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
1、教材内容分析
3的倍数的特征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3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2和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更是学生分数运算是否熟练的关键点。因此?熟练掌握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再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33-34页内容)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学生已经经历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过程,知道有规律可循,所以对3的倍数的特征必然有很强的探究欲望和热情。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特征,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1、发现各位上的数的和与3的倍数有关。
2、区别2、5和3的倍数的特征。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探究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师:“今天是张老师第一次给同学们上课,从礼仪上讲,我们应该先互相打个招呼。老师先来:各位同学好!在老师的问候声中,你们听出老师是在问候你们其中的哪一位呢?没错,各位同学就指的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那么,要想问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可以怎样说?(齐说:各位老师你们好!)
(设计意图:面对陌生的学生和众多听课的教师,课前安排这样一个互动活动,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巧妙的让学生理解了“各位”就是“每一位”的意思,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一、猜想,激发兴趣?
(5分钟)
1、师:前面你们已经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大家还记得吗?那张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
2、大屏幕上出现了一组数据:5、14、6、25、36、90、33、9、39
(1)在这组数据中,哪些数是2的倍数,你是怎么判断的?哪些是5的倍数?你又是怎么判断的呢?(板书: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
学生汇报,老师在云白板上随机圈画。
(2)那你能从中找出3的倍数吗?(6、36、90、33、9、39)
(3)猜测:那你觉得什么样的数会是3的倍数呢?
预测1:个位上是3、6、9的数会是3的倍数。
预测2:可能是单数,也可能是双数。……
3、师: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探究,验证猜想?(20分钟)
1、师:每人写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数。请十名左右的学生汇报,师随机在云白板上书写。
(1)师;从这组数中找出哪些数是3的倍数?可以心算、笔算,也可以用计算器计算。老师在白板上圈,看咱们谁算得快!
(2)师:此时此刻,你们是不是在想:老师一定有什么窍门?你们想知道吗?但张老师有个条件,只把这个窍门传授给那些认真听讲,善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你们有信心得到这个秘诀吗?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间的比赛,让学生亲自感受3的倍数的特征的神奇与学习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
2、请看大屏幕:这张百数表中藏着许多3的倍数,你能快速把他们圈出来吗?(打开书33页直接在书中完成)
(1)大屏幕出现圈好的百数表。师:和老师圈的的一样吗?
(2)师:我们一块来验证刚才那位同学的猜测。
大屏幕演示:a、个位是3、6、9的3的倍数。b、个位是3、6、9,但不是3的倍数。C、个位不是3、6、9,但它们是3的倍数。
(3)师:你认为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测怎么样?(不准确)
(4)追问:从这张表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对前面学生的猜测给一个明确的答复,又让学生初步感知3的倍数是有规律可循的,为继续后面的探究活动打下了基础。)
3、操作验证?
(1)师:为了研究方便,老师在每个桌上放了一件法宝。两人一件,需要同桌合作完成。
(2)大屏幕出示活动要求:
A、找一找:从百数表中找几个自己喜欢的3的倍数。
B、拨一拨:把这几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C、填一填:一人拨株,同桌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
D、想一想:所用算株的颗数其实就是什么?
(3)实验记录表。
3的倍数
所用算株的颗数
所用算株的颗数是不是3的倍数
(4)请学生到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5)观察实验记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6)这些3的倍数,它们各位上的数的和跟3有着怎样的关系?
板书:3的倍数,它各位上的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这一操作验证环节,我采取了同桌合作的办法。提出了明确的活动要求,让学生知道自己接下来需要干什么,可操作性强。表格的设计既简单又明了,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提高了课堂实效性。)
4、运用这一规律验证前面黑板上已圈出的3的倍数。
(设计意图:始终围绕学生自己写的数,让学生体会参与探究活动的乐趣和老师前面快速判断的秘诀。)?
5、还有哪位同学对这一结论敢于质疑?(若没有,老师追问: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会是3的倍数吗?)找几个这样的数算一算。
得出: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
?三、练习,巩固结论(12分钟)
?1、下面的数,哪些是3的倍数?
29
45
51
67
84
123
?
学生打开书独立完成判断。组织交流:哪些数是3的倍数?你是怎样判断的?再出一组数,他们是3的倍数吗?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54
15
?
48
231
2、在每个数的口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7口
20口
4口5
口12
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提问:
为什么填这个数?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填哪些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从下面选出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
0
5
6
7
提示:要想完成这道题,需要考虑哪些条件?
4、猜猜老师的年龄:老师的年龄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老师今年(
)岁。
5、看谁最聪明?
23663997是3的倍数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快速判断下列数是不是3的倍数?
369639693、13693692、9233……3
总结:当一个数的数位上出现3、6、9时,可以先去掉3、6、9,剩下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四、总结,对比延伸(1分钟)
1、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中有“个位”两个字,这节课学习的3的倍数也有“各位”两个字,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视频:
你知道吗?完美数的介绍。
(设计意图:
结合板书,让学生在对比中更清晰的理解“个位”和“各位”的不同,巧妙的突破了教学难点,从而更牢固的掌握了3的倍数的特征)
五、作业,当堂检测(2分钟)
(1)3的倍数的特征是(
)。
(2)把3的倍数圈出来。
6、15、28、75、20、45、90、100、456、2244
(3)在每个数的口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8□
1□2
□115
六、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
2的倍数
各位上的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12
1+2=3
5的倍数
81
8+1=9
个位上是0或5的数。
一号纸:实验记录表。
3的倍数
所用算株的颗数
所用算株的颗数是不是3的倍数
二号纸:当堂检测题
(1)3的倍数的特征是(
)。
(2)把3的倍数圈出来。
6、15、28、75、20、45、90、100、456、2244
(3)在每个数的口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8□
1□2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