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归园田居》课件(语文版)12个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8《归园田居》课件(语文版)12个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8-20 16:53:00

文档简介

课件8张PPT。《归园田居》赏析初读诗歌找出其一、其三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谈谈陶渊明笔下田园风光的特点,说说作品中诗人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田园风光自然、和谐、宁静、幽美……田园生活平静、质朴、悠闲、愉快……《五柳先生传》译文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粗布短衣上打了很多补丁;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无比快乐。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深读诗歌比较诗中田园生活和现实归隐生活的异同。
现实生活如此潦倒的陶渊明居然没有丝毫的抱怨,更没有对官场的留恋,反而在诗歌中隐去了现实生活的艰难和残酷,将田园生活写得如此美好,这是为什么?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比什么都重要。陶渊明本性热爱自然,他生来不会逢迎世俗,进入令人失望的官场违背了他的本意,是误入尘网,是被困樊笼。回归田园才是顺应本性的生活,即使生活潦倒、困顿不堪,诗人也心满意得、无比欣慰。而他的诗歌正展示了其宁静丰足的内心世界,抒发了他超凡脱俗的高远志向,更是诗人人格超越自我的文字体现。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叶嘉莹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课件19张PPT。归园田居——陶渊明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的字词,疏通文意。
2、 解读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
3、? 简单了解诗歌的艺术风格。陶渊明 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又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少年时期适应天性,本性田园生活尘世的罗网,这里指仕途笼中鸟池中鱼水潭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守住愚拙,指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模糊,昏暗轻柔而缓慢地飘升村落枝头门庭世俗的杂事空室闲暇动词,遮蔽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官场生活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思考归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探究、合作1、从何而归?官场尘网、樊笼对官场的厌恶2、为何而归?(1)本性爱田园(2)官场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理想,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园田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1、描绘出怎么样的田园生活?
2、运用了什么表现什么手法呢?闲适、祥和、幽美的田园生活白描、融情于景、以动写静白描:描写景物的时候
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4、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轻松,和平,怡然自得归恋厌弃田园: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官场:
尘网
樊笼闲适、幽美归 园 田 居恋归黑暗归纳诗歌的写作特点:一、运用白描的手法
二、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三、运用以动写静的手法
四、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
五、语言平浅自然作业:1、背诵《归园田居》
2、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写一篇关于“陶潜农庄”的解说词,200字左右。谢 谢指 导课件15张PPT。归园田居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田园诗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五柳先生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 过起自给自足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归园田居   
                              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
借景抒情 比喻生动主旨:
手法:(前八句)(中八句)(后四句)误落尘网渴归自然景物优美心旷神怡村居闲适复返自然直抒胸臆,以喻过渡描图绘景,借景抒情呼应开头,一气呵成艺术手法1,比喻形象贴切——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作“尘网”,把其中之人比喻作“羁鸟”“池鱼”,把退隐田园比喻作冲出“樊笼”,感彩十分鲜明,比喻非常形象、准确。? 2,情景交融,富有意境美——
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
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 海阔凭鱼越跃,天高任鸟飞.
情景交融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
景 语情 语和平
宁静
恬淡
舒畅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 孟 山水田园诗派归园田居(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
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
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
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
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
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
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作 业 2.背诵课文.1.讨论:你怎样看待陶渊明
辞官归隐这件事?再见课件10张PPT。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五柳先生靖节先生解题归园田居1、体裁:田园诗2、主题:向往田园生活思考:1、诗人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 园 田 居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羁鸟:笼中鸟。
拙:愚拙。
荫:遮盖。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 升。
墟:集市
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简陋 空阔
恬静 幽雅
和谐 朦胧自由、安逸、喜悦尘网、樊笼对比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r的自由和独立,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下列诗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误落尘网中
2.羁鸟恋旧林
3.池鱼思故渊
4.久在樊笼里(比喻)(拟人)
(拟人)(比喻) 陶诗: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简洁,朴素铺陈,华丽 王勃: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
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
即冈峦之体势。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白描对《归园田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B 表现了作者摆脱黑暗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 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 一些平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副恬静优美,清谈朴素的田园图画。
D 全诗写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退出官场的全过 程。
课堂练习答案:D 全诗并未写诗人出入官场的全过程,而是借描写田园风光的美好和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来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件14张PPT。归园田居
陶渊明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作者简介: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这是第三首。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
