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海洋是未来的
粮仓
小声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开头列出了人类将来要面临什么问题?
2、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3、在说明的过程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返回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确实是人类当今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因此,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但一些乐观的人不这样认为,他们是怎样认为的呢?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藻类
浮游生物
鱼虾
褐藻类
海 带
裙带菜
羊栖菜
紫菜
石花菜
鹧鸪菜
红藻类
浒苔
石莼
绿藻类
海带丰收图
浮游生物
鱼
虾
动动脑筋思考!
作者是如何来安排本文的内容的?
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总说
分说
1 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
2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
3 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挖掘
总结
全文
强调
海洋
是人
类未
来的
粮仓
议论
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作铺垫。
议论
议论性结论:
照应文章开头,总结了文章的说明部分,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
海洋不但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还是人类未来的
大矿场
大能源库
大药房
栖身地
大家想一想,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么办?
我宣誓:
我决心做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保护自然,万物共享。力争以我的实际行动,影响以他人,带动社会,共谱绿色篇章。把一个健康、美好的世界,留给我们共同的未来!
宣誓人 :
练习:下列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据报道,现在每年向海洋倾倒约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25万吨铜,390万吨锌,30万吨铅和100万吨有机氯农药。
2.海底隧道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例如大贝耳特海峡、多佛尔海峡等处,修建海底隧道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3.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 “ 卧虹 ”“ 飞虹 ” 等。
(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5.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三千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一千五百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两千五百小时。
6.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作比较)
(打比方
作比较)
(作比较 列数字)16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杨思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储备: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②了解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③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能力培养: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自学前线说明文的能力,能分析课文结构层次。
3.情感体验: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保护海洋的意识。
二.教学设想:
1.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②分析说明方法。
难点:指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培养分析能力。
2.课型及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说明文。学习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导入
2005年10月12日,随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我们在挑战宇宙、征服自然的道路上有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而在“上天、下海、入地”这三条人类摆脱若干生存危机的出路中,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未来的希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人类的故乡——海洋。
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海藻(zǎo )石莼(chún )浒苔(hǔ )提供(gōng )
2.解释下列成语
生死存亡:生存或者死亡。也比喻局势危急,已到最后关头。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整体感知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指出广阔海洋完全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第二部分(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的说明,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合作探究
在说明文中,常常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请结合本文谈谈这个问题。
明确:
1.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
第一部分和最后一段,就运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如,第一部分中主要是议论,它清楚的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再如,最后一段在总结全文所述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人们相信,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这一议论性的结论照应了文章开头,总结了文章的说明部分,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
2.运用了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具体阐释为什么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就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说明文不仅要运用说明方法,更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细加体会吗?
示例:
“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这句中的“最”字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机。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事物。”这句中副词“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比前者(海藻和浮游生物)有深了一层。
学以致用
一篇好的文章,段与段之间过度既自然有精致,有时一两个字便使上下文连接得天衣无缝。这篇文章便深得其妙。你能说说吗?
明确:
本文几乎每一段与上文的衔接都非常自然。如第2段,首句总结第一段内容,第二句“正是出与这样的考虑……”,“这样”代首句,就把文章转入列出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末段则以“综上所述”概括全文的阐释,然后水到渠成地再次道出本文所要说的事理。
因此我们在学写说明文时也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使得习作更加顺畅,读者更易把握。
4、文章主旨
本文阐释了海洋未来能成为粮仓的原因,科学地说明了海藻和海洋丰富的浮游生物以及众多的鱼虾等,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开发利用海洋能妥善解决人类资源短缺的问题。
附板书: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事理说明文
藻类浮游生物鱼虾未开发的海洋生物
附课后练习
课后习题解答
(一)四个方面:1.以海藻类为食物。海藻类中有多种类别的可食用藻类。数量大,品种多,增产潜力大,而且许多海藻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类所需的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食品。2.丰富的浮游生物。3.海洋中众多的鱼虾是人类熟悉的食物,远洋渔业还有待开发。4.深海和远洋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潜力巨大。
(二)1.分类别。作用:将“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按“褐藻类”、“红藻类”、“绿藻类”分类进行说明,突出藻类种类之多。
2.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作用:在举例中通过比较和数字,具体说明藻类是营养丰富的食物。
(三)1.“最”强调从程度上而言,“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机。
2.“更”突出人们对“鱼虾”作为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海藻和浮游生物)又深了一层。
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更准确、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