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8 整理和复习课件+教案+反思(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8 整理和复习课件+教案+反思(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3 22:07:09

文档简介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教材在最后一个单元安排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是本册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以及10加几等于十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如果能熟练背会20以内进位加法的题目,能帮助他们顺利解决很多后续的学习,所以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这部分内容分两段教学,我是这样做的:
  一、学习9、8、7、6加几
  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最先学习的就是9加几,学习9+4时,我先带学生复习了凑十歌和10加几等与十几的题目,出示例题后,我让学生先摆小棒算得数,学生有的想到接着数的办法,10、11、12、13。有的学生就想到了用凑十法算,先给一根和9凑成10,10再加3等与13,我让学生代表分别汇报了这两种想法,然后问学生喜欢哪种办法,班里学生都说喜欢凑十法。于是就多练了几遍凑十法,学生熟练掌握了。而且初步形成认识,是把小数拆开给大数凑成十。
  学生学习9加几时还比较顺利,学习8、7、6加几时有的学生有点迷糊了,还是把小数拆成1和几,于是我又引导学生想,你需要把大数凑成十,因此拆小数时要好好想一想,到底拆成几和几合适。当时有一些家长也给我说有的孩子有时犯迷糊,我安慰家长不用着急,一年级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以前每年我们都遇见过,多练习就好了。
  我还告诉学生和家长,用凑十法计算时,一般是拆小数给大数凑成10,也可以拆大数给小数凑成10,要灵活运用。凑十法只是一种计算方法,还是要尽快让孩子把得数背下来。
  我还告诉学生和家长,以前学的10以内加减法,和现在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必须让孩子背会得数,因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重要,例如:如果能熟练背会,填未知数9+( )=15这种题就能快速做出来,不用再费脑子计算思考。再比如以后要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14-6=,学生只要会背6+8=14,那么直接就能想到14-6=8。试想,数学考试时那么多进位加法题目,孩子怎么可能每道题都现算,现想得数?
  一天上课我检查9加几和8加几,发现多数孩子背的不熟练。有家长签字说孩子只能提高计算速度,背会得数可能性不大。我告诉这些家长不要低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以前我们教的每一级学生都要求背会,难道我们班的孩子就背不会?只要天天练习,天天背,一定能背会。
  二、5、、4、3、2加几
  前面学习的9、8、7、6加几,一般都是大数加小数,一般用拆小数给大数凑成十,学习5、4、3、2加几,都是小数加大数,最快的计算方法是先想大数加小数等于多少,这进一步体现了9、8、7、6加几的重要性。如果想不起来大数加小数的得数,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拆小数或大数都可以。在课堂上我发现经过几天的训练,多数学生对于9、8、7、6加几的得数已经熟练背会了。
  总之,学生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所有的方法都只是一种计算方法,最快的方法就是把所有题目的得数熟练背会,做到张口就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希望全班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都能尽快背会所有题目的得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6课时 整理和复习
2
0
2
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01 单元小结
凑十法
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
求原来数量的多少
多角度解决问题
02 知识梳理
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
凑十法
“拆大数、凑小数”
“拆小数、凑大数”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在卡片上写出20以内所有的进位加法算式并进行整理,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
(教材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1)说一说晶晶是怎样整理的,再把余下的算式填出来。
晶晶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6+5
6+6
5+6
4+7
3+8
2+9
从左到右,各列是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的。
竖着看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6+5
6+6
5+6
4+7
3+8
2+9
每一竖列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一列是9,第二列是8……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6+5
6+6
5+6
4+7
3+8
2+9
每一竖列的第二个加数都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如加2、加3、加4……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6+5
6+6
5+6
4+7
3+8
2+9
横着看
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
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6+5
6+6
5+6
4+7
3+8
2+9
6+7
6+8
6+9
5+7
5+8
5+9
4+8
4+9
3+9
7+9
(2)任意指一道算式很快说出得数。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6+5
6+6
5+6
4+7
3+8
2+9
6+7
6+8
6+9
5+7
5+8
5+9
4+8
4+9
3+9
7+9
7+7
6+9
14
15
4+8
12
我发现后面一个算式的结果比前面一个算式的结果多1。
(3)计算第一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6+5
6+6
5+6
4+7
3+8
2+9
6+7
6+8
6+9
5+7
5+8
5+9
4+8
4+9
3+9
7+9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四”第6题)
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

(块)
7

9
16
8

8
16
多角度解决问题
多角度解决问题
7 + 9 = (块)
16
8 + 8 = (块)
16
男女生计数
按颜色计数
结果相同
求原来有多少的问题
(教材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原来有多少个 ?

