓,让读者比较完整清晰的看到纽约的一天,从旭日初生到夜幕降临。
动态描写的作用:文中第二、四自然段中动态景物描写将原先没有生命力的交通状况写得生机勃勃,展现出一个充满了活力的纽约城和纽约人高节奏的生活速度,给人飞速向前不可停滞的感觉。
5.感受:不属于纽约,调整脚步。(课文第三段)
表达情感:作者面对现代文明发达的大都市纽约,依然心系祖国,心系故乡。相对纽约而言,我们是远远落后的,为了缩短其间的差距,我们必须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希望祖国早日富强起来。
纽约
华尔街:大名冲天,短,全是沟壑
帝国大厦:
世贸中心:
擎天,寒气砭骨
人 潮:拼命三朗,争分夺秒
交 通:车水马龙,发达便利
夜 景:灯火如昼,迷人
首屈一指的大都市
仰视、平视
俯视


感受:不属于纽约,调整脚步——有爱国心,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希望国家早日富强
静态描写
动态、静态描写
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
语言的特点:有个性,生动形象
叠词叠句的运用
短句的运用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写作特点
写景采用不同视角
静态和动态描写并用






品读课文——品味语言
文中的语言独具特色,有个性。请举例分析说明。
学生举例后归纳语言的特点。
再次品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并说喜欢的理由。(小组内交流)
积累摘抄优美词句。
片段作文: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方法写某一个你熟悉的景点。
作业布置:
拓展与延伸
描写国际大都市的文章不少,你读过哪一篇?你能从文章的思想感情、表达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和这篇课文作些比较吗?4、《走进纽约》教案
学习目标:
1、把握内容,了解作者的观察角度。
2、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手法。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9 11”事件导入,简介纽约:
2001年9月11日,位于美国纽约的“世贸中心” 双塔大厦于受到国际恐怖分子袭击轰然倒塌。从此,这座具有美国地标的建筑便风光不再。
二、作者简介
1、你了解作者吗?请看课文P19注解①)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
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高中写诗,而后转写词,最后写了戏剧,然后再写的散文。八十年代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一级作家,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一等奖。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入《中国当代散文精华》。现已入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单元第十七课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第十四课。《走近纽约》现已收入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
三、补充材料一、(导学案:一、阅读提示)
1、你对纽约知多少?请收集有关纽约的资料。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它的人口约1080万,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市中心在曼哈顿区,多摩天大楼,故有“站着的城市”之称。
补充: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有“美国的门户”之称。纽约市区人口732万,加上连在一起的都市及卫星城市,人口约1809万,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面积约828平方公里。分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丝、昆斯和里士满五个区。市中心在曼哈顿区,多摩天大楼,故纽约有“站着的城市”之称。华尔街,位于曼哈顿区南端,长500多米,集中了全美10家最大银行中的6家总行,为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
2、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作者曾旅居纽约,期间一方面他看到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深感必须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迎头赶上,同时对其五光十色、震耳欲聋的现代文明褒中有贬,另一方面,作者身处异邦,心系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他能早日繁荣富强。这种复杂的心态反映在本文的字里行间。
四、整体感知(导学案:二、我阅读,我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懂的生字词,然后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沟壑(hè) 巉岩(chán) 浸淫(jìn) 皑皑(ái)
镢头(jué) 奇崛(jué) 哐当(kuāng) 嘈杂(cáo)
倏地(shū) 杂沓(tà) 砭骨(biān) 分道扬镳(biāo)
补充:
峰峦(luán) 飞瀑(pù) 翠柏(bǎi) 蒿草(hāo) 擎天(qíng) 椰子(yē)
啃食(kěn) 撕扯(chě) 狼狈(bèi) 谦卑(qiān) 剥夺(bō) 烙印(lào)
野艾(ài) 耳膜(mó) 坠入(zhuì) 喧嚣(xiāo) 嘈杂(cáo) 呼啸(xiào)
节奏(zòu) 按摩(mó) 赏赐(cì) 旋风(xuàn) 弧线(hú) 隐没(mò)
倏地(shū) 螺旋(luó) 赫然(hè) 音符(fú) 旋律(xuán)衣橱(chú)
胳膊(gēbo) 白炽(chì) 昼(zhòu)
容光焕发(huàn) 波澜起伏(lán) 眼花缭乱(liáo) 万里迢迢(tiáo)
补充词语:
峰峦:峰,高而尖的山头。峦,小而尖的山。这里泛指山。
汇拢:聚集在一起。
领略:了解,懂得,掌握。
沟壑:流水道,深沟。
擎天:托起天,形容高。
啃食:一点一点地咬。
撕扯:用手使东西裂开或离开附着处。
狼狈:形容困苦和受窘的样子。
俯首:低着头。
谦卑:谦虚,不自满。
等距:距离相等。
疆界:领域,边界。
剥夺:强制取消,消除。
嘈杂:形容声音很乱,很杂。
呼啸:这里形容地铁声响亮且长。
股掌:大腿和手掌。
赏赐: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财物。
螺旋:像螺壳纹理一样的。
赫然:大的,很明显的。
白炽:炽,热烈旺盛。白炽,形容灯很明亮,像白昼一样。
杂沓:多的,混杂的。
