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2 18:1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李凭
箜篌引
李贺(,字长吉,家居河南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呕心沥血
李贺作诗写文,总是经过细心的观察和深刻的构思,从不生搬硬造、东拼西凑去模仿别人。他平时很注意积累素材,观察生活,锤炼文字,深化意境。他常常早上出去,骑一头驴,后边跟一个小书童,背上一个书包。他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凡是认为有意义的事,都随时记下来,放到书包里。凡诗不先写题目,晚上回家以后,再拿出来一一整理成完整的诗文。
  他的母亲常常看到儿子背着一书包纸片回来,又每天写到深夜,心疼地说:“孩子啊,你要把心呕出来吗?才肯罢休的呀!你怎么竟连饭也要忘记了去吃呢?”
李贺七岁能辞章,名动京城。颇得文坛大家韩愈的赏识。一首《雁门太守行》艳惊四座。后在韩愈的推荐下参加洛阳府试,通过了即可参加进士考试。而因为才华出众,被人恶意中伤,以避讳之由指出李贺之父李晋肃,与“进”同音,因而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最终李贺被取消考取进士的资格,一生仕途无望。
命途多舛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箜篌:古代庙堂中非常高雅的乐器。
李凭:梨园子弟,箜篌弹的特别出
名。属当红明星。
“天子一日见一回,王侯将相立马迎”
吴丝蜀桐:吴地琴丝
属地梧桐
梧桐: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
不食,非醴泉不饮。
张:张开双臂,紧张琴弦
准备
弹奏
高秋:秋高气爽的天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1.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
“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
‘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
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
2.素女: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
“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
其瑟为二十五弦。”这句说乐声使江娥、
素女都感动了。
3.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箜篌的音响效果太强烈了,连昆山之玉都被震碎了。而“凤凰叫"来得有点突兀。有人提出:
诗人使用那个几乎丝毫没有诗意的“叫”字。古典诗词中诗人通常用透着一种典雅的“鸣”来指称凤凰的鸣叫以与人们心目中凤凰高贵雍容相配。而这里诗人却选用了这样一个口语化的斩截而短促的入声....正是这样一个入声音让我们似乎可以听到箜篌在高亢凄厉处的响遏行云。
音响效果如此:昆山之玉可以碎,凤凰可以叫,芙蓉可以泣,香兰可以笑
,四者皆贵重之物,而引发之声却不完全统一,且不以典雅为务,有碎、有叫有哭、有笑。正是在统-中兼顾反差,在情感性质上超越了传统的套路,不一味典雅地悲愁,也不限于凄厉,也有兴奋和欢乐。诗人追求的效果,是悲欢、邪正雅俗、文野的复合趣味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十二门”,是皇家宫阙的景观;
“紫皇",则是道家的神仙之宗;
“女娲”,又是神话人物。
三者组合,意在构成一种错综的复合和意象的群体。有人阐释女娲一句,说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直泻。2这样跳跃的想象,这样多元的意象,在通常情况下,是有点冒险的,可能会造成芜杂,但在李贺这里,却构成一种迷离恍惚的梦幻景观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1.神妪(yù):《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
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
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所谓“神
妪”,疑用此典。从这句以下写李凭在梦中将
他的绝艺教给神仙,惊动了仙界。
2.老鱼跳波:鱼随着乐声跳跃。源自《列子·汤问》:“瓠
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李贺的用词诡怪奇崛:神女以妪为怪,鱼以老为奇,蛟以瘦为异,皆足以显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追求话语突围之志。
吴质:即吴刚。《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
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
寒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箜篌之乐音,使吴刚都忘了自己千年不息的劳作而转入沉吟,一任斜飞的露雾湿了月兔,说的是沉吟之专注、沉吟之久。这幅图画和前面梦人神山、老鱼跳波、瘦蛟起舞的动态,甚至更前面昆山玉碎、香兰泣露的纷纭飞跃相比,是相对静止的图画。就在这种图画中,动荡的意象组合构成了张力,留给读者以意味深长的沉吟。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本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