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件+教案(2课时 共22+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件+教案(2课时 共22+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3 10:12:26

文档简介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字,积累“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能仿照“学习伙伴”提问,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发现提问的不同角度,分类整理问题清单。
【教学重点】
发现提问的不同角度,分类整理问题清单。
【教学难点】
发现提问的不同角度,分类整理问题清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提问导入:经过对《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学习,关于“提问”,同学们都有了哪些收获?
预设:阅读时可以针对局部(部分)提问,也可以针对整体(全文)提问。
过渡:通过对《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针对全文或局部来提问。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提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板书:夜间飞行的秘密)
设计意图:借助对上节课提问知识的回顾,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
1.认真听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标注出来,尝试自己解决字音问题。
(1)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随文识字、集中识字)
biān


ruì
jìdāng
yíng
zhèng
zhàngàiyíng
píng
蝙蝠即锐系铛蝇证障碍荧屏
点拨:“铛、蝇、证、障、荧、屏”是后鼻音,反复朗读,准确发音。“系”是多音字,要联系另一个读音“xì”进行对比识记。
(2)多音字“系”。
点拨:
读jì时,表示打结,扣,如:系鞋带、系领口、系围裙。
读xì时,表示系统,如:派系;表示联结,联系,如:维系。
练习:送词语宝宝“回家”:系鞋带、系围裙、派系、维系。
2.仿照“学习伙伴”,提出自己的问题,写在课文旁边。
设计意图:继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提问,整体感知课文。在交流收获和梳理问题的过程中,随机识字正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问题探究
过渡:相信同学们已经提出了很多问题,新的课文中还有哪些提问角度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学习新的提问角度。
2.探究方法
(1)组内观察课后第二题的小组问题清单,交流提问角度。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新的提问角度。
(3)小组交流课中和文后四个问题的提问角度,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3.探究活动
(1)出示课后第二题中的小组问题清单。
小组问题清单
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的实验?
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
(2)探究“内容”。
引导:第一个问题“无线电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这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
预设:“无线电”和“超声波”,是来自课文中的两种事物。这个问题是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来的。
小结:我们在阅读时,可以从“内容”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
(3)探究“写法”。
引导: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这个问题是从哪个角度提出来的?
预设:这个问题是针对课文的写作方法,即“写法”的角度提出来的。
小结:因此,针对课文的“写法”,我们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
(4)探究“启示”。
引导:第三个问题“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这个问题提到了飞蛾、萤火虫、猫头鹰,是受到什么的启发?(蝙蝠)这样的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呢?
预设:这个问题是联系生活经验提出来的。
小结: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总结:阅读时,通常可以从“内容”“写法”和“启示”三个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更多的角度提出问题。
4.成果展示
课中和文后四个问题的提问角度:
(1)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内容)
(2)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内容)
(3)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联系生活)
(4)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联系生活)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梳理问题,归类到内容、写法、启示这三个角度,形成班级问题清单。
2.探究方法
(1)组内交流各自的问题,在个人问题清单中,划去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问题。
(2)从三个角度梳理本小组的问题,填表完成小组问题清单。
(3)全班合并同类问题,形成班级问题清单。
3.成果展示
班级问题清单
内容
写法
启示
(1)蝙蝠夜间飞行与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有什么关联?
(2)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的?
(3)蝙蝠在夜里是怎样探路的呢?
(4)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
(5)雷达是如何在夜间帮助飞机飞行的?
(1)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2)第2自然段作者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表达有什么好处?
(3)第3自然段段尾用疑问句有什么好处呢?
(4)第5自然段为什么要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
(1)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2)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
(3)除了飞机,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雷达?
设计意图:由学到练,在实践中加深对提问的认识,提高提问的能力。
四、书写指导
过渡:同学们,朗读课文提出问题的时候,你是否关注了本课的生字词呢?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怎么书写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横竖绳
系蝇
证研


