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图形的旋转(一)
教学目标任务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钟表的观察,使学生理解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的含义,并会画线段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后的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画线段旋转后的图形。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能在方格上画出线段通过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把线段旋转90度。
重难点突破方法
以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旋转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教材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公路收费站横杆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画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分析
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但不能用数学思想或数学语言思考或描述旋转的现象。把学生对旋转现象的初步感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是本节课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学的难点。其次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旋转现象的基础上,学会在方格纸上画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从而加深学生对旋转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意
图
及
方
法
1.回顾旧知,做好铺垫:(1)填一填。直角=(
)度
平角=(
)度
周角=(
)度
一个平角=(
)个直角一个周角=(
)个平角=(
)个直角(2)说一说你们是如何测量直角、平角、周角的?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玩具魔方,请同学们说说魔方是如何玩的?玩魔方时做的最的最多的动作是什么?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一)(2)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见到过有哪些旋转的现象,请举例说一说?3.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看一看、认一认:出示钟表模型让同学们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分析、交流,讲解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板书:从右往左旋转的方向叫作顺时针方向,与其相反的方向叫作逆时针方向。(2)做一做、记一记: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或手指给自己的同桌做一个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的动作,相互之间交流点评、加深认识。(3)观察图片说一说图中的横杆前后做了怎样的旋转?(教材28页中间图例)(4)画一画:以教材28页下图为例,让同学自己画图,汇报展示,并作讲解,共同评议。(5)小组合作,探究规律:请同学们结合前面的活动和自己的认识说一说,要做好图形的旋转需注意哪些条件或问题?图形旋转的前后有哪些变化?板书:旋转的三要素一是旋转中心,二是旋转方向,三是旋转角度。图形旋转前后只是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4.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指导学生解答教材29页“练一练”的第1、2、3、4题。
(2)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方格纸上设计一面三角形或长方形的小旗,并画出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5.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6.布置作业:后附
回答问题,集体订正。观察实物模型图片,思考,交流,联系生活实际探索其中的数学现象。
观察钟表,汇报自己的认识,集体交流,听是讲解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方向。
自主思考,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加深认识。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展示、集体归纳,掌握图形旋转的要点。独立解答或小组合作解答,汇报、订正,共同评议,加深认识。自由发言,听点评,整理。
回顾知识点为教学做铺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作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氛围。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旋转的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旋转的角度。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变。