(个)
6

7
13
03 综合训练
8+6=
1.看谁算得都对。
(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四”第4题)
14
3+9=
12
6+7=
13
5+8=
13
2+9=
11
4+7=
11
9+4=
13
3+7=
10
7+5=
12
10+4=
14
8-3=
5
9+8=
17
13-2=
11
4+8=
12
0+6=
6
10-5=
5
2.
(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四”第3题)
5+8=



6
7
13
8
5
9
4
……
7+4=



8
3
11
4
7
3
8
……
3.把和是11、12、13……的加法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四”第1题)
和是11的加法算式
11+ 0
0 +11
10+ 1
1 +10
9 + 2
2 + 9
8 + 3
3 + 8
7 + 4
4 + 7
6 + 5
5 + 6
和是12的加法算式
12+ 0
0 +12
11+ 1
1 +11
10+ 2
2 +10
9 + 3
3 + 9
8 + 4
4 + 8
7 + 5
5 + 7
6 + 6
和是13的加法算式
13+ 0
0 +13
12+ 1
1 +12
11+ 2
2 +11
9 + 4
4 + 9
8 + 5
5 + 8
7 + 6
6 + 7
10+ 3
3 +10
4.
(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四”第8题)
原来一共有多少个水饺?

(个)
8

5
13
04 易错辨析
计算:
01
9 + 6 =
10
5
16
1
得数应该是10与5的和。
15
02
原来有多少颗糖?

(颗)
还剩下4颗。
8

4
12
8 - 4=4(颗)
不能看见题目中有“剩下”就用减法,要分析题意。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什么?
用凑十的方法算9加几挺方便的。
成长小档案
有时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信息。《第八单元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页的内容及第102~103页“练习二十四”第1、3、4、6、8题。
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帮助学生落实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在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表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有序思维,提高计算速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将分散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的过程,初步感知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系统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熟练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发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卡片。
教学过程
一、单元小结。
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完成了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那么回想一下,在这一章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
【学情预设】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从多角度解决问题以及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师随着学生回答,依次出示课件图。
二、知识梳理。
(一)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复习“凑十法”
老师:回忆一下,9加几的题目怎样算?8加几的题目怎样算?7加几的题目怎样算?6加几的题目怎样算?
【学情预设】可以采用点数法、接着数的方法、借助圆片或者小棒摆一摆的方法以及凑十法。
老师:根据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的算法,你能试着概括凑十法具体是什么意思么?
【学情预设】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看见9就想1,看见8就想2,看见7就想3,看见6就想4,想几就把第二个加数分出几,剩几就是十几。比如:9+4,把4分成1和3,得13,8+4把4分成2和2,得12……
1.复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运用
老师:5、4、3、2加几的题怎样算简捷?
【学情预设】运用凑十法计算,老师要引导学生说出凑十法分为“拆大数,凑小数”和“拆小数,凑大数”两种,针对5、4、3、2加几的题要想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运用,比如:5+7,就想7+5=12就行了。
2.整理和练习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
教师出示20以内所有的进位加法算式的卡片,请学生分组进行整理。
(学生交流后,课件呈现完整的加法表)
老师:哪个组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整理的?
老师:仔细观察这个表中的每一竖行算式,看看有什么发现?竖着看,它们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学情预设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的。
【学情预设2】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一行是9,第二行都是8……
【学情预设3】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
【学情预设4】各行中式题的得数,下边的一题比上边一题大1。
老师:横着看,它们在排列上又有什么规律?
【学情预设1】每一横排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9加几、8加……
【学情预设2】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的,加2、3、4……
【学情预设3】每一横排式题的得数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
完成教材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剩余部分题目,全班集体交流。
(二)复习多角度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四”第6题。
老师:从这幅图中,我们能获得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学情预设1】两个小朋友在搭积木,小男生用了7块积木,小女生用了9块积木,求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应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7+9=16(块)。
【学情预设2】两个小朋友在搭积木,黄色的积木用了8块积木,红色的积木也用了8块积木,求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应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8+8=16(块)。
老师:同一副图,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所用的两种方法,为什么都用加法解决呢?(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
【设计意图】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原来有多少的问题的解决
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老师:通过图片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学情预设】小兔子们一共吃了6个胡萝卜,还剩7个,要求原来有多少个胡萝卜。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把吃了的胡萝卜和剩下的胡萝卜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6+7=13(个)或7+6=13(个)。
三、综合训练
1.完成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四”第1、3、4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集体订正。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对第3题的形式不太理解,“=”左边的算式与右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教师注意举例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等号的左右两边都能写算式,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
2.完成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四”第8题。
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并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题意,再列出算式。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交流时把图与算式结合起来,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四、易错辨析
1.计算:
通过给出小女孩的解答,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说出原因及改正,教学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要看见9就想1,看见8就想2,看见7就想3,看见6就想4,想几就把第二个加数分出几,剩几就是十几。此处:9+6,看见9想到1,所以把6分成1和5,得数应该是10和5的和,所以正解应为15。
课件出示题目:
通过给出小男孩的解答,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说出原因及改正,教学不能看见题目中有“剩下”就用减法,要分析题意。吃了一部分,剩下一部分,求原来有多少应该用加法计算,所以应该列式为8+4=12(颗)或4+8=12(颗)。
四、课堂小结
老师: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学情预设】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凑十法”来计算比较方便,计算小数加大数时,还可以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解决问题时可以从多角度来收集信息,且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从本单元的知识、方法以及自己的感受这些方面进行回顾,让学生有序整理知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