首屈一指:首,首先。扳指头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重峦叠嶂:峦,连绵的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大名冲天:指非常有名气。
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力大无穷:力气非常大。
环顾四周:向四周看看。
目力所及:目光所能看到的地方。
万里迢迢:迢迢,遥远。形容路途遥远。
波澜起伏:水面波纹起伏不定。这里形容声音多而杂乱。
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争分夺秒: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充分利用时间。
心急火燎: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眼花缭乱: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惟恐落后。
2、通读课文,走进纽约,说说你对纽约这座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的印象。
提示:最繁华的大都市、现代文明的结晶、处处高楼林立、直插云天、气象雄伟,繁华喧嚣、车水马龙、风驰电掣、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生活节奏异常快速,灯光如昼、奇绝伟岸、生命力博发。每个人都是奋斗者和竞争者。
五、精读赏析(导学案:三、细读课文)
1、弄清结构及游踪:
提示:
本文通过描写纽约繁荣的景象,表现了纽约城的勃勃生机,也反映了纽约人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的现实。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纽约高楼林立,街道稠密,但作者心向祖国。
第二部分(第4段):纽约车水马龙,交通发达,生活节奏快。
第三部分(第5段):纽约夜晚灯光如昼,万紫千红,纽约人的夜生活。
结构图表如下:
2、文中描写了纽约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高楼大厦(重峦叠幛);整个纽约(纸上地球);车、路、桥、灯(虫、线、琴、花)
3、你能说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绘纽约的吗?
提示: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仰视)
俯首望去(俯视)
环顾四周(平视)
4、课文哪些段落使用了静态描写,哪些段落使用了动态描写?试把相关的语句勾画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提示1可用填表:本题旨在让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不同方法。
填写下表
段落 描写对象 原句 静或动 这样写的好处
1 高楼大厦 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 静 勾勒出纽约景物的轮廓,让读者比较完整清晰地看到客观景物实况
2 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上 俯首望去 静
5 夜景 不知什么时候,暮色已从纽约的每个墙角每棵树后钻出 静
2 飓风 万里长风……无法站稳 动 风力之大,大厦之高
4 交通 乘电梯……按摩 动 将事物写活,充分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提示2可在书中划线旁注:
(1)静态描写:
①第一自然段中写纽约的高楼大厦:“人走在阴森森的……也映照出朵朵白云。”
②第二自然段中写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以及在上面俯视看到的景物:“俯首望去……很像一颗画在纸上的地球了。”
③第五自然段写纽约的夜景:“不知什么时候,暮色已从纽约的每个墙角每棵树后钻出……
都还是一片明艳的阳光。”
这些静态描写,勾勒出纽约景物的轮廓,让我们比较完整地清晰地看到客观景物的起初面貌。
(2)动态描写:
①第二自然段写巨风:“万里长风……无法站稳。”这样描写,充分表现了纽约上空风力之猛,也衬托出大厦之高。
②第四自然段写纽约的交通状况:“乘电梯耳膜受着强压……尽可以坐在街心岛上享受免费按摩。” “甲虫以铁为甲……美丽动听。”
这些动态描写将景物写活,充分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5、作者观赏纽约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并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提示:
感受:不属于纽约,调整脚步。(课文第三段)
表达情感:作者面对现代文明发达的大都市纽约,依然心系祖国,心系故乡。相对纽约而言,我们是远远落后的,为了缩短其间的差距,我们必须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希望祖国早日富强起来。
第二课时
六、语言赏析(导学案:四、品析语言)
1、找出文中使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提示:
①登上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有如越过雪线,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虽不见白雪皑皑,气温却骤降,寒气砭骨。 (运用了夸张手法,极夸楼之高。)
②万里长风如透明的长天巨龙,正以七八十里的时速掠过,龙爪和龙鳞,碰撞着、撕扯着每个人的衣裳和头发,使每个人都狼狈得如同龙的掌中玩物,无法站稳。 (这些比喻句,极力表现了纽约高处风速之快,风力之大。 )
③它们是一片蒿草,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它们是一堆玩具,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 (运用了比喻、对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高峻。)
2、看下列短句,口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顾客的嘈杂。黑人的鼓声。警车和救护车的尖叫……”
提示:.①表现出纽约喧嚣嘈杂。
②“路。直线。交叉线。弧线。拱起的线。隐没的线。圆圈。有重叠的线,甚至,缠在一起的线。……”
提示:②表现出纽约的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发达。几字一顿,语言简洁,铿锵有力,气势激越、昂奋。
好处:这些句子节奏急促,恰当地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3、读下列叠词、叠句、排比句,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①“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多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丘、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
