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创设游戏情境,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课始通过“开火车”形式复习旧知,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然后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闯数学王国”这个情境,提起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2.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在探究新知中,教师让学生自己讲计算方法,小组讨论哪种方法最好,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反馈练习中,练习形式多样化,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具有趣味性,并在开放题中,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3.展现学生的思维多样性,鼓励不同方法计算。
儿童的思维是灵活多样的。他们在课堂上冒出许多智慧的火花,教师应爱护这些宝贵的思想。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提倡算法多样化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灵活性、独创性。算法多样化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而必须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独立研究算法,并鼓励学生“创造”个性化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势必有不同的解题思路。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学习,把大家的思维亮点聚集在一起,智慧汇拢在一块。在出示5+6=后,学生想出很多种方法,教师应适时引导,鼓励创新,提倡学生算法多样化。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但在最后的“开放题”中我没有为学生创造了较大的交流算法的空间,处理得有点仓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5、4、3、2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凑十法”和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
2.在理清思路、熟练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体会交换加数的方法在计算小数加大数时的优越性。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一”第9题,然后教师指明学生汇报答案。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例4。(学生自主尝试,独立试做。)
老师:你们能算出上面四个算式的结果么?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情预设1】拆大数凑小数,把7拆成5和2,5+5=10,10+2=12;把8拆成5和3,5+5=10,10+3=13;把8拆成6和2,4+6=10,10+2=12;把9拆成7和2,3+7=10,10+2=12。
【学情预设2】拆小数凑大数,把5拆成2和3,7+3=10,10+2=12;把5拆成3和2,8+2=10,10+3=13;把4拆成2和2,8+2=10,10+2=12;把3拆成2和1,9+1=10,10+2=12。
【学情预设3】想7+5=12,所以5+7=12;想8+5=13,所以5+8=13;想8+4=12,所以4+8=12;想9+3=12,所以3+9=12。
老师:前面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第三种方法你能明白吗?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用交换两个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得到得数。
老师:这种方法好吗?我们知道8+6=14,你马上就知道哪道算式的结果?(学生答:6+8=14)我们知道9+2=11,你就能想到哪道算式?(学生答:2+9=11)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算法,对比感受“交换两个加数的方法”在计算小数加大数时的优越性。
2.自主出题,巩固方法。
老师:除了这几道题,还有没有5、4、3、2加几的题了?可以出一些题考考别人吗?
学生出题,教师板书:
5+6= 2+9= 3+8= 4+7=
老师:那么你们能用学过的方法很快想出得数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自主完成计算后与同桌交流。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能很快算出得数,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得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出题,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老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提问:你是按怎样的顺序算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完成之后说出自己做题的顺序,意在让学生感受运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计算的快捷性,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
2.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1题。
老师:请你先说说这两幅图各表示什么意思,再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能完整表达图意并列式:5+6=11或6+5=11;4+7=11或7+4=11。
3.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订正,教师指名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在学生汇报时,可以告诉学生:你认为哪种方法想得数快,就用哪种方法。
老师:请你从上往下观察每一组算式,有什么发现?从下往上观察呢?
【学情预设】可能有学生说: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越来越大,和也越来越大;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越来越小,和也越来越小。
4.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数学游戏。
教师把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式卡片分发给各组。
老师:每个小组都拿到了一些算式卡片,我们来玩一个“找卡片”的游戏。例如,老师说“13”,就把手中得数是“13”的算式卡片举起来,让大家看看举对了没有。
【学情预设】师生玩游戏过程中,找得数是“13”的算式卡片,有9+4就一定有4+9,有8+5就一定有5+8……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并熟练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
四、课堂小结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5、4、3、2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一是“凑十法”,二是利用“交换两个加数的方法”。其中“凑十法”又分为“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凑小数”两种。那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6张PPT)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3课时 5、4、3、2加几
2
0
2
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01 复习导入
填一填。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一”第9题)
8+ =12
4
7+ =16
9
9+ =13
4
6+ =15
9
8+ =11
3
7+ =14
7
02 探究新知
5 + 7 =
4 + 8 =
5 + 8 =
3 + 9 =
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凑十法
拆大数,凑小数
5 + 7 =
5 + 8 =
10
2
5
10
3
5
12
13
凑十法
4 + 8 =
3 + 9 =
10
2
6
10
2
7
12
12
凑十法
5 + 7 =
5 + 8 =
10
3
2
10
2
3
12
13
拆小数,凑大数
凑十法
4 + 8 =
3 + 9 =
10
2
2
10
1
2
12
12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 + 7 =
7 + 5 =
12
12
5 + 8 =
8 + 5 =
13
13
4 + 8 =
8 + 4 =
12
12
3 + 9 =
9 + 3 =
12
12
03 学以致用
1.
(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1题)
=
5
+
6
11
=
4
+
7
11
9+5=
2.
(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14
9+4=
13
5+9=
14
4+9=
13
8+3=
11
9+2=
11
3+8=
11
2+9=
11
3.
(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3题)
=
+
=
=
=
6
7
8
9
5
11
12
13
14
+
=
=
=
7
8
9
4
11
12
13
=
+
=
8
9
3
11
12
数学游戏
找得数是13的卡片
04 课堂小结
5 + 7 =
4 + 8 =
5 + 8 =
3 + 9 =
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
12
13
1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