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写作背景 归园田居: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反映出作者的深刻思想变化。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写作特色 《归园田居》用语平淡自然,朴素随口而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DB课件18张PPT。走近陶渊明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抚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以盘桓。”
————《归去来兮辞》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走近陶渊明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抚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以盘桓。”
————《归去来兮辞》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归 园 田 居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又名:潜
字:元亮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陶渊明  你现在就是陶渊明,长袍宽袖,须发冉冉。饱读诗书的你抱着济世救民的满腔热情踏入官场,但是冰冷的现实给了你无情的打击。没有人理会黎民百姓的疾苦,周遭里膨胀的私欲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你想离开,但你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你极力抓住每一个机会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每一次希望都以失望告终。没有哪一个权贵肯接纳你,除非你甘做幕僚,为他们争权夺利出谋划策,可你怎么肯低下那高贵的头颅?十几年来,你坚守着志节,犹如污泥中的一茎白荷,风霜中的一朵黄菊。在彭泽令任上,你不肯阿谀奉承,你高吟着“岂能为五斗米折腰”,愤然辞官。污浊的官场被你抛在身后,清新的田园迎面而来。是呀,你本是自然的儿子,早该回到自然的怀抱。那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向你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她们召唤着你、簇拥着你、抚摸着你、你陶醉了,即兴而吟——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入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田园农家生活: 南山那十几亩地,是我一锄一耙开垦出来的,那
里有我洒播的汗水,也满盛着我收获的喜悦。最爱的
是那满眼盈盈的绿色,它总是洗刷着我的疲劳,给我
清凉和慰藉。我像呵护着小儿女一样,呵护着我的庄
稼。我喜欢看细小的玉米苗长成翠袖临风的少女,也
喜欢听瘦瘦的豆荚渐渐成熟渐渐饱满发出的爆裂的声
响。收获时节斟一杯自家酿制的米酒,煮一碟自家生
产的毛豆,又怎能不让我激情满怀,诗情喷涌呢?方宅十余亩:方法:1、 用第一人称 2、 发挥想像和联想
3、 注意色彩的渲染,细节的设置,并善于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田园农家生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田园农家生活:归恋厌弃田园:土地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烟
狗 鸡官场:
尘网
樊笼幽雅恬适归 园 田 居恋归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 高杜甫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李清照
拓展迁移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 高杜甫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李清照
拓展迁移谢 谢指 导①渚:zhǔ水中小洲
②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③落木:秋无树木落叶
④万里:指诗人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⑤百年:指到了晚年
⑥艰难:兼指运和自身命运
⑦繁霜鬓:
登高 一剪梅
杜甫 李清照
风急天高猿啸哀, 红藕香残玉簟秋。
渚清沙白鸟飞回。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无边落木萧萧下, 云中谁寄锦书来?
不尽长江滚滚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万里悲秋常作客, 花自飘零水自流。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艰难苦恨繁霜鬓, 此情无计可消除,
潦倒新停浊酒杯。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迁移拓展:走近陶渊明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抚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以盘桓。
————《归去来兮辞》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归 园 田 居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陶渊明又名:潜
字:元亮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课件10张PPT。归园田居陶渊明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 ,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 。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作品简介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 园 田 居 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羁鸟:笼中鸟。
拙:愚拙。
荫:遮盖。
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 升。
墟:集市
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归 园 田 居摒弃世俗,回归本性田园美景,村居之乐本性复苏,心旷神怡近景 远景 一、 陶渊明笔下的田风光美在哪里?研究、思考、讨论恬静幽美、清新喜人 动静结合、和谐成趣 朴素自然、平静安详 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诗人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些诗句来表现他的心情。他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显示他对官场的厌恶,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把园田生活比作“旧林”、“故渊”,显示他本性超凡脱俗,对自然无比留恋。??? 1.(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1题)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 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 ????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C【课堂练习】 2.对下面一首汉乐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A.这首五言古诗,揭露了汉代兵役制度的野蛮和统治
阶级的穷兵黩武。 ??B.从十五到八十,六十余年未着一字,而笔重于“归”,
真可谓匠心独运。 ??C.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
出民生的悲惨。 ??D。该诗语言平实无华,情调悲怆幽远,景物描写与心理
描写十分成功。 D再见课件9张PPT。归园田居陶渊明 陶渊明生活在充满战乱的时期,自幼博览群书,有大济苍生的政治抱负,从29岁入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将军、彭泽县令等职,直到41岁归隐。13年的仕途生活,使他看透了官场的腐朽和仕途的险恶,感到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指望,为其与黑暗的势力同流合污,不如摆脱官场的羁绊,退归田园,保全自己的品格和气节。 ??? 陶渊明把自己参加劳动后的感受和对农事丰歉的喜忧,都反映在他的诗中。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 ???
????????陶渊明死后,颜延之给他写
诔文时,经与众友商议,因谥法
中“宽乐令终”为“靖”,“好廉克
shì
已”为“节”,故私谥为“靖节”,


陶渊明纪念馆第一层:写劳动情况
带着以下问题朗读:
问: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况?
问: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干了多长时间?(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第二层:以抒情为主
带着以下问题朗读:
问:第五句中的“道”是指什么?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
问:为什么要着重写夕露沾衣?