②“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沟壑,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
提示:这些句子加强了气势和力量。这样的语气,汪洋恣肆,充分表现出纽约的高楼大厦耸立如群的雄伟场面。气势迫促,令读者有透不过气来之感。
4、说说下列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我知道我不属于纽约,我的家乡在地球的那一边,我出生在北中国的一个飘荡着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镢头和暴风雨剥夺得缺少生命之色和缺少植被的黄土高原。
提示: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身在异邦,虽然处在繁华的大都市,但依然时时心向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她能早日繁荣富强。
②啊,纽约,这就是纽约!面对它的奇崛,伟岸,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我必须调整我的乡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脚步。
提示:作者看到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深感必须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力争赶上。
5、请找出你认为精彩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其精彩在什么地方(可从修辞、情感等方面分析)。
提示:略
七、总结借鉴(导学案:五、总结借鉴)
反复朗读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提示:
1、语言铿锵有力、简洁激奋。
2、善用叠词叠句、排比,气势恢宏。
3、大量运用夸张、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
4、《走进纽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内容,了解作者的观察角度。
2、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手法。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阅读提示
1、你对纽约知多少?请收集有关纽约的资料。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它的人口约1080万,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市中心在曼哈顿区,多摩天大楼,故有“站着的城市”之称。
2、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作者曾旅居纽约,期间一方面他看到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深感必须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迎头赶上,同时对其五光十色、震耳欲聋的现代文明褒中有贬,另一方面,作者身处异邦,心系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他能早日繁荣富强。这种复杂的心态反映在本文的字里行间。
二、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懂的生字词,然后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沟壑( ) 巉岩( ) 浸淫( ) 皑皑( )
镢头( ) 奇崛( ) 哐当( ) 嘈杂( )
倏地( ) 杂沓( ) 砭骨( ) 扬镳( )
2、通读课文,走进纽约,说说你对纽约这座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的印象。
三、细读课文
1、弄清结构及游踪:
2、文中描写了纽约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你能说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绘纽约的吗?
4、课文哪些段落使用了静态描写,哪些段落使用了动态描写?试把相关的语句勾画出来,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段落 描写对象 原句 静或动 这样写的好处
5、作者观赏纽约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并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四、品析语言
1.找出文中使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2.看下列短句,口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顾客的嘈杂。黑人的鼓声。警车和救护车的尖叫……”
②“路。直线。交叉线。弧线。拱起的线。隐没的线。圆圈。有重叠的线,甚至,缠在一起的线。……”
3.读下列叠词、叠句、排比句,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①“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多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丘、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
②“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沟壑,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
4.说说下列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我知道我不属于纽约,我的家乡在地球的那一边,我出生在北中国的一个飘荡着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镢头和暴风雨剥夺得缺少生命之色和缺少植被的黄土高原。
②啊,纽约,这就是纽约!面对它的奇崛,伟岸,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我必须调整我的乡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脚步。
5.请找出你认为精彩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其精彩在什么地方(可从修辞、情感等方面分析)。
五、总结借鉴
反复朗读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