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给儿子的一封信
――刘亚洲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进一步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作者一些字词句的使用,体会这些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文章使用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应掌握其精髓,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进一步理解书信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并能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2、体会书信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并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难点:
1、理解课文中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对于书信对象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对儿子的分析,来让他不断从性格、意志等方面完善自己。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设想:
1、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去从不同角度理解、体会作者的父子深情。
2、组织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探讨对父子、母子亲情的认识。
3、结合其他关于亲情的名篇,来谈如何从细微处来表现,使学生加深理解。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来理解文章论证中心及论证方法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预习检查(字词)
1、生字
熟稔rěn 希冀jì 豁达huò 诀窍jué 宣泄xiè
取悦yuè 锐减ruì 瘦骨嶙峋lín xún 疮痍chuāng yí
2、词语
与生俱来:指天生的某种性格品质或思维习性。
举轻若重:把小事看得特别严重。
瘦骨嶙峋:形容人瘦得好像要露出骨头的样子。
倚马万言: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鸡皮鹤发:形容老年人容颜衰老的样子。
豁达:性格开朗。
熟稔:很熟悉。
希冀:希望。
疮痍:创伤。
二、作者简介
刘亚洲,1952年10月出生,1968年参军,1972年入武汉大学英文系学习,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长篇小说《陈胜》于1977年出版。大学毕业后到空军联络部工作,以敏锐的目光和宽阔的胸怀捕捉国际军事斗争新动向,创作了一系列国际军事题材的报告文学,代表作品有《恶魔导演的战争》、《攻击、攻击、再攻击》等。1984年,南国有战事,随军采访,负伤,创作了战争题材的小说《一个女人和一个半男人的故事》,引起反响。1984年在第四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6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东方语言系客座教授。1990年后创作了《广场》、《胡耀邦之死》、《实录》等作品,多次获奖,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
三、课文结构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作者以自己的成长过程及祖辈的坎坷经历教育儿子,从小要有远大理想,要立大志。
第二部分:(2-3)讲儿子的优点:心地善良,具有平民思想。
第三部分:(4-6)提出对儿子的希望:应有博大胸怀,要有钢铁般的意志。
四、问题讨论
1、阅读课文,谈谈作者肯定了儿子的哪些优点,又提出哪些希望?
――优点:心地善良;有平民思想。希望:应有博大的胸怀;要有铁一般的意志。
2、思考作者为什么对孩子没有要求,只有希望?
――作者不想让孩子有太大压力,希望他自己走好自己的路。
3、说说作者从哪些角度来体现对儿子的深爱?
――从对儿子小时候事情的深情描写以及对孩子性格、行为、思想的剖析。
4、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平民思想的认识。
――平民思想是真正的以朴实、平和为特征呈舒缓节奏的一种思想。
5、课文中举邓小平爷爷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通过具体事例来告诉儿子为什么要有博大的胸怀。
五、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1、让学生说出教师朗读的句子所表达出文中作者对儿子的何种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深切的关怀与深深的爱。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深入分析这些句子表达的情感,重点体会作者对儿子优点的分析:这反映作者出于什么考虑而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 对儿子的关怀和深爱。
3、分析:就文章的总体来说,作者对孩子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有希冀。这构成这篇文章的主旨。在孩子即将迈人人生关键阶段的时刻,具有重要意义。
4、进行总结,分析作者对于细节处理的妙处。
六、组织活动,加深课文理解。
教师活动
1、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其对文章的理解,修改学生已绘制的自己父亲或母亲的图画。
2、指导学生真正从内心理解“亲情”的内涵,并进行比较阅读。
3、再次强调,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而言,书信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
学生活动
1、小组进行活动,总结组内同学对文章的理解,修改各自已绘制的图画
2、通过教师的讲解,真正理解“亲情”的内涵,能有所感悟、体会。
3、听讲,加深对书信特点的理解。
七、练习设计
(一)随堂练习设计
1、体会下面的加点字词,正确掌握其用法。
净土 锐减 取悦 熟稔 希冀 豁达 诀窍
2、思考教材第113页第一题,谈谈作者肯定了儿子的哪些优点,又提出哪些希望。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平民思想的认识。
答案与提示:真正的以朴实、平和为特征呈舒缓节奏的一种思想。
4、思考作者为什么对孩子没有要求,只有希冀
答案与提示:作者不想让孩子有太大压力,希望他自己走好自己的路。
(二)个性练习设计
1、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说说作者从哪些角度来体现对儿子的的深爱
答案与提示:从对儿子小时候事情的深情描写以及对孩子性格、行为、思想的剖析。
2、思考并回答教材第106页第二题。
3、写一篇给自己亲人或朋友的信,内容不限,关键要写出真情实感。
4、课外再阅读几篇关于此类的文章,与本文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尝试着写一些评论性文字。字数不限,但要有自己的观点。
八、教学探讨与反思
书信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给学生阅读、欣赏书信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掌握一定欣赏书信说的知识,阅读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发言,多发表观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诵读、品味的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书信的语言之美和作者思想的深邃所在。最重要的是要能融会贯通,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内在的东西。
九、教后感:(共15张PPT)
有一种不求回报的亲情 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
有一种爱 他宽厚 博大 永恒
刘亚洲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体会文章蕴涵的深情,品味富有
哲理,含义隽永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设计问题并组织讨论,让学生
去从不同角度理解、体会作者
的父子深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父爱、母爱的伟
大、朴实,从内心激起对父母
或其他亲人的热爱。
空军中将刘亚洲,生于1952年10月,安徽宿县人,著名军事评论家,作家。他以敏锐的目光和宽阔的胸怀捕捉国际军事斗争新动向,创作了一系列国际军事题材的报告文学,代表作品有《恶魔导演的战争》、《这就是马尔维纳斯》、《攻击,攻击,再攻击》、《两代风流》等著名军事题材作品。近年致力于军事和国际战略问题研究,著述颇丰,在诸方面有独到见解,引起军内外广泛关注。
“学校组织‘进入十四岁’仪式,要求家长给学生一封信,遂作.”
— 题记
自渎课文,思考:
信上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心地善良
肯定优点:
具有平民思想
应有博大的胸怀
提出希冀:
要有铁一般的意志
感悟、探究:
1、信中谈到了大量的事例,其
中哪些事例你印象最深?谈谈
你的感受。
2、你从父亲的信中读到了什么?
本文有许多富有哲理的语句,划出来品味品味。
1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人生之旅.
2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先做自己,再做别人。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其实是在孩子身上寻找自己.
3天空大,比天空还大的是人心。
4生命是一种宣泄,生命是一种咆哮,生命也是一个有无.
5这个世界上没有打不倒的敌人,只有打不倒的自己。人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
6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是更大的财富。聪明者办小事,坚强者办大事。战斗最难坚持的是最后三分钟。
7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坚持住,你就会迎来黎明,迎来胜利,迎来成功
1、十四岁作为人生的一个台阶,你认为还必须具备怎样的一些品质?
2、目前你认为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父母是怎样教育你的?请结合生活实例来谈。
爸爸,我想对您说:------
请别忘了在哪个特别的日子里向爸爸妈妈献上一份爱的礼物哦!
反思提升
试着用文字来与父母交流,写在日记本上,记得用书信体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