驾驶
点拨:
(1)“蚊、即、科、横、绳、蝇、证、研、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横”中间是“由”,不是“田”;“驶”右边是“史”,不是“吏”。
(2)“竖、系、究、驾”是上下结构的字。“系”第一笔相对于其他位置的撇,起笔较平。
(3)“达”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2.结合汉字笔画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课堂,推荐展示几位“书法家”的书写供学生欣赏。(可拍照上传评比)
点拨:书写指导的过程中,也可让学生口头组词、造句,检测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规范书写,明确汉字笔画及笔顺。写字指导要在分组归类的基础上,就重点字进行指导。
五、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新知识,原来提问的角度这么多,可以从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篇课文究竟讲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蚊子
即使
灵巧
科学家
横七竖八
绳子
苍蝇
证明
研究
雷达
显示
驾驶员
2.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
【板书设计】
夜间飞行的秘密
(
多角度提问
)
内容
写法
启示(共16张PPT)
第2课时
第二单元
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优秀作品展
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蚊子
即使
灵巧
科学家
横七竖八
绳子
苍蝇
证明
研究
雷达
显示
驾驶员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夜间飞行的秘密”
到底是什么呢?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能从内容、写法和启示等不同角度提问。
2.根据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筛选问题,集体研讨,深入理解课文。
1.全班谈论,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各筛选出一个问题。
2.各小组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组内解决问题。
3.小组代表展示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探究方法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班级问题清单
内容
写法
启示
1.蝙蝠夜间飞行与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有什么关联?
2.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的?
3.蝙蝠在夜里是怎样探路的呢?
4.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
5.雷达是如何在夜间帮助飞机飞行的?
1.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2.第2自然段作者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表达有什么好处?
3.第3自然段段尾用疑问句有什么好处呢?
4.第5自然段为什么要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
1.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2.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
3.除了飞机,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雷达?
筛选问题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蝙蝠夜间飞行与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有什么关联?
⑦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⑧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嘴和耳朵配合
雷达、无线电波、荧光屏合作
原理相似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④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他们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⑤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后两次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与第一次相同,只是条件不同,所以后两次实验写得比较简单。文章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有利于我们揭开文章背后的秘密。
实验
准备
实验
条件
实验
过程
实验
结果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探究活动
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医学上,超声波还可以用来打碎胆结石。
工业中有一种超声波探伤仪可以检查零件缺陷。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超声波的知识。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内容
写法
启示
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吧!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选自朱江的《它们是茎,还是根?》,有改动
汇报提示语:
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这是从
角度提出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
得到了解决,我们的答案是

汇报提示语:
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这是从
角度提出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
得到了解决,我们的答案是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吧!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选自朱江的《它们是茎,还是根?》,有改动
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马铃薯为什么叫“变态茎”,这是从内容
角度提出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
文段中
得到了解决,我们的答案是因为马铃薯是变了模样的茎,所以被叫作变态茎。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吧!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选自朱江的《它们是茎,还是根?》,有改动
汇报提示语:
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这是从
角度提出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
得到了解决,我们的答案是

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作者介绍变态茎的种类时,为什么要举出具体的例子呢,这是从
写法
角度提出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小组讨论、查阅资料中
得到了解决,我们的答案是通过举例的方式,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变态茎的各个种类。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吧!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选自朱江的《它们是茎,还是根?》,有改动
汇报提示语:
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这是从
角度提出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
得到了解决,我们的答案是

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你知道的变态茎还有哪些,这是从
启示
角度提出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查阅资料中
得到了解决,我们的答案是水仙、仙人掌是变态茎。
找一篇科普文读一读,试着从内容、写法、启示等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再见(共22张PPT)
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1课时
第二单元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学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你在提问方面有了哪些收获?
局部(部分)
整体(全文)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夜间飞行的秘密
学习目标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字,积累“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能仿照“学习伙伴”提问,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发现提问的不同角度,分类整理问题清单。
听读任务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认真听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标注出来,尝试自己解决字音问题。
2.仿照“学习伙伴”,提出自己的问题,写在课文旁边。
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
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他们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随文识字
蝙蝠
biān

即使

敏锐
ruì



dāng
苍蝇
yíng
证明
zhèng
障碍物
zhàng
ài
荧光屏
yíng
píng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随文识字

表示打结,扣,如:

表示系统;联结,联系;如:
系鞋带
系围裙
派系
维系
多音字练习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集中识字





biān


ruì

dāng
yíng
zhèng
zhàng
ài
yíng
píng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仿照“学习伙伴”,提出自己的问题,写在课文旁边。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探究方法
学习新的提问角度。
1.组内观察课后第二题的小组问题清单,交流提问角度。
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新的提问角度。
3.小组交流课中和文后四个问题的提问角度,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小组问题清单
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的实验?
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
探究活动
内容
写法
启示
联系生活
课文启示
来自课文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内容
启示
提问角度
还有其他更多的提问角度哦!
写法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课中和文后的问题
1.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
2.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3.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4.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内容
内容
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梳理问题,归类到内容、写法、启示这三个角度,形成班级问题清单。
探究方法
1.组内交流各自的问题,在个人问题清单中,划去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问题。
2.从三个角度梳理本小组的问题,填表完成小组问题清单。
3.全班合并同类问题,形成班级问题清单。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班级问题清单
内容
写法
启示
1.蝙蝠夜间飞行与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有什么关联?
2.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的?
3.蝙蝠在夜里是怎样探路的呢?
4.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
5.雷达是如何在夜间帮助飞机飞行的?
1.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2.第2自然段作者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表达有什么好处?
3.第3自然段段尾用疑问句有什么好处呢?
4.第5自然段为什么要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
1.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2.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
3.除了飞机,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雷达?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中间是“由”,不是“田”。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