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
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穿行草木,致使衣为露所湿。借夕露沾衣作衬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总结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内容包括:农村生活风貌、诗人和乡邻交往、诗人出游,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语言自然朴实。
以下是这组诗的另外几个“镜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其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其二)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邻居)。(其五)假期作业一、练字(每天三行)二、《语文学习辅导》(包括单元练习
五,做到112页。 三、背诵《扁鹊见蔡桓公》,放假后第
一天早读默写。四、作文,改写《狼》,(课本134页
第三题,字数400字以上)课件4张PPT。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景语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巅。情语和平 宁静情景交融恬淡舒畅向往自然 厌恶官场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 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课件18张PPT。归园田居陶渊明
一、初读感知
羁鸟 守拙
荫 暧暧 樊笼jīzhuōàifányìn
二、品味揣摩1.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田园风光?
2. 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画面有什么特点?
(一)画面美土地、草房
榆柳、桃李
村庄、炊烟
狗吠、鸡鸣自然、自由、清新、恬静、纯洁、优美……(二)意境美1.陶渊明为什么尽情渲染田园风光?
2.陶渊明对官场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哪些诗句表达了这个意思?(三)语言美 陶诗的语言看似平淡却极尽简洁朴素、生动含蓄的特点, 陶诗: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王勃: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
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
即冈峦之体势。简洁,朴素铺陈,华丽下列诗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误落尘网中
2.羁鸟恋旧林
3.池鱼思故渊
4.久在樊笼里(比喻)(拟人)(拟人)(比喻)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进入官场中,
一去三十年。
飞鸟想旧林,
游鱼想故渊。
榆柳栽后檐,
桃李植堂前。
狗卧深巷中,
鸡栖桑树颠。
久在官场里,
复得返自然。(生动、含蓄)(重复、直白)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三、拓展阅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二思考:
该诗在写景、抒情方面与课文相比有何异同?课件7张PPT。归田园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再 见返回课件22张PPT。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画像陶渊明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一名潜,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作过太守一类的官,但到陶渊明时,家境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他少年时曾有过豪放的生活,志向远大。他接受了儒家的用世思想,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他曾写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少年好学,知识渊博,诗、赋、文写得都非常出色。但由于政治黑暗,门阀制度的排挤,无法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这就是他仕途不通和悲剧的原因。? 萧统在《陶渊明传》里写道:“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这里记载了陶渊明29岁时初仕为江州祭酒。但由于“不堪束职”,时间不长便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又于晋元兴三年为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次年又为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因心不悦回了家。回家后,耕植不足以自给,再加上孩子多,生活没有办法。亲戚和朋友都劝说他出去作官,他的叔父陶夔曾任太常卿,见他生活困苦,遂加引荐,于是被任为小县之令。那时正值战乱,他害怕到远处任职,而彭泽县离家不远,俸禄又足够他酿酒,他就在彭泽县任职。他任职后,给家里送一服役的人,并写信说:“家里生活十分困难,现在送给你们一个服役的人,帮助你们耕种田地。他也是人呀,请你们好好待他。”年底,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经去职。后来,他写了《归去来辞》这篇传世之作。诗人在序文里交代了写作原因。他十分坦城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这就是说,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迹官场了。辞中叙述了他辞官的决心和心情:“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对黑暗现实的有力反抗。但文中有些乐天知命思想是不足取的。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叙事、写景、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感情真实充沛,富有抒情意味。宋代著名作家欧阳修曾赞扬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陶渊明在《归田园居·少无适俗韵》中写道:“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流传下来的诗歌大约有一百二十多首,另外还有散文、辞赋多篇。其中田园诗是陶诗的重要部分,内容描写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和淳朴的风俗人情。如四言《时运》、五言《归园田居》等。这些田园诗抒发了作者对宁静闲逸生活的衷心喜爱,表现了作者淡泊旷达、安贫乐道的品格。艺术上,他追求诗歌语言朴素明洁,平淡自然,使人感到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为古典诗歌开辟了田园诗的新境地。同时,诗人还写了一些咏怀、咏史的篇章,这些诗通过对自己一生经历中的种种感受、体验和对历史的缅怀,寄托诗人的社会理想,对黑暗的现实具有批判意义。与田园诗相比较,这类诗更富于政治性和现实性。陶渊明的辞赋散文 ,数量不多 ,但思想 、艺术上都有独特的成就。像《桃花源记》、《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直到今天仍是传诵的名作。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注释 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
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解说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他不愿在黑暗的官场中生活,回到了农村田园。这首诗便描写了他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动的生活。劳动十分艰辛,露水打湿了衣衫,但诗人说:只有坚持自己的理想才是最珍贵的。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试题DB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