“驶”右边是“史”,不是“吏”。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书写指导

半包围结构






第一笔撇,起笔较平。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夜间飞行的秘密





内容
写法
启示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当堂练习
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蚊子
即使
灵巧
科学家
横七竖八
绳子
苍蝇
证明
研究
雷达
显示
驾驶员
课程导入
整体感知
问题探究
生字书写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
再见《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从内容、写法和启示等不同角度提问。
2.根据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能从内容、写法和启示等不同角度提问。
【教学难点】
根据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的书写作业大家完成得很好,咱们班的“书法家”可真不少!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书写作品吧!(可结合拍照功能)
2.出示上节课的作业,指名读,检查识记情况。
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蚊子
即使
灵巧
科学家
横七竖八
绳子
苍蝇
证明
研究
雷达
显示
驾驶员
3.同学们,“夜间飞行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课堂继续发现吧。(板书课题:夜间飞行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优秀作品,激发其汉字书写兴趣,加强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通过设置疑问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二、问题探究
过渡:上一节课我们每个小组都针对这篇课文提出了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精选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吧。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筛选问题,集体研讨,深入理解课文。
2.探究方法
(1)全班谈论,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各筛选出一个问题。
(2)各小组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组内解决问题。
(3)小组代表展示成果,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筛选问题。
班级问题清单
内容
写法
启示
(1)蝙蝠夜间飞行与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有什么关联?
(2)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的?
(3)蝙蝠在夜里是怎样探路的呢?
(4)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
(5)雷达是如何在夜间帮助飞机飞行的?
(1)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2)第2自然段作者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表达有什么好处?
(3)第3自然段段尾用疑问句有什么好处呢?
(4)第5自然段为什么要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
(1)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2)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
(3)除了飞机,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雷达?
预设:
问题一:蝙蝠夜间飞行与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有什么关联?
问题二: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问题三: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2)集体研讨,深入理解课文。
①集体研讨问题一——蝙蝠夜间飞行与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有什么关联?
引导:自由阅读课文第7-8自然段,想想蝙蝠是依靠什么在夜间飞行的?
预设: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嘴和耳朵的配合。
引导:飞机夜间是怎样飞行的?
预设:飞机夜间飞行是靠雷达、无线电波、荧光屏的合作完成的。
小结: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嘴和耳朵的配合,飞机夜间飞行是靠雷达、无线电波、荧光屏的合作完成的。两者的原理是相似的。
②集体研讨预设问题二——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点拨:自读第4-5自然段,找到三次实验的实验准备、实验条件、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实验准备
实验条件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第一次
屋子里横七竖八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蒙上蝙蝠的眼睛。
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第二次
屋子里横七竖八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塞上蝙蝠的耳朵。
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屋子里横七竖八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封住蝙蝠的嘴。
让它在屋子里飞。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引导: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预设:蝙蝠夜间飞行本身就很奇妙,科学家做实验的过程也很有趣。课文把第一次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写得很详细,后两次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与第一次相同,只是条件不同,所以后两次实验写得比较简单。文章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有利于我们揭开文章背后的秘密。
③集体研讨问题三——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引导:超声波除了能用来探路,还能用来做什么呢?
预设1:我知道超声波可以用来检查身体。妈妈怀弟弟的时候,要定期去医院做B超,可以通过B超看到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
预设2:我知道工业上有一种超声波探伤仪可以检查零件缺陷。。
预设3:我知道超声波还可以用来打碎胆结石。
小结: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超声波的知识。本课剩下的问题,大家在课后借助学习资料,自行解决吧。
设计意图:带着三个不同角度的问题去阅读,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解文章,提高学生从多角度进行阅读思考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小结: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尝试从“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角度提问,深入思考,不仅理解了文章内容、发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与表达,还从课文中受到启示,想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更好地体会到阅读科普文的乐趣。(板书:深入思考)
四、拓展延伸
过渡:我们学习了从不同角度提问,同学们到底有没有真正掌握呢?我们来闯关练习一下吧。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选自朱江的《它们是茎,还是根?》,有改动
1.学生默读课后材料《它们是茎,还是根?》,边读边写下自己的问题。
2.自主进行问题分类。
3.小组交流,对问题进行整合和梳理。
4.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汇报提示语:
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这是从角度提出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得到了解决,我们的答案是。
预设:
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马铃薯为什么叫“变态茎”,这是从
内容角度提出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
文段中得到了解决,我们的答案是因为马铃薯是变了模样的茎,所以被叫作变态茎。
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作者介绍变态茎的种类时,为什么要举出具体的例子呢,这是从
写法角度提出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
小组讨论、查阅资料中得到了解决,我们的答案是通过举例的方式,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变态茎的各个种类。
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你知道的变态茎还有哪些,这是从
启示角度提出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
查阅资料中得到了解决,我们的答案是水仙、仙人掌是变态茎。
设计意图:在课文的学习中,习得从不同角度提问的方法。将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提问的良好习惯。
五、布置作业
找一篇科普文读一读,试着从内容、写法、启示等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
【板书设计】
夜间飞行的秘密
(
深入思考
)
(
多角度提问
)
内